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茶谷
六安茶谷建设是六安市委、市政府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的具体抓手和重要阵地,自2014年8月启动以来,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在安徽省内外产生积极影响,为生态增绿、旅游添景、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六安茶谷规划面积约5696平方公里,人口约157万人,主干线长约260公里,建设范围涉及5个县区、46个乡镇、2个风景区、5个水库。茶谷以六安市瓜片为产业基础,全面反映六安茶产业的特色,将六安瓜片、霍山黄芽、金寨翠眉、舒城小兰花、华山银毫原产地和主产区全部纳入茶谷,“500里茶谷孕育五朵金花”,可以客观全面地反映茶产业的鲜明特色和六安茶谷茶旅游的独特魅力。
建设背景
彰显六安茶叶特色的需要。以六安瓜片为产业基础,全面反映六安茶产业的特色,将六安瓜片、霍山黄芽、金寨翠眉、舒城小兰花、华山银毫原产地和主产区全部纳入茶谷,“500里茶谷孕育五朵金花”,可以客观全面地反映茶产业的鲜明特色。顺应群众期盼的需要。六安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议案、建议、提案等形式,建议将茶谷面积拓展至市内各县区。同时,原茶谷范围以外的群众对融入茶谷呼声很高,希望借力茶谷建设,提高茶叶收入、发展农家旅游。推进转型升级的需要。茶谷面积拓展以后,涉及金安、裕安、霍山县、金寨县、舒城县5县区,区域内生态保护良好,自然人文景观秀美,农副产品特点鲜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与此同时,茶谷地处大别山深山区、库区和革命老区,是扶贫开发的主战场。把茶谷建设作为区域性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切入点。
保护目标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品位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以茶为媒,将茶叶、孟宗竹、石斛、油茶、生态有机鱼等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生融为一体,把茶谷建设成产业谷、生态谷、旅游谷、养生谷、富民谷;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建好节点,以点连线,以线带面,全面推进区域统筹发展。
按照“完善路网、打造支点、丰富内涵”的要求,唱响六安市“五朵金花”,建设五百里六安茶谷,融入中蒙俄万里茶道。力争茶谷项目,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至十年将六安茶谷打造成世界最好绿茶、大别山国家风景道、大别山湖群国家旅游休闲区、国家知名品牌示范区、绿色发展试验区。
区域范围
六安茶谷规划面积约5696平方公里,人口约157万人,主干线长约260公里,建设范围涉及5个县区、46个乡镇、2个风景区、5个水库,具体包括:裕安区分路口镇、狮子岗乡、独山镇(将军镇)、石婆店镇、石板冲乡、苏埠镇、青山乡、西河口乡、城南镇;金寨县麻埠镇、油坊店乡、青山镇、张冲乡;霍山县诸佛庵镇、落儿岭镇、黑石渡镇、佛子岭镇、大化坪镇、磨子潭镇、单龙寺镇、东西溪乡、下符桥镇、但家庙镇、与儿街镇、衡山镇、漫水河镇、上土市镇、太平畈乡、太阳乡、佛子岭风景区;舒城县晓天镇、山七镇、高峰乡、河棚镇、汤池镇、南港镇、阙店乡、春秋乡、舒茶镇、万佛湖镇、五显镇、庐镇乡、万佛湖;金安区毛坦厂镇、东河口镇、张店镇、横塘岗乡、中店乡。
5座水库:金寨响洪甸水库,霍山佛子岭水库、白莲崖水库、磨子潭水库,舒城万佛湖。(响洪甸水库管理处、佛子岭水库管理处、龙河口水库管理处)。
旅游信息
线路
大循环线路:六安市-分路口-独山-响洪甸诸佛庵镇黑石渡-佛子岭镇单龙寺镇东西溪-晓天-山七-五显-毛坦厂-张店-六安。设立汤池、单龙寺(大别山东)、分路口、中店等4个茶谷通道入口,预留戚家桥入口。
中循环线路:1、环响洪甸水库:独山毛岔河-龙井沟-鲜花岭-马店-油坊店乡青山镇-张冲乡-诸佛庵-西河口(循环至麻埠镇响洪甸);2、环佛子岭水库:黑石渡-落儿岭镇大化坪镇龙井冲-水路(循环至佛子岭);3、山七镇—高峰乡—河棚镇—汤池-舒茶-南港-春秋--阙店—万佛湖—五显;4、东河口-横塘岗-张店区。
支线乡镇:城南镇、下符桥镇、但家庙镇、与儿街镇、衡山镇、漫水河镇、上土市镇、太平畈乡、太阳乡、庐镇乡。
宗旨
打造生态谷
