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契约》(Global Digital Compact)是2024年9月22日联合国未来峰会通过的《未来契约》的附件,该契约的5个目标及承诺行动,全方位覆盖了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技能培养、数字人权保障、数据和AI治理等关键领域。

2018年,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建立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HLP),2020年6月联合国发布《数字合作路线图》。2021年9月,安东尼奥·古特雷斯提交《我们的共同议程》,呼吁制定《全球数字契约》。2024年4月,全球数字契约共同协调人公布了《契约》零案文,为后续磋商提供讨论蓝本。

《全球数字契约》顺应了全球促进数字发展与合作的时代潮流,凸显了国际社会希望通过团结合作,应对数字机遇挑战,构建包容、开放、公平、安全数字未来的共同意愿。

历史沿革

2018年,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建立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HLP),旨在推动各国政府、私营部门、民间社会、国际组织、技术和学界以及其他利益攸关方在数字领域的合作,展现出对数字合作的重视。同年9月,该小组发布《数字相互依存的时代——联合国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报告》,探讨数字合作模式。2020年6月,联合国发布《数字合作路线图》,提出加强全球数字合作的行动。同年9月,《纪念联合国成立75周年宣言》中,再次提出“加强数字合作”。

2021年9月,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提交《我们的共同议程》,呼吁制定《全球数字契约》(以下简称《契约》),为构建开放、自由和安全的数字未来而制定共同原则。为加速全球数字合作进程,2023年5月,联合国发布《我们的共同议程》政策简报5:《全球数字契约——为所有人创造开放、自由、安全的数字未来》),重点概述了多个迫切需多利益攸关方合作的领域,并对每个议题拟实现的具体目标和行动提出建议,将制定《契约》提上日程。2024年4月,全球数字契约共同协调人公布了《契约》零案文,为后续磋商提供讨论蓝本。之后,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修改稿也在5月、6月、7月陆续公布。同年9月22日,联合国未来峰会正式通过《全球数字契约》。

文件内容

《全球数字契约》确定了5项行动目标,以及实现上述目标的具体承诺与行动计划,成功构建起一个国际数字合作框架。

目标一,弥合数字鸿沟,加快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缩小数字鸿沟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全球范围内信息和机会的平等获取。全球多地仍面临着互联网接入和使用障碍。据国际电信联盟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互联网连接取得稳步但不均衡的发展,全球约26亿人处于断联状态,低收入经济体移动宽带基础套餐的中位数价格相当于平均收入的8.6%,这一比例是高收入国家(0.4%)的约22倍,可见全球数字鸿沟巨大。故而,《契约》率先强调了互联互通的重要性,承诺至2030年实现全球互联网普及,并提高连通性的质量与可负担性。其次,《契约》着重指出通过制定国家数字技能战略,调整教育课程等方式提高数字素养、技能以及能力,确保人们能够安全、有意义地使用互联网。最后,《契约》提议各利益攸关方携手合作,进行数字公共产品和数字公共基础设施的开发、传播与维护,推动包容性数字化转型与创新,从而为弥合数字鸿沟筑牢基础。

目标二,扩大所有人在数字经济中的参与度及其利益。安全和包容的数字空间是确保数字经济普惠性的前提。《契约》强调借助政策和法律、技术创新等方式,为所有人营造一个开放、公平、包容和非歧视的数字环境,并确保微、小型企业等边缘化群体能够参与并从数字经济中获益。

目标三,打造包容、开放、安全、可靠的数字空间,尊重、保护和促进数字人权。网络暴力、仇恨言论、虚假和错误信息充斥于互联网,一系列数字侵权行为借助技术或被技术放大,已然成为刺向人们的一柄利剑。《契约》承诺尊重、保护和促进数字人权,确定了人权在数字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并将其应用于互联网全球治理、数字信任与安全以及信息完整性等具体领域,为用户创建安全可靠的在线空间。例如,《契约》依据包括《儿童权利公约》在内的国际人权法,优先制定和实施国家儿童网络安全政策和标准。

目标四,推进负责任、公平和可互操作的数据治理方法。数据是数字时代的关键要素,合理且负责任的数据治理能够推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当前全球数据治理面临的新挑战需要对现有法规如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中国的网络信息安全法新加坡的《数据保护法》(PDPA)等进行更新和完善。为此,《契约》呼吁各国共同保护数据隐私和安全,制定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加大力度收集可持续发展数据,促进安全且受信任的数据跨境流动,支持国家、区域和国际数据政策框架之间的互操作性,从全球高度应对数字治理的新挑战。

目标五,加强人工智能的国际治理,造福人类。伴随AI技术实现飞跃式发展并在众多行业广泛应用,治理方面的挑战也日益加剧。《契约》提出采取平衡、包容和基于风险的人工智能治理方式,积极推进安全、可靠和值得信赖的人工智能系统的发展,同时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管理人工智能,确保AI能够有力促进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为达成这一目标,《契约》提出在联合国内部构建独立的多学科国际AI科学小组,发起全球AI治理对话,制定并采纳可互操作的AI标准。与此同时,鼓励南北、南南和三方合作,增加私营部门投资,从而建立起一个平衡、包容的AI治理框架。

《契约》的5个目标及承诺行动,全方位覆盖了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技能培养、数字人权保障、数据和AI治理等关键领域,反映出国际社会对数字技术发展和治理的共同关注和愿景。

相关意义

《全球数字契约》顺应了全球促进数字发展与合作的时代潮流,反映了各国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希望弥合数字鸿沟、解决治理赤字的迫切呼声,凸显了国际社会希望通过团结合作,应对数字机遇挑战,构建包容、开放、公平、安全数字未来的共同意愿。契约既是国际社会对多边主义及数字团结与合作投下的赞成票,也将为全球数字治理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参考资料

《全球数字契约》与世界数字合作图景.微信公众平台.2024-09-25

联合国未来峰会开幕 通过成果文件《未来契约》.百家号.2024-09-25

外交部:中方欢迎联合国达成“全球数字契约”.百家号.2024-09-25

联合国未来峰会正式通过《全球数字契约》中方表态.百家号.2024-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