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曲县
碌曲县,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下辖县,地处甘、青、川三省交界,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甘肃省西南部,东经101°35′36″至102°58′15″、北纬33°58′21″至34°48′48″之间,截至到2020年,全县常住人口为35871人,下辖有2个镇、5个乡、1个县办种畜场和1个林场,总面积5298.6平方公里。
碌曲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长无夏,春秋短促,灾害性天气频繁。碌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形复杂,平均海拔在2860-4483米之间,主要有高原山地地貌和高山峡谷地貌。
碌曲县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繁衍,秦、汉时期,有氐、羌氐等部落在此游牧,隋朝时属洮源县、洮阳县。唐初为西沧州,宋朝所属古厮罗,元朝为洮州辖域,明朝时碌曲为洮州卫属地,清朝为洮州厅,属甘肃省巩昌府,民国时属临潭辖区。1955年6月,成立碌曲县人民委员会,1962年,洮江县又分为碌曲、玛曲两个县。
碌曲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点主要有:魅力名镇一郎木寺,高原明珠一尕海湖,人间仙境一则岔天峻石林等,独特的香浪节、晒佛法会、插箭节、“南木特”藏戏等藏传佛教文化和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常年吸引着国内外的各方宾朋考察旅游。2018年12月,入选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2019年4月28日,甘肃省政府批准碌曲县正式退出贫困县。
名称由来
碌曲”系藏语音译,意为洮河(碌:本意是小龙、水蛇属),在藏语里“碌”是神龙,“曲”是河,意为“神龙河”。碌曲县因地处西倾山以东、洮水之源而得名。
在藏传佛教典籍中,“碌”是下界的神灵,一般居住在河水、湖泊及地下,是土地和雨水的主宰者,因此,藏族人民把“碌”看作吉祥的神灵,极为崇拜尊奉。根据史诗《格萨尔王传》记载,雄狮大王格萨尔(古藏语格萨尔意为花蕊)选择的下界父母中,父亲是“念”族(藏区最著名的山神)的后裔,母系是“碌”族的后裔。由此得知,奔流不息的“神龙河”,是一条吉祥神圣的河。
历史沿革
碌曲县历史悠久,地处历史上泛指的“羌中”,在新石器时代,羌族先民就生息繁衍于洮水谷地和白龙江一带。在秦、汉时期,氐、羌氐等部落就游牧﹑繁衍、生息于赐支河曲(泛指甘南藏族自治州)周围。
汉初,羌留河所部曾游牧于此。三国鼎立之际,洮源羌地,归属于魏。北魏时,洮源之地为吐保浑占据。十六国前凉时,境内置有强川护军,驻地设在今天的晒银滩至海措宁一带,西秦时,在洮州西境置旭州西疆郡、弘州、广恩郡(在今双岔、西仓一带)。隋朝时置洮源县、洮阳县。唐初置西沧州,广恩县置广恩镇。李显景龙之后的715年归属于吐蕃。宋为古厮罗所属,元为洮州辖域,隶吐蕃等处宣慰司脱思麻路。
明朝时碌曲为洮州卫属地,1637年后,洮河源头以西为和硕特汗国前首旗牧地;乾隆十三年(1748年),改洮州卫为洮州厅,属甘肃省巩昌府。民国时属临潭辖区。
1952年临潭县划分区、乡时,将洮源之地划归其县。是年6月,成立了洮源、欧拉两个行政工作委员会。1955年6月,成立碌曲县人民委员会,县址设在西仓乡加科村。1959年初,碌曲、玛曲县两县及夏河县的科才、牙利吉、阿木去乎、下巴沟、麦西合并为洮江县,县址设在措宁(尕海湖沿岸)。1962年,洮江县复分为碌曲、玛曲两个县,碌曲县址设在玛艾桥头以下修龙沟口一带,即今县址所在地。
地理
位置境域
碌曲县位于甘肃省西南部,青藏高原东边缘,甘、青、川三省交界处,北接夏河县,东邻卓尼县,西南与玛曲县接壤,西连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南与若尔盖县毗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01°35′36″至102°58′15″之间,北纬33°58′21″至34°48′48″之间,最大直线距离东西长126公里,南北宽93公里。总面积5298.6平方公里。
气候
碌曲县属青藏高原气候带高原湿润气候区,冬长无夏,春秋短促,高寒阴湿,年均气温2.3℃,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9.2℃,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1.9℃,年积雪日80天,4~9月多雹灾,无绝对无霜期,年降水量633至782毫米,降水月集中在7-9月,年太阳总辐射量51983.9焦耳/平方厘米,年总日照时数2357.8小时,灾害性天气频繁。
地形地貌
碌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形复杂,自西向东大幅度倾斜,境内峰峦叠嶂,河谷相间,山川错交。平均海拔在2860-4483米之间,东部阿拉乡河谷吾乎扎滩为最低海拔高程点,西南部西倾山主峰额日宰为最高海拔高程点,东西相对高差1623米。综观碌曲地貌特征,主要有高原山地地貌和高山峡谷地貌。郎木寺、碌曲一线以西以高原山地地貌为主。这类地区多为开阔草滩,占全县面积的三分之二,是良好的天然牧场;郎木寺、碌曲一线以东洮河、白龙江沿线以高山峡谷地貌为主。这类地区约占三分之一,大部宜牧,部分宜林,小片滩地可种植农作物。