结合实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建设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大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加快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切实增强大别山区生态环境承载力。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水土保持,加大沿湖湿地恢复治理力度,深入推进江淮分水岭生态脆弱区治理,优化饮用水源地周边环境,确保六大水库等重要水源地水质均在Ⅱ类水以上。保护生物多样性,强化大别山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物种种群及其栖息地恢复示范工程。
打造产业谷
一是突出茶业主题。实施六安市茶产业振兴工程,扶持重点企业,着力打响六安瓜片、霍山黄芽、舒城小兰花、金寨翠眉、华山银毫六安茶叶“五朵金花”品牌;立足基地建设,推广茶叶科技,夯实产业基础,壮大发展规模;突出茶主题,做足茶文章,开发茶新品,创新茶营销,兴建茶市场,繁荣茶商贸,融入中蒙俄万里茶道,搭建茶业发展平台。进一步拓展茶产业范围,发展茶旅游、茶休闲、茶科技、茶文化、茶养生等产业,开发茶多酚、茶饮料、茶酒等茶衍生产品。重点建设环响洪甸水库的六安瓜片茶产业集中区,环佛子岭水库的霍山黄芽茶产业集中区,环万佛湖的舒城小兰花茶产业集中区。
二是统筹发展孟宗竹、石斛、油茶等特色产业。立足资源优势,统筹发展毛竹、石、油茶、赤灵芝、板栗、中药材、高山蔬菜、经济林果、生态养殖、生态水产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茶谷沿线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事农特产品深度开发、生产加工和品牌营销,拉长茶谷农业产业化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精准定位,重点打造霍山毛竹、石斛,舒城县油茶,裕安、金安、金寨县经济林果,库区生态渔业等产业集中区。
三是瞄准未来绿色发展高端和热点,发展会议经济。以举办绿色资源和绿色产业等各类高端会议和国际论坛,为茶谷聚焦,树茶谷品牌,形成以会促商,以商促产,以产促谷,以谷促城的互动发展局面,重点依托独山茶公园打造中蒙俄万里茶道论坛,依托佛子岭水库打造跨国绿色发展论坛,依托华润低碳循环水养殖及土门店渔村打造现代渔业论坛,依托霍山石斛打造卧龙滩中国石斛论坛,依托诸佛庵大别山第一竹海打造国际竹藤论坛,依托金安城郊区位优势打造乡村旅游发展论坛,依托万佛湖等大别山湖群,打造生态库钓论坛等。
打造旅游谷
提升A级景区实力,抓好区域内现有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城市公交服务网络逐步延伸覆盖周边主要景区和乡村旅游景点,支持主要旅游场所实现无线宽带网络全覆盖,提高游客接待服务水平,全面推动“六安人游茶谷”活动。创新旅游新业态,规划建设以响洪甸、佛子岭镇、万佛湖等大别山湖群为核心的休闲旅游区,重点培育大别山北坡自驾车旅游国家风景道等特色旅游线路,重点支持大别山徒步、六大水库垂钓、等运动休闲品牌建设,加快发展休闲旅游、自驾旅游、智慧旅游、摄影旅游、探险旅游、登山旅游、水上旅游、科考旅游等新业态。强力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重点建设独山苏维埃城等若干个红色旅游小镇,挖掘整理六安市特色文化,传承和展示六安瓜片、霍山石斛、大别山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一批以山水文化旅游节为代表的文化节庆活动品牌。提升发展乡村旅游,统筹实施旅游强县、旅游乡镇、乡村旅游示范村和农家乐四级联创工程,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旅游驿站和旅游集散中心体系建设,制定茶谷旅游服务标准,重点推进公共服务设施、餐饮、文化演出、购物旅行社、导游服务等方面标准化建设,积极开展农家乐星级评定和六安市美食评选活动。
打造养生谷
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加强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资源保护,实施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各个级别的疗养休闲服务中心,引进远程医疗、高端休闲服务,做好基础和配套建设。打响金寨长寿之乡品牌,重点打造环响洪甸水库、佛子岭水库、毛坦厂镇东河口、晓天-万佛山健康养生功能区。
打造富民谷
坚持产业富民,根据茶谷区域实际和特点,量身谋划和打造一批基础设施、景点开发、生态利用、产业扶持项目用于支持重点贫困村发展,引导贫困人口通过发展生态和旅游产业参与茶谷建设。继续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的支持力度,强化龙头企业对农户的带动作用。扎实开展茶谷内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稳步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程,着力推进精准扶贫,确保到2020年实现六安茶谷区域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管理措施
