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孔炤
方孔炤(1590年——1655年),原名方孔照,字潜夫,号仁植,安徽桐城凤人,今浮山白沙岭陆庄人,明末大臣、易学家,方学渐之孙,方以智之父。朱翊钧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授嘉定州知州,累官至湖广巡抚,在镇压明末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八战八捷。著有《周易时论》等多部著作。
人物生平
方孔炤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当选进士,授嘉定州知州。调任福宁知州、兵部主事。朱由校天启元年(1621年),方孔炤由员外郎提升职方司郎中。但不久,太监魏忠贤等当政,原来反对他的官员先后被罢免;同时,东北地区边境,战事频繁,武将竞把边防看作畏途,凡选任边帅的,大都贿赂魏忠贤求取免役,方孔炤对此进行了揭发检举。另外,魏忠贤准备进封侄儿良卿为伯爵,方孔炤坚决反对,魏忠贤大怒,设法罢免了方孔炤官职。
崇祯即位后,诛魏忠贤,恢复方孔炤官职,又升任尚宝司卿。崇祯二年(1629年),方孔炤因父丧回乡。其时,县城内富家贵族鱼肉人民,黄文鼎、汪国华等为首杀富济贫,烧毁富家房屋。方孔炤认为他们是犯上作乱,设计诱杀了黄、汪等人。
服丧期满,方孔炤到京复职。
刚到任,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已率军由郧阳区渡河,方孔炤所部万人,但因多面部署,兵力分散,其中快速部队一骑兵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他激励将士英勇作战,连战连胜。由于张献忠势力强大,总兵熊文灿主张招降,张献忠借机假投降,被封为副将;后诈称受抚的陆续而来。方孔炤认为张献忠投降不是诚意,力陈招抚策略的错误,8次上书,上司均未采纳。
不久,张献忠再度起兵造反,知道方孔炤有准备,不敢南下,遂引兵西进,方孔炤在荆门市、当阳市一线阻击,在来家河神通堡打败了张献忠。张献忠退兵屯兴山县。
朝廷派杨嗣昌代替熊文灿为总兵,传令楚、川、沅3路会师夹攻张献忠;献忠于夜间拔营逃走。方孔炤料他“狡诈”,下令原地驻防,不可移动;但已有二位将官迫于柴绍命令,率兵出发,行至香油坪,中计,遭围攻溃败。嗣昌在命令军队进击的同时,令方孔炤进驻襄阳市。
襄阳距香油坪800里,当听到军队被围消息,方孔炤约沅、川两军赴援,两军又被嗣昌调往他处,只得率部1000余人兼程往救,赶至竹山县,官军已在6天前溃败。由于孤军深入,被张献忠围攻受创。本来嗣昌与文灿都主抚,只有方孔炤与其意见分歧,这次方孔炤战败,实由嗣昌调度失宜所致,但嗣昌反借此劾方孔炤贻误军机,逮捕下狱。由于方孔炤长子以智以血书诉冤,才得以从轻处理,遣戍绍兴市。
过了很久,方孔炤才因他人荐举复职,命他督理山东省军事。没有到职,李自成已攻北京,崇祯自缢,方孔炤遂护送老母归隐白鹿山庄终老。方孔炤死后葬横埠区后方乡合明山,门人私谥贞述先生。
易学思想
方孔炤将象数思想引入方氏易学体系内,提 出“虚空皆象数”“先天在后天中”“太极即在有极无极中”等理论,还借鉴、吸收前人和时辈的河图洛书,深研图象,以各种图式解说易理。
方孔炤发挥了其父有无一贯的思想,提出了无我备物之说,如曰: “以我视我,一我而已矣, 以物视物,一物而已矣。无我无物而后备万物, 无我无物而后育万物。”( 方中通《〈心学宗续编〉引》) 他还发展了实学精神,重视物理。
主要著作
方孔炤著有《周易时论》22卷、《尚书世论》2卷、《礼节论》若干卷、《春秋窃论》2卷、《全边纪略》12卷、《抚楚疏稿》4卷、《环中堂集》12卷等多部著作。
其中影响较大者为《全边略记》,乃是方孔炤天启年间任兵部职方时所撰,成书于崇祯元年(1628)。 明朝后期,内外诸多矛盾突出,方孔炤试图探索破解之道。 这本十二卷大著,充分体现了他关心时局的经世致用思想和以史为鉴的用心,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方孔炤在明亡后在儿子方以智的助力下,著述了十五卷的《周易时论》,“以此答天下,报祖宗,亦孤臣一缕心血所自潏也”,本书博采众家,理论阐述具有深度,具有强烈的思辨色彩。
人物关系
文化贡献
方孔炤受祖父方学渐和父亲方大镇的影响,成为家传易学的集大成者和发展者,加上他对明末开始输入的西学亦有浓厚的兴趣,热衷于动手实验,其学问因而具有博大之特色,为其子方以智“会通中外、坐集千古”做了较好的铺垫。方孔炤还针对阳明心学缺乏一套研究自然的正确方法,针对朱熹格物穷理不够周密精详的缺陷, 提出了 “质测”与 “通几”两大研究宇宙的方法论,并创造性地划分 “宰理”(人文科学概论)、“物理”(自然科学)、“至理”(会通人文与自然科学之理), 以矫正明末学术界流于虚玄的时弊。
参考资料
方孔炤.枞阳县人民政府.2024-06-03
天留一磬击新声.光明日报.2024-06-03
方大镇.枞阳县人民政府.2024-06-03
方以智.枞阳县人民政府.2024-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