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鳄鱼》是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创作的一部话剧剧作,于2023年6月出版发行。该剧作主要讲述了潜逃美国的腐败官员单无惮在2005年至2015年的四次生日派对上围绕礼物“鳄鱼”而发生的故事。
2009年,莫言开始构思《鳄鱼》的剧本,2022年2月初稿完成,2023年3月改定。同年6月,《鳄鱼》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2024年1月11日,《鳄鱼》舞台创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该剧由莫言编剧,可然导演,赵文瑄、张凯丽、邓萃雯、白凯南等主演。
《鳄鱼》聚焦贪腐问题,从人性角度挖掘贪官的行为动机与心理成因,塑造了一系列身披人性枷锁的人物形象。对人性的挖掘自是文学古老而经典的母题,莫言以鳄鱼生长与环境制约的独特关系隐喻欲望的奥秘,生动而又深刻地探讨了贪腐问题背后的心理成因,塑造了一个个复杂而生动的人物形 象,在全新的维度上丰富了当代文学的人物图景。
创作历程
2009年,莫言就开始构思《鳄鱼》的剧本,初稿完成于2022年2月,并在2023年3月改定。同年6月,《鳄鱼》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2024年1月11日,《鳄鱼》舞台创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该剧由莫言编剧,可然导演,赵文瑄、张凯丽、邓萃雯、白凯南等主演。
内容简介
话剧讲的是一个逃亡到美国的贪官的故事。这名在逃贪官叫单无惮,故事始于他的55岁寿诞。做观赏鱼生意的商人老黑送他一条30厘米长的小鳄鱼作为寿礼。单无惮欢喜这份寿礼,并想“好好研究一下鳄鱼的性格,然后上升为一种精神”。
这种“精神”被解释为人的欲望。十年来,围绕欲望这一主题,单无惮身边各色人等粉墨登场。妻子巧玲与他的情妇瘦马多次争夺单无惮所居别墅的所有权。前者与他有夫妻之名,无夫妻之实;后者则有实无名。巧玲渴望财富和承认;瘦马想要名分和孩子。两人相争不休,对单无惮却有相似的怨愤。妻子怨他背叛和疏于照顾儿子;情妇恨他为了仕途,三次令其堕胎,又始终不给她一个“名分”。最终妻子回国。沾染毒瘾的儿子要钱无果,在单无惮面前自杀。情妇则伙同他的心腹秘书卖掉别墅,“私奔”到加拿大。
家庭之外,还有一个远房外甥牛布,曾是记者、诗人、作家,饱含理想主义,如今善于溜须拍马,试图从单无惮身上取利。他有一个情侣,行为艺术表演家灯罩,两人一边从单无惮身上榨取“艺术素材”,出版畅销书发财致富,一边劝诱他加入某种“抗议”和“表演”的行列,以期博得声名。此外,还有单无惮昔日的老部下魏局长,准备回国自首,临行前劝他回国接受审判。唐太太昔日是某贪官情人,后逃到美国,窘迫不堪,来单无惮家打麻将只是为赢些小利,后创办“鳄鱼出版社”,出版牛布的书,大发横财。
形形色色的人物,无不对他有所求。单无惮深陷矛盾之中,与鳄鱼愈发亲近。他不断为鳄鱼更换大鱼缸,纵容鳄鱼长大,直至成为身长4米的庞然巨兽。在他65岁寿诞时,繁华落幕,热闹不再,孤身一人,接受鳄鱼的宣判:“单无惮,六十五岁,逃亡贪官。作恶多端但良心未泯。畏罪逃亡却热爱祖国。喜欢女人却终被女人抛弃。满怀壮志却一事无成。放纵欲望导致家破人亡。豢养鳄鱼最终葬身鳄鱼之腹。”听完宣判,他扑倒在鳄鱼面前,结束了自己悲剧的一生。
角色介绍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市人。中国当代作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955年2月17日,莫言出生在山东省高密市河崖镇平安庄一户贫困的农民家中。1960年,莫言上小学,毕业后进入村人民公社干活。1976年,应征入伍,自学数学,当上部队业余学校的教员,并开始偷偷写作,但投稿无果。直到1981年,作品才开始公开发表,小说的发表使他由士兵级破格提升为正排级。1984年,莫言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次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6年,莫言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并凭借该小说获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1988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共办的创作研究生班学习,结识了余华,并正式使用“莫言”这一笔名。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受社会环境影响,莫言的创作陷入低潮。1989年,莫言出访西德,这是他第一次出国。次年,赴香港访问香港中文大学。期间调整创作状态,随后出版长篇小说《酒国》《丰乳肥臀》等作品。1997年,莫言从部队退役,到《检察日报》工作。并不断出访,与国际文界对话。先后被聘予山东大学兼职教授等高校职位,后出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主任,并在香港接受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
