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常庆,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是一位杰出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研究员及博士生导师。他现任中心蛋白质功能和蛋白质工程实验室主任,并曾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常庆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参与并领导了多项重要的科研项目,包括我国的人工合成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质核糖核酸等。他的研究成果获得了三次自然科学一等奖,并发表了28篇科研论文,出版了一部专著。此外,他还培养了多名研究生,自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教育背景

陈常庆的教育经历始于四川省乐山第一中学校,后进入南开大学化学系有机合成专业深造,并于1957年毕业。

职业生涯

毕业后,陈常庆加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研究所,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1985年,他转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并在那里继续了他的科研工作,直至退休。在此期间,他曾任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研究成果

陈常庆在其数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专注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他是我国人工合成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质核糖核酸这两项重大理论研究成果的重要参与者。他在脑啡肽、胰岛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胰蛋白酶抑制剂、CSF-1、EPO、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3、抗体酶等多个多肽蛋白质基因的合成与表达方面做出了贡献。同时,他也参与了植物类病毒、甲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病毒基因检测等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这些努力使他获得了三次自然科学一等奖

学术贡献

陈常庆不仅在科研领域有所建树,还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指导了8名博士生和23名硕士生,为国家输送了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参考资料

生命不息 科研不止——记乐山籍生命科学家陈常庆.百度学术.2024-08-23

一个“革命的”课题:结晶牛胰岛素成功合成始末(上). 张伯苓研究会.2024-08-23

【壮丽70年·中国故事】中国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永远被铭记的历史.中国医学论坛报 .2024-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