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羚羊

羚羊

羚羊亚科是哺乳纲偶蹄类(偶蹄目) 中洞角科(洞角科)下一个较大的类群,羚羊亚科世界上现有5属5亚属12种,在我国共有4属6种。

羚羊亚科类有高大的身材和外表,腹部雪白,后腿比前腿长。体形及四肢都相对细长,身体中小型,体重在几十公斤左右。长有特殊的羚羊角,各种形式的转角、直角代表了适应环境进化过程中的变化。

现代羚羊的分布仅限于亚洲非洲大陆。基本上是北纬55°以南的亚洲中、南部及非洲。在中国多分布在北部、西北部及西南部的边远区,栖息环境主要是高原、荒漠、草原及沙漠的边缘。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统计,在所有羚羊亚科物种中,15.8%的物种处于近危状态,12.9%的物种处于濒危状态,5%的物种处于极度濒危状态。1988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藏羚羊确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严禁非法猎捕。我国的羚羊亚科和羊亚科的野生动物中,普氏原羚和藏羚羊、赛加羚羊羚牛(扭角羚)、台湾鬣羚赤斑羚塔尔羊北山羊被列为国家Ⅰ级野生保护动物,蒙原羚(黄羊、蒙古瞪羚)、藏原羚鹅喉羚、羚、斑羚、岩羊盘羊被列为国家Ⅱ级野生保护动物。由于人为的原因,羚羊的数量大幅度降低,通常是因为人们为了食用和获取其皮毛、角料。中国新疆所产的的角可做药材。

形态特征

体型

羚羊和鹿有着几乎一样高大的身材和外表,犄角黝黑发亮,腹部雪白,后腿比前腿长,因此也是上坡比下坡更容易。羚羊的耳朵直立着,而且很长,中间则较宽大,顶端呈尖角状。在形态上羚羊具有适应于奔跑跳跃纤长而肌肉发达的四肢。体形及四肢都相对细长身体中小型,体重在几十公斤左右。

毛色

羚羊的毛也比东方狍的要短,柔顺又具有光泽;大部分羚羊的背部都是浅黄褐色的,腹部雪白,身体侧面还有一条棕色带子,恰好将背部和腹部的颜色隔开。它们有四个胃,食量很大,能反。

羚羊角 

羚羊角的形状变化多样,各种形式的转角、直角代表了适应环境进化过程中的变化,一般雌、雄性羚羊均有空心而结实的角,尾巴长短不一。雄羚羊的角比雌羚羊要粗壮,而且要长得多。

分布栖息

栖息环境

羚羊栖息于荒漠及半荒漠的开阔地区,性喜干旱。爱干净,喜欢睡在干燥整洁的地方,如阿尔及利亚特莱姆森、杜格莱、杜泰尔和撒哈拉沙漠等;在中国很多羚羊栖息在高海拔地区,如藏羚藏原羚鹅喉羚,常栖息在海拔3000-4500米的高原地区。

分布范围

现代羚羊的分布仅限于亚洲及非洲大陆。整个非洲,从北非西非通过西亚、南亚而直到亚洲北部。它在世界上的分布基本上是北纬55°以南的亚洲中、南部及非洲。在中国多分布在北部、西北部及西南部的边远区,而这些地区的生境主要是高原、荒漠、草原及沙漠的边缘。

生活习性

节律行为

羚羊主要以白天活动为主,尤其是在清晨时分,常到湖边、山溪饮水,夜晚则通常选择躲藏起来以避免潜在的捕食者。夏季一般小群体活动,冬季往往集大群体活动。

觅食行为

羚羊亚科类动物属于哺乳食草动物,具有一室以上的胃口,反刍。由于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它们需要不断地寻找食物和水源。清晨、傍晚为主要觅食时间,常到湖边、山溪饮水,由于冬春季食物缺乏,白天大部分时间也进行取食活动。羚羊依靠嗅觉寻找食物,具有独特的消化能力,对牧草的干物质消化能力高达70%,并具有保护色,体色完全融入周围的环境中,减少觅食时被天敌发现的可能性。

防御行为

羚羊的警惕性很高,由雄性的羚羊担任巡逻和保卫的任务。受到攻击立即奔跑,虽然羚羊的奔跑速度远远不及猎豹,但是羚羊却拥有耐力,羚羊的肌肉、骨骼、心肺等器官都适应长时间的奔跑,它们可以在没有停歇的情况下持续奔跑数个小时。

社群行为

一般多集小群生活,数量不等,数只或十数只羊群较常见。夏季也有单只活动的,冬季往往结成数十只以至百只以上的大群一起游荡。雌雄、成幼终年一起生活。通常5—10只集群生活,也有数百只一起生活的情况。

生长繁殖

在2~3个月内就达到性成熟,即可进入下一个繁殖周期。每只雄性羚羊都有权为自己规划领地,而把其他的雄性羚羊赶走,这块领地的边界是经过威胁和角斗而确定的,雌性羚羊可以选择某个雄性羚羊,并进入它的领域与之交配。由于生长环境要求严格,且人工驯化程度大,目前无法进行人工驯化繁殖,但人工哺育幼崽对驯化很有益。

