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区
青羊区(英文名:Qingyang District),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成都市市辖区。地处成都市城区中西部,幅员66平方千米。东邻锦江区,南接武侯区、双流区,西连温江区,北抵金牛区、高新区西区。青羊区境内的河流属岷江水系,城区呈锦江之府河段、南河段“两江抱城”之势,各河流均由西北向东南流入。青羊区2022年常住人口达96.7万,户籍人口达77.1万,现辖12个街道,区政府驻地成都市江汉路224号。
青羊区地处成都冲积平原中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东部季风区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境内岷江横贯,锦江、南河两江环抱。自古为商周古蜀国地,乃杜宇王朝、开明朝都城核心。公元前316年秦灭古蜀,在旧都一带设成都县。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在成都县东侧增设华阳县,形成两县共治一城格局。1382年始,明廷修成王建朱椿府邸(习称“皇城”)。1718年,清代四川提督年羹尧于大城西侧增筑少城(即“满城”)。民国初,先后拆除少城和皇城,三城合一。青羊区域实为成都“源城”。1953年5月20日,成都市西城区正式建制运行,后区域屡有变更。1990年9月始,成都市以原西城区13个街道办事处和原金牛区苏坡乡、文家乡行政区域组建青羊区。2019年青羊区将原有的14个街道办事处,撤并调整为12个。
青羊区产业基础雄厚,连续多年GDP实现高位增长,主要发展以总部经济为核心的金融、文博、商务商贸三大主导产业,以航空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2022年青羊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96.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0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12.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84.2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5203元,增长2.2%。三次产业结构为0.0:14.2:85.8。在成都市2022年下辖20个区县GDP情况排名中,青羊区位居第三。2021年,青羊区三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859.75亿元,总量约占地区生产总值59%。
青羊区域内交通四通八达,成都西站、成雅铁路建成投运,轨道交通一号线、二号线、四号线、七号线、九号线、蓉2号均贯穿区域,有200余条公交线路途经区境。青羊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聚集成都市区总量三分之二以上的文化旅游资源。现有3个AAAA级景区、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6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金沙遗址、非遗博览园、宽窄巷子、青羊宫、文殊院等名胜古迹。金沙遗址出土的“金箔太阳神鸟”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国家级“非遗”蜀锦、蜀绣、漆器、银丝花都在区域内。2019年4月29日,青羊区入选“四川省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名单。2020年1月,青羊区获评四川省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青羊区是成都市的中心城区,是成都的城市源点,还是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永久举办地。
名称来历
青羊区因区内著名道观“青羊宫”而得名。青羊宫古名青羊观,为老子遗迹。相传老子曾牵青羊到过此地。东汉时期,创立五斗米道的张道陵 (张天师)以此作为“老子遗迹”和道教的圣地传道,他的信徒们在这里设道观,取名“青羊宫”,后来改“青羊观”为“玄中观”。到唐朝末年时,李儇皇帝下诏改“玄中观”为“青羊宫”。今青羊区地域为古成都县西城及近郊。青羊区前身为成都市西城区,1953年5月20日,成都市西城区正式建制运行,后区域屡有变更。1990年9月始,成都市以原西城区13个街道办事处和原金牛区苏坡街道、文家乡行政区域组建为青羊区。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成都市青羊区前身为成都市西城区,西城区区域属古蜀国国地。
青羊区地域属商周时期古蜀国地,为杜宇王朝、开明王朝都城核心区域。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以古蜀国地置成都县。公元前311年,派张仪、张若仿咸阳城修筑成都城(大城),继以大城西塘为其东垣,修筑少城。《华阳国志》载:“成都县本治赤里街,(张)若徙至少城内。”从此少城与大城并立。西城区域为成都县城西半部及近郊,此后2300多年相沿无改。刘宋时期(420年~479年),成都县侨置怀宁、始康、永宁、宋兴四都及永昌县。南齐(479年~502年),于县侨置安兴、永宁、始康、怀宁四那及永昌县。梁(502年~557年),于县侨置怀宁、安兴、永安三都及永昌县。西魏(535年~557年),于县侨置怀字、安兴、永宁等郡,省永昌县。北周(557年~581年),成都县侨置宁南、怀宁、安兴、永宁等郡,均废。
公元前 311 年,张仪和张若仿咸阳城修建成都市,“周回十二里,高七丈”,城市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面是大城,西面是少城。秦少城东垣在现今东城根街附近,西垣在今同仁路,南垣在今文庙西街,北垣在今长发街与东门街之间。汉少城形制同秦,增加阳城门和市桥门即石牛门。晋朝永和二年,桓温损毁少城西、南、北三侧城垣和少城内建筑。
隋唐至宋元时期
隋朝时期,依秦少城旧址重建少城,北城垣外扩至武担山南,少城将大城西垣和北垣完全包围,命名为隋城。隋少城北垣在今江汉路以南,东垣沿今顺城大街转至西玉龙街、羊市街再转至东城根街,南垣在今文庙西街,西垣在今同仁路。唐宋时期,拆少城,建罗城,内包子城。
唐贞观十七年(643年),分成都县,东侧置华阳县(758年,蜀县易名华阳县),两县共治一城,今青羊区地域为古成都县城及近郊。从东汉到后蜀,古成都县均为首都,青羊区地域为国都核心区域,古成都县历代为京、郡、道、府、州的附郭。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分成都县西置犀浦县。
明清时期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始,明廷耗时八年在前王建宫苑区修筑蜀王朱椿王府(习称“皇城”,今西御河街道辖区)。
清康熙九年(1670年),华阳县并入。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四川提督年羹尧按清制于大城之西增筑少城(又名“满城”,今少城街道辖区)。由于民族矛盾深重,年羹尧在大城内新修的“满城”,专门为满蒙官兵及其家属居住的兵营。成都市县城再现秦汉以来两江合抱、三城相依的格局。。雍正四年(1726年),华阳县折出复置。
中华民国
民国初,先后拆除少城和皇城,使三城合一。辛亥革命之后,满城对外开放。1912年开始拆除满城城墙,1935年全部拆除完成。现今成都西城范围延续清朝时满城的范围,北至西大街,东至东城根街。
民国10年(1921年),成都、华阳两县城分出,合并设置成都市政公所。民国17年(1928年)建置成都市,下设东区、南区、西区、北区和外东区。民国34年(1945年),成都市、华阳两县近郊部分划入成都市,改设14个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3年5月20日,成都市西城区正式建制运行,后区域屡有变更。
1990 年建立成都市青羊区,成都西城包含于其中。1990年9月始,成都市进行辖区行政区划调整,以原西城区13个街道办事处和原金牛区苏坡乡、文家乡行政区域组建青羊区,于1991年1月1日按新区建制运行。
1994年6月28日,新成立青羊区人民政府石人街道办事处。1998年5月,原武侯区管辖的大石东路西段、大石西路东段行政区域移交青羊区管辖。2001年10月,青羊区实施全区行政机构改革,将原有的16个街道办事处(乡)撤并调整划分为14个。
2019年10~12月,青羊区将原有的14个街道办事处,撤并调整为12个。截至2019年年末,青羊区辖西御河、草市街、少城、草堂、府南、光华、金沙、黄田坝、苏坡、文家、蔡桥、康河12个街道办事处、79个社区居委会。2020年1月1日按新建制运行。
2020年6月,开展社区建制调整改革,将原79个社区调整为67个。截至2021年年末,青羊区辖街道办事处12个、社区居委会67个。
地理
位置境域
青羊区地处成都市城区中西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4°03′,北纬30°41′,幅员66平方千米,地理版图呈不规则长条状,东西向长约16千米,南北向宽约8千米。区镜东邻锦江区,南接武侯区、双流区,西连温江区,北抵金牛区、高新区西区。“成都原点”位于该区文武路与锣锅巷交叉路口的人行道上。
气候
青羊区气候属东部季风区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冬季较暖少雨,无霜期较长。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季气温高,春季气温回升早,天气变化不稳定,降雨量偏少,春旱时有发生。夏季多暴雨、洪涝,时有干旱。秋季阴雨连绵。青羊区阴天多,日照时数少,多阴雨天气,故一直有“蜀犬吠日”之称。
青羊区境年平均气温为16.2℃,最高气温为25.5℃(7月份),极端最高气温可达37℃以上,年平均最低气温为2.4℃,最冷月平均气温为5.5℃,极端最冷气温为-5.9℃。年平均降水量为938.9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占整个汛期(5月至9月) 降水总量的6成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213.3小时(文家一带为1159小时)。相对湿度为82%,文家一带为84%。年平均风速为1.2米/秒,年最大风速可达12-17米/秒(多出现在4月份),极大风速曾达到18~27米/秒,出现在5、6月份。
地质
青羊区境地质属成都市平原地质结构,位于中国东西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结合部位,四周皆有断裂带所控制,为一巨大断陷盆地,是断陷平原工程地质区。北有发源于岷山和邛崃山的岷江,于都江堰市流入盆地;西北有发源于邛崃山的西河、南河流入,并流经青羊区域。这些发源于山区的河流,从上源带来大量泥沙及砾石等,在成都平原上沉积下来。且沉积中心偏西,第四系沉积厚度自西向东减薄。地层岩相变化大,结构松散,孔隙率高,厚度不等,局部夹泥炭或淤泥等软弱夹层或透镜体,加之地下水位不同,洪积扇顶深5~12米,沿河一级阶地和扇前缘小于1米,甚至溢出地表。平原其他地区多为1~3米。
地质历史悠久,地层比较齐全,元古界至新生界各系地层均有出露,总厚度大于2万米。新生界地层(距今6500万年前形成的)分布于中部平原地区,主要由冲洪积的砾石、砂、粘土等组成。成都平原属第四系(Q)(全新统)地层,形成于200万年前至今。
