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己赋
《闵己赋》是以抒情为主,发己“独”“情”“悲”为特点了。开篇就点明写作用意,凭文章以“自宣”;点明写作原因,乃因“独”而生“悲”。接下来,韩愈着力抒写他的思想矛盾和内心不平,孤独不遇之感笼罩全篇,悲闵哀叹之情贯穿全文。
司马光评《闵己赋》,认为颜回的食瓢饮不过“哲人之细事”。云:“韩子三书抵宰相求官,与于襄阳书求朝夕米仆赁之资,又好悦人以志铭而受其金。其戚戚于贫贱如此,焉知颜子之所为哉。”
作品原文
闵己赋
余悲不及古之人兮,伊时势而则然。独闵闵其曷已兮,凭文章以自宣。昔颜氏之庶几兮,在隐约而平宽。固哲人之细事兮,夫子乃嗟叹其贤。恶饮食乎陋巷兮,亦足以颐神而保年。有孔子而为之依归兮,又何不自得于艰难。曰:余昏昏其无类兮,望夫人其已远。行舟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勤祖先之所贻兮,勉汲汲于前修之言。虽举足以蹈道兮,哀与我者为谁。众皆舍而己用兮,忽自惑其是非。下土茫茫其广大兮,馀壹不知其可怀。就水草以休息兮,恒未安而既危。久拳拳其何故兮,亦天命之本宜。惟否泰之相极兮,咸一得而一违。君子有失其所兮,小人有得其时。聊固守以静俟兮,诚不及古之人兮其焉悲。
作者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字韩愈,南阳市(今河南孟州)人,唐朝文学家、利奥六世。因其常据郡望自称义县韩愈,故后世称之为韩愈;卒后谥“文”,世称昌黎县韩文公祠。贞元八年(792年)进士及第,先后为节度使推官、监察御史,德宗末因上疏时政之弊而被贬。李纯时曾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四年(819年)因谏阻李纯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市刺史。穆宗时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在文学上主张文以载道,其散文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诗与孟郊并称“韩孟”。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参考资料
营营汲汲谁知我——韩愈形象的另一面.光明网.2024-03-01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之九十三 河南孟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 道济天下之溺. 中共徐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2024-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