恒河豚
恒河豚(英文:Ganges River Dolphin、susu;学名:Platanista gangetica),又称“失明河豚”;在恒河也被称为甘加海豚、恒河海豚、印河海豚、苏苏海豚、舒舒海豚及许多其他方言名称;在印度河则被称为布兰河豚和盲河豚。恒河䐁的科学分类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偶蹄目恒河豚科-恒河豚属,其是恒河健康的指标,是恒河的象征,是印度的重要水生遗产,也是世界重要的水生遗产。
恒河豚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动物之一,与绿海龟、鳄鱼和一些鲨鱼品种一样,在漫长的生物演化历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有研究表明,恒河豚的祖先可能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开始在地球上的水域中生存。恒河豚主要分布在印度、尼泊尔和孟加拉国的恒河与雅鲁藏布江流域,通常栖息在主河道的逆流系统中,它们主要以多种虾类和家鱼为食,其中包括鲤鱼和鲇形目。恒河豚在多方面具有独特特征:在物种识别上,其喙部狭长且向外凸出,呼吸孔并非常见形状,而是呈单缝形;背鳍为三角形,位置处于背部约三分之二处,胸鳍宽大。在解剖学方面,其整体体形矮壮,颈部灵活且带有褶皱,雌性个体通常略大于雄性;体色主要为深棕色,腹部则偏粉色,眼睛极小,同时具备明显外耳,上颌牙齿数量在26-39颗,下颌为26-35颗。在行为表现上,恒河豚很少露出水面,每次下潜时间可达30-90秒,游动时常常翻转身体,依靠回声定位来捕食猎物。恒河豚大约在10岁左右达到性成熟,全年都有繁殖的可能,其中3-5月以及12月至次年1月是繁殖高峰期。雌性恒河豚每胎仅产一崽,妊娠期约8-12个月,恒河豚平均寿命约18-22年。
恒河豚被视为重要物种,因为它是整个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指示物种。2009年10月5日,恒河豚被指定为印度的国家水生动物。由于水利开发项目、污染、偷猎以及因意外被渔具缠住致死等严重威胁,该物种在其曾经生活的大部分地区已经灭绝。恒河豚受《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72年)附表一保护;同时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它们被列为濒危物种,并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2016年,印度野生动物研究所发起了一项名为“制定海豚保护行动计划”的倡议,旨在拯救这些濒危的海豚。在中国,恒河豚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中的保护等级为“一级”。由于恒河豚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所以保护恒河豚不仅是保护一种珍稀物种,也是保护整个河流生态系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传承文化的重要举措。
命名与分类
命名
恒河豚由莱贝克(Lebeck)在1801年首次描述并命名,其有效学名为“Platanista gangetic”。
词源
恒河豚学名中的“plaranista”源自希腊语“plaanistes”,意为“平的或广的”,指相对扁平的喙;而“samgerica”为拉丁语,意为“恒河的”。
俗名
恒暗纹多纪鲀因其细小的针孔状的眼发育不良,缺乏晶状体又称失明河豚;在恒河也被称为甘加海豚、恒河海豚、印河海豚、苏苏海豚、舒舒海豚及许多其他方言名称;在印度河则被称为布兰河豚和盲河豚。
分类学变迁
早期分类
在分类学发展早期,恒河豚最初被划分为2个亚种。在1971至1998年期间,分类体系出现了重大变化,原被视作同一物种下不同亚种的恒河豚,被重新定义为2个独立物种,即恒河豚(Platanista gangetica)和印河豚(Platanista minor)。
主流观点
主流分类观点曾认为恒河豚和印河豚应归类为2个亚种。这一观点的形成,主要基于二者外观上的相似性。在外观特征方面,除印河豚平均体型可能稍小于恒河豚外,二者在外形轮廓、体表颜色纹理等可见特征上,并无显著区别,难以通过外观直接区分。
新分类发现