水文水利
碌曲县境内分布有白龙江、洮河、黑河等主要河流及其支流和尕海、李恰如天池等湖泊。
白龙江
白龙江为碌曲县境内长江水系嘉陵江的支流。发源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与若尔盖县交界的郎木寺,流经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迭部县、舟曲县、陇南市的宕昌县、武都县、文县,在四川广元市境内汇入嘉陵江。河道全长576公里,流域面积3.18万平方公里。河道穿行于山区峡谷,平均比降4.83%,天然落差2783米。年平均流量389立方米/秒。
洮河
洮河是碌曲县境内最大的河流,也是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境内流程长146千米,多年平均流量62立方米/秒。洮河发源于甘南高原西倾山北麓勒尔当,干流向东流经碌曲县、卓尼县、岷县后北折经临洮县到永靖县茅龙峡汇人黄河,入河口位于刘家峡水库大坝上游。干流全长673km,全流域面积25527km2。
尕海湖
尕海湖(102°11′E~102°28′E,34°04′N~34°14′N)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黄河上游,湖滨周围为宽广的河谷冲积平原。平均海拔约3450m,是典型的高原内陆淡水湖,湖水清澈,水深2~2.5m,蓄水量最大时可达5000万m3。
地下水
碌曲县境内地表和地下水平均总硬度13.8度(德国度),最高为19.6度,最低为10.3度,均低于国家规定饮水25度的标准,合格率达98.9%,适宜饮用灌溉。地下水质的类型几乎全为HCO3Ca或HCO3CaMg型,矿化度为0.5克/升以下,但NO3离子含量较高。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碌曲县发布第三次(截止到2023年最后更新数据)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一)耕地3176.33公顷(4.76万亩)。
(二)林地99397.26公顷(149.10万亩)。
(三)草地277132.28公顷(415.70万亩)。
(四)湿地43366.22公顷(65.05万亩)。
(五)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340.47公顷(2.01万亩)。
(六)交通运输用地1252.33公顷(1.88万亩)。
(七)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6588.19公顷(9.88万亩)。
水能资源
洮河、白龙江两河流水能总蕴藏量达32.05万千瓦时,已开发利用的水能仅占蕴藏量的2.8%。
矿产资源
碌曲县境内共发现有铁、汞、锑、、石灰岩、大理石、泥炭、岩金等矿藏十多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有金、铁、锑、泥炭、煤5种,已开发利用的有岩金和煤两种。其中岩金储量居全州第三位,泥炭储量居全省首位。优势矿种有泥炭、水泥灰岩、岩金等,岩金、锑、铁、砷开发潜力较大。
生物多样性
碌曲县野生动物资源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雪豹、雪鸡、蓝马鸡、麝、大山羊、藏原羚、天鹅、马鹿、毛冠鹿、石貂、水獭亚科、拾痢等,野生药用植物有大黄、秦艽、党参、多序岩黄耆、黄芪、川贝母、冬虫夏草图等数十种。另外,还有蘑菇,蕨苗等。
行政区划
截止到2023年8月,碌曲县辖2个镇、5个乡:郎木寺镇、玛艾镇、尕海镇、西仓乡、拉仁关乡、双岔乡、阿拉乡。1个县办种畜场和1个林场,24个村,95个村民小组,县人民政府驻玛艾镇。
政治
县委书记:扎西才让
县委副书记:吴煜、西智、李茂林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寇晓宏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宗哲加措、马福莲、李建明、万玛加
县长:吴煜
副县长:才让道吉、王盛、倪学林、姚玉月、年周、马书海、田晓强、旦正才让、马东强、张云霞
县政协主席:黄万民
县政协副主席:丁毅、杨月红、王建修
注:以上信息更新时间为2023年8月。
人口
截止到2020年11月1日零时,碌曲县人口情况如下:
常住人口
全县常住人口为35871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35630人相比,增加了241人,年平均增长0.07%。
全县共有家庭户9763户,集体户357户。家庭户人口为33289人,集体户人口为2582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41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4.03人减少0.62人。
性别构成
全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8086人,占50.42%;女性人口为17785人,占49.58%。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105.8下降为101.69。
年龄构成