种类介绍

通常说到的羊是家养的绵羊与山羊,这是狭义的羊。除了家养,在自然界还有许多野生羊,如野山羊和羚羊。野山羊和羚羊有许多种类,这些种类构成哺乳纲奇蹄目洞角科的山羊亚科与羚羊亚科。动物学将山羊与羚羊分为山羊类羚羊、羚羊与小羚羊三大类。因此山羊和羚羊同属于广义的羊。羚羊类世界上现有5属12种,在中国分布着4属6种羚羊亚科动物。

国内羚羊

藏原羚                                                    

别名西藏黄羊,小羚羊。体型较小,成体体长0.8~1m;体重10~15kg;雄兽具细长约30cm的双角,角基部2/3处向后上方弯曲,且有均匀的突棱,到1/3处向上弯曲光滑无棱。体背由头颈至体背棕灰沾黄,腹部、 四肢内侧白色,臀斑白色。尾背黑色沾棕。藏原羚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但高原的边缘 如甘肃、内蒙古自治区、四川、新疆东南部也是它的分布 区域。藏原羚为单型种、主要分布于我国境内,但 锡金及印度也略有分布。

蒙古瞪羚

别名黄羊、短尾黄羊。成体体长超过1.1m、体重30~35kg;尾短、长度一般不及12cm;雄兽具角,角形在角基处平行向上后方弯曲分开,至角尖处向上内方略有弯曲,角长 一般不超过30cm;夏毛大王椰子树、冬毛沙黄,颌、颈 下、腹部、四肢内侧及鼠鼹部为白色。

普氏原羚

别名滩黄羊,为我国的特有种。主要是依据普氏原羚多栖息在荒漠中的湖滩而得名。俄国人普热瓦尔斯基在第四次亚洲探险时于1888年在内蒙、宁夏及陕西省之间的鄂尔多斯沙漠内获得标本。它的形态大小与藏原羚相似,唯角形较为特别,雄兽角长一般30cm左右,角形粗壮至后1/2处渐尖俏,先向上后方弯曲,至角尖处向内弯向上,形成相对钩曲,除角尖外角表均具横向的凸棱。过去记载,普氏原羚仅产于内蒙南部、青海省。 近年来在甘肃、西藏的昌都、那曲市东部均有发现。

鹅喉羚

别名又称长尾黄羊。外形颇似黄羊而略小,唯尾较长,一般13~17cm,故以此而命名。鹅喉羚的体形比其他羚羊小, 体长约1米,肩高0.6米,成年的体重可达25公斤以上。角长约30cm,但双角沿基部向后上方升起后并不平行,而向头部外侧弯曲而至尖端,至1/3处角尖显著内弯,雌兽无角,但在角的著生部位有隆起。体背灰黄、腹部白色、尾毛棕褐。上唇、 眼下茶褐,额灰棕、吻白,故具明显的脸纹。鹅喉羚在发情期间,雄兽颈下甲状腺肿胀,喉下形成突出的囊状,形似鹅喉,故名鹅喉羚。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新疆、羌塘高原甘肃省、内蒙、宁夏。鹅喉羚在我国有4个亚种,即蒙古亚种 (G.s.hillieriana)、塔 里 木 亚 种 (G.s.yarkandensis) 、准噶尔汗国亚种(G.s.sairensis) 及柴达木盆地亚种(G.s.reginae) 。其中塔里木亚种、准葛尔亚种主要分布在新疆,柴达木亚种分布在青海省西藏自治区,蒙古亚种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及甘肃。

藏羚

别名称长角羊,在世界上也主要分布在我国。体长可达1.3m、体重50kg左右,角长达60~70cm,角细而直,上具明显的凸棱,侧观两角排列整齐,形似一角,故又名“一角兽”。上体毛色灰黄褐色,腹部白色,额、鼻及两颊淡褐黑色;尾毛两侧及尾尖白色。藏羚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新疆也略有分布。一般栖息在海拔4100-52--米,平时多结小群活动,秋后至冬春季常有数十只以至数百只的大群出现。狼是藏羚的主要天敌。

高鼻羚羊

别名赛加羚,是依其鼻部特别膨大而隆起而命名。体长1~1.4m、体重37 ~60kg;体背毛色苍灰,腹部及四肢内侧白色。赛加羚有2个亚种,指名亚种(Saiga   t. tatarica) 分布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蒙古亚种 (S.t.mongolica)  分布在蒙古、哈萨克斯坦及我国。我国的赛加羚可能已经灭绝,但据中国科学院新疆沙漠土壤研究所的高行宜先生提供信息, 认为中哈交界的阿拉山口市仍可能有少量分布。