强化领导机制
六安市茶谷建设是六安全市推进绿色发展的“一号工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调整充实六安市茶谷建设指挥部,领导全市茶谷建设工作,指挥部下设工作指导组。各工作指导组组长由市级领导同志担任,牵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成立市茶谷管理委员会,统筹协调茶谷建设日常工作。市茶谷管理委员会内设工委和管委,下设综合、产业发展运营管理、规划建设环境保护、项目推介招商服务、宣传策划纪检监察等办公室,由市组织人事部门调配人员30左右,各司其职。各相关县区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并强化对乡镇茶谷建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强化推进机制
六安茶谷范围重大基础设施列入六安市重点工程建设计划,市茶谷建设管理委员会和相关县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大项目谋划、编制、申报、实施力度,把茶谷建设任务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制定项目清单,明确茶谷建设时间表、路线图。推行项目精细化管理,按照“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笔经费、一抓到底”的要求,挂图作战,盘点销号,确保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强化保障机制
加大预算投入力度,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000万元、相关县(区)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的茶谷建设专项资金,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增幅要高于同级财政收入的增幅。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出台关于六安茶谷建设投入和项目资金整合管理配套政策,将茶产业发展、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美好乡村建设、民生工程等项目资金加以整合,集中30%用于茶谷建设。市直有关单位和相关县区新争取上级项目资金,要优先支持茶谷建设。要加大投融资创新力度,建立茶谷建设基金,鼓励金融机构进一步放宽对六安茶谷建设的信贷政策和融资渠道。市及各相关县区要制定统一的优惠政策,建设用地指标定向优先用于茶谷建设,市里每年安排茶谷建设用地指标600亩,由市国土局、市茶谷管理委员会共同管理使用。
强化考评机制
制定六安茶谷建设考核评价细则,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和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市茶谷管委会要加大督查检查力度,并建立项目建设“周通报、月调度、季观摩”制度,季度观摩得分计入对相关县区茶谷建设年度总评。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办室要定期开展重点督查活动,对工作推进慢、效果不理想的责任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
主要景观
绿野仙谷
绿野仙谷——石斛养生庄。国家级石斛特色生物产业基地,建设“中国大别山石斛健康养生基地”。
1.凡间仙境养生小寨
休闲旅游
度假养生养老
军寨体验
2.石斛种植园
安装连栋钢架大棚
配套喷灌溉装置
3.石斛博物馆
购物集市
美食广场
DIY工坊
检测中心
礼品包装
4.休闲娱乐保健室
休闲娱乐区
美容养生区
教育培训区
茅山原始森林
集丛林探险、军体运动为一体的大别山最刺激的一片原始森林。
1.原始森林探险片区
疯狂原始人:以保护为原则,增添森林探险类旅游设施,如高空溜索、高空独木桥等;同时开辟3-5个绝佳帐篷营地。
穿越茅山有氧之路:以“穿越茅山,深度呼吸”为主题,打造有氧之路,在茅山铺设生态木栈道长廊,沿途配置竹亭。作为运动爱好者深度体验区。
2.三线厂军体旅游片区
接待中心:将周边三线厂房改造成接待设施,具备咨询,救援,接待等功能。
兵工厂:利用周边三线厂房,改造成兵工厂,还原机械制造场景。
军体乐园:周边增加军体运动设施,打造军体运动俱乐部。
茶麻水镇
大别山第一水镇。
1.碧波茶韵—茶麻水镇
综合集散中心设施
石桥、水阁、码头、水上巴士等水系景观和实施的完善
茶麻创意店铺,创意雕塑小品
原乡茶客栈与茶餐饮
评书苑:口技、相声、评书
2.荡舟博览茶麻
茶博馆
茶园外景基地、茶工艺坊
麻博馆、麻文化展示厅、工艺品
3.红石谷世界地质公园
科幻地质主题公园建设
火山口电影院
地质迷宫探险、亲子地质科普
地质科普馆、地质实习基地
4.悠游禅茶艺术谷
梵音悦耳:水晶寺朝拜观光休闲
山歌悠扬:谷中微型音乐节
人声鼎沸:山居茶社、茶禅生活馆
心灵交响:艺术创作灵地....