市区内分布最广的地层,覆盖平原,包括下更新统、上更新统、中下更新统等。下更新统下部为紫红、黄棕及杂色粘土和强风化泥砾层,上部为一套流水相的青灰至灰褐色含泥砾层。上更新统上段上部为浅灰黄色、黄色亚粘土、轻亚粘土和砂透镜体,含钙和铁锰,厚2~4米;下部为灰黄色弱风化砂卵石层,厚6~10米。下段残留该层下部砂卵石层,中等风化,含钙厚0~3.4米。中下更新统为灰至灰褐色砂卵石层,中等至强风化,厚6~60米。从构造、地层看,成都断陷盆地,基底构造复杂。从地貌、水文看,冲洪积扇状平原,天然河道淤浅现象普遍。因暴雨冲刷、人工开挖,诱发小规模的滑或垮塌,仍为安全地区(滑坡发生甚少)。
地形地貌
青羊区位于成都市平原地带中心部位,属成都平原地质结构,其主要特征:一是由许多河流的冲积扇复合联缀而成,主要以岷江、锦江之南河、府河冲洪积扇,形成“两江环抱”城势;二是区域海拔高程均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平缓,且呈西北略向东南微倾斜,平均坡度为3‰—5‰,地表相对高差基本上在1.5米以下;三是区域内平原冲积物沉淀深厚,腹心地带一般达250米左右,上部覆盖着1—3米厚的黑色或褐色粘土、亚粘土,耕作层好,土壤肥沃;四是平原上河谷发育,为全国著名的水网稠密地区之一。
水文水利
水文
河流
青羊区境内的河流属岷江水系,城区呈锦江之府河段、南河段“两江抱城”之势。成都市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各河流均由西北向东南流入。过境河流有锦江府河段、南河段、清水河(浣花溪—干河)、磨底河、西郊河—饮马河、江安河,年过境水量约306060万立方米。由北入境的锦江之府河段,干渠过水能力为72立方米/秒。清水河流经区境17.4千米,进口平均流量16立方米/秒。磨底河全长9.3千米,进口平均流量3立方米/秒。江安河区境内长9.25千米,进口平均流量20立方米/秒。这些流经青羊区境的河流比较小,水文现象比较稳定,具平原河流特色。
江安河
在青羊区境内长9.25千米,宽约40米,流经青羊区文家乡的康河村、马厂村、七里沟村、蔡桥村,是青羊区泄洪河道之一,基本不承担灌溉任务。江安河对青羊区文家乡防洪安全有较大威胁,青羊区防洪重点险段大都集中在该河沿岸。江安河进口平均流量20立方米/秒,年平均水量6.3亿立方米。
清水河
在青羊区境内长23.4千米,宽约40米,流经青羊区黄田坝、苏坡、东坡、草堂等辖区,是青羊区主要灌溉渠道。青羊区主要灌溉支渠—团结渠、小梁家堰支渠、苏坡支渠、双江堰支渠、栏杆堰支渠、龙爪堰支渠均从该河取水,灌面占全区农田面积80%以上。清水河进口平均流量16立方米/秒,年平均水量5.0亿立方米。
磨底河
长9.3千米,宽约15米,流经青羊区苏坡、金沙、府南、草堂等辖区,是青羊区另一条以排为主,兼有灌溉的河流,在浣花溪汇入清水河。清水河、磨底河相汇后进入城区,成为城区主要干流—锦江。磨底河进口平均流量3立方米/秒,年平均水量0.9亿立方米。
饮马河—西郊河
饮马河为城西区间河渠,全长2.25千米。自西北而来的桃花江流至金仙桥下与饮马河合流后,往北流经通锦桥、王爷庙桥注入锦江府河段,是为饮马河北段,长1.05千米;往南于金沙桥下汇入西郊河,是为饮马河南段,长1.2千米。西郊河,又称护城河,前身为唐末西潦,是城西区间河渠。全长2.17千米。水源来自磨底河支流的二道河与犀角河支流的金生三斗渠。
地下水
成都市区的地下水划分为两大类型:松散岩类孔隙水与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青羊区属于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和上更新统的松散堆积层中,在山区河谷一级阶地有零星分布。此类孔隙水多分布在第四系上更新统~全新统的冲积与冲洪积物中。青羊区地下水天然存量丰富,水位埋藏深度浅,含水层厚度相对稳定,补给充分,调节力极强,适宜浅井开采,据估算,自流灌区地下水储量为4.3242亿立方米,地下水年可开采量0.99亿立方米。青羊区太升南路地下水对混凝土、混凝土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青羊区金盾路 35 号地下水动态特征在勘察期间正值丰水期,测得静止水位埋深为 2.50~2.60m,地下水位变化受季节控制,年变化幅度为1.5~2.0m,历史最高地下水位约2.0m。
水利
1991年至2005年间,青羊区主要水利设施有:干渠、支渠、斗渠、重点堰闸、水电站、重点防洪观测点。干渠有江安河、清水河、磨底河。江安河是青羊区泄洪河道之一,基本不承担灌溉任务。清水河是青羊区主要灌溉渠道。磨底河是青羊区另一条以排为主,兼有灌溉的河流。支渠主要有龙爪渠、双江渠、龙池渠等,斗渠主要有苏坡二斗渠、三斗渠、四斗渠等。重点堰闸有苏坡排洪河泄洪闸、苏坡排洪河石堰闸、文家排洪河进口闸、文家排洪河尾闸、苏坡支渠进口闸、苏坡支渠旱地坎节制闸、苏坡支渠七里沟节制闸、苏坡支渠尾闸、团结三斗渠排水闸、双江堰支渠进口闸、金牛支渠桂花园泄洪闸、清水河儿童科教电站闸门。 水电站有红碾村站,装机容量为2×50千瓦;儿童科教电站,装机容量为2×100千瓦。 重点防洪观测点在清水河的苏坡新桥、江安河的江安桥、磨底河的三环路桥。
土壤
成都市土壤资源丰富,是四川省好田好土分布面积最广、最集中的地方。土壤类型多样,全市有 9 个土类、13 个亚类、42 个属和 150 个种,适合各种农作物和经济林木的生长。土壤肥沃、养分含量较高较齐,基本能满足作物生长需要。.土层深厚,质地适中,壤质土占 73%,土壤耕性良好。
青羊区境内土壤以潮土(水稻土)为主,是农业发达地区,开发历史已有2000多年。按地形部位、成土母质的来源及形状的差异,区境内的潮土主要为灰色潮土亚类,是最主要的耕作土壤。区境内多为水田,只有局部地势稍高而不能自流灌溉的地方是旱地。灰色潮土土层呈中性至微酸性反映。灰色潮土中的油砂土是最肥沃、耕性好的耕作土壤。此外,区境内还有少部分二油沙土、泥土、白鳝泥和下湿田等田土类,肥力和耕性不及油沙土。下湿田潮土发育于境内古河道低洼处,属低产田类。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青羊区2021年全区园林绿地面积1549公顷(其中公园绿地580公顷)。2022年生态公园建设用地 42.7 公顷,2022年青羊区耕地面积 170.6 公顷(合2559亩)。经营性用地在2022年度上市土地实际成交面积 40 公顷 (合 601 亩),2022年度推动产业用地上市 10.67 公顷(合 160 亩),重点保障成都市工业创新设计功能区中的总部经济基地三、四期项目用地和以健康管理“互联网+”医疗服务、商业健康保险服务、新型健康服务为主业态的商业综合体项目用地。
水资源
青羊区境河流属岷江水系,为都江堰自流灌区,过境河流有锦江府河段、南河段、清水河(浣花溪—干河)、磨底河、西郊河—饮马河、江安河,年过境水量约30亿立方米;地面径流主要由年降水量938.9毫米形成(折水量为30.993万立方米),大部分径流汇入江河,原农田利用仅占降水量10%左右;地下水天然存量丰富,水位埋藏深度浅,含水层厚度相对稳定,补给充分,调节力极强,适宜浅井开采,据估算,自流灌区地下水储量为4.3242亿立方米,地下水年可开采量0.99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
青羊区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农村饲养的家禽家畜品种有生猪、肉鸡、蛋鸡、药用白凤乌鸡、及兔等;水生动物有鱼类(草鱼、鲢鱼等15个品种)及龟、鳖、蟹、虾、蚌、螺等;全区粮食作物以稻谷、小麦为主,蔬菜的主要品种:夏季菜有茄子、青椒、豆角、黄豆、番茄等,冬季菜有白菜、青萝卜、芹菜、青菜、青笋、菠菜、莲白、大蒜等。
森林资源
青羊区城市林业主要为园林绿地,2022年,全区园林绿地总面积1550.3公顷,有大型公园17个,三级绿道体系基本成形,绿化覆盖率超46%。全区在册古树名木31种918株,树种为银杏树、香樟木、楠木、罗汉松、黄葛树、雪松、水杉、槐树等。花卉品种丰富,有楠、柏、梅花、、菊花、兰花、牡丹、、紫薇等传统花木。
生物多样性
植物
青羊区在册古树名木31种918株,主要有银杏树、樟树、皂荚、楠木、罗汉松、黄葛树、雪松、水杉、槐树等。分布在青羊区域内的古树名木共31种879株,其中银杏树最多为582株,主要分布在汪家拐、西御河、少城、草堂等街道辖区。树龄800~1000年古银杏树11棵,480年1棵;树干最高为草堂博物馆银杏树32米,胸围最大为锦里西路黄桷树480公分、平均冠幅最大为东城根街皂角树46.4米,另有11种树木分别只有1棵。区内古树名木占全市古树数量的48.7%。
动物
青羊区境内野生动物资源较少,仅在浣花溪公园、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有少量水禽鸟类,青羊特有鸟类15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国家“三有”保护动物1种。浣花溪公园和杜甫草堂连为一体,是成都市较大的开放式兼具森林和湿地的公园,自古即是一处观鸟胜地。主要野生动物为公园栖息的鸟类,有鸳鸯、红头潜鸭、冠鱼狗、暗灰鹃鵙、游隼、丘鹬、宝兴歌鸫、长尾地鸫、灰翅鸫、火冠雀、红角鸮、灰喉鸦雀、黄雀、蓝喉太阳鸟、东方大苇莺等。其中,鸳鸯、游、东方角(西红角鸮)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红头潜鸭属于国家“三有”保护动物。
自然灾害
青羊区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地质灾害、地震、旱涝等。 青羊区城郊区域防洪工程比较薄弱,清水河、江安河的防洪工程等级低、土堤多,遇大中洪水常出现漫堤、溃堤;内部的区管灌排渠(河)大多于20世纪60年代修建,堤薄、底高、面窄,行洪能力差。
1998年7月5日,青羊区及上游地区普降特大暴雨,导致清水河、江安河、文家排洪河部分河段发生漫堤、溃堤,文家场大面积受灾,苏坡乡部分村受灾。洪灾中,文家场镇被严重淹没,成温邛公路交通中断5小时,水稻受灾面积262公顷(严重受灾的稻田75公顷),养殖受灾面积20公顷,禽畜死亡 600只,水毁工程40余处2000多米,受损桥涵12座,水闸3座,渡槽5座,直接经济损失3000多万元。
2002年,7月30日、31日,青羊区两次连续的大降雨过程,引发“7.30”、“7.31”洪灾,城区出现低洼棚户区部分居民家中进水,城郊出现河道漫堤、农田被淹、路段冲毁等灾情。江安河、清水河出现重大险情,100多名武警和300多名地方武装投入抗洪抢险。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阿坝州汶川县突发8级地震,青羊区域震感强烈,致部分房屋、桥梁受损,人员受伤。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成都市震感较强,致区域内少数旧房墙体出现裂缝倾斜险情。2014年11月22日16时55分,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发生6.3级地震,成都市市区震感明显。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成都市区有震感。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每天在网站上展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图,并提供响应指引。
行政区划
青羊区现辖12个街道,67个社区居委会,政府驻成都市江汉路224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2022年末常住人口96.7万人,比上年增加0.6万人。年末户籍总人口数77.1万人,比上年增加1.4万人。人口出生率7.5%,人口死亡率3.6%,人口自然增长率3.9%。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青羊区人口的基本情况如下:
