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娄敬

娄敬

娄敬(?—公元前182年),又名刘敬,(今)人。西汉政治家,汉高祖刘邦重要谋士。

五年(公元前202年),身为戍卒的娄敬去服役,经过时求见刘邦,劝其将都城定长安,刘邦采纳。刘邦感念其功,赐娄敬姓刘,拜娄敬郎中,号奉春君。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韩王信联合匈奴攻打汉,刘邦打算举兵反击,娄敬去匈奴查看情况认为其中有诈,劝刘邦不要前往。刘邦并没有听从,反而将娄敬抓捕下狱,后来攻打匈奴失利,刘邦不仅赦免娄敬,还封他为关内侯,号建信侯。从平城撤兵返回长安,韩王信逃亡去了匈奴。为了消除匈奴侵犯边境的隐患,娄敬提出与匈奴和亲,让长公主嫁给匈奴单于,以保证汉朝北部边境的安定。因为阻止,刘邦没能让长公主嫁到匈奴,最终与匈奴和亲失败。娄敬又建议刘邦迁移人口,以增强的实力。刘邦于是派娄敬带着十余万的人口迁徙去了;娄敬被封关中侯,晚年隐居,死后葬于永寿店头明月山。

西汉史家司马迁在《》中赞娄敬为后世带来了长久的安定和稳固。晋朝文学家在《汉高祖功臣颂》中高度赞扬娄敬,称安邦治国有娄敬不小的功劳。杨庆杨庆说娄敬对于而言,就像是刘家的子孙后代一样忠诚。

人物生平

求见刘邦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娄敬被征召去往陇西边陲戍守,途径他得知高祖也在此地,于是他决定去拜见高祖,只见他停下车子,把的横木拉下,穿着一件羊皮袄去见了同乡的虞将军,说希望面见皇上谈谈有关国家的重要事情。虞将军听闻他的想法后,想给他一件体面的衣服穿上再拜见刘邦;娄敬却表示,他要是穿着丝绸来就穿着丝绸去拜见,要是穿着粗布来,就穿着粗布去拜见,绝不可能换衣服。于是虞将军进宫向高祖禀报了娄敬要来拜见的情况,刘邦召见了他。

献策立都

刘邦赐予娄敬饭食,吃罢饭后,刘邦询问娄敬为何要见自己。娄敬于是询问刘邦,建都洛阳市的用意,是否打算效仿周代,让国家繁荣。刘邦表示肯定。娄敬就夺取天下的方式上跟高祖分析,表示高祖夺取天下的方式跟周王朝并不一样,周王朝的祖先从后稷就被尧帝封了地,这之后他们积德行善十几代。到了公刘这代为了躲避的暴政而迁去了豳地,周太王因为北部少数民族狄族的攻击,离开豳,策马扬鞭来到岐地,百姓争先恐后地跟着他一起来了。等到做了西伯,解决了虞国和的争端,也就代表他接受天命开始统治天下。这之后贤士伯夷都从遥远的海滨之地前来归附于他。

待到讨伐,在没有约定的情况下有八百多诸侯到与其会师,大家都说该是时候讨伐殷纣王了。周武王顺势灭掉了殷纣王。姬诵即位,有等人辅佐他,他们在建立了周王城,并将此地当作是天下的中心,四面八方的诸侯纷纷来朝贡缴纳赋税,道路的远近都是均等的,有德行的人在这里容易称王统治天下,没有德行的人在这里也容易灭亡。当地人都希望能行德政感召百姓,而不想让他们的后代凭借着险要的地势,骄奢淫欲残害百姓。

在周王朝的兴盛时期,天下太平祥和,四方诸侯归顺并仰慕周王朝的道德仁义,纷纷依附并一起奉事天子,如此周王朝无须外出征战,也不用屯一兵一卒就能使得八方的蛮夷大国自愿归附,为其效力并进献贡物。待周王朝衰败之时,它被一分为二,再也没有周围各国的诸侯来朝贡,周王朝没有能力控制天下,不一定是因为周天子没有德行,而是形势不利。如今高祖从起事,招纳了三千士卒,带着他们打下了地区,接着平定了三秦,与荥阳市展开战斗,争夺成皋之地,大战七十次小战四十次,导致天下哀鸿遍野,百姓血流成河,父子暴尸荒野,战争中死去的人不计其数,悲惨的哭声不绝于耳,受伤的将士们也未能康复,这种情况下却想着要跟姬诵的成康盛世相比,他认为是比不上的。

