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点石斑鱼(拉丁学名:Epinephelus guttatus),为硬骨鱼鲈形目鮨科的其中一种。成鱼平均长度40cm,最大长度76cm,最大重量8.3公斤。头部和身体黄褐色至绿白色至浅红棕色,布满红棕色斑点; 背橄榄状多刺,刺尖有黄色旗片;头部、身体和鱼鳍具有橙红色或褐色斑点,背鳍、尾鳍和臀鳍边缘有一条宽的黑色带,外缘有一条窄的白线。

分布于西大西洋区,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至巴西海域,栖息深度2-100米,生活在水浅的珊瑚礁、岩石底部,为底栖性鱼类,属肉食性,以甲壳亚门、鱼类、章鱼等为食,可做为食用鱼、游钓鱼及观赏鱼

红点石斑鱼是加勒比地区最有价值的商业物种之一,可做为食用鱼、游钓鱼及观赏鱼。

形态特征

外部形态

红点石斑鱼,成鱼平均长度40厘米,最大长度达76厘米,最大重量8.3公斤。

成鱼:头部和身体黄褐色至绿白色至浅红棕色,布满红棕色斑点;体绿灰色致浅棕色,头部、身体和鱼鳍具有橙红色或褐色斑点,腹部白色,背鳍、尾鳍和臀鳍呈橄榄色,柔软,边缘有一条宽的黑色带,外缘有一条窄的白线。背橄榄状多刺,刺尖有黄色旗片;背鳍硬棘11枚;背鳍软条15-16枚;臀鳍硬棘3枚;臀鳍软条8枚。 幼鱼:与成鱼相似,但斑点更大。

生理特征

其特征还在于,体深为标准长度的2.7-3.1倍,头长为标准长度的2.3-2.4倍,前鳃盖骨均匀有锯齿,无显角。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红点石斑鱼属发现于西大西洋,其分布范围从百慕大和北卡罗来纳州延伸至美国东海岸至墨西哥湾加勒比海,西印度群岛最常见的石斑鱼种类。

栖息环境

红点石斑鱼生活在水浅的珊瑚礁、岩石底部,为底栖性鱼类,栖息深度2-100米。

生活习性

觅食习性

红点石斑鱼属肉食性,以甲壳亚门、鱼类、章鱼等为食。

节律习性

红点石斑鱼通常独居且有领地意识。雌性在珊瑚礁和岩石底部或靠近底部休息,而雄性则在由一到五名雌性组成的区域周围巡逻,并保护该领地免受其他雄性的侵害。红点石斑鱼是雌雄同体,在生命周期的某个阶段从雌性转变为雄性。是什么触发了这种变化尚不清楚。

生长繁殖

红点石斑鱼通常单独活动,但季节性聚集产卵。该物种形成产卵聚集,并且产卵几乎完全发生在聚集期间。研究证实该物种是先熟雌雄同体。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红点石斑鱼是西印度群岛最常见的石斑鱼种类之一。与其他石斑鱼属相比,它在市场上的价值并不高,并且在全球范围内没有已知的显著下降。

保护级别

2016年11月22日,红点石斑鱼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最不受关注的物种。

主要价值

红点石斑鱼是加勒比地区最有价值的商业物种之一,可做为食用鱼、游钓鱼及观赏鱼

参考资料

Epinephelus guttatus, Red hind : fisheries, gamefish.fishbase.ca.2023-08-10

WoRMS - World Register of Marine Species - Epinephelus guttatus (Linnaeus, 1758).WoRMS.2023-08-10

点石斑鱼(红鹿).IUCN.2023-08-10

WoRMS - World Register of Marine Species - Epinephelus guttatus (Linnaeus, 1758).WoRMS.2023-08-10

滨鱼 - 鱼类 - 物种.大加勒比海沿岸鱼类在线信息系统.2023-08-10

Epinephelus guttatus (Red Hind).IUCN.2023-08-10

Epinephelus guttatus, Red hind : fisheries, gamefish.fishbase.se.2023-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