全县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8483人,占23.65%;15-59岁人口为23877人,占66.56%;60岁及以上人口为3511人,占9.7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825人,占7.88%。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1.14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1.1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02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16个百分点。
教育情况
全县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233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570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4285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6133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7328人上升为14588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6806人上升为7165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10738人上升为11946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46124人下降为44975人。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县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6.38年上升至7.83年。
全县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4769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126人,文盲率由16.55%下降为13.29%,下降3.26个百分点。
城乡人口
全县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16296人,占45.43%;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9575人,占54.57%。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9800人,乡村人口减少9559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27.20个百分点。
注:数据截止到2020年11月1日零时。
民族
碌曲县以藏族人口居多,1999年统计藏族人口占82%,其余为汉族、回族。
语言
碌曲县语言有藏语、汉语。在市区,藏族人会汉语的比例较高,在牧区,藏族人较多说藏语。
宗教信仰
碌曲县境内有古朴原始的佛教寺院,佛教文化浓厚,有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郎木寺。
经济
综述
2020年,碌曲县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43809万元,2022年,碌曲地区生产总值达15.3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8869万元,完成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946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41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26元。
第一产业
碌曲县全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2098万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农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42%;林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57.82%;畜牧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3.36%。
种植业
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33048亩。其中:粮食作物20682亩,增加530亩,增长2.63%;油料作物4625亩,增加84亩,增长1.85%;青饲料作物6926亩,减少367亩,下降5.04%。
全县粮食产量2873吨,增长2.24%;油料产量338吨,增长4.97%;药材产量1035吨,增长24.55%。
畜牧业
全县总增各类牲畜252082头、只,总增率44.95%,提高3.42个百分点;出栏各类牲畜336702头、只,出栏率60.05%,提高4.33个百分点;商品各类牲畜323389头、只,商品率57.67%,提高4.21个百分点。年末各类牲畜存栏545112头、只,比上年减少15635头、只,下降2.79%。
