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英文名: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位于新加坡市中心区域圣安德鲁路1号(1St Andrew's Road),是新加坡最大的视觉艺术场馆,也是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的视觉艺术场馆之一。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由原政府大厦和原新加坡高等法院大楼改建而成,2005年,新加坡第三任总理李显龙宣布建立新加坡国家美术馆,经过十年的规划和建设,美术馆于2015年11月24日正式对外开放。美术馆开放后,展出了约1000件展品,其中包括菲律宾艺术家胡安·卢纳(Juan Luna)的《西班牙与菲律宾(Spain and the Philippines)》、中国画家徐悲鸿的《放下你的鞭子》等艺术作品。2016年,美术馆为丰富馆内收藏以及进行学术研究,宣布启动艺术研究和收购计划。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美术馆暂停对外开放,同年8月末,美术馆恢复开放。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共七层,占地面积为64000平方米,馆内开设了“贵姓大名?”“宣言与梦想之间”“聆听建筑:美术馆的历史与变迁”三个常设展览,藏有《森林火灾》《林路肖像》《马来清真寺》《随想曲》等8000多个具有历史价值的新加坡及东南亚现代美术藏品。馆内还设置图书馆和档案馆,拥有较为全面的来自于19世纪、20世纪和21世纪的新加坡和东南亚艺术历史收藏,收藏了出版物、展览记录、数字档案等20000多件实体和数字藏品。2017年,美术馆获得了国际建筑奖,2020年,获得了新加坡旅游局颁发的SG Clean景点认证。2022年,美术馆接待游客144.9万人次。

历史沿革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建筑之一原最高法院大楼建成于1939年8月3日,时任海峡殖民地总督的珊顿·托马斯爵士(Sir Shenton Thomas)为竣工的大厦揭幕,该建筑为新加坡最高法院的办公大楼。1992年,原最高法院大楼被列为新加坡国家遗产,2005年,新加坡最高法院从原最高法院大楼中迁出。美术馆的另一栋建筑——原政府大厦建成于1929年,为市政委员会办公而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原政府大厦向躲避空袭的公众开放。1942年,新加坡沦陷后,该建筑成为占领军的市政总部。1945年,东南亚司令部最高司令第一代缅甸的蒙巴顿伯爵路易·蒙巴顿(Louis Mountbatten)海军上将在大楼内接受日军投降。1951年,英国乔治六世授予新加坡城市称号,该建筑更名为市政府大厦。1959年,李光耀在大厦内宣誓就任新加坡首任总理,1965年,新加坡获得独立后,市议会废除,这座建筑成为了总理办公室、外交部、文化部等多个政府部门办公地,同时也是举办政府高级官员宣誓就职仪式的场所。1992年,原政府大厦被列为新加坡国家遗产,2005年,各政府部门从原政府大厦中迁出。

2005年,新加坡第三任总理李显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集会上宣布,利用原政府大厦和原最高法院大楼两栋建筑建立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最高法院搬迁后,两栋被列为国家古迹的建筑,在新加坡国家遗产委员会管辖下偶尔被使用,2006年,美术馆内举行了新加坡双年展。2007年,美术馆举办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建筑设计竞赛,竞赛共有来自全球29个国家的111件作品参赛。8月29日,美术馆公布竞赛前三名的设计方案。

2008年,来自法国的建筑设计团队米楼建筑工作室(Studio Milou 建筑)成为美术馆改建工程的设计方。同年,中国画家吴冠中向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捐赠了113幅油画和水墨画,这些作品估价约为7370万新元,是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接受捐赠的艺术品中价值最高的艺术品。2009年,郭建周(Michael Koh)被任命为美术馆首席执行官,同时,馆内开始组建董事会。同年9月,美术馆首次举办东南亚艺术系列展览“光与运动描绘”,展出新加坡艺术家潘安东尼(Anthony Poon)的作品。