秦地有高山环绕,之险,边塞坚固,一旦有危急情况,哪怕需要上百万的雄兵也是能召集起来的。因为这块此前被占有的地盘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人们所说的天府之地,娄敬建议高祖应该建都在这里,这样的话即便东边地区有动乱,秦国原有的地盘还是能保全的。与人搏斗,不扼住他的咽喉,狠击他的后背,是不能获得胜利的,如果高祖能建都,占据秦国原有的地盘,这就相当于扼住了天下的咽喉且给天下各国的后背狠击一下。

听了娄敬的这一番话,又去征求群臣的意见,这其中很多大臣都是东部地区的人,争相劝说刘邦建都,理由是建都洛阳统治了天下几百年,而建都关中之延续到二世就灭亡了,不如就建都在首都,双方不同的建议让刘邦犹豫不决,这时支持娄敬的谋士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入关建都对国家的发展显然更有利,刘邦听进去了张良的分析和建议,当天就乘马车前往建都。认为,最初提出让他建都关中的是娄敬,‘娄’就是‘刘’,于是赐娄敬,并任命他为郎中,赐号为奉春君。

劝谏止战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韩王信反叛,高祖刘邦亲自率兵平叛。刘邦率领大军到了晋阳,得知韩王信与匈奴联合起来要一起对付汉朝,刘邦大为震怒,派人去匈奴看看情况摸清底细。匈奴得知后设了一计,他们把强壮的士兵和肥壮的牛马都藏了起来,使者只看到年老体弱的士卒和牲畜,使者见此情况直言匈奴不堪一击,去了十来批的使者都说攻打匈奴的时机到了。

又派娄敬去匈奴查看情况,娄敬看到的景象跟之前的使者看到的是一样的,回来后报告说两国交兵,理应该把自己的长处显露出来以表实力强大,现如今他去匈奴那里看到的只有老弱士卒和枯瘦的牲畜,这一定是匈奴故意显露自己的短处,将不好的拿出来给他们看,就是为了掩饰奇兵埋伏从而取得胜利,娄敬认为此时不宜攻打匈奴。此时汉朝的将士已经过了句注,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也已出发。刘邦见娄敬这种时刻退缩很生气,骂他是怯懦无能的人,凭借几分口才侥幸捞了官做,现在竟敢信口开河,说出阻碍打击的不吉之言。于是就把娄敬拷起来并关押在

率兵前往讨伐匈奴,到了平城,如娄敬所料匈奴果然出奇兵将刘邦围困在上,七日后得以侥幸解围逃出,刘邦回到广武赦免了娄敬,并感慨自己因为不听娄敬的意见才导致被困在平城,他表示已经把此前那十批派去匈奴说可以攻打匈奴的使者杀了。于是他赏了娄敬食邑两千户,并封他为关内侯,称号是建信侯。

主张和亲

刘邦从平城撤兵回长安,韩王信逃亡去了匈奴,作为匈奴雄才大略的首领,兵力强大,掌控着四十万的骑兵,屡次骚扰侵犯北部边境。为此感到担忧,于是问娄敬解决方法。娄敬认为汉朝天下才刚刚平稳安定,兵将们也厌倦了战乱不愿再打,这种时候对匈奴不可以采取武力制服的方式。冒顿杀了父亲自己做了君主,将许多原先本是其父的妃子作了自己的妻子,他孔武有力并示威世人,跟这种人讲仁义道德是没有用的,只能作长远打算让他的子孙后代臣服汉朝,但恐怕高祖无法办到。

刘邦很是疑惑,让娄敬为自己出谋划策。娄敬表示,要是能把长公主嫁给匈奴的,并送上丰厚的嫁妆,匈奴人一定会很爱慕长公主,并且封她为后,生下的孩子将来会接替匈奴单于的位置。匈奴贪图汉朝的富裕,只需要每年给予他们汉朝富余而匈奴缺少的东西,再让一些能说会道的辩士去教授他们礼节,以此来启发开导他们。等到汉朝皇帝的外孙做了匈奴单于,就会逐渐让匈奴臣服汉朝。如果皇帝不能派公主去,而是让皇族女子或者后宫嫔妃假冒公主,他也会知道,这样就不愿尊敬亲近她,那样对汉朝是没有好处的。当即答应,便准备送长公主去匈奴。得知此事后大哭,不忍心女儿远嫁匈奴。刘邦终究还是没能将长公主送过去,而是将一宫女以公主之名嫁给;还派遣娄敬一同前往与匈奴立订和亲盟约。

