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门县成立于西汉,其名称来源于当地的河流。据《大清一统志》记载,“浩门”指的是现今西宁市大通河。《汉书地理志》中颜师古对此地名进行了注释,指出“浩”代表水名,“门”则指水流穿过峡谷形成的深邃入口。浩门县的地理位置大致位于今天的永登县连城地区及其周边,以及青海省乐都区东部地带。最初隶属于张掖郡,后来划归金城郡管辖。历经多次行政区划变更,最终在北魏太延五年(439年)被废除。

历史沿革

浩门县的历史始于西汉刘彻时期,当时因为附近的河流而得名。到了东汉时期,随着行政区域的调整,浩门县曾短暂归属于陇西郡,但在随后的一年里又重新回归金城郡的管辖。这一时期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古代地方治理的复杂性和灵活性。此后,浩门县经历了多个朝代的统治,包括前凉前秦后凉南凉西秦后秦北凉等政权。然而,在北魏太延五年之后,浩门县最终被撤销,结束了它作为独立行政单位的历史。

参考资料

浩门县城古遗址.兰州市情网.2024-08-23

西汉令居县,永登历史的开篇.兰州市永登县人民政府.2024-08-23

博物问史|浩门古城.微信公众平台.2024-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