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秀
裴秀(224-271年),字季彦,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魏晋名臣、地图学家,东汉尚书令裴茂之孙、曹魏光禄大夫裴潜之子。
裴秀出身河东裴氏,少年时便颇有名气,后被大将军曹爽辟为掾属,袭爵清阳亭侯,又迁黄门侍郎。裴秀出生在官宦世家,魏国时期裴秀曾随司马昭行军作战,因参赞军机有功升任尚书,后任尚书仆射。魏咸熙初(264~265年)朝廷开始审查改革各种法律制度,其中修改官制由裴秀负责。裴秀提出五等爵制,自骑督以上有六百多人被封爵,裴秀也被封为济川侯。西晋王朝建立后,裴秀受封为司空(即宰相),兼任地官,兼管国家户籍、土地和交通。期间,裴秀主持编绘了《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科学制图的六要素——制图六体,《禹贡地域图》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地图集。公元271年,裴秀服寒食散后误饮冷酒不治身亡,年仅48岁。谥号为“元”。有文集三卷。
英国科学技术史家李约瑟博士赞誉裴秀为“中国地图学之父”;西方学者认为裴秀足可与古希腊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克罗狄斯·托勒密相媲美,称他们为世界古代地图史上东西方遥相辉映的两颗璀璨明星。为纪念这位中国地图科学创始人而设立的“裴秀奖”是中国地图学界最高奖项。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正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裴秀环形山”。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出身世家 幼而好学
裴秀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祖父担任过汉朝的尚书令,父亲是魏国的尚书令。裴秀幼年时酷爱学习,品行端正,八岁的时候就能写出好文章。
年少成名 为母争光
裴秀的叔叔裴徽在官场上享有盛名,太子宾客往来众多。裴秀十多岁的时候,每有客人来访,叔叔都会带裴秀见客。裴秀的母亲不是正室,身份低微,嫡母宣氏不待见她,曾经使唤她去给客人端菜送饭,但是客人看见她,都会起身施礼。裴秀的母亲说:“我是身份微贱之人,他们敬重的是我儿子的人品和才学。”宣氏知道后,就没有再使唤裴秀的母亲干这种粗活。时人有感于裴秀的才华,赞之为:“后进领袖有裴秀。”
毌丘俭荐仕
渡辽将军毌丘俭向大将军曹爽推荐裴秀,说裴秀生来一表人才,玄静守真,性入道奥;博学强记,没有文章写不来的;孝敬友爱的名声远近闻名,有子奇、甘罗之才,兼具颜、冉、游、夏之美。“曹爽于是让裴秀入仕,承袭其父的爵位清阳亭侯,迁黄门侍郎。曹爽死后不久,裴秀担任廷尉正,历文帝安东及卫将军司马,军国之证,多被采纳。迁散骑常侍。
司马昭重用
魏景初三年(239年)曹叡曹睿去世,司马懿受遗诏与曹爽共同辅政。正始十年(249年)正月,魏帝曹芳与曹爽到高平陵(今洛阳市东南)祭扫明帝曹睿陵墓,司马懿趁首都空虚发动政变,诛灭曹爽及其亲信,史称高平陵政变。在这场政变中,裴秀先是被免职,但不久即被重新征兆任命,以晋朝廷尉正起家,先后做了司马昭的安东及卫将军司马,受到司马昭的重用,他提出的治理国家以及军事上的意见多被采纳,并升迁为散骑常侍。
帝讨伐诸葛诞
司马昭讨伐诸葛诞、立常道乡公即位,裴秀积极为之出谋划策。诸葛诞反叛是亲曹派对司马氏统治的反抗,立常道乡公是司马氏绍魏建晋的一个关键步骤。裴秀积极参与这两次事件,表明他已经由魏臣转变为晋臣。诸葛诞被平定后,裴秀转任尚书,进封鲁阳乡侯,增加食邑一千户。常道乡公继位后,裴秀因为参与立位,进爵位为县侯,增加食邑七百户,升任尚书仆射。
改革官制建五等爵
曹魏咸熙年间 (264 年—265 年),司马昭对礼 仪、法律、官制等典章制度进行了全面改革。其中,改革官制及五等爵制两项内容交由裴秀主持进行。裴秀改官制,奏议五等爵位,自骑督以上六百多人都受封。他在任期间的很多官制改革都受到了众官僚的认可。裴秀被封为济川侯,封地方圆六十里,食邑一千四百户,以高苑县济川墟为侯国。
拥立司马炎太子嗣位
司马昭继承的是哥哥司马师的帝位,因为司马师没有儿子,将帝位传给了弟弟司马昭。司马昭死前有意将自己的二儿子、过继给司马师的舞阳侯司马攸立为世子。司马炎希望裴秀支持自己当太子成为帝位的继承人,于是他跟裴秀说帝王有相貌之说并表示自己相貌清奇。裴秀后来对司马昭说:“中抚军声望高,又有帝王的仪容,肯定不是作臣之相。”正是裴秀等人的积极支持,司马昭最终将司马炎定为太子,裴秀也得到了司马炎的重用。司马炎登上王位以后,裴秀官拜尚书令、右光禄大夫,与御史大夫王沈、卫将军贾充都为开府,加给事中。后加封左光禄大夫,封钜鹿郡公,食邑三千户。
皇帝重臣
安远护军郝翔给朋友写信说:“我与尚书令裴秀相互了解,看到他谋私利。”有关官吏奏请罢免裴秀的官职,皇帝下诏书说:“不能防止不加罪人,这是古人所难。串通勾结,是郝翔的罪责,难道是尚书令能防范的吗!不要过问这件事。”司隶校尉李意又上言,说骑都尉刘尚为尚书令裴秀侵占公稻田,请求限制裴秀行动自由。诏书又说裴秀辅佐朝政,对王室有勋绩,不能因为小的缺点掩盖了大的美德,派人推究刘尚的罪责而解除对裴秀的限制。很久之后,皇帝下诏书说:“三司的责任,是辅佐皇室,宇智波佐助王事。因而治国论道,依赖的是他们的明哲,如果用人不当,官职就虚设了。尚书令、左光禄大夫裴秀,器量博大,用心深远,先帝登皇位,他辅助前朝。我接受天命,他佐助大业,功勋道德盛大,实是朝廷重臣。应当名实相符,以褒彰他功绩。以裴秀为司空。
