魟又名脯鱼、七彩神仙鱼、草帽鱼。体盘平扁,近圆形,体盘长26~40 cm,宽为长的1.1~1.2倍,最宽处约在体盘中部之前。吻端尖突,眼小,突出,位于头的背面。喷水孔位于眼后。口、鼻孔、鳃孔、泄殖孔均位于体盘腹面。口小,口底有乳突5个,中间3个显著。牙细小,平扁,成铺石状排列。鼻孔距口近,有鼻口沟,前鼻瓣连合为一盖片延至口缘。尾细长如鞭,在前部有1或2锯刺的扁平尾刺。体盘背面赤褐色,边缘略淡,眼前外侧喷水孔内缘及尾两侧均呈橘黄色,腹面乳白色,边缘橘黄色。

介绍

魟在分类上属于软骨鱼纲亚目,全世界共有六个科158种。除了“深水尾魟”科台湾省没有外,其他五个科台湾都有。包括有六对鳃,吻部长而透明的“六鳃魟”,全世界的五种里有四种还是台湾发现的。

其余的魟都是五对鳃,其中的“魟”科,尾细长没有尾鳍;“扁魟”科有背鳍和尾鳍;“燕魟”科体盘特别宽,尾巴很短;以及头部明显鼓起来比体盘高,使眼睛和喷水孔变成长在头两侧,胸鳍只延伸到眼的后面为止的“扁魟”科,包括了前面所提到体型很大的蝠,牛鼻和魔三大类。

这其中的蝠魟长相最为奇特,因为在它的头上还有向前突出,看起来像耳朵的头鳍,它就是利用这两片头鳍把小鱼或小虾等猎物驱赶进入口中来帮助摄食。如果把这双头鳍也算作是附肢的话,那么蝠魟大概是脊椎动物中具有三对有功能附肢的动物了。

我国沿海均产。淡水魟仅分布于广西西江。为底拖网和钓具等网具的兼捕鱼类。肉可食用,尾刺有毒,可入药。淡水魟稀少,有很大的学术价值。

一、珍珠魟Potamotrygan motoro产地:巴西、秘鲁哥伦比亚亚马逊平原流域、奥利诺河、乌拉圭巴拉圭河域,PH值:5.2~7,水温:24~32℃,盘体可达50CM。

顾名思义,珍珠魟盘体上有着许多珍珠般的圆点,相当容易辨别,由于产地的变异性,个体的杂交等使此类的鱼有许多不同个体的表现,也造就了许多不同的商业名称。如珍珠魟、皇冠珍珠魟、白玉珍珠魟、三色魟、帝王三色、哥伦比亚三色等。珍珠魟体健容易饲养,且价格平实,是相当好的入门鱼种。

二、黑白魟Potamotrygon leopoldi产地:巴西、申古河流域,盘体可达50cm,水质PH:5.5~7.2,水温:24~32℃。

黑色的盘体上点缀着白色圆点(通常成3、2、1排列),是其最大的特征,永不退流行的黑白双色系,造就黑白魟成为市场上超高人气的鱼种.黑白魟身上白色圆点的大小、形状、排列、颜色,及表面的粗糙度会因采集地不同而有所差异。当饲养过程中水质出现变化(水温、PH剧烈震荡、亚硝酸太高等),常会出现白点拖长的现象,也就是俗称的"跑点"。这是水质劣化的警讯,应立即加强水质管理。虾、泥鳅、小鱼等饵料接受度高 在淡水魟鱼中属于饲养难度不高的品种。

三、巨型龟甲魟Potamotrygon pachyuraPH:6.5~7.2之间,水温:22~25℃,特征:背部呈现出蜂窝状的纹路,产地:巴拉圭境内的河系和普拉塔河的下游地区,这是淡水魟鱼之中最大型的品种,通常都在1公尺以上,最大者可超过1.5公尺。其全身呈灰褐色,并布满暗褐色的大龟甲形状,尾部短而胖,只要喂食虾、小鱼即可,因此饲养并不困难。而它们很容易经由以下共同性的特征而辨别出来,比较小的眼睛,尾长明显的比体盘的直径还短。