全县肉类产量13332吨。其中:牛肉8514吨,增加192吨,增长2.31%;羊肉4437吨,增加157吨,增长3.67%;猪肉381吨,增加0.5吨,增长0.14%。牛奶产量28504吨,增加1186吨,增长4.61%;绵羊毛产量270吨,减少23吨,下降7.86%。
林业
天然林管护63.9万亩,公益林保护148.4万亩,荒山造林5000亩,实施面山绿化造林500亩,义务植树造林2.5万株,森林覆盖率24.05%。
第二产业
工业
全部工业企业增加值3912万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长19.6%,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增长7.0%。
工业企业产品产量:水电企业发电29007万千瓦时,增长33.09%。
建筑业
全县建筑业企业增加值4540万元,增长9.7%。
商贸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076万元,比上年下降5.3%。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实现零售额16840万元,乡村实现零售额11236万元。
旅游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20.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6.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35亿元,下降35.5%。
财政
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5512万元,比上年增长7.32%;县级财政收入3201万元,增长10.38%;财政总支出177904万元,增长1.47%。
金融
全县各项存款余额212789万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86744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15565万元,其中:居民贷款余额127023万元。
社会
教育
截至2020年末,碌曲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2%。全县有各类学校21所。全县在校中小学生6577人,其中:高中在校生1035人,初中在校生1746人,小学在校生3796人。全县各类学校专任教师868名,其中:小学专任教师591名,初高中专任教师277名。
截止到20203年碌曲县全县各级各类学校52所,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2.26亿元,学校D级危房全面消除。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9.16%,高中教育入学率稳定在80%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3.09%。全县高考成绩逐年提高,为各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6256人,大专以上4385人,中专1871人,录取率稳定在87%以上。
医疗卫生
截至2020年末,碌曲县综合医院1个,民族医院1个,妇幼保健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社区服务中心1个,乡镇卫生院6个,村卫生室20个。卫生机构实有床位262张,其中县城250张,乡镇卫生院12张。全县卫生技术人员323人,儿童基础免疫“五苗”合格接种率达95.29%以上,建卡率为100%,婴儿死亡率2.0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14‰。
碌曲县县级公立医院全部晋升二级甲等医院。县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已连接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远程会诊系统;全县三级医疗机构共配备电子健康卡识读终端165台,全民电子健康卡全覆盖。全县6所乡镇卫生院和玛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已综合评审达标;村卫生室全部实现了“四室分离”要求,配备了80种以上常用药品及健康一体机、全部开通运行了“金保网”即时结报系统,村卫生室看病买药,实现了现场报销。
社会保障
2020年,碌曲县安置大中专毕业生201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200人。职业技能、创业能力、岗位提升培训101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7%以内。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090人,续保率达到99.89%以上,为3456名待遇享受人员累计发放养老金556.67万元,发放率达100%;全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57人,实际征缴基本养老金581万元,支出养老金1197万元;全县工伤保险参保职工人数4305人,实际征缴工伤保险基金23693万元;全县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836人,实际征缴失业保险基金164万元;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2223人,参合率达98.94%,累计门诊和住院补偿支出1869万元,参合农牧民受益人数39160人次。