5.枕水听音—驻驾湾度假
竹韵木屋、滨水茶舍、清风小墅
河畔会议中心、氧吧电影院
养生竹料理轩、临水瑜伽馆
6.远程医疗基地
远程医疗平台和服务中心
药膳、瑜伽、SPA、泥浴综合中心
蝙蝠洞
六安瓜片原产地茶文化体验区。
候茶—服务系统建设
慢游环形线路:红石谷—蝙蝠洞—杨泗岭—齐山村—蝙蝠洞—红石谷
齐山福茶村曼居福茶人家
竹林茶舍:枕茶香入眠
禅茶吧角
茶禅
禅茶书坊:茶经亦禅经,读禅、解禅
禅道品茗苑:佛文化、茶文化研讨交流
文化活动
“六安茶谷首届樱花节”将于4月2日在裕安区独山镇樱花溪畔生态公园举行。届时,“六安茶谷首届樱花节”将盛装开放,市民可在主办方精心设置的“樱花大道”感受春意盎然的自然之美;在天人合一的和谐中学习中国千年儒家文化经典;还可以进行多种形式亲子活动,稻草人中国艺术节、窑鸡窑红薯美食制作体验、赏风车等,通过动手动脑,让家长、孩子在实践中参与文化创意、体味当地美食。
六安茶
六安瓜片,中华传统历史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简称瓜片、片茶,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唐称“庐州六安茶”,为名茶;明始称“六安瓜片”,为上品、极品茶;清为朝廷贡茶。
名人与茶
“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这是明朝茶学家许次继陆羽《茶经》之后,中国又一部茶叶名著《茶疏》开卷的第一段话.
古代诸多诗词中,有许多是赞美六安茶的。其中两首最为出名,一是明朝三位名人李东阳、萧显、李士实联手写了七律赞六安瓜片:“七碗清风自六安,每随佳兴入诗坛。纤芽出土春雷动,活火当炉夜雪残。陆羽旧经遗上品,高阳醉客避清欢。何日一酌中霖水?重试君谟小凤团”!二是清代霍山县令王毗翁写霍山黄芽的:“露蕊纤纤才吐碧,即防叶老须采忙。家家篝火山窗下,每到春来一县香。”
历史传说
六安瓜片的历史渊源,多年来许多茶叶工作者寻根溯源,略有所获。较为可信的传说有二:
一是说,1905年前后,六安茶行一评茶师,从收购的绿大茶中拣取嫩叶,剔除梗朴,作为新产品应市,获得成功。信息不胫而走,金寨麻埠的茶行,闻风而动,雇用茶工,如法采制,并起名“封翅”(意为峰翅)。此举又启发了当地一家茶行,在齐头山的后冲,把采回的鲜叶剔除梗芽,并将嫩叶、老叶分开炒制,结果成茶的色、香、味、形均使“峰翅”相形见绌。于是附近茶农竞相学习,纷纷仿制。这种片状茶叶形似葵花籽,逐称“瓜子片”,以后即叫成了“瓜片”。
二是说,麻埠附近的祝家楼财主,与袁世凯是亲戚,祝家常以土产孝敬。袁饮茶成癖,茶叶自是不可缺少的礼物。但其时当地所产的大茶、菊花茶、毛尖等,均不能使袁满意。1905年前后,祝家为取悦于袁,不惜工本,在后冲雇用当地有经验的茶工,专拣春茶的第1-2片嫩叶,用小帚精心炒制,炭火烘焙,所制新茶形质俱丽,获得袁的赞赏。此时,瓜片脱颖而出,色、香、味、形别具一格,故日益博得饮品者的喜嗜,逐渐发展成为全国名茶。
参考资料
独山打造六安瓜片特色生态茶产业.中国茶网.2015-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