四、帝王魟(Potamotrygon menchacai)又称:老虎魟、帝王老虎魟,水质PH:5.8~6.5,水温:24~29℃,英文俗名:tiger ray,直译称为老虎魟。

为了与"汽水域老虎魟"(Dasyatis bleekeri) 做区分故常以帝王老虎称之。不是多形态的种类。在成长过程,会发生些许颜色深浅变化。但当一定程度后就很少会有颜色和纹路的变化。不同点在于黑黄的明亮对比度算是最华丽的大型南美魟,身上的金黄色花纹独步所有的南美魟,尾巴黑白相间与腹部全白为其最大特色.主要分布于秘鲁境内。最大体盘的直径可达60CM。饲养上稍具难度,抢食能力略差,混养上须特别注意,肠胃较弱,需定时定量。

五、黑帝王魟Potamotrygon sp。英文俗名:earl ray,PH值属于弱酸性,约为6.2-7.0,水温维持在22-28度。

属名后面出现"sp"表示这鱼虽和这个族群鱼种类似,但是还没办法确定它的学名。它或许是个尚待鉴定的个体。近4年来新发表鱼种对其品系仍有许多争议。最初出现于日本杂志上曾引起一番的讨论,此鱼的基底色为浅黄色,而斑纹为黑色的圆形斑点。部分斑纹会呈不规则,部分斑点上会呈现8字纹,曾被称为88魟。曾创下魟鱼史上的高价位。谁叫中国人爱 "8" 这个字。一直以来都被认为珍珠魟类的变异个体。但依其进口数量来看,可能是一独立族群,尚待确认。饲养上应与珍珠𫚉魟类似。未普及所以数据有限,最大体盘直径40cm。

六、新帝王魟Potamotrygon schroederi英文俗名:FLOWER RAY,又称:金帝王魟、黄金帝王魟、巴西帝王魟、梅花帝王魟。

由于黑黄相间的纹路,黑白相间的尾部(尾刺后),白色的腹部而被归为帝王魟。早期因从巴西进口故称巴西帝王。与秘鲁进口的帝王魟(Potamotrygon menchacai)做区分。经查证其主要产地为委内瑞拉,转口巴西再出口。惟进口数量不多。近2年市场上改以"金帝王魟"或"黄金帝王魟"称之。由于每年进口均为20CM左右幼体,故价格上并不算高(比同size的帝王魟便宜)。饲养上具有较高难度。未见成体最大体幅。

七、苹果/眉毛魟Paratrygon aiereba,产地 巴西、秘鲁、哥伦比亚亚马逊平原流域、奥利诺科河,盘体可达100cm,水质:PH5.6~7.0,温度:24~30℃。

魟科副河魟属(Paratrygon)的苹果/眉毛魟在外观上被归类为小眼𫚉魟。眼睛比一般常见的大眼魟小且较为平贴,苹果/眉毛魟盘体大而薄、尾巴细短.眼睛前方有着一对如同蜡笔小新的粗黑眉毛纹路(部份个体没有眉毛纹) 盘底色泽不一(偏黄色系、偏茶色系),小眼魟对水质要求较高,水质变化的忍受度低,饲养困难度相对增加。

八、豹魟(豹魟、龟甲满天星、绿豆魟等) Potamotrygan castexi 产地:秘鲁亚马逊平原流域,盘体50cm以上,水质:ph 5.5~7.2,温度:24~32℃。大型的南美魟鱼,体健容易饲养,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胃王.豹魟变异种繁多,在纹路、点、棘刺等表现上有相当大的变化,所以很难具体描述其特征。比较容易识别的有:1. 体色多为黑、咖啡色系。2. 圆点较小且多而密,分布均匀。3. 体幅边缘成整圈的浅色细边难度相对增加。

