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风险(英文名:Liquidity Risk),是指商业银行虽然有清偿能力,但无法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以合理成本获得充足的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到期债务支付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包括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相比,形成的原因更加复杂和广泛,通常被视为一种综合性风险。流动性风险的产生除了因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计划不完善之外,信用、市场、操作等风险领域的管理缺陷同样会导致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不足,甚至引发风险扩散,造成整个金融系统出现流动性困难。因此,流动性风险管理除了应当做好流动性安排之外,还应当重视和加强跨风险种类的风险管理。
中国银监会曾通过《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设定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流动性比例等监管指标,其中流动性覆盖率要求不低于100%,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需在2019年6月底前达标。2023年,硅谷银行因利率上升导致资产贬值和储户集中取款引发挤兑,单日被提取420亿美元后被接管,暴露流动性风险管理缺陷。美国监管机构突破25万美元限额全额保护储户存款,以控制风险传导。
词语释义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虽然有清偿能力,但无法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以合理成本获得充足的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到期债务支付的风险。
形成原因
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相比,形成的原因更加复杂和广泛,通常被视为一种综合性风险。流动性风险的产生除了因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计划不完善之外,信用、市场、操作等风险领域的管理缺陷同样会导致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不足,甚至引发风险扩散,造成整个金融系统出现流动性困难。因此,流动性风险管理除了应当做好流动性安排之外,还应当重视和加强跨风险种类的风险管理。从这个角度来说,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
流动性风险主要产生于银行无法应对因负债下降或资产增加而导致的流动性困难。当一家银行缺乏流动性时,它就不能依靠负债增长或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变现资产来获得充裕的资金,因而会影响其盈利能力。在极端情况下,流动性不足将导致银行倒闭。商业银行作为存款人和借款人的中介,日常持有的、用于支付需要的流动资产只占负债总额的很小部分,如果商业银行的大量债权人在某一时刻同时要求兑现债权(银行挤兑),商业银行就可能面临流动性危机。
(一)流动性极度不足。
流动性的极度不足会导致银行破产,因此流动性风险是一种致命性的风险。但这种极端情况往往是其他风险导致的结果。例如,某大客户的违约给银行造成的重大损失可能会引发流动性问题和人们对该银行前途的疑虑,这足以触发大规模的资金抽离,或导致其他金融机构和企业为预防该银行可能出现违约而对其信用额度实行封冻。两种情况均可引发银行严重的流动性危机,甚至破产。
(二)短期资产价值不足
短期资产价值不足以应付短期负债的支付或未预料到的资金外流。从这个角度看,流动性是在困难条件下帮助争取时间和缓和危机冲击的“安全垫”。
(三)筹资困难
从筹资困难这一角度看,流动性指的是以合理的代价筹集资金的能力。流动性的代价会因市场上短暂的流动性短缺而上升,而市场流动性对所有市场参与者的资金成本均产生影响。市场流动性指标包括交易量、利率水平及波动性、寻找交易对手的难易程度等。筹集资金的难易程度还取决于银行的内部特征,即在一定时期内的资金需求及其稳定性、债务发行的安排、自身财务状况、偿付能力、市场对该银行看法、信用评级等。在这些内部因素中,有的与银行信用等级有关,有的则与其筹资政策有关。若市场对其信用情况的看法恶化,筹资活动将会更为昂贵。若银行的筹资力度突然加大,或次数突然增多,或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那么市场看法就可能转变为负面。因此,银行筹资的能力实际上是市场流动性和银行流动性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主要分类
流动性风险包括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
资产流动性风险是指资产到期不能如期足额收回,不能满足到期负债的偿还和新的合理贷款及其他融资需要,从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负债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过去筹集的资金特别是存款资金由于内外因素的变化而发生不规则波动,受到冲击并引发相关损失的可能性。
主要特点
流动性风险属于“再生风险”,可以由流动性冲击直接导导致,严重的流动性风险通常都是由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造成的,极端的流动性风险是其他各种风险的最终表现。流动性风险的特点包括风险的普遍存在性,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不确定性、爆发性和来源广泛性等。
风险特征
流动性缺口客观存在
从银行经营的实际情况看,流动性供给无法充分满足流动性需求,客观上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流动性缺口。
资本杠杆比率偏高