12个街道中,常住人口超过10 万人的街道有3个,其余街道的常住人口都在10万人以下,其中常住人口在5万人至10万人之间的街道有6个;在 3 万人至 5 万人之间的街道有2个;少于3万人的街道有1个。常住人口居前五位的街道是光华街道、苏坡街道、蔡桥街道、府南街道、少城街道,合计占全区常住人口比重为 59.83%。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占 48.31%,女性人口占51.69%。与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男性人口的比重下降0.92个百分点,女性人口的比重上升0.92个百分点。全区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96.95下降为 93.44。12 个街道中,15-59 岁人口比重全部在 60%以上,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4%的街道有 7 个,其中,比重超过 20%的街道有1个。
民族
成都市是一个少数民族散杂居城市,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占99.1%;各少数民族人口占0.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增加了0.36个百分点。青羊区境内有汉、蒙古、回、藏、满、维吾尔、苗、彝、壮、布衣、朝鲜、侗、瑶、白、土家、哈尼族、哈萨克族、傣、黎、傈僳族、佤、、高山、拉、水、东乡、纳西、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等30个民族,汉族居多数。 少数民族中回、满、藏、蒙 4 族人数较多。
语言
成都市境内的汉语方言主要是属于汉语北方方言的西南官话,除此之外,另有少数客方言岛湘方言岛以及极个别地方话中的闽方言等。
先秦时,巴、蜀、楚间有多次移民,蜀文化和楚文化相互影响。公元前216年,秦灭蜀。秦国对蜀地移民,并推行包括语言在内的“车同轨,书同文”的同化政策,蜀地的人便渐渐改说华夏语(秦方言)。
汉初,外地人迁入成都,其语言同蜀地土族的语言相互融合、渗透形成了汉代属于梁益方言的蜀方言。明清时期,成都市地区人口锐减,又出现了几次大规模的移民运动,是奠定现代成都方言系统基础的时期。该时期成都方言已和现代成都方言差别不大。同汉语相比,现代成都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有所区别。和南方诸方言相比,成都方言的语音系统显得比较简单,其基本词汇大部分和普通话相同,语法体系也没有多大差别。
20世纪以来,成都方言在20世纪前期和中期均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20 世纪80年代以来,成都地区与外界的交流日趋频繁,成都方言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体现在年轻人较多地使用汉语的语音和词汇。
宗教信仰
成都市青羊区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
佛教
司马丕兴宁三年(365年),道安弟子法和入蜀,佛教传入蜀地。隋唐时期,成都佛教繁兴。青羊辖区内的佛教寺庙有文殊院、爱道堂、金沙庵、草堂寺(已拆除),现有僧尼151人。一批重点场所在海内外颇具知名度和影响力,位于青羊区的成都文殊院并列为长江流域 “四大丛林”,即所谓“上有文殊、宝光,下有金山、高”。
道教
隋唐时期是道教发展的鼎盛时期,因黄巢起义,李儇逃来成都市在青羊肆青羊宫避难,后喜获战乱可平返回长安,令将玄中观改为“青羊宫”,赐银扩建殿堂,青羊宫声名大震,蜀中道教得以迅速发展。据1949年12月统计,在现青羊辖区内有大小庙观10座,道士186人。至1994年12月,成都市城区内仅存青羊宫一处,时有道士45人。
伊斯兰教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在青羊区鼓楼街聚居的穆斯林首创一座清真寺,名鼓楼寺。清康熙年间,散居在川南地区的穆斯林成批来到皇城坝经商定居。1990年成都区划调整后,青羊区有穆斯林2966人。青羊区范围内比较著名的有永靖街的皇城清真寺、鼓楼南街的鼓楼寺等。
天主教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国外传教士纷至沓来,进驻成都市。至1991年成都市开放天主教堂3座,活动点20处,共有教徒3万余人。其中青羊区平安桥天主堂为规模最大、开放时间最早、参加活动人数最多的教堂。平安桥天主堂由圣母无染原罪堂和成都教区主教公署组成,始建于清光绪23年(公元1896年),平安桥天主堂生成的那个巨大“悚”字建筑群,是上世纪初西方宗教文化进入成都,与本土文化交融的经典结合。
基督教
光绪七年(1881年)英国内地会的传教士到达成都,设堂布道。1994年成都市计有教堂5座,教职人员20人,教徒2000余人。成都有16个宗派,1958年确定皮房街、陕西街、正通顺、白家塘等8座礼拜堂,1962年合并为顺城街、四圣祠两座礼拜堂,1980年将皮房街“成都市基督教上翔堂”定名为“成都市基督教礼拜堂”。
经济
综述
青羊区是以总部经济为引领,金融服务、文博旅游、商务商贸三大产业为主导,航空高新技术产业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青羊区有2个国家级产业园区 、1个省级工业开发园 、2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 、1 个省级文化产业基地 。
青羊区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96.4亿元,比上年增长 2.8%。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0.03亿元,增长0.8%;第二产业实现增增加值212.2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1284.2 亿元元,增长 2.0%。三次产业结构为 0.0:14.2: 85.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5203 元,增长2.2%。
第一产业
青羊区第一产业以种植业为主。2022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08万元,其中种植业实现产值 508万元。青羊区巩固和发展蔬菜生产基地、奶牛肉鸭生产基地及观光休闲农业、精品农业,推广优质品种。全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发展都市型农业为目标,逐步缩减粮油生产,发展蔬菜、畜牧业、园林花卉和观光农业。
截至2021年末,青羊区有 5个涉农街道,20 个涉农社区,21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150 个组级集体经济组织,集体经济组织17332户、成员53653人: 集体资产总额 3.06亿元,其中村级资产2.58 亿元,组级资产0.48 亿元。全区农作物蔬菜播种面积110.33公顷 (合1655亩),产量1534吨。
第二产业
青羊区工业产业以航空装备研发制造及创意设计为发展方向,以航空智造为主导、科技研发引领创意设计和工业软件,基本形成“先进制造+先进生产性服务业+知识经济为支撑的都市工业产业结构。主要有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业等行业。
2021年青羊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20 家,按企业规模分组,大型企业 4 家、中型企业6家、小型企业 10 家。2022年实现工业增加值 138.7 亿元。全年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86.0 亿元,利润总额15.7亿元,利税总额19.0亿元。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自来水生产和供应、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等 3 个行业中类共完成现价增加值 20.0 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69.9%。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 85.5 亿元,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竣工产值458.7亿元。航空产业作为青羊区支撑性主导产业,已集聚专精特新及“小巨人”企业37家,高新技术企业131家,上市及挂牌企业3家。2022年全区实现航空产业营业收入760亿元,占全市航空产业规模的60%以上,占全省航空与燃机产业规模的35%以上。
第三产业
青羊区的服务业主要有金融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房地产业。
2022年,青羊区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1个,引进金融类项目26个。推广“青易贷”“青享贷”等普惠金融政策产品,推荐入库白名单企业1402户。新增直接融资630.8亿元。打造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12个。文旅产业新引进文创企业 34 家,落地重大文旅项目 12个。拥有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个。实施天府旅游名县提升工程,打造特色旅游线路4 条。至2022年末,青羊区共有星级饭店16家,A级景区4个。2022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3.92亿元。接待游客 2422.92万人次。
经济功能区
青羊区有2个国家级产业园区 (青羊绿舟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中国成都产业园) 、1个省级工业开发园区(青羊工业集中发展区) 、2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 (省级金融服务业集聚区、金沙·中坝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1个省级文化产业基地 (文殊坊四川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2个市级产业功能区 (少城国际文创谷、成都工业创新设计功能区) 、6个市级文创产业园 (少城视井文创产业园、 草堂文博创意产业园、峨影·1958 影视创意产业园、西村创意产业园、绿舟文化产业 园、明堂文化创意产业投创园 )。
成都工业创新设计功能区