九、金点𫚉魟Potamotrygon henlei又称:假黑白魟,据AQUALOG的鉴别目录〝淡水魟(Freshwater Rays) 〞上简称代号P12。和黑白魟极为类似。主要产地在巴西。只是河域不同,容易饲养的入门鱼种最大个体可达60CM。金点𫚉魟和黑白魟最大的差异:1.金点魟的体色较偏褐色。2.而点多为金黄色点比黑白多且乱。3.体盘的正负两面外围有碎金点环绕,腹部有明显斑点。4.皮肤表皮有明显疣状秃起物,为粗糙面,黑白则为绒质表皮。

十、天线魟/天线满天星Piesiotrygon iwamae产地:秘鲁、巴西、亚马逊平原流域,英名:Antenna ray,水温:22~28℃。盘体可达80CM,小小的眼睛,超长的尾巴加上桃型的盘体轮廓,标准的小眼𫚉魟类型。盘面上布满细碎的浅色圆型斑点,因此有满天星之名。对水质变化的忍受度低,饲养难度颇高.空间不足常导致尾巴扭曲变型,最好备有超大型的鱼缸饲育。

十一、米白龟甲魟Potamotrygon scobinae,PH:7.0上下,水温:25℃左右,产地:巴西及哥伦比亚,体盘:最大45公分左右。

其基本的体色是明显地趋于白色的底色,成鱼身上的斑点颜色也较淡,而体盘边缘的圆点较小,且有二、三列之多。鱼体的背部很粗糙,鱼体尾柄前半段的小型突刺比一般魟鱼较大,而明显是它们的特征之一。

1. Shark RAY(鲨鱼魟)

2. WHITE-SPOTTED SHOVELNOSE RAY(白点鲽鲛魟)

3. SPOTTED SHOVELNOSE RAY(花斑鲽鲛魟)

4. GOLDEN-EYED SHOVELNOSE RAY(金眼鲽鲛魟)

5. 褐色 STINGAREE(棕刺魟)

6. 黄色 SHOVELNOSE-RAY(黄鲽鲛魟)

7. BLOTCHED STINGAREE(花斑刺魟)

8. ORNATE NUMBFISH(彩纹电鳗魟)

9. NUMBFISH (电鳗魟)

10. EYED SKATE(眼纹魟)

11. ROUNG SKATE(圆魟

12. BROWN STINGRAY(棕刺魟)

13. BROWN RETICULATED STINGRAY(棕网纹刺魟)

14. 黑色SPOTTED STINGRAY(黑点刺魟)

15. 蓝斑条尾𫚉 STINGRAY(蓝点刺魟)

16. BLACK STINGRAY(黑刺魟)

17. COWTAIL STINGRAY(牛尾刺魟)

18. BLACK-BLOTCHED STINGRAY(黑斑刺魟)

19. BLUE-SPOTTED FANTAIL STINGRAY(蓝点扇尾刺魟)

20. COACHWHIP STINGRAY(马鞭刺魟)

21. MANTA RAY(蝠魟)

22. PATCHWORK STINGRAY(片纹刺魟)

23. RAT-TAILED RAY(鼠尾刺魟)

24. BARBLESS EAGLE RAY(无钩鹰魟)

25. SPOTTED EAGLE RAY(斑点鹰魟)

发现过程

这条大鱼发现于泰国西部夜功河,为雌性淡水魟鱼。捕获这条鱼的淡水生物学者伊恩·韦尔奇和同事测量后发现,这条鱼身体长宽各大约2米,尾部长约3米。他们根据上述数据估算,它最重可达350公斤。由韦尔奇担任专栏作家的杂志《垂钓者邮报》说,这条鱼可能成为已知由垂钓捕获的最大淡水鱼。《每日邮报》说,它可能打破世界迄今捕获最大淡水鱼纪录。这一纪录原先为293公斤,由泰国渔民2005年在澜沧江-湄公河网获得一条鲇形目保持。

韦尔奇说,他和同事第一眼看见这条鱼时,全场“只剩下沉默,因为所有人都被这家伙吓住”。

韦尔奇和另外12名成年男子一起,借助一张3米多宽的渔网,才把这个庞然大物抬到岸上一个水池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