由于各银行资本金增长速度远低于存款的增长速度,资本杠杆比率越来越高,自有资金抵御流动性风险的能力逐年下降。
资产形式单一变现能力差
按照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标准衡量,合理的资产形式及其结构应该是多元化的。但是,银行普遍存在着资产形式单一的问题,资产的大部分被贷款所占据。贷款受合同期限等因素的影响,流动性较差,属于固态资产,其在资产结构中的高占比,必然限制了整个资产的流动性。
资产质量低缺乏流动性
信贷资产质量低是影响银行流动性的主要因素,不良贷款形成的风险成为流动性风险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良贷款占比较高,使得占全部资产较大比重的信贷资产缺乏流动性,从而影响了资产的总体流动性。
负债比例上升潜在风险大
银行流动性负债比例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就会加大银行流动动性管理的难度和潜在的流动性风险。
银监会新指标
为了提升流动性风险监管的有效性,在“贷存比”和“流动性比例”以外,监管当局又引入了“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例”两个指标。
10月12日,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明确了对于银行流动性监管的四个主要指标,即: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融资比例、贷存比和流动性比例。该《办法》是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拟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
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例的引入,是《办法》的最大亮点。这两个指标在巴III协议中首次提出,是国际监管层面针对危机中银行流动性问题反思的最新成果,此次也被银监会引入到中国的流动性监管指标体系之中。
流动性覆盖率旨在确保商业银行在设定的严重流动性压力情景下,能够保持充足的、无变现障碍的优质流动性资产,并通过变现这些资产来满足未来30日的流动性需求。
流动性覆盖率的计算公式是“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和“未来30日净现金流出量”的比值,监管当局要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覆盖率应当不低于100%。
净稳定融资比例则旨在引导商业银行减少资金运用与资金来源的期限错配,增加长期稳定资金来源,满足各类表内外业务对稳定资金的需求。其计算公式为,可用的稳定资金与所需的稳定资金之比,监管当局要求,商业银行的净稳定融资比例应当不低于100%。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缓冲上述两个指标对银行的冲击,监管当局设定了宽限期,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最迟应于2013年底前达到流动性覆盖率的监管标准,2016年底前达到净稳定融资比例的监管标准。
“流动性覆盖率主要监控的是银行短期的流动性风险,而净稳定融资比例则关注长期流动性风险。”银监会国际部主任范文仲曾在2011年中表示,“银监会参照国际上新的流动性要求,引入这两个新的流动性监管指标,同时,也保留了以前跟中国国情吻合的监管指标,比如说存贷比和流动性比例,这样就形成了一套多维度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体系。”
对于“贷存比”和“流动性比例”两个指标,银监会延续了之前的要求,即,商业银行的存贷比应当不高于75%;流动性比例应当不低于25%。
值得注意的是,《办法》适用于在我国境内设立的所有中外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外国银行分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等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参照执行。
另外,《办法》在完善现金流管理等重点环节的同时,还充实了多元化和稳定的负债和融资管理、日间流动性风险管理、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管理、并表和重要币种流动性风险管理等多项内容。
相关事件
美国硅谷银行流动性风险
2023年硅谷银行因利率上升导致资产贬值和储户集中取款引发挤兑,单日被提取420亿美元后被接管,暴露流动性风险管理缺陷。美国监管机构突破25万美元限额全额保护储户存款,以控制风险传导。
香港《单位信托及互惠基金守则》修订
2025年10月22日,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就建议修订《单位信托及互惠基金守则》展开为期三个月的谘询。有关建议会令香港证监会认可基金的监管制度与最新国际监管标准接轨,并扩阔投资者的产品选择。《单位信托守则》的主要修订包括接纳以替代准则来管控零售基金的衍生工具投资;更新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规定,以及加强货币基金的监管要求。有关建议一经落实,就会推动基金市场的发展,并加强本港资产管理业的韧力。香港证监会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利便新基金的销售,让零售投资者能够参与私募市场。首先是容许上市封闭式另类资产基金进入市场,其后会按个别情况,准许证监会认可非上市基金更灵活地投资于更高比例的低流动性资产,而前提是基金必须针对整体流动性风险管理设有稳健的保障措施。亦建议对《证监会强积金产品守则》、《集资退休基金守则》、《与投资有关的人寿保险计划守则》及《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守则》的有关条文作出相应修订。
参考资料
银监会四指标监控流动性风险.第一财经日报.2025-10-22
美国硅谷银行突然倒闭,储户一天试图取走420亿美元,有人转账时页面崩溃.红星新闻.2025-10-22
美国银行接连关闭 美政府“一保到底”或酿更大风险.光明网.2025-10-22
香港证监会建议优化零售基金守则以提升全球竞争力.第一财经.2025-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