成都工业创新设计功能区(简称工业发展区,原青羊总部经济区)。总部园区,青羊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面积2.99平方公里,以成飞机场为界分为东区和西区。东区重点发展总部基地、航空产品和精密加工产业,西区以聚集模具制造及相关企业为重点,形成模具产业基地。2017 年,成都市委市政府调整全市产业功能区布局,确定青羊总部经济区位于青羊新城,并将青羊区工业集中发展区纳入青羊总部经济区,设总部经济区管委会负责管理。2021年8月19 日,青羊总部经济区易名成都工业创新设计功能区,以航空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截至年末,青羊工业集中发展区集聚航空产业上下游企业83 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 19 家,园区航空科技领域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414.94 亿元;国家级工业软件协同攻关中心、商飞上飞院 (成都) 机头设计中心、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成都创新中心、成都流体动力创新中心等建成投用,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通过国家科技部专家评审,牵头成立成都市航空航天产业联盟。
成都青羊总部经济基地
成都青羊总部经济基地在是青羊区三大产业集聚区之一的青羊总部经济集聚区的核心区域。作为成都市 66 个重点发展的产业园区之一,青羊总部以总部经济为引领,大力发展科技服务、创新设计、生命健康三大主导产业。
青羊总部基地占地面积1089亩,已入驻企业总部类企业556 家,其中世界500强分支机构 9 家,全国 500 强分支机构 11 家。集聚区立足自身产业优势,在深度研究当前国际国内产业发展趋势、龙头企业战略动向、新兴企业全球布局基础上,将总部经济为引领的科技服务、创新设计、生命健康确定为主导产业,致力打造“总部经济高地”“生态宜居新城”。截至2022年,投资规模53.3亿元,累计实现税收 66亿元。《2014—2015年: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对全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成都市总部经济发展综合能力位居全国第七,在中西部地区中排名第一。
重要企业
2021年,青羊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大型企业4 家;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02 969.3万元,主营业务收人501 334.4万元,利润总额101 147.2万元,营业收入入利润率 21.74%、税利总额126 895.7万元,总资产贡献率 9.91%。
智明达公司
智明达公司成立于 2002 年,总部位于成都工业创新设计功能区(原青羊工业发展区),主营业务为嵌入式、电源及相关系统设备研发,具有数据采集、信号处理、数据处理、通信交换、接口控制、高可靠电源、大容量存储、图像图形等产品线,为客户提供硬件平台和系统软件定制化解决方案:公司曾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和软件企业认定证书,拥有专利授权数十项,软件著作权百余项,是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小巨人培育企业,是青羊区首家科创板。2022年4月8日,智明达公司在上海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科创板上市。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青羊区2021年有以市五幼、六幼、天府幼儿园等为代表的幼儿园109所,省级示范园数量居全市首位;以实验小学、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草堂小学等为代表的省市窗口小学35所;以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成都树德中学等为代表的示范性中学16所,成都市3所国家重点中学中,青羊区有2所;有西南财经大学、川大华西医学院青羊校区等10所大专院校,其中,西南财经大学是成都市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大学。
至2022年末,共有小学31 所,在校学生73175人,小学专任教师 4059人;普通中学16 所,在校学生26825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2145 人;幼儿园99所,在园幼儿28449人,专任教师2510人。2022年,全区高考上线人数1565人,全区本科率90.1%。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始于1925年在上海创建的光华大学。1938年,因抗战内迁建立光华大学成都分部。1952-1953年,先后汇聚中国西南地区17所院校的财经系科组建成四川财经学院,是建国之初全国高等院校分区布局的四所财经高校之一。1960年后历经分设、合并、更名等,于1978年恢复为四川财经学院。1979年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划归中国人民银行主管,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金融行业背景和出色的金融学科优势。1985年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1997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以独立建制划转教育部管理,2011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文化事业
青羊区有4个公共图书馆,2个文化馆,2个美术馆,7个博物馆,67个综合文化站,1个广播电视台。在天府广场周边聚集四川科技馆、四川图书馆、四川美术馆、四川大剧院、四川人民艺术院、市博物院、市体育中心、市图书馆等省、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形成全新的公共文化聚合地,人民路城市中轴为成都青羊文化金融商务聚集区。
青羊区知名的博物馆名录
科技事业
青羊区有专精特中小企业317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9个。
青羊区2020年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增行动计划,以航空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都市工业主要形态,2020年航空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比重达到48%,全区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9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4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9个,全区280家企业进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
2021年,全区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0.2件,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9.48件,高价值发明专利904件;知识产权转让、许可数量超500件。2022年8月29日,青羊区获批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
2022年进入成都市新经济梯度培育库企业25家,大数据入库企业数增长4家,人工智能入库企业数增长2家,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27亿元,“四上”企业研发投入18.08 亿元(2021年),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4个。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1家,开展“校企双进”活动4次,签订校企合作项目超过8个。
2022年,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 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 39.6 件,入选省级、市级重大人才计划 31 人。成功申报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市首席技师工作室3家。推行“一窗受理”改革,438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综合窗口无差别受理。
卫生健康
2022年末,青羊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 89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62家。包括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等知名三级甲等医院。拥有床位总数14987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14546家。卫生技术人员 29349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1114人,注册护士14860人,药剂人员1078人。2022年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96.09%,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 43.55%。2022年检查新冠疫苗接种点 (含临时接种点) 22 家、配送企业1家、疾控中心 1家、常规疫苗接种点 14 家、产科学疫苗接种点 8家、犬伤疫苗接种点 7家,均实现疫苗接种全程可追溯。
青羊区主要医院名录
四川省人民医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建于1941年,1989年评为首批国家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荣获全国百佳医院等荣誉。在2021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排名第27位,继续保持国家监测指标等级A+。医院现有开放病床4300张,在职职工7000余人,高级职称专家1088人,中华医学会现任及候任主委4人,获得省部级各类人才称号200余人次。医院学科齐全,1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0个四川省临床重点专科,4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4个四川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实验室等。
体育事业