非洲羚羊

狷羚

又称麋羚,肩高约130厘米,体重约200公斤,属于大型羚羊,由于遭到猎杀,这种转角狷羚已很稀少。

黑斑羚

又叫高角羚,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雌性高角羚没有角,雄性的角则很长,可达50~80厘米,而且呈竖琴状。黑斑羚的特征很明显,它们的臀部两侧有竖状黑斑,后足跟部也有黑斑。黑斑羚善于跳跃, 一下可以跳出9米远、3米高。在受到敌害威胁时,它们会迅速跑回丛林中。在奔跑时,它们常常能毫不费力地互相跃过对方的身体。

水羚

以它长而粗糙的毛为特征,毛色淡红。虽然它生活在沼泽地区,修长的蹄适宜沼泽中行走,可和它名字的含意正相反,它并不嗜好水,反而常在离水源很远的干燥原野上活动。水羚的角都有脊, 一般是弯曲如七弦琴状,但雌性没有角。

山羚

又称短角羚,提起它使人联想到北美白尾鹿,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习性,就是当它们奔跑时喜欢竖起尾巴,而尾巴下露出的是一块纯白色的标记,山羚喜欢多岩石的山区,通常6—10只结成小群生活。山羚善于跳跃,而且能巧妙地通过岩群。

大弯角羚

扭角林羚是最威武和圾美丽的羚羊之一,长而螺旋形的角,十分有趣。它是一种喜砍山峦起伏的山地动物,产在埃塞俄比亚南部及南非等地,它们的身上还有几条白色条纹嵌在棕黄色的毛皮上,不同亚种的弯角羚条纹的数目也不一样。通常它们以小家族一起生活, 有时也组成几十只的大群,成年雄性多独居,大多夜行性,善长跳跃, 一跃达6米远,但跑起来显得笨拙。寿命约20年。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统计,羚羊亚科物种处于近危状态、濒危状态和极度濒危状态。在所有羚羊亚科物种中,15.8%的物种处于近危状态,12.9%的物种处于濒危状态,5%的物种处于极度濒危状态。此外,有10个物种数量正在逐步增加,28个物种数量保持稳定,91个物种数量正在不断降低,如红额瞪羚,皇家羚羊,罗恩羚羊等生物的种群数量正在不断减少。

保护级别

我国的羚羊亚科和羊亚科的野生动物中,普氏原羚和藏羚羊、赛加羚羊羚牛(扭角羚)、台湾鬣羚赤斑羚塔尔羊北山羊被列为国家Ⅰ级野生保护动物,蒙原羚(黄羊、蒙古瞪羚)、藏原羚鹅喉羚、鬣羚、斑羚、岩羊盘羊被列为国家Ⅱ级野生保护动物。

1988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藏羚羊确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严禁非法猎捕。

致危因素

栖息地减少

在非洲、中国等地,由于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以及工业化对栖息地的占领,导致栖息地减少。

人为狩猎

因羚羊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羚羊角具有药用价值,在很长一段时间,非洲、中国等地都存在猎杀羚羊的现象,在中国人们为了食用和获取其皮毛、角料,大量偷猎者冒着坐牢的风险前去偷猎。

保护措施

法律保护

政府应制定更严格的法律和监管措施,并通过法律手段严惩违法者。禁止非法捕杀或非法交易国家保护野生动物;禁止引进外来物种;禁止开山、采石、取土、采矿等破坏自然景观的行为。

生态保护

保护栖息地以及建立保护区,积极保护和恢复藏羚羊的栖息地,推动可持续的草原管理,减少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建立保护区,如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生境的保护活动需要综合考虑气候及人类活动因素,尤其需要合理控制保护区内采矿及放牧活动,从而为野生动物提供较好的生态环境。

物种价值

经济价值

羚羊皮毛是非常珍贵且保暖的材料,具有经济价值,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偷猎者冒着坐牢的风险前去偷猎。在20世纪80年代的欧洲市场上,有一种名叫沙图什的披肩非常有名,就是用藏羚羊的底绒织成。

药用价值

羚羊角有着丰富的药用价值,赛加羚羊的角可做药材。而羚羊角则可以明目益气起阴,治恶血如水下注泄泻,辟蛊毒恶鬼不祥,夜晚不寐。此外羚羊胆还可以治疗面上黑斑,如雀斑,而羚羊鼻炙烤后细磨,治五尸遁邪气。

相关文化

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传说中,有一种野生的羊,名叫羚羊。它比绵羊要大一些,长着一对向前弯曲的角,这对角不但是它的武器,还有另一种奇妙的

功用:夜晚,它跑到大树底下,找到一根横枝,就高高一跃,把角挂在枝上,就这么吊着睡觉了。凶猛的虎豹沿着它的足迹、嗅着它的气味追踪而来,追到树下,突然足迹没有了,气味也消失了,它们怎么会猜想到:羚羊高高挂在树上呢。山上的人们。有时在黎明时刻,看到了羚羊,还以为是有人在树上上吊死了呢。及至走近。它一跃而下,跑得飞快,一会儿就瞧不见了。

参考资料

物种统计.REDLIST.2023-11-14

..2024-01-05

物种列表.REDLIST.2024-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