交通
碌曲县交通便利,国道有213线,尕玛路、红赛路、碌博路、贡则公路等公路网遍及全县,连接邻省邻县。截止到2023年8月,碌曲县全县7个乡镇24个建制村100%通水泥(沥青)路,道路硬化率100%,通客车率为100%,碌曲县境内公路总里程达到1057.342公里。
人文
习俗
香浪节
香浪节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传统节日,是一种群众性游山活动。香浪节源于上山采薪。“香浪”的藏语意思就是采薪。为夏河拉卜楞寺所创,第四世嘉木样呼图克图为保护寺院周围生态环境,避免乱砍滥伐,规定每年藏历三、四、五、六、八、九月为进山采薪日期,过了香浪日,一律不准进山砍柴。
娘乃节
农历四月十五日,是佛祖释迦牟尼成佛和圆寂日,藏区家家户户斋戒不举炊火,不说话交谈,以示纪念,大多到寺院进行礼拜,烧香、转经轮等佛事活动。
落萨尔节
农历正月初一,又称新年。碌曲县藏族的习惯以汉族的农历正月初一为准。初一日晨,家家煨桑在佛龛前点燃酥油灯,供奉用酥油炸成的各种面点和其它供品,以预示来年的丰收,常常是长者先起来,女主人从外面背回一桶“吉祥水”,喂饱牲畜后唤醒大家,男女老少全换新衣后一家人开始吃聚餐过年,此时,长辈逐个祝“洛桑尔桑”(新年好),“扎西德勒”(吉祥如意),晚辈回敬“扎西德勒彭松措”(吉祥如意,功德圆满),这一天全家都不出门,妇女有回娘家的习俗,群众性的活动安排在初三。
晒佛节
晒佛法会又称亮佛节、瞻佛节或泼水节,是藏族一年一度最传统最盛大的节日晒佛节,每年正月十三,信佛的藏族人在晒佛之地,向佛祖唐卡进行跪拜。
插箭节
插箭节是藏族民间流传的古老的由祭祀仪式衍化而成的节日。在每年农历五、六月间,它既是一个民俗活动又是一个宗教仪式,进而成为男女老幼企盼的一个传统节日。这天藏区每个村庄部落的每家每户需作一根一丈左右的长箭,箭头栓上三块彩绘的木板。箭的顶端用羊毛穗子栓上松枝。即日清晨,人们骑着马扛着箭去神山敬献,插箭处还要“煨桑”(即在燃烧的松枝上浇上酥油炒面调好的料,让浓烟缭绕于天空)、放“风马”(印制的小方形图纸,上面有奔马驮宝的图案)。插箭多为村里青壮汉子。
传统艺术
南木特藏戏
“南木特”藏戏,也称安多藏戏,18世纪始发于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的桑曲流域的拉卜楞寺。
“南木特”藏戏很早就传入碌曲,50年代初在双岔、阿拉有不少村戏班子。双岔乡旺藏寺活佛依拉久美开始在二地、九尼村排演。主要剧目有《智美更登》、《松赞干布》、《诺桑王子》等。“南木特”藏戏在每年农历四月连续演出。
锅庄舞
锅庄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流传甚广,主要分布于西藏自治区、云南省、甘肃省、青海省、四川省等藏族聚居区域,是藏族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化和休闲娱乐方式。2014年经中国舞蹈家协会等有关单位和部门审批,碌曲县正式被评定为“中国锅庄之乡”。
地方特产
碌曲县特产有野牦牛、酥油、糌粑、曲拉、牛羊肉(干)、酸奶、蕨麻、虫草等。
特色美食
碌曲县各地的藏餐馆大多都有典型的藏式小吃,一般只供应藏餐的小餐馆,口味比起菜系丰富的大餐馆更为正宗。
糌耙
方便携带、吃法简单的糌耙是藏族牧民的传统主食。它是用稞麦或豌豆炒熟后磨成面粉,与酥油拌和后捏成团状,味淡微甜。食用时搭配酥油茶或奶茶更容易下咽,且味道更佳。
蕨麻米饭
蕨麻俗称“人参果”,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区特产,营养价值较高。蕨麻米饭是在米饭上盖上蕨麻、撒上白糖、淋上酥油汁,搅拌后食用。口感较甜,不喜甜者可能吃不惯。
蕨麻猪
生活在甘南雪域高原的猪,经常能在草原上觅食到蕨麻、虫草等高营养食物,称之为蕨麻猪,其极富营养,且脂肪含量较低。特色烹调方法是“火烧”,外裹泥巴置于暗火中炮制,皮脆肉嫩,味道很鲜美。
藏包
藏包用青稞面为皮(为适应旅行者,现大多用白面为皮)、用牛羊肉做馅蒸制而成。刚出锅的包子外皮雪亮,肉馅清晰可见。
酥油
酥油是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油脂。把新鲜牛奶放到酥油桶里,转动摇杆,多次挤压使之猛烈晃动,因密度不同,最精华的脂肪部分就会从牛奶中被分离出来,浮在液体表面。产于夏、秋季节的牦牛酥油色泽鲜黄,口感极佳,是藏族饮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奶渣(曲拉)
奶渣是提炼酥油的副产品,是牛奶中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沉淀,晒干后呈白色颗粒状,常作为藏餐甜品的辅料,咬起来如石子一般嘎哺作响。
酸奶
提炼完酥油后,把牛奶煮沸,放入一点点前些天的酸奶,放置冷却后,第二天早晨就制成了新鲜酸奶。口感极酸,一定要加入白糖拌着才好吃。5月初人们刚刚开始挤牛奶,用来制酸奶的牛奶往往没有被事先提炼过酥油,做出来的酸奶口感最好。
著名景点
