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两岸家书

两岸家书

《两岸家书》,是由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bilibili、中国外文局解读中国工作室、福建教育出版社联合出品,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卫视中心与台湾视纳华仁(CNEX)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摄制,洪雷执导的六集人文纪录片,于2024年5月在海峡卫视首播,2024年7月18日在海峡卫视(重播)、东南卫视、哔哩哔哩播出。

《两岸家书》透过跨越海峡两岸的家族和家庭书信,展示两岸的岁月沧桑,和无数普通人在时代巨变中的悲欢离合,重现斑驳字迹背后剪不断、离不散的至真至情。

《两岸家书》曾入选首届“两岸十大视听好作品”名单,入选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名单。

剧情简介

概述

《两岸家书》讲述了17世纪至19世纪大陆移民开发台湾时期、1895年至1945年的台湾时期、1945年至1949年的台湾光复初期,和1949年之后两岸民众分隔时期(1949年至2024年,其中包括开放两岸民众探亲以来的历史阶段)透过跨越海峡两岸的家族和家庭书信,展示两岸的岁月沧桑,和无数普通人在时代巨变中的悲欢离合。

分集剧情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漫长历史,记载着历代先民迁居台湾、繁衍生息,记载着两岸同胞共御外侮、光复台湾。中华民族一路走来,书写了海峡两岸不可分割的历史,镌刻着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史实。《两岸家书》创作团队最初的设想是打造一部给年轻人的台湾影像史。这也是属于两岸民众共同的记忆场。

《两岸家书》创作过程中,除了书信,创作团队还运用生活场景、文献、方言、动画,以及不同年代音乐,既有客观历史,也有主观理解,共同构建属于特定时代的记忆场。通过大量历史资料再现特定历史时期的生活场景,以真实镜头记录可感、可爱、烟火气的台湾,生动展现横跨两岸的优美自然风光。《两岸家书》将历史影像与现实影像穿插,把台湾近现代三四百年的历史和发展脉络,以及台湾同胞的生活经历,讲给更多当下年轻人。

创作过程

《两岸家书》从立项到播出历经三年时间,期间主创团队多次造访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福建省档案馆、福建省连横文化研究院、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等机构,从12000多封两岸家书中精选了二十个案例,有名人的,也有普通人的,可见个体命运与时代交融、思想力量与美学韵味并蓄。

制作人员

幕后花絮

《两岸家书》筹备组第一次调研时,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见到了上千封这样的家书,哪怕没有确切地址,也要穿越重重阻隔,辗转香港特别行政区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甚至远至沙特阿拉伯,从海峡这一头飞往那一头。该片联合总导演是中国台湾的张钊维也是来自晋江的鉴湖张氏,在第一集的创作时他每看完一版,都会代表族人向第一集的导演和剪辑师冯志伟鞠躬致谢。《两岸家书》旁白由中国台湾男演员张晨光配音,这是他首次为纪录片担当旁白配音,很多网友表示第一次听到这个配音就被惊艳了。

《两岸家书》第一集的文本阶段是团队最担忧的。如何让清朝的人物张士箱“活”过来?团队需要一个与故事本身有联系的人物来讲述过去的历史。导演和搭档庄雯雯在泉州市数次调研,遍寻与张士箱相关的人和事物。于是,张钧凯夫妇的寻根之旅成为打开这段历史的一把珍贵钥匙。他分享了在国家博物馆和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与祖先“相遇”的神奇经历,让团队更加清晰地看到了张士箱家族的轮廓。

《两岸家书》创作团队集合了两岸的创作者,通过线上会议沟通交流。虽然大陆团队去不了台湾,但团队通过纸上、网上调研,以及台湾团队的帮助,一步步地明确了方向。前期每一次沟通会都能整理出3000字以上的修改建议,团队珍惜来自不同角度的建议,以多元的视角去调整,争取让更多的观众可以看懂并进入故事与情感中。

2024年5月,《两岸家书》在海峡卫视首播后不久,东山岛最后一位“寡妇”林沈美菊老人去世。

音乐原声

参考资料

宣传信息

2021年8月,《两岸家书》筹备组第一次调研。2024年6月17日,《两岸家书》在第十五届海峡影视季项目推介会亮相。7月8日,纪录片《两岸家书》创作研讨会在北京举行。8月3日,《两岸家书》创作分享会举办,学者、主创、观众在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福建省,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相遇。