去世
裴秀穿衣单薄吃饭不按时,该喝热酒时喝冷酒,泰始七年去世,时年四十八岁。司马炎赐他高贵棺材、朝服一套、衣一件、钱三十万、布百匹。谧号元。当便把上表封起来上奏。咸宁初年,和石苞等人都是王公,配享皇庙。
人物贡献
诗集作品
裴秀作有《大蜡诗》及两篇《新诗》。
裴秀著有文集三卷,《全晋文》收录有《平吴表章》、《奏事》、《与山涛书》、《禹贡九州地域图序》。
最早的制图理论—一制图六体
裴秀在地图学上的主要贡献在于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方法。他在《禹贡地域图》序中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制图理论——制图六体。 “制 图六体 ”是指绘制地图时必须遵守的六项原则,即 :分 串(比例尺 )、准望 (方位 )、道 里 (距离 )、高下 (地势起伏 )、方邪 (倾斜角度 )、迂直 (河流 、道 路的曲直 ),前3条讲的是比例尺、方位和路程距离,是最主要 的普遍的绘图原则;后3条是因地形起伏变化而须考虑的问题。这6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裴秀提出的这些制图原则,是绘制平面地图的基本科学理论 ,奠定了地图编制的科学基础,深刻影响着中国传统的制图学,是中国最早的制图理论,在世界地图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绘制地图
《禹贡地域图》
早在三、四千年前的商、周时期,国家就设置有专门掌管全国图书志书籍的官吏。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地理学著作《禹贡》,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区域人文地理学专著。到了魏晋,书中所记载的山川地名经过年代的变革发生了很多变更。裴秀详细地考证了古今地名、山川形势、疆域沿革,在《禹贡》的基础上,结合当时晋朝的十六州,分州绘制了《禹贡地域图》18篇,地图完备而精详。裴秀将绘制好的地图集敬呈给司马炎,晋武帝视其为重要文献收藏于秘府。
《地形方丈图》
裴秀还主持将用 八十匹的巨大图纸《天下大图》的比例缩小,重新绘制了一幅《地形方丈图》。裴秀按照”一分为十里,一寸为百里“的比例将《天下大图》裁剪为方丈图,方寸之间,备再名山都邑,王者不下堂可观四方。这里的一寸为百里,根据推算《地形方丈图》的比例尺约为1:150万。该图沿用有几百年的历史,但可惜早已失传。
人物纪念
2021年5月,嫦娥五号探测器着陆点附近的五座小环形山分别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命名为:裴秀、沈括、刘徽、宋应星、徐光启,它们都是中国古代科技先驱。优秀地图作品裴秀奖是中国地图领域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国地图学界的最高荣誉。2023年4月15日,山东科技大学测绘工程2001级全体校友向母校捐赠裴秀雕像。
家族成员
以上参考资料
影响
制图六体的科学原则对中国古代地图事业的影响深刻而久远。天宝著名的地理学家贾耽绘制的海内华霓虹图和山南陇右图所依据的绘制方法就是制图六体,南宋时期的王应麒麟以裴秀地图为基础,复制时刻成”华夷图“和”禹迹图“,这两幅图至今仍保存再西安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中。对比现代地图学理论和一般制图工艺,制图六体除了地图投影未涉及到意外,其他都概要的提到了。分率就是比例,准望就是方位,道里就是地表上道路线路两地间的距离。直到今天它们依然是重要的地理概念。
裴秀第一次系统地提出绘图的指导原则——制图六体,把中国地图学的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与托勒密一起成为古代世界地图学史上东西方两颗相互辉映的灿烂明星。
评价
”司空为人明哲有美德,行为儒雅,佐助皇上辅翼王朝,功勋业绩弘大。正要有所作为修定国家法制,作为世上的宗师模范,不幸去世,我很是悲痛。赐他高贵棺材、朝服一套、衣一件、钱三十万、布百匹。谧号为元。“(司马炎评)
”司空去世,沉痛的哀思不能从心中抹去。又得到上奏的草稿,虽在病重,不忘王室,尽忠为国。越看越伤心,造就与众贤臣一起讨论。”咸宁初年,和石苞等人都是王公,配享皇庙。(晋武帝评)
英国科学技术史家李约瑟博士赞誉我国晋朝初年大臣、创立了“制图六体”的裴秀为“中国地图学之父”;西方学者认为裴秀足可与古希腊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克罗狄斯·托勒密相媲美,称他们为世界古代地图史上东西方遥相辉映的两颗璀璨明星。
参考资料
西晋地图学家裴秀-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郑州日报数字报.2023-10-10
《晋书》· 裴秀传.汉程网国学宝典.2023-10-10
东西方地图学大家异曲同工:从经验中理解世界——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10-11
新增8个!月球上的中国地名已达35个.央广网.2023-10-14
地图杂志上新 | 2022年第6期.微信公众平台.2023-10-14
山东科技大学校友向母校捐赠裴秀郭守敬雕像.澎湃新闻.202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