青羊区获评“2022年成都市体育产业示范基地”。2022年年末全区共有体育场地设施2576个,体育场地总面积达234.8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 2.4 平方米以上。开展青羊区第十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社区运动节等“爱成都·迎大运”全民健身系列活动 270 场次。举办了第 21 届中国围棋西南棋王赛、第四届中日韩聂卫平杯围棋青年大师赛、2022 中国·成都天府绿道国际自行车车迷健身节(青蒲站)、四川省场地障碍马术公开赛等重大赛事。打造成都市运动促进健康服务站点10个。新建社区运动角5处、全民健身路径40条。2022年被评为全国围棋之乡。2021年,青羊区体育产业总产出83.19亿元,占成都市体育产业总产出的8.99%,体育产业增加值占青羊区GDP的比重为1.91%(四川省为1.33%),人均体育消费支出3141元(成都市为2518.6元)。
媒体事业
青羊区2008年成立融媒体中心(前身为青羊区新闻传媒中心)。 2016年6月,青羊区广播电视站并入区新闻传媒中心,2019年7月,区新闻传媒中心更名为成都市市青羊区融媒体中心,集成青羊电视、四川省基层网络宣传平台(“锦绣青羊”)、《新青羊》《新青羊》手机报、“锦绣青羊”两微一端、头条号、一点号、企鹅号、抖音号等 13 个媒体平台。2021 年,青羊区融媒体中心建设发展“媒体+服务”体系,“媒体+问政”体系,“媒体+智库”体系,以“锦绣青羊”小程序为端口,强化信息传播与公共服务“双融合”,建成全省唯一新型媒体平台“四川省基层网络宣传平台”。
社会保障
青羊区形成以教育、文化、卫生、就业、社保、救助等“六个满覆盖”为特色的城乡居民终身福祉体系。2022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分别达 95%、98%。建成1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新增普惠养老床位100张。坚持“房住不炒”,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022套。发放社会救助金1707.83万元。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 65%以上。
2022年末全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3.7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2.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4.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7.9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2.3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9.4万人。全区对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1728.7万元: 对因患重大疾病、家庭教育支出大等情况的低保对象、困难群众发放救助金额128.0万元。
人居环境
2021年青羊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76天,新建成3套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2 套噪声自动监测显示设施,并接入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数据平台。全年全区上报挥发性有机物消减量3吨,达到年度总量减排任务。
2022年青羊区建成碳中和小屋3个,建成厨余垃圾就地处置点 9处、处理量达113.3 吨/日,全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全年PM2.5平均浓度为42g/m3。省控南河百花大桥断面水质达II类标准,市控清水河武青桥和磨底河黄忠断面水质分别达II类和III类标准。加强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提升,黑臭水体消除比例维持100%。
交通
综述
青羊区域内交通四通八达。成都西站、成雅铁路建成投运;轨道交通1号线等七条线路贯穿区域;有200余条公交线路途径境内。有多种交通方式前往、以及成都各大汽车站和火车站。
公路
青羊区境内成温路、光华大道、青羊大道、一环路、二环路、绕城高速,形成了区内“三纵七横”的道路交通网络。2017年,青羊区完成了35条市政道路提档升级,整治车行道15万平方米;2015年,整治辖区县道、乡道、村道114.198公里;以日月大道、光华大道为主干的道路骨架支撑下,24公里城市绿道相互串联,纵贯全境;成名高速公路(成温邛路段),沿线经过经青羊区、温江区、崇州市、大邑县、邛崃市等城市。长顺街、西大街等街道的改造,通向省内外的金沙公交枢纽综合体使青羊区内道路四通八达。
铁路
青羊区境内铁路主要是成雅铁路成蒲段,也称成蒲铁路,是青羊区连接蒲江县的市域快速铁路,呈东西走向,为川藏铁路成雅段的一部分,是成都铁路枢纽“环+射”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朝阳湖至雅安市段全长41公里,是成都市第二条时速200公里的市域铁路,1小时交通圈拉近了雅安乃至川西地区与省会成都及成渝经济区的时空距离;成都西站位于青羊区,有7个站台、8条站线,面积近6000平方米,是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三等站,是川藏铁路的始发站,是连接宝成、成昆、成渝铁路、达成四条干线的西南地区较大的铁路枢纽,是集铁路、公交、出租车、地铁、有轨电车及P+R停车场为一体的综合性交通枢纽。2023年9月29日发送旅客6.2万人次,创历史新高。成都西站投用后,成都形成以成都东站和成都站为主、成都西站和成都南站为辅的“两主两辅”格局。
公共交通
公交
截至2022年,青羊区域内有公交场站 4 个 (即金沙公交枢纽综合站、百花公交中心站、万家湾公交中心站、西站公交场站),区内开行公交线路209条,运营车辆1077辆,日均客流36.85万人次。
轨道交通
在轨道交通方面,青羊区以轨道交通为中心优化常规公交线网,强化轨道交通站点与社区之间的公交衔接,构建快速公交、高峰快线、主干公交、社区公交等通勤公交体系。截至2022年,青羊区境内开通运营轨道交通7条(地铁1、2、4、5、7、9、有轨电车蓉2号线),已开通运营站点23 座,在建 5 条地铁线路(地铁10 号线、13 号线、17 号线、18 号线、27 号线)。地铁站点为城市级站点,是当前唯一可直通双流区、天府两大国际机场和四大铁路枢纽的地铁站。地铁马厂坝站点为区域级站点。
人文
综述
青羊区历史文化深厚,地处天府锦城核心区,是弘扬天府文化蜀风雅韵的重要承载地,是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永久举办地,具有“千年蜀都·文博青羊”历史文化特质和现代魅力。青羊区汇集成都市中心城区三分之二以上的历史文化资源, 有6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4项,25个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形成 “古蜀国—秦汉—唐宋—明清—民国—现代” 天府文化轴线。金沙遗址出土的 “金箔太阳神鸟” 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
饮食
成都市是中国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世界美食之都”。青羊区汇集了成都市70%老字号餐饮。夫妻肺片、网油鸡卷、鸡豆花、钟水饺、陈麻婆豆腐、古法蒸岩团、稣小蒙牛肉饼是本地特色美食。
陈麻婆豆腐
始创于清代元年(1862年),开创于外北万福桥边,原名“陈兴盛饭铺”。店主陈春富早殁,小饭店便由老板娘经营,女老板脸上微麻,人称陈麻婆,而由此得名。它选材软硬适中,筷子不会夹碎,入口又很鲜嫩,有一种鸭血般的质地。一锅热油,炒出辣椒面的香味,加上蒜蓉、豆豉、豆瓣酱等调味料,然后加入雪白的豆腐,青色的蒜薹再撒上牛肉碎末,豆腐入口后,有股麻劲儿在口腔里弥漫开来,美味十足。
夫妻肺片
夫妻肺片是成都市著名小吃。20世纪30年代,郭朝华、张田政夫妇在长顺上街街边小摊所卖的麻辣肺片,因滋味绝佳,被人们称之为“夫妻肺片”。夫妻肺片通常以牛头皮、牛心、牛舌、牛肚、牛肉为主料,先卤制,后切片,再以辣椒油、花椒面等辅料制成红油浇在上面,肉质嫩滑,麻辣鲜香。它被“美国2017餐饮排行榜”选为“年度开胃菜”。从1933年创业至今,已有90年的历史,现在夫妻肺片的制作技艺已传承至第三代,被认定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钟水饺
钟水饺作为成都的一道传统小吃,最早的发展可追溯到光绪十九年(1893年)。其形如月牙、皮薄料精、馅嫩味鲜的特色深得国内外美食者的好评。1995年,钟水饺与四川抄手等成都名小吃荣获“中华老字号”称号;2010年,钟水饺入选四川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习俗
青羊区传统民俗包括岁时节日、礼仪习俗、生活习俗、信仰习俗等,反映了青羊人民的生活习惯及爱好,寄托着青羊人的愿望及祝福。主要的传统习俗有倒贴“福”字、人日游草堂、会、祭奠、丧俗等。
人日游草堂
“人日游草堂”则是成都市独特民俗活动之一。兴起于唐,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源于杜甫曾和好友在“人日”(农历正月初七)以诗唱和。后来四川学政何绍基在“人日”来到草堂祭拜诗圣,并题就“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一联,引得文人纷纷效仿。最初主要是成都市各界文人雅士的文化生活内容之一,后此风气逐渐影响广大普通百姓。这天全市人民便会相邀相约扶老携幼游览草堂,凭吊诗圣,吟唱杜诗,赏梅祈福。逐渐成为弘扬诗圣精神,歌颂友谊,倡导和谐,弘扬优秀文化的重要特色文化活动。
艺术
戏剧
被单戏
被单戏发端于500多年前,代代相承,是一种单人木偶戏,又叫布袋戏,因帷幕象一床被单一样遮住表演者而得名。表演者藏身于幕后,只让木偶和观众见面,表演者的双手不停地变换木偶角色,足下还打锣鼓音乐,嘴里含着一个口哨,不停地变换声调为每个木偶角色配音,表演被单戏的木偶包括布袋木偶和成都市精木偶。被单戏以一人成为一个戏班,又称“一人班”。2009年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音乐
蜀派古琴
蜀派古琴又称川派古琴,是中国古琴演奏艺术的主要流派之一。相传始于伏羲,在汉代得到重要发展,唐宋时期涌现出一批杰出琴家,琴技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唐代成都雷氏家族所制“雷琴”为其中翘楚。明清时期形成“川派”,即后来的蜀派古琴。蜀派古琴是2009年入选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现有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7位。其中,青羊区有魏玉平、张婷婷、孟庆军等一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蜀派古琴演奏家。蜀派古琴主要流行于成都市及其周边区域,拥有“七十二滚拂”等特色技法。代表性曲目有《流水》《高山》《佩兰》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在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上,青羊区蜀派古琴演奏向国际贵宾展现了古琴文化魅力。