莫言的创作涉猎广泛,除小说外,还有相当数量的散文、报告文学等。其成就主要在小说领域,代表作品有《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天堂蒜薹之歌》《酒国》《丰乳肥臀》《生死疲劳》《蛙》等。他将民族性与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和“狂欢化”相融,在呼应中国文学传统的同时,表现出他的原创性。他在文学界具有较大影响,其小说不仅在中国斩获“茅盾文学奖”等奖项,除诺贝尔奖外,还获得了多项其他国家的文学奖,如“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2005)、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2009)、韩国“万海文学奖”(2011)等。
作品鉴赏
《鳄鱼》是一出四幕话剧,讲述了贪污外逃的单无惮在美国的荒诞经历。话剧结构布局独具匠心,作者将十年间的起伏变迁凝缩在同一场景之中, 简练而精巧:固定不变的客厅和5月5日的生日宴,各怀鬼胎的同一群人演绎着看似不断重复的闹剧。这种循环往复的矛盾冲突一方面增强了戏剧冲突的力度,另一方面也完美地隐喻了丧失原则与尊 严的叛逃者们无法逃脱的心理泥沼及命运轨道。和《锦衣》等剧作相比,《鳄鱼》的情节较为简单, 冲突也未有其尖锐,作者有意摒弃了此前擅长的光怪陆离的民间传奇与狂欢色彩,戏剧冲突的重要性让位于人物性格及精神状态的呈现,更多地通过 精准反讽的对话,展现一个道貌岸然的罪恶世界,剖析人性在欲望拷炼下的种种面相。作者塑造了一 群坠入罪恶深渊、惨遭欲望屠戮的戏剧形象,围绕着落马失势却依旧财力雄厚的贪官单无惮,以看似插科打诨的戏谑之言,完成了一个群魔乱舞的时空隐喻。其间各类角色粉墨登场,身披欲望的沉重枷 锁却浑然不觉。对人性的挖掘自是文学古老而经典的母题,莫言以鳄鱼生长与环境制约的独特关系隐喻欲望的奥秘,生动而又深刻地探讨了贪腐问题背后的心理成因,塑造了一个个复杂而生动的人物形 象,在全新的维度上丰富了当代文学的人物图景。
莫言的戏剧作品《鳄鱼》聚焦贪腐问题,从人性角度挖掘贪官的行为动机与心理成因,塑造了一系列身披人性枷锁的人物形象。本文通过细读文本,具体剖析了单无惮、牛布和刘慕飞三个人物形象,指出他们代表了欲望之恶的不同面向,单无惮虽作恶多端却又“良心未泯”,“文痞”牛布 和“寄生昆虫”刘慕飞则分别代表了极端利己主义的道德之恶以及麻木盲从的平庸之恶,三者均统摄于 “鳄鱼”这个充满荒诞色彩的意象之下,在一幕幕看似循环往复的闹剧中形成自省与自溺、戏谑与鞭笞的互照,既丰富了当代文学在贪腐题材方面的人物图景,也深化了欲望母题的当代呈现。
图书目录
剧中人物/001
第一幕/007
第二幕/051
第三幕/099
第四幕/133
后记 心中的鳄鱼/187
获得荣誉
相关事件
2024年1月11日,《鳄鱼》舞台创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该剧由莫言编剧,可然导演,赵文瑄、张凯丽、邓萃雯、白凯南等主演。与戏剧界、文学界、新闻界、教育界的嘉宾们齐聚一堂,就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戏剧展现风采。
作品评价
作为剧本,《鳄鱼》自有其鲜明印记。无论是人物、语言,还是场景架设、出场方式,写来流畅洒脱,张力十足;绝佳的幽默感和对话,各种情感的迸发,人性弱点的讽刺,都令人拍案叫绝。——《河北日报》评
我们的内心都有一条鳄鱼,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这条鳄鱼?莫言的《鳄鱼》写出了人性的复杂性。——作家李洱评
参考资料
鳄鱼.豆瓣读书.2024-01-11
莫言新书《鳄鱼》即将出版,这个剧本14年前就开始构思.今日头条.2024-01-11
莫言长篇话剧新作《鳄鱼》舞台创作发布会.中国新闻网.2024-01-11
《鳄鱼》:成为“戏剧家莫言”的一小步.今日头条.2024-01-11
夜读丨永远不要羡慕别人的生活.闪电新闻.2023-12-24
文艺评论丨莫言长篇剧作《鳄鱼》评析:洞察现实和人性深处的奥秘.今日头条.2024-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