播出信息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相关评价

《两岸家书》以家书为纽带,深描两岸人民之间的乡情、亲情、爱情与友情之互动形态。影片以极富历史意味的书信个案为资讯窗口,展示17世纪至今两岸人民之间血浓于水的密切关联。这些家书往来,情感交往是其核心纽带,而书信中所记载的政治、经济、文化诸多内容,亦是珍贵的历史资料。《两岸家书》所展示的,是近代以来两岸人民通过书信往来而显现出的心态史。(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余岱宗评)

《两岸家书》从文字出发,为读者呈现的是带着历史体温与时代表情的当下之理解、当下之解读、当下之感慨。历史的沧桑感,透过当下直观的心灵跃动,具象地呈现在受众之前,形成此部影片最具力量感的视觉张力。(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余岱宗评)

《两岸家书》偏写意风格的动画场景,是在历史基础上的“合理想象”。动画的表现方式弱化了抽离感和距离感,让人物的情境和情绪表达更具代入感。“我们刻意模糊人物和场景的轮廓,希望观众能更聚焦人物的情感。”在洪雷看来,跨越时空,人物真实的精神世界和情感是可以还原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网评)

《两岸家书》不仅深情回望往事,更以宏阔的视野展望和平繁荣的辉煌前景,为深化两岸交流互鉴、推动民族复兴汇聚了磅礴力量。《两岸家书》用家书连接历史、情系家国、映射时代,拓展人文纪录片的思想高度、人文深度和精神厚度,用镌刻民族记忆与家国情怀的时代影像,守望中华儿女魂牵梦萦的故土原乡。(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李雯雯评)

《两岸家书》以“家书”这一传统而深情的文化符号为引,深度发掘并生动再现跨越两岸、横亘三四百年风雨沧桑的珍贵史实。通过精细勾勒时代风云变幻之下苍生细民的命运沉浮,影片生动诠释了根植于两岸同胞血脉深处的家国情怀,重新链接起两岸民众心中那份共同的民族记忆与情感纽带,完成了一次对两岸文化认同、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深刻探寻与细腻重构,成为推动两岸年轻人之间相互理解、尊重与交流的时代影像志,促进深层次的文化融通与情感共鸣。(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李雯雯评)

纪录片《两岸家书》的推出,为两岸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影像资料支撑。对这些家书的发掘与呈现,一定可以为两岸关系渊源深厚的历史增添新的华彩篇章,同时该片动人的人物故事,浓郁的情感表达,精到的艺术架构,也为我们创作此类纪录片积累了新的经验。(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文艺网特约评论员胡智锋评)

参考资料

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入选名单.百家号.2024-11-19

两岸家书.豆瓣电影.2024-11-19

山河远阔,见信当如晤——《两岸家书》已“寄出”,请查收.百家号.2024-11-19

首届“两岸十大视听好作品”名单发布,《繁花》《两岸一味》入选.百家号.2024-11-19

《两岸家书》第一集:我从唐山携梦来.微信公众平台.2024-11-19

《两岸家书》第二集:迢遥漫漫回家路.微信公众平台.2024-11-19

《两岸家书》第三集:半百青春不留白.微信公众平台.2024-11-19

《两岸家书》第四集:隔海相望且相惜.微信.2024-11-19

《两岸家书》第五集:倚窗犹识梦中人.微信.2024-11-19

《两岸家书》第六集:情深义重是为家.微信公众平台.2024-11-19

书信连结两岸共同记忆,人文纪录片《两岸家书》创作研讨会在京举办.网易.2024-11-19

家书背后的两岸情,属于你也有关我.百家号.2024-11-19

《两岸家书》第一集:我从唐山携梦来.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2024-11-19

《两岸家书》导演手记|在悲欣交集中看见前行的力量.福建网络广播电视台.2024-11-19

《两岸家书》导演手记|第一集:看到更宽广的两岸历史.福建网络广播电视台.2024-11-19

#旁白居然是张晨光配....新浪微博.2024-11-19

【纪录片】山河远阔 见信当如晤:《两岸家书》.微信公众平台.2024-11-19

追光而遇 向光而行!第十五届海峡影视季项目推介会在厦门举行.福建省广播电视局.2024-11-19

人文纪录片《两岸家书》创作研讨会在京举办.中国新闻网.2024-11-19

《两岸家书》:“用影像唤醒记忆”.福建文艺网.2024-11-19

纪录片《两岸家书》:跨越海峡的记忆之场.微信公众平台.2024-11-19

家书背后的两岸情,属于你也有关我.百家号.2024-11-19

《两岸家书》:一部镌刻民族记忆与家国情怀的时代影像志.百家号.2024-11-19

《两岸家书》:血浓于水的历史见证.光明网.202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