曲艺
连箫
连箫,又称连厢、连宵、连枪。在清朝康熙年间大移民时,由陕西省、湖北等地传到四川省,最初是乞丐边走边唱的一种底层艺术,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民间艺术。表演时,女演员身穿彩服,脚踏彩鞋,头上戴大红大绿的纸花,脸上涂满胭脂。男演员则身穿长袖彩服,着朝阳鞋。连箫表演分单棍连箫与双棍连箫,如今又发展为群体连箫。连箫表演所用的道具连箫棍,是选一根二至三尺的竹子,在竹棍上挖八个孔,每孔嵌入八枚铜钱。通过连箫棍的两端击打肩背腰腿等部位发出悦耳的声音。连箫是曲艺种类中将说唱乐舞融为一体的独特艺术形式。
飞刀花鼓
飞刀花鼓亦称“三棒鼓”,是融合了功夫和演唱的一种曲艺表演形式。它由两人配合完成。一人边唱边将手中的刀、叉、棒等物抛向空中,所抛的飞刀又不失误落地。另一人则作为表演者助手,在旁边打锣鼓伴奏伴唱,同时还碎步表演各种舞蹈。飞刀花鼓在唐宋年间就已出现,直到清代至民国年间才逐渐流行。2007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青羊区沉淀了远至古蜀国,近到现代各个时期文化精髓,构成“古蜀 -秦汉唐宋-明清-民国-现代”天府文化轴线,串起青羊千年文化根脉。青羊区现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83个。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5项(五朵金花项目:蜀锦、蜀绣、成都漆艺、银花丝技艺、瓷胎竹编),省级8项(飞刀花鼓、德仁堂中医药文化、被单戏、四川省连箫),市级10项,区级56项。有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13人,国家级传承人8人,省级4人,市级26人,区级75人,位居全市之首。
辖区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83项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5项,曲艺4项,传统戏剧2项,传统技艺61项,传统医药6项,民俗4项,传统营业1项,呈现出种类丰富、特色鲜明的特点。
蜀锦织造技艺
蜀锦即是指四川成都地区制造的花锦。蜀锦作为中国传统的织造技艺,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与云锦、宋锦、壮锦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锦”。蜀锦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它采用了重经多纬的织造技术,可以呈现出平纹、斜纹、缎纹等多种结构。蜀锦的美丽和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图案和色彩。它所采用的图案多样,如木芙蓉、太阳神鸟、棋盘格等,这些元素都富有寓意与象征意义。2006年,蜀锦织造技艺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又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蜀绣
又称川绣,起源于川西民间,因地缘关系而得名。蜀绣技艺以针法见长,共有12大类、122种。蜀绣以本地织造的红、绿等色缎和散线为原料,各种针法交错使用,施针严谨,用线工整稳重,设色典雅,既长于刺绣花、鸟、虫、鱼等细腻而生动的图像,又善于表现山水磅礴的气势。受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地方文化艺术等因素的影响,蜀绣在长期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严谨细腻、光亮平整、构图疏朗、浑厚圆润、色彩明快的独特风格。蜀绣具有较高文化艺术价值。但由于受到社会变迁和市场需求的影响,近年来蜀绣在生产规模和商业收益上明显衰减,导致大量熟练的手工艺人改行流散,许多古老的刺绣工艺迅速失传。
成都漆艺
成都漆艺是我国最早的漆艺之一,现存于成都市青羊区。成都漆器又称卤漆,发轫于商周时期,金沙遗址出土的漆器残片现在依然文饰斑斓、色彩亮丽。成都漆艺工序繁多、制作细致、耗时久长,尤以雕嵌填彩、雕填影花、雕锡丝光、拉刀针刻、隐花变涂等极富地域特色的修饰技艺闻名于世。成都漆器以天然生漆、实木为原料,胎体不拘,做工讲究,是集艺术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手工制品。它以精美华丽、富贵典雅、光泽细润、图彩绚丽著称,它既可高悬于庙堂之上以彰显华贵,又可充当精致耐用的日常用品。
地方特产
剪纸
成都剪纸是南派剪纸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题材、表现形式、风格韵味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成都平原民间艺术的地域元素,极富原生态及原创性。其作品反映了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在喜庆、祈福及实用装饰中具有重要使用价值和观赏艺术价值。“剪纸”这种民间艺术在四川省民间广为流行,但现在专业剪纸民间艺人越来越少,以青羊区的龙玲为代表的少数民间艺人仍致力于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2013年由青羊区申报的剪纸入选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现有市级代表性传承人6人。
“诗婢家”文旅产品
“诗婢家”旅游文化产品有文房四宝、金石印章、碑版法帖、精裱古今书画等。成都市“诗婢家”与北京“荣宝斋”、上海市“朵云轩”、天津市“杨柳青”并称文化老字号四大家的百年老店。《世说新语》中载有东汉学者郑玄家两婢女引《诗经》句笑对之典故,诗婢家由此而得名。抗战时期,南北诗书画名家纷纷入蜀避难。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丰子恺等与“诗婢家”来往密切。“诗婢家”笔墨、装裱、木版水印笺谱等享有盛名。“诗婢家”是郑次清先生于1920年在青羊区仁厚街创办的,在琴台古径上开设了“诗婢家美术馆”。
文物古迹
青羊区有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有可移动文物415259 件,在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中,青羊区采集登录的不可移动文物127处,是历史文化的典型缩影。有、琴台故径、、青羊宫、、宽窄巷子、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等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有城市地标以及商周十二桥文化遗址、古蜀船棺遗址、隋唐东华门遗址等古迹遗存。
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
川路公司于1913年,为纪念在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中死难的同胞兴建此碑。纪念碑修造历时一年,在“成都血案”纪念日之前举行落成典礼。碑坐东北朝西南,砖石结构,呈塔形,由碑台、碑座、碑身、碑顶四部分组成。圆基座直径约9.8米,方碑身边长约4米,塔体总高约31.85米,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碑体四面镌刻楷、草、行、隶等4种字体阴刻碑文。纪念碑样式仿照北京白云寺、山西凌云塔的体型,同时参照国外建筑的艺术特点修建,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2016年,经四川省文物局批准,加装红砂石材质护栏对其进行保护纪念碑于1961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公布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1年被公布为四川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青羊宫
被誉为“川西第一道观”“西南第一丛林”,是道教全国重点宫观,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羊宫位于一环路西二段,占地5.2公顷,相传始建于周,初名“青羊肆”。据考证,三国时取名“青羊观”,唐代称“玄中观”,唐僖宗时改“观”为“宫”,五代时改称“青羊观”,宋代复名“青羊宫”并至今。宫内建筑卯榫衔接、滚龙抱柱,有对著名铜制青羊,收藏的《重刊道藏辑要》木刻版片共14000片245册,为全国唯一存世雕版巨著,也是我国1983年批准对外开放的首批宫观,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殊院
文殊院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寺院不仅保存有较完好的清代古建筑群和精美的佛教造像,还珍藏有大量的佛教文物精品和历代名人字画。文殊院位于人民中路东侧,是成都市最早佛寺之一,相传建于南北朝,初名妙圆塔院,唐武宗灭佛时被拆,唐宣宗时重建,明末毁于战火,康熙三十年由慈笃海月禅师历时17年重建,全木质结构设九宫十八庙,更名文殊院。据载,文殊院82根巨型石柱采自成都金堂峡口,铸像精铜选自云南。
2021年,文殊院川腔梵呗唱诵及腊八节庙会成功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腔梵呗唱诵,以四川方言为基础,以佛教仪式音乐为表现形式,内容丰富、曲目众多,涉及巴蜀地区佛教日常生活、宗教仪式等方面,是中国佛教梵呗中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梵呗流派。文殊院腊八节庙会,以奉施腊八粥为主要特色的民俗活动,始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西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腊八节民俗活动。
风景名胜
综述
青羊区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文旅资源,是古蜀文明和诗歌文化发源地之一。集聚从古蜀文明至汉唐、明清、近现代各个时期历史文化精粹,区内聚集占成都市主城区总量三分之二以上文化旅游资源,有金沙遗址、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青羊宫、宽窄巷子、文殊院等名胜古迹,先后获评“全国文博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全国都市文化旅游服务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最美中国文化旅游特色魅力目的地城市”“四川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天府旅游名县“四川省全域旅游示范区”。2021年,青羊区接待游客2466.40万人次,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299.67 亿元。截至 2021 年年末,辖区有 A 级景区4家 (4A 级3 家2A级1家)、星级旅游饭店16 家(五星级2家,四星级7家,三星级7家)、旅行社总社 123 家(其中有出境旅游资质 17 家)。