碌曲历史悠久,民俗风情浓郁,旅游资源丰富,被誉为世外天堂,人间香巴拉。旅游景点主要有:魅力名镇一郎木寺,高原明珠一尕海湖,人间仙境一则岔石林等,被誉为“东方小瑞士”和中国“魅力名镇"的郎木寺,因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郎木寺而得名。候鸟天堂尕海湖、山水俱佳的则岔石林和独特的香浪节、晒佛节、插箭节、“南木特”藏戏等藏传佛教文化和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常年吸引着国内外的各方宾朋考察旅游。
则岔石林
是石碌曲县的三大著名旅游景区之一,也是甘南自治州乃至甘肃省著名的旅游胜地,1998年,则岔石林与尕海一起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位于碌曲县城南52公里处的拉仁关乡则岔村,是一处由石杰岩组成的地貌景观。景区全长22公里,面积2万多公顷,是中国少有的集森林、草原、石林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
郎木寺
郎木寺位于碌曲县南90公里处的郎木寺乡,是兰州市一九寨沟旅游线上的一处著名景点,西倾山支脉郭尔莽梁北麓的白龙江畔,地处甘川二省边界。郎木寺为藏传佛教寺院。“郎木”为藏语“仙女”之意,因其山洞中有石岩酷似亭亭玉女,民间谓为仙女所化,故名,近年对游人开放。
西仓寺
西仓寺,藏语称“噶丹谐智曲科林”,意为“兜率论修法轮洲”。位于碌曲县城以东7公里处。是碌曲县境内较为著名的格鲁派寺院之一,在安多藏区享有较高声誉。西仓寺院始建于1839年,由拉卜楞寺四大赛赤之一的第三世德哇仓·嘉木样呼图克图图丹尼玛主持建造,是在当地原有的几座小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故又称西仓新寺。后将寺院献于第三世嘉木样活佛,成为拉卜楞子寺,教务属拉卜楞寺管理,由拉卜楞寺派“更察布”(代表)、法台、经师、僧官管理西仓寺宗教事务。
尕海湖
尕海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境内,是青藏高原东端的高原湿地,黄河上游支流洮河的重要水源补给区。近年来,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尕海保护站实施湿地禁牧补偿、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等项目,尕海湖水域面积不断扩大,湿地生态系统日趋完善,是碌曲县的一颗高原明珠
重要荣誉
2018年12月,入选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
2023年10月,入选第六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参考资料
碌曲县情简介.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8-12
碌曲概况.碌曲县人民政府.2023-08-12
碌曲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碌曲县人民政府.2023-08-12
2022年碌曲县经济运行情况.碌曲县人民政府.2024-07-26
2017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候选名单公示.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3-08-12
甘肃省政府批准永登等18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今日头条.2023-08-12
碌曲县人民政府.碌曲县.2023-08-12
水文.碌曲县人民政府.2023-08-12
碌曲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碌曲县人民政府.2023-08-12
中共碌曲县委员会.领导.2023-08-12
碌曲县人大常委会.碌曲县人民政府.2023-08-12
碌曲县人民政府.领导.2023-08-12
政协碌曲县委员会.碌曲县人民政府.2023-08-12
宗教文化.碌曲县人民政府.2023-08-17
碌曲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gnzrmzf.gov.cn.2023-08-12
【壮丽七十年 特别报道·碌曲篇】筚路蓝缕七十载 砥砺奋进向未来.澎湃新闻.2023-08-12
甘南藏族民众的香浪节——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8-12
落萨尔节.碌曲县人民政府.2023-08-12
甘肃藏区郎木寺举行晒佛节-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8-12
甘肃甘南草原数万藏族群众举行插箭活动-甘肃-新闻频道.淮南新闻网.2023-08-12
插箭节.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8-12
古老“南木特”藏戏获新生.中国西藏新闻网.2023-08-12
高原文化生态旅游第一藏寨——尕秀.碌曲县人民政府.2023-08-12
飞阅则岔石林.今日头条.2023-08-12
秋探郎木寺.今日头条.2023-08-12
甘肃西仓寺晒无量光佛巨型唐卡 引数万僧众瞻仰.多彩贵州网.2023-08-12
甘肃甘南:高原明珠尕海湖.新华网.2023-08-12
梁河县水利局.梁河县人民政府.2025-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