移民关中

娄敬从匈奴回来,对高祖表达了自己的所见和看法,他说匈奴在之南的白羊、楼烦部落称王,距离长安最近的只有七百里,骑兵一天一夜就可以到达。而不久前经历战争,民生凋敝,人丁稀少,但土地肥沃,可充实人口。当初各地诸侯起兵时,要不是有的田氏,楚昭、屈、景等大宗族参与可能就发展不起来了。如今高祖虽然定都关中,但现实是人丁不兴旺。北方靠近匈奴敌寇,东边有六国强大的宗族势力,一旦发生变故,高祖也就无法安然淡定。他希望皇帝能把齐国的田氏各族、楚昭、屈、景、燕、赵、韩、魏后以及各大豪门名家都迁徙来。这样一来,平安无事时可以防备匈奴,诸侯之间发生变故时,也能率领他们向东讨伐。这是强健中央削弱地方势力的重要战术。

对娄敬的这番建议表示赞同,于是派娄敬带着十余万的人口迁徙去了关中。娄敬被封关中侯,被封为留侯,后来张良放弃爵位来到扶山山洞隐居,不久娄敬也来到莲台山隐居,两人经常在一起下棋,直至娄敬终老去世,死后葬于永寿店头明月山。

历史评价

西汉史家司马迁在《》中赞娄敬为西汉立国后带来了长久的安定和稳固。

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也评价娄敬是廊庙之材,是国之栋梁,帮助帝王成就霸业的不可或缺的贤能之士。

西晋文学家在《汉高祖功臣颂》中高度赞扬娄敬,称安邦治国有娄敬不小的功劳。

杨庆杨庆说娄敬对于而言,就像是刘家的子孙后代一样忠诚。

唐朝史学家司马贞在他所著的《史记索隐》中说:安抚太子,和亲匈奴,娄敬功不可没。

相关遗迹

娄敬洞

娄敬作为刘邦的重要谋士,深得信任,晚年他都过上了隐居生活。娄敬晚年对种黄金很有兴趣,试图用仙术种黄金,至今他隐居的地方还被叫为“种金坪”“晒金场”等。娄敬隐居的山洞被称之为“娄敬山”“娄敬洞”,有人说他在山洞羽化升仙,脱骨于山洞。娄敬洞位于陕西娄敬山以及济南长清东南22.5公里境内,又名“张山”“莲台山”“万花山”等;形成的山裕称小娄裕。

娄敬庵村

山东胶西街道办事处有一娄敬庵村,据悉汉初功臣娄敬死后建祠于此地,称娄敬祠堂,后有尼姑局此祠堂中称娄敬庵,村名也由此得来。在该村的西北苹果园附近发现清朝石碑,石碑上刻有“娄敬庵记”“重修娄敬庵序”的碑文。该碑文对重建娄敬祠的经过有叙述,碑文因历时三百多年,碑文有的已经风化脱落,但大部分还是清晰可辨。

墓葬信息

位于今明月山,而这座山也被后人称作是“娄敬山”,在娄敬墓旁边从前有设建信侯祠以及戏楼各一座,但现在基本被销毁,只有一些字迹模糊的墓碑。1957年,娄敬墓被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出土石函一具,上镌“汉建信侯”及“明万历二十九年”等石刻文字。解放初一和尚住在娄敬山的庙里,遍山种上了松柏等树,存“汉建信侯娄公献殿碑”、“重建汉建信侯祠碑”等历代所立15通,有永寿“小西安碑林博物馆”之称。1990年前后,改寺院出土娄敬石像一尊,菩萨石像6尊,现藏县文化馆。1997年,当地农民在娄敬的墓葬之地附近集资建起了娄敬庵。

研究书目

史记

汉书

参考资料

史记(全十二册).微信读书.2024-09-21

汉书.微信读书.2024-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