随着现代生物学研究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分子生物学和解剖学的深入研究,揭示了恒河豚和印河豚在更深层次上的差异。研究表明,二者在脱氧核糖核酸序列以及颅骨形态结构上存在极大的不同。据科学估算,恒河豚和印河豚在大约55万年前就已经开始分化,尽管在演化历程中的某一特定时期,二者的种群间曾有过短暂的基因交流,但这种分化所积累的差异程度,已足以使它们重新被认定为两个独立物种。截至2025年2月,国际综合分类学信息系统(ITIS)所收录的恒河豚有效物种信息显示,恒河豚为恒河豚科下1属1种,明确了其独立的物种地位。
新分类影响
将恒河豚和印河豚分为2个物种,这一改变将对相关保护工作产生重大影响。因为不同物种在保护策略、资源分配、保护重点等方面可能都需要重新规划与调整。
体态特征
整体外观
恒河豚属于小型鲸豚类,身体健壮,行动悄然迅速。其背鳍低而宽,呈三角形,存在个体差异,有的形似驼峰,位置大约在背部后三分之二处,且无论雄性还是雌性,均会随着年龄增长,背鳍颜色逐渐斑驳。
头部细节
眼睛
雄性和雌性恒河豚的眼睛都极小,近似针孔,位于口角上方,功能退化,仅能感知光线强度与方向变化。
吻部
共性
雄性和雌性恒河豚的吻部都极为修长且狭窄,闭合时前端可见长长的牙齿;吻与前额间无折痕,前额陡峭。
两性差异
从身体比例来看,雌性恒河豚的吻通常更长,且可能向上翘起并向侧面弯曲。而雄性口角明显上扬,此外,牙齿会随年龄增长而磨损变宽、变平。
呼吸孔
雄性和雌性恒河豚的呼吸孔均为罕见的单孔,非新月形,位于身体长轴上前额的脊处。
鳍肢与尾部
鳍肢
雄性和雌性恒河豚的鳍肢均宽大,后缘形状多样,可为扇形或直线形,表面可见指骨,且不同于多数海洋豚类,其鳍肢与身体垂直。
尾部
雄性和雌性恒河豚的尾叶都宽阔,末端尖锐,后缘凹陷,中间缺刻较深。
体色特征
无论是雄性还是雌性恒河豚,体色通常为均匀的深褐色或棕灰色,但个体间存在差异,且都会随年龄增长颜色逐渐褪去,腹部颜色略浅,部分个体会略带粉色。
栖息分布
恒河豚主要栖息于孟加拉国、印度以及尼泊尔境内的特定河流水系。具体涵盖了孟加拉国与印度的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梅克纳河水系、卡纳富利河-桑古河河水系,以及尼泊尔的萨普塔科希河与卡纳利河。
就其适宜的生存环境而言,恒河豚尤为青睐深潭区域。在水流形态复杂之处,诸如河流交汇处下游以及河流急转弯地段所形成的逆流漩涡,同样是它们喜爱的场所。此外,江心洲的上游与下游区域,也为恒河豚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活动模式与社交习性
恒河豚通常悄声、隐秘且迅速地出水,平均出水时间为1秒。除了带幼崽的雌性,它们几乎不会露出尾叶,且每个个体都是单独出水。其生性较为羞怯,鲜少在船只周边展现诸如跳跃、翻滚等较为活跃的杂技动作。不过,当遇到食物资源丰富的优质捕鱼点时,它们也会偶尔集结,形成成员数量可达30只左右的小群体。恒河豚在一天之中始终保持较高的活跃度,几乎不间断地游动,每日睡眠时长累计约7小时,且睡眠以短暂的片段形式分布。当处于浅水环境时,它们独特地选择侧身游动的姿态;但当恒河豚遇险时,它们可能会扫尾击浪,激起浪花,幼崽和亚成体可能会短暂跃出水面。
水面行为与潜水特征
在水面活动时,恒河豚通常以吻部、头部和背鳍率先破水露出的方式浮现。它们极少进行跃出水面的大幅度动作,也很少将尾鳍高高扬起。然而,其水面行为并非一成不变,会受到年龄大小、与河岸距离远近以及所处具体时间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呈现出一定差异。就潜水而言,成年与亚成年恒河豚潜水能力较强,单次潜水时长最长可达8分钟,而新生及幼年恒河豚由于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善,潜水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恒河豚有三种主要的出水方式:一是只有头顶或喙尖露出水面;二是头的大部分、吻部上侧、背部和尾干露出水面 ;三是喙以45°角充满活力地出水,大部分或全部身体可见(虽很少露出尾叶),接着身体急剧弯曲重新入水,喙先入水。
捕食策略与感官依赖
鉴于自身视力欠佳的生理特征,恒河豚在捕食过程中严重依赖回声定位系统。在水面捕食之际,它们会凭借敏锐的听觉,精准捕捉鱼群游动产生的细微动静,随后巧妙运用旋转身体、侧游以及拍尾等一系列动作,将四散的鱼群驱赶聚集。考虑到多数水面鱼类能够感知超声波,恒河豚在水面区域使用回声定位信号的频率相对较低。而在水体中层,为探寻隐匿于杂物、植被之中,距离最远可达20米的猎物,它们会频繁发出回声定位的咔哒声。针对栖息于水底的猎物,恒河豚则会通过挖掘水底泥沙等方式,将其驱赶出来,进而用上下颚精准捕获并吞咽。
季节性迁徙与独特行为