青羊区知名景点名录
杜甫草堂(AAAA)
杜甫草堂是诗圣杜甫流寓成都市时的故居。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带着家人来到成都,第二年春天,在浣花溪边营建“草堂”而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三年零九个月,创作诗歌有240余首流传至今,成都杜甫草堂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并重建茅屋。此后,杜甫草堂历经了宋、元、明、清至今共十四次大规模修和扩建。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杜甫草堂经全面整修后,正式对外开放。1955年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成立,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现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面积也由杜甫营建草堂时的“诛茅初一亩”达到了现今的近800亩,其中文物区300亩,浣花园林区500亩。
杜甫草堂坐落于流花溪畔,内有草堂寺,建于晋代,是成都最古老的寺庙之一,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踪遗迹地,从古至今保存着游草堂习俗。
金沙遗址(AAAA)
金沙遗址被誉为本世纪初中国第一个重大考古发现,列为成都市的三大文化品牌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土文物“太阳神鸟”金饰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被确定为成都市城市形象标识的核心图案。金沙遗址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首批国家遗址公园、国家一级博物馆,同时被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金沙遗址发现于2001年,遗址范围约5平方公里,是距今约3000年前古蜀王国都邑所在地。金沙遗址是中国进入21世纪后第一个重大考古发现,被评选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已发现大型建筑基址、祭祀区、一般居住址、大型墓地等遗迹,出土金、铜、玉、石、象牙等珍贵文物。金沙遗址的发现,极大拓展了古蜀文化内涵与外延,对蜀文化探源和破解三星堆文明消亡之谜有重要意义。金沙遗址博物馆位于金沙遗址路2号,始建于2004年,2007年对外开放,是为保护、研究、展示金沙遗址及古蜀文明而设立的遗址类博物馆。博物馆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由遗迹馆、陈列馆、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游客接待中心、金沙剧场等组成,展陈总面积1万平方米,展线长度1200米。现有馆藏文物1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6000余件,种类有金器、铜器、玉器、石器、漆木器、骨器、陶器等。
非遗博览园(AAAA)
成都非遗博览园位于绕城高速外侧,总占地约1780亩,是全国十大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其标志建筑是世纪塔,高约60米,上端镶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2009年8月,国家文化部正式确立成都非遗博览园为国际非遗文化节永久举办地。博览园立足全人类非遗文化传承保护,把非遗传承和文化产业有机结合,集非遗保护传承、非遗产品开发和非遗科普教育为一身,设五洲情、世纪舞、西城事、时空旅、星河绿道和演绎六大载体空间,已延续举办七届国际非遗节,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世界独有的非遗文化交流展示平台。
宽窄巷子(AA)
宽窄巷子是较成规模的清代古街道,扬名国内外的成都会客厅,四川省历史文化名街,成都新十景。宽窄巷子位于长顺街附近,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组成,沿街均是青黛砖瓦四合院,是成都市遗存规模较大的清朝古街巷。公元前600年,古蜀国开明王朝迁都少城。公元前310年,秦相张仪始修城墙,分大城和少城。宋末元初,少城毁于战火。明代,此地修成蜀王府,但1644年被张献忠焚毁。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清政府在少城基础上修筑满城区(又称皇城),宽窄巷子成为八旗兵丁及其家属驻地。20世纪80年代,宽窄巷子列入《成都历史文化保护规划》,2003年启动建设改造,2008作为震后成都旅游恢复标志场景开放,现为国家AA景区,先后获中国特色商业步行街、四川省历史文化名街等称号,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是老成都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生活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胡同文化在南方遗存的最后“孤本”。
琴台故径
琴台路是专门为纪念西汉的传奇人物、爱情化身的望江亭与司马相如而命名,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在古代的琴台路上开了一家酒铺,卓文君亲自当垆卖酒。琴台路由16万块天然青石砖铺筑而成,汉画像砖带横贯整条街道。在位于琴台路中段有一座大型古典梨园,这是四川地区唯一一家集中国传统艺术表演、民间特色绝技表演、戏曲和戏剧用品于一体的多功能楼,是曾经的老戏园,今日的新梨园。
著名人物
青羊区境内的历史人物,灿若群星。这里列举一些公认在成都和青羊区有重要经历、建树、影响和知名度的部分人物。
对外交流
2016年11月11日,成都市青羊区与彭州市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围绕航空产业、文化旅游、都市农业、城市治理、飞地经济等五大领域开展深度合作,特别是深耕航空产业领域项目合作,形成协作配套的产业布局,打造成都大航空产业“双城记”。
2021年12月3日,成都市青羊区商务局与重庆市开州区商务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电子商务新业态发展各项工作。
2022年1月19日,成都市青羊区投资促进局与成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重庆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成渝两地外商合作机制在成都的首次落地。
2023年3月7日,天府新区管理委员会与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政府、新都区人民政府共同举行《共建天府动力源重点片区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三方签约共建协同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航空全产业链。
2023年4月16日至4月23日,青羊区组织海外招商团赴意大利、英国开展投资促进工作,与3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与1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23年8月26日,成都市青羊区“航空新城 狮城有约”推介会在新加坡举行。智慧控股集团、新加坡远泰集团、爱妮娜控股国际集团等30余家企业机构受邀参加。至今,已有18家新加坡知名企业项目入驻青羊。
重要荣誉
2019年4月29日, 青羊区入选“四川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名单。
2020年1月,青羊区获评四川省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0年9月,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百佳县市。
2021年,青羊区获评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省去冬今春农民服务保障工作先进单位、全省维护社会稳定先进县(市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区)、全市信访维稳工作担当作为先进集体、成都市一环路市井生活圈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担当作为先进集体等称号。
2021年8月,青羊区入选“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
2022年1月,成都市青羊区宽窄巷子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
2022年8月,宽窄巷子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2022年11月8日,青羊区文体旅局公布青羊区于2022年获评“全国围棋之乡”。
2022年8月2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通知,公布了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名单,青羊区获批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
2023年1月3日,青羊区文体旅局公布青羊区获评“2022年成都市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2023年8月8日,青羊区入选“2023赛迪百强区”榜单。
2024年9月19日,青羊区入选2024中国市辖区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区,排名第32位。
2024年11月19日,青羊区入选“2024中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区”,排名第63位。
参考资料
[AllergenicriskanalysisofstreettreesofurbanalleysinQingyangDistrict,Chengdu,China]..中国知网.2023-11-15
青羊区概况.成都市情网.2023-09-22
青羊概览.青羊区人民政府.2023-09-22
青羊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9-22
全国行政区划信息查询.青羊区.民政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2023-09-22
青羊区人口数据.红黑人口库.2023-10-21
成都市少数民族基本概况.成都市民族宗教事务局.2023-09-30
区情简介.区情概貌.成都市青羊区数字方志馆.2023-09-22
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概况.青羊区人民政府.2023-09-22
