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都乡西达蒲村,位于平遥古城西约3公里处,是中国票号鼻祖中国票号博物馆东家——李大全的故里,自古交通便利,人杰地灵。全村共有人口1562人,450户,耕地面积2876亩。2008年底新一届党支部、村委班子成立以来,团结进取,积极创新,制定了新的发展规划,给全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无限美好前景······

村情概况

平遥县中都乡西达蒲村。鑫盛铸造厂为全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乡办第一中学新教学楼拔地而起,特色经济——石刁柏种植初具规模远销山东省及海外。如今的西达蒲村,政通人和,百业兴旺,村民真正过上了富有安康的生活。

历史名人

李箴视

李箴视(1811-1882),字允明,西达蒲村人,为中国票号博物馆第二代财东。其"祖先以陶朱术起家。"李箴视"生而颖异,好读书,明大义。"爱新觉罗·旻宁六年(1826),16岁时,父亲李大全病故。其时日升昌票号还处于初创期,大掌柜雷履泰与二掌柜毛鸿岁羽意见不合产生倾轧。一次,雷履泰染病,李箴视听从毛鸿岁羽的建议,让其回家养病,雷回家后要往各地发信,意欲收撤票号分庄。李箴视知道后,赶忙劝止,情急之间,以至下了跪,才使雷履泰回心转意,收回成命。

李箴视"秉性忠厚,持躬俭约,间静寡言,朴诚无文",深为雷履泰倚重,以至使这位中国历史上的票号创始人,将全部才华和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票号事业,给达蒲李财东家带来了滚滚财源。

清朝因财政拮据,遂采纳惠亲王等的建议,让商民捐铸火炮。李箴视,一次捐银4000两,三弟李箴言2800两,山西省巡抚曾国荃奏请朝廷,李箴视一家"封赠三代"。后清政府又开办捐职事宜,李箴视又为其曾祖父李占殿、祖父李文、父亲李大全捐得"知府加四级"职衔,二弟李箴听捐了武职副将衔,李箴言捐了盐运使加二级,"箴"字辈以下"五"字辈中人也多有捐职。据不完全统计,捐银总数高达2万两之多。光绪六七年间(1880-1881),修《平遥县志》,李箴视以"李崇厚堂"名又捐献白银680两。到李箴视晚年,中国票号博物馆汇通天下,在全国各地设分庄30余处。日升通、日升裕、日升厚、日升达四大钱庄,在平遥古城左右市面。东如升、如升大、日升祥、日升庆等商号铺店互为照应。这些票号、商号的利润,真似"财如东海常流水"地将达蒲李家推上三晋大财东的豪富宝座。

李予昂

李予昂(1901-1985 ),原名育智,字遇庵,亦作遇安,西达蒲村人。幼时家教严格,熟读古籍。民国8年( 1919),考入北京国立美术专门学校。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阔了眼界,接受了新思想。民国16年( 1927)2月,由李舜琴、陈显文介绍,在太原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利用关系打入中国国民党天津市公安局任督察员。并化名李幕苏,担任地下党主办的《天津好报》社名誉社长。又同曹景周、张友渔等在天津法租界内创办"北方书店",经常将出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读物和进步书刊介绍给读者。民国19年( 1930)3月,共产党员杜远僧被法租界军警逮捕,经李多方活动,得以释放。4月,李因在天津市参加纪念四一二殉难烈士集会被捕入狱。同年冬,在蒋、冯、阎大战中,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进入天津,趁时局混乱得以脱险回到平遥县。民国27年(1938)年春,偕同全家到延安市,入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习。后历任延安抗大总校三分校秘书、秘书主任、延安总卫生部秘书科长、中央直属财政经济处副处长、陕甘宁边区税务总局副局长、陕甘宁边区贸易总局副局长、察哈尔省禁烟督察局局长、华北财办经济组组员、华北税务总局局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政务院财政部税务总局局长兼党委书记、财政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1956年,当选为中共第八 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58年7月,调山东省工作,先后任中共山东省委财贸部部长、省委常委、副省长兼财经学院院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李和山东的几位诗友组织成立了"历山诗社",并任社长,办有不定期刊物《历山诗刊》,出版诗集《拾贝集》。晚年还担任山东省少年儿童基金会会长,老年人大学顾问等社会职务,热心公益活动,并为家乡平遥县图书馆捐书数百册。1985年8月5日病故后,陈云、李先念、彭真、薄一波、习仲勋、杨得志等人送花圈以志悼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