每逢季风季节来临,恒河豚会规律性地向主要河流系统的支流区域迁徙。在迁徙途中或日常活动时,部分恒河豚会将吻部持续露出水面游动,甚至还会出现“跃水”行为,即身体部分或全部跃离水面,随后以侧身姿态落回水中。
发声交流与回声定位
恒河豚在群体内部及与外界互动交流方面,具备较强的发声能力。它们最为常用的交流方式是借助回声定位所产生的多种声音,包括短促清脆的咔哒声、连续密集的脉冲声以及类似鸟鸣般的啁啾声等,以此实现个体间信息传递、环境感知以及导航等重要功能。
饮食与营养
恒河豚是肉食性动物(食鱼动物),它们以多种虾类和家鱼为食,其中包括鲤鱼和鲇形目。
生长繁殖
恒河豚的生长繁殖呈现出独特的模式。其交配习性较为特殊,并无严格意义上特定的交配季节,不过全年中3-5月相对更为集中。有记录表明,在3-5月水位较低阶段,多只雄豚会围绕一只雌豚展开激烈追逐,最终仅一只雄豚获得交配机会。雌性体型比雄性大,每两到三年才生育一次。雌豚受孕后,需经历8-12个月的怀孕时长,每胎仅产1只幼崽。幼崽出生后被称为幼豚,其出生时呈巧克力棕色,成年后皮肤变为灰棕色,光滑无毛。在成长过程中,会与母亲(即雌豚)共同生活一年,直至1岁达到独立年龄。恒河豚的性成熟进程较为缓慢,大约在10岁时,无论是雌豚还是雄豚,才具备繁衍后代的能力,进而开启其参与种群繁殖的生命历程。
恒河豚平均寿命约18-22年,目前最年长的是一头身长199公分的28岁雄性。当恒河豚身长达到150公分后,性别二态性开始表达,雄豚的喙停止生长,而雌豚的喙则会继续生长至约20公分,借此可以判段豚是否性成熟。幼崽按身体比例,其喙比成体短,喙的前端比中间部分粗;年轻个体的额隆更圆;牙齿比成体更长且更尖;比成体更细长,体色为更均匀的灰色,腹部可能呈粉色;成体则有颜色差异,且颈部灵活,通常有明显的折痕。
物种价值
生态价值
恒河豚作为一种水生哺乳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示物种。
经济价值
旅游业
恒河豚可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例如在印度的瓦拉纳西,恒河豚被视为具有巨大旅游潜力的资源。瓦拉纳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持续有人居住的城市之一,位于恒河岸边,是印度最受尊敬的圣地之一。恒河豚作为印度的国家水生动物,可以吸引游客前来观赏,为当地带来经济收入。游客可以通过乘坐游船等方式观赏恒河豚,同时了解河流的生态环境和文化历史。
渔业替代
曾经在印度和孟加拉国,从恒河豚海豚的油脂中提取的油被用作鱼的引诱剂,但这种做法导致了大量恒河豚的死亡。后来发现鱼渣中的油是海豚油作为鱼引诱剂的非常有效的替代品。用鱼油捕鱼的渔获量更高,每人每小时收入也更高,而且鱼废料中的油很便宜,可以方便地供所有渔民使用。这种替代品的广泛使用不仅可以保护恒河豚,还可以为渔民提供经济上的收益。
文化价值
在印度文化中,恒河豚具有特殊的地位。它被当地人奉为神明,在一些地区被视为神圣的动物。
物种现状
种群数量
依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数据,恒河豚的全球种群总数目前大约为5200只。当前,该物种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明确列为濒危(EN, Endangered)级别,并且从趋势上看,其种群数量仍处于持续减少的状态,生存形势极为严峻。
生态位角色
在其栖息的河流生态系统中,恒河豚占据着顶级掠食者的关键生态位,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生态功能。它们以多种鱼类和甲壳亚门为主要食物来源,通过捕食行为有效地调控这些物种的种群数量,维持着河流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中,恒河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整个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致危因素
渔业相关威胁
在南亚地区,随着人类对河流系统开发利用的不断深入,恒河豚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渔业活动中,恒河豚常因意外成为副渔获物,被渔网缠绕。这种情况频繁发生,对局部恒河豚种群造成了极为严重的伤害,致使个体数量持续减少,给种群的稳定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与此同时,非法捕猎行为也屡禁不止。捕猎者受利益驱使,每年都会捕杀一定数量的恒河豚。他们将恒河豚的油脂用于制作药用擦剂,其肉被当作虚假宣传的“春药”,甚至还被用作捕捉鲇形目的诱饵,这一系列非法行径严重威胁着恒河豚的种群安全。