建议收藏!这份青羊最新个人简历!.锦绣青羊.2023-09-22
成都2022年下辖20个区县GDP情况:金牛区第2,邛崃市突破400亿元.网易.2023-10-28
区域特征.区情概貌.成都市青羊区数字方志馆.2023-09-23
青羊区地情.四川省情网.2023-09-26
大运会上的青羊非遗传承人们,让世界为之喝彩!.锦绣青羊.2023-09-30
四川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川省文物局.2023-10-03
四川首批天府名县公布 成都青羊入选.国际在线.四川.2023-10-02
四川首批17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授牌.四川省人民政府.2023-10-02
千年蜀都:文博青羊.青羊区人民政府门户.2023-11-17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博雅地名分享网.2023-11-01
青羊区.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3-09-22
建制沿革.区情概貌.成都市青羊区数字方志馆.2023-09-22
青羊区地图.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2023-09-26
青羊区概况.青羊区人民政府.2023-09-27
四川成都市青羊区自然资源.中国小康网.2023-11-15
青羊区 地情.四川省情网.2023-11-15
青羊的银杏快来打卡.青羊区人民政府.2023-10-02
成都新版观鸟指南来了!这些地方是最佳观鸟点…….澎湃.2023-10-15
成都市青羊区志(1991-2005年).四川数字方志馆.2023-11-30
鸳鸯.中国大百科全书网络版.2023-11-30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中国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2023-11-30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国政府网.2023-11-30
《四川省自然灾害风险活页图集》顺利通过验收.四川省自然资源厅.2023-11-07
2023年四川省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结果.四川省自然资源预警厅.2023-09-30
政府信息公开.青羊区人民政府.2023-09-29
领导名录.青羊区人民政府.2023-10-25
全市少数民族人员分布.成都市民族宗教事务局.2023-09-30
成都市宗教概况.成都市民宗局.2023-11-30
从成都平安桥天主堂看中西文化的交融与近代教会中国化的努力.成都市民宗局.2023-11-30
2023!青羊火力全开!.锦绣青羊.2023-10-02
总部园区.青羊区人民政府.2023-09-27
成都工业创新设计功能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联盟.2023-12-01
项目规划.青羊总部基地.2023-12-01
西南财经大学简介.西南财经大学.2023-10-22
青羊博物志.锦绣青羊.2023-10-03
金沙简介.金沙遗址博物馆.2023-10-03
草堂简介.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2023-10-03
博物馆简介.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2023-10-03
青羊区获批国家首批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青羊市场局.2023-10-03
四川省武警消防总队医院.四川省武警消防总队医院.2023-10-22
青羊医院.就医助手.2023-10-22
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2023-10-22
青羊区获评“成都市体育产业示范基地”.青羊区人民政府.2023-10-02
与春相约 与棋相会|第22届西南棋王赛落子杜甫草堂.青羊区人民政府.2023-10-02
交个盘友吧——2022-2023年中国飞盘联赛·四川成都站圆满举办!.青羊区人民政府.2023-10-02
迎大运·动起来”2023年成都市第十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柔力球比赛(青羊站)在青羊区体育中心举行.青羊区人民政府.2023-10-02
“迎大运·动起来”“运动成都”成都市第十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青羊赛区)暨青羊区第十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跳绳比赛在青羊区体育中心举行.青羊区人民政府.2023-10-02
骑行公园绿道·拥抱成都大运--2023年天府绿道健康行-世界自行车日嘉年华活动在非遗博览园举.青羊区人民政府.2023-10-02
“迎大运·动起来”2023年青羊区第十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羽毛球比赛在青羊区体育中心举行.青羊区人民政府.2023-10-02
青羊织密立体交通路网 市民出行更便捷.今日头条.2023-11-30
四川成都市青羊区交通概况.中国小康网.2023-11-30
改革开放40周年,去青羊区看交通变迁,这份“成绩单”已提交!.今日头条.2023-12-02
成都青羊的“蓝天梦”:航空产业拼出新跑道,航空新城蓄势正腾飞.今日头条.2023-12-02
成雅铁路:川西高原上的一条绿色致富路.央广网.2023-12-01
火车站不再“ 三缺一” 成都西客站即将启用.四川频道.2023-12-01
46.5万人次 铁路成都车站日旅客发送量创新高.成都市人民政府.2023-12-03
交通便利.青羊区人民政府.2023-09-27
哪个说短!成都的味道长得很.锦绣青羊.2023-10-22
来青羊!邂逅一场“烟火气”与“国际范”的奇妙“食”光.青羊融媒.2023-10-05
青羊区获评“过节耍成都,寻找最年味”十大最年味区域奖项.青羊区政府.2023-10-05
【历史文化】成都市长顺街:经典名菜夫妻肺片发源地.澎湃新闻.2023-12-01
世界你好,我是成都青羊|食在四川 味在青羊.国际在线.2023-12-01
看见四川——人日游草堂.中国新闻网.2023-12-01
被单戏.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2-03
晚清民国的成都民间戏剧.成都市情网.2023-12-03
大运会上的青羊非遗传承人们,让世界为之喝彩!.今日头条.2023-12-05
蜀派古琴.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2-05
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2-05
打连箫——手拿竹棍载歌载舞.成都市情网.2023-12-03
花鼓(飞刀花鼓).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2-03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2023-10-0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2023-10-03
蜀锦织造技艺.博览非遗.2023-10-25
探秘蜀锦:中国古老织造工艺的璀璨之路.网易号.2023-10-25
非遗课堂 | 非遗文化——“蜀绣”.上海工艺美院终身教育学院.2023-10-25
蜀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3-10-25
成都漆艺.青羊区.2023-10-25
成都市青羊区.中国旅游新闻网.2023-12-06
剪纸.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2-05
非遗故事|剪纸——慧心巧手间的生活艺术.青羊文体旅.2023-12-06
诗婢家的故事.诗婢家.2023-12-06
成都“源城”—青羊区.青羊地方志.2023-09-27
文物保护.成都市人民公园.2023-10-25
什么是成都青羊?.锦绣青羊.2023-10-05
我市积极推进落实文殊院空林博物馆建设项目.成都市民族宗教事务局.2023-09-30
文殊院:寺殿接通衢,禅房远尘嚣.巴蜀风物志 .2023-10-03
文殊院川腔梵呗唱诵及腊八节庙会成功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都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2023-09-30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青羊区人民政府.2023-09-27
千古风华成都好,非遗创意展新颜.少城国际文创谷.2023-10-03
宽窄巷子.青羊区人民政府.2023-09-27
琴台故径——传世爱情的流光.青羊区人民政府.2023-09-27
【快看】这种浪漫,只在成都!在琴台路,跟相爱的TA牵手!.锦绣青羊.2023-09-30
蜀中骄子!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出炉,他们凭什么载入史册?.知乎.2023-10-05
成都大航空产业唱响“双城记”.青羊区人民政府.2023-10-05
成都市青羊区携手重庆市开州区拉开电商合作新幕.青羊区人民政府.2023-10-05
同频共振 深话合作 成渝两地外商合作机制首次落地成都青羊.青羊区人民政府.2023-10-05
四川天府新区、青羊区、新都区将共建一个“区”!.青羊区人民政府.2023-10-05
成都市青羊区赴意大利、英国开展投资促进工作.青羊区人民政府.2023-10-05
青羊区“航空新城 狮城有约”推介会在新加坡举行.青羊区人民政府.2023-10-05
青羊宫获评四川十大历史文化地标.成都市民族宗教事务局.2023-09-30
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百佳县市!成都6个!.大成都.2023-10-05
四川公布120个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蜀绣之乡”安靖榜上有名!.澎湃.2023-10-05
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公示:成都锦里、宽窄巷子、春熙路上榜.新浪财经头条.2023-10-02
恭喜!四川宽窄巷子等7地跻身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四川在线.2023-10-02
持续擦亮“全国围棋之乡”招牌!2022年第四届中日韩聂卫平杯围棋青年大师赛杜甫草堂收官.青羊区人民政府.2023-10-02
2023赛迪百强区发布,青羊区上榜!.成都市青羊区发展和改革局.2023-09-27
《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报告2024》发布.光明网.2025-03-24
《中国县域发展监测报告2024》在京发布.央广网.2025-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