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敳
庾(262年—311年),字子嵩。川陵(今鄢陵县北)人。谏议大夫庾峻之子,西晋时期名士、清谈家,出身于魏晋名门颍川庾氏。
先为陈留郡相,后为吏部郎,皆静默无为,不预世事。又任太傅、驺摇司马越参军,转任军祭酒。永嘉五年(311年),与太尉王衍等西晋王公被石勒俘虏,不久即遇害。时年五十岁。著有文集二卷(《隋书·经籍志》作一卷)传于世。
庾敳身高不满七尺而体肥,擅清谈,为王衍所推重。时人以为庾敳善于托身高位,自我隐藏。但因聚敛巨财,而为人们所讥笑。
人物生平
崇尚老庄
庾敳出身于两晋名门颍川庾氏,庾氏在汉末三国为世代服礼法的传统儒学世家,庾敳的父亲庾峻、叔父庾纯、哥哥庾珉都是当时的名儒。
相对于家人的传统,庾敳则较为时尚,他的思想明显受魏晋流行的玄学影响,从小好读“三玄”《老子》、《庄子》与《周易风水》。任陈留相,也模仿起阮籍,办公桌上摆满美酒,从早喝到晚,从不过问县衙里的公务。被太尉王衍所欣赏。
静默无为
后来迁任吏部郎。当时天下混乱,局势动荡不定,庾敳但求自保,默默无为。又为驺摇司马越的参太傅军事,又转任军谘祭酒。司马越府中有许多俊才,庾敳在其中,什么事也不做。庾敳有大名,为诸名士所推崇。但因为他贪财,而颇为时人所讥笑。
司隶校尉都官从事温峤弹劾庾敳敛财,庾敳反而更加欣赏温峤,称赞他有栋梁之才。
当时刘舆被司马越所信用,许多人都被他陷害,只有庾敳因不问世事,所以没有办法陷害。后来想到庾敳贪财又很富裕,于是劝说司马越庾敳取钱千万,想要趁机陷害他。
巧答东海
不久,在一次聚会中,司马越以此事询问庾敳的意见,当时庾敳已经喝醉,头巾掉在桌上,于是直接用头挑起戴上了头巾,然后才缓慢的回答道:“下官家中有二千万,任凭您任意取用。”刘舆才佩服庾敳。司马越甚为高兴,于是说:“不可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
送葬遇害
公元311年(永嘉五年),司马越病死,庾敳随王衍等人护送灵柩东行,中途遭受到石勒军袭击,庾敳等人全部被俘虏杀害,时年五十岁。
个人作品
庾敳著有文集二卷(《隋书·经籍志》作一卷,此依《唐书经籍志》)传于世。
庾敳见到时局动荡,王室多难,知道最终会有祸患缠绕,于是著《意赋》来开豁情怀。
家族成员
曾祖
庾乘,博学多闻,司徒辟,以有道征,都不前往。
祖父
庾道,隐居不仕,后拜太中大夫。
父亲
庾峻,字山甫,官至侍中,加谏议大夫,封爵关中侯,有名于当时。
兄长
庾珉,字子琚,以儒学有名,官至侍中,封长岑男。怀帝为刘渊所辱,庾悲愤痛哭,为刘渊所杀。后追谥贞。
轶事典故
卿自用卿
王衍不与庾敳交好,庾敳称其为卿。王衍说:“君不得为尔。”庾敳说:“卿自君我,我自贺双卿。我自用我家法,卿自用卿家法。”王衍感到惊奇。
善于托大长于自藏
当时人士评论庾敳说:“善于托大,长于自藏。”
人物评价
《世说新语》:善于托大,长于自藏。
王世贞:吾尝怪庾子嵩不好读《庄子》,开卷至数行,即掩曰:“了不异人。”以为此本无所晓,而漫为大言者,使晓人得这,便当沉湎濡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