化学污染危害
工农业生产所引发的化学污染,对恒河豚种群构成了不容忽视的威胁。工业废水未经有效处理便大量排入河流,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农药、化肥等化学品,也随着地表径流等途径进入水体,造成了严重的水源污染。这些有害物质在河流生态系统中不断扩散,并通过食物链在恒河豚体内生物富集。长此以往,对恒河豚的身体健康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导致其生理机能受损、繁殖能力下降等问题,成为恒河豚种群数量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利工程影响
河流上大规模开展的水利工程建设,给恒河豚带来了深远的负面效应。目前,已有超过50座大坝横跨在众多恒河豚栖息的河流之上。这些大坝的存在阻断了恒河豚的洄游通道,使得原本相互联系的种群被隔离开来。种群间的隔离导致基因交流受到极大限制,可繁殖的基因库逐渐变窄。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恒河豚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还对其长期生存能力构成了严峻挑战,使得种群在面对环境变化等不利因素时,缺乏足够的适应能力。
水位变化冲击
对于昌巴尔保护区内的恒河豚种群而言,灌溉用水导致河流整体水位下降,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河流深度变浅,大量沙洲裸露并逐渐形成,这些沙洲将原本完整的河道分割成众多狭小的片段,极大地压缩了恒河豚的生存空间,严重威胁着它们的生存。
物种保护
IUCN等级
恒河豚在2021年被评估纳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其评估等级为濒危(EN, Endangered)。
印度
为了保护恒河豚,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恒河豚被列入印度《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72年)附表一,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濒危物种,并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表一。2009年,恒河豚正式成为印度国家级水生动物物种。2010年,印度政府批准了旨在保护这种濒危淡水哺乳动物的《国家淡水豚保护行动计划》。
中国
在中国,恒河豚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中的保护等级为“一级”。
保护措施
治理河水污染
河水污染是恒河豚面临的重大威胁之一。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农药残留以及生活污水等的排放,严重影响了恒河豚的生存环境。为治理河水污染,应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确保其废水达标排放。同时,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此外,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提高生活污水的处理率。
增加水流量
水流量减少会导致恒河豚的栖息地缩小,食物来源减少。可以通过合理规划水资源的分配,确保河流有足够的水量。例如,在干旱季节,可以采取适当的调水措施,增加河流的流量。同时,加强对河流上游水源地的保护,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
打击野蛮捕捞
野蛮捕捞不仅直接减少恒河豚的数量,还会破坏其食物链。应加强渔业管理,严格禁止非法捕捞行为。建立健全渔业监管机制,加大对非法捕捞的处罚力度。同时,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渔民和公众对保护恒河豚的认识,鼓励他们参与到保护行动中来。恒淡水海豚在全流域都受法律保护不予猎杀,政府已鼓励并帮助大部分渔夫使用鱼杂等边角料熬制鱼饵,但在巴特那附近的恒河中游,孟加拉Kalni-Kushiyara河和雅鲁藏布江的上游仍在捕杀河豚当作巨型鲇形目的钓饵。
建立保护区
设立恒河豚保护区可以为其提供安全的生存环境。在保护区内,严格限制人类活动,保护恒河豚的栖息地。通过对保护区的科学管理,可以有效保护恒河豚的繁殖、觅食和栖息场所。同时,开展恒河豚的监测和研究工作,为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自1991年8月,印度比哈尔邦的超戒寺恒河豚避难所(Vikramshila Gangetic Dolphin Sanctuary)被指定为保护区,但几乎没有政府支持以执行该保护措施。然而, 2003年11月在此地举行的环境法区域研讨会却是一个微小的进展。
开展救援行动
对于搁浅的恒河豚,应及时开展救援行动。建立安全的捕获和转移方法,将搁浅的恒河豚送回其原栖息地。加强对救援人员的培训,提高救援效率和成功率。同时,建立恒河豚救援信息平台,及时发布搁浅信息,以便各方能够迅速响应。
提高公众意识
公众意识的提高对于恒河豚的保护𬣳重要。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如举办科普展览、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志愿者活动等,向公众普及恒河豚的保护知识。提高公众对恒河豚的认识和保护意识,鼓励公众参与到保护行动中来。同时,加强与媒体的合作,通过新闻报道、纪录片等形式,提高恒河豚的知名度和关注度。
国际合作
恒河豚的分布跨越多个国家,因此国际合作对于其保护至关重要。各国应加强信息交流与合作,共同制定保护策略和行动计划。通过国际合作,可以整合资源,提高保护效率。同时,加强对跨境河流的管理,共同保护恒河豚的栖息地。
相关传说
在印度教的神话中, 恒河豚预示着恒河女神的降临。恒河豚是女神的坐骑——Makara,有时也被描绘成类似河豚或和其他动物拼接的形象。
参考资料
世界鲸鱼日 | 恒河女神的坐骑——恒河豚.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2025-02-23
Ganges River Dolphin(facts).worldwildlife.2025-02-23
Ganges River Dolphin(Platanista gangetica).www.iucnredlist.org.2025-02-22
Platanista gangetica.Animal Diversity Web.2025-02-23
Platanista gangetica (Lebeck, 1801).itis.gov.2025-02-23
Ganges River Dolphin (Platanista gangetica gangetica): An Indicator of Ecosystem Health in the River Basins.semanticscholar.2025-02-23
Ganges River Dolphin.animalia.2025-02-23
VARANASI, THE GANGES & DOLPHINS – A SYNONYMIC TOOL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IN UTTAR PRADESH STATE.researchgate.2025-02-23
An alternative to dolphin oil as a fish attractant in the Ganges River system: conservation of the Ganges River dolphin.掌桥科研.2025-02-23
Platanista Gangetica.sciencedirect.2025-02-23
GANGES RIVER DOLPHIN.www.dolphins-world.com.2025-02-23
Modeling Ganges river dolphin distribution and prioritizing areas for efficient conservation planning- a range-wide assessment.sciencedirect.2025-02-23
Guide to Safe Rescue and Release of Stranded Ganges River Dolphins.researchgate.2025-02-23
环保人士称恒河豚即将灭绝.新浪环保.2025-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