2010年,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在馆址上进行了两次考古挖掘,出土了青白瓷菩萨雕像、英国牙膏盖等来自14世纪至19世纪的文物。2011年,美术馆举行奠基仪式,正式开始动工,建筑改建期间,馆内仍举办展览及活动。2013年,吉宝公司向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捐赠1200万美元,以支持其创建艺术教育中心,美术馆将该中心命名为吉宝艺术教育中心。2015年11月24日,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建成并正式向公众开放,新加坡第七任总统陈庆炎出席了美术馆的开馆仪式。美术馆开放后,展出了约1000件展品,其中包括菲律宾艺术家胡安·卢纳(Juan Luna)的《西班牙与菲律宾(西班牙 and the Philippines)》、中国画家徐悲鸿的《放下你的鞭子》等艺术作品,这些馆藏主要来自新加坡国家文物局的国家艺术收藏。2016年,美术馆为丰富馆内收藏以及进行学术研究,宣布启动艺术研究和收购计划。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美术馆暂停对外开放,同年8月末,美术馆恢复线下开放。

建筑布局

建筑设计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于2015年11月24日正式建成对外开放,其位于新加坡市中心区域圣安德鲁路1号。美术馆建筑由原政府大厦和原最高法院大楼两栋建筑组成。

1929年,由英国建筑师亚历山大·乔丹(Alexander Gordon)设计的原政府大厦建成,其曾为新加坡政府办公室。建筑设计为新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建筑物建有一个坚固的基座,主入口前建有一条宏伟的楼梯,建筑物顶部被建造成平屋顶。设计师利用其地理位置,为建筑物设计了一个巨大而又庄严的正面,政府大厦正面为一排18根三层楼高的庞大科林斯式圆柱,其由意大利雕塑家卡瓦列尔·鲁道夫·诺利(Cavaliere Rudolfo Nolli))雕塑而成,表面被石岗岩覆盖。建筑表面为对称的人造石立面,柱廊和柱顶后为钢结构,窗户和室内装饰采用了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简单设计。

原最高法院大楼建成于1939年,由新加坡公共工程部首席建筑师弗兰克·D·沃德(Frank D. Ward)设计,其曾是新加坡最高法院的所在地。该建筑风格为新古典主义,顶部建有巨大的铜绿色圆顶,其酷似伦敦圣保罗大教堂的圆顶,使建筑呈现对称布局。建筑基座牢固,正面有一个宽敞的门廊与一排巨大的科林斯柱,正门上方的楣板上则刻有乔治·T·斯奎尔斯(George T. Squires)设计的新加坡早年真实场景的浮雕。建筑物立面设有由意大利雕塑家卡瓦列尔·鲁道夫·诺利(Cavaliere Rudolfo Nolli)作品——描绘正义寓言的雕塑,建筑物主厅和飞檐则涂有石膏饰面。建筑物内部地面铺设类似大理石砖的橡胶砖,以利于吸收脚步声和噪音。

2007年,新加坡国家美术馆选则由法国建筑师让·弗朗索瓦·米卢(Jean-Francois Milou)带领的建筑团队Studio Milou设计改建两栋建筑,改建工程共耗资5.3亿新币。建筑外层利用垂褶雨披将原政府大厦以及原最高法院大楼连接起来,并用金属网覆盖两座建筑的原有屋顶。原政府大厦原有的内花园被玻璃屋顶覆盖变为室内,并安装了大量太阳能板。两栋建筑的外立面墙体被施工团队以喷砂清洗的方式进行修复,对悬挂材质的装饰物则进行了加固,对建筑物顶部黄铜、木质瓦片进行了更换,并将屋顶局部背坡面换为金属百叶网格。此外,设计团队在外立面的原窗基础上增加了第二层新窗,窗面使用了防爆安全玻璃,窗框使用了保温隔热隔音性能优质的新材质,并增加了电动百叶窗装置和外立面照明、散热系统。

在两座建筑内部,都扩建了地下室,包括连通的游客接待大厅、技术设备区、艺术品收藏和维护区。为增设美术馆建筑内三、四层间的空中廊桥,馆内廊桥两端对应位置的外立面和内部窗户被移除,门窗洞口被扩大。建筑内部木质地板、墙围、吊顶和室内家具等都被施工团队进行了修缮,天花吊顶内增加了展览照明、应急照明和消防喷淋的管线,木墙裙改涂一层半哑光的透明清漆,此外,展厅内部重新设计了开门的位置,局部墙体被打通。

展厅布局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占地面积超过64000平方米,共七层,包括地下室及地上六层,馆内共展出8000余件藏品。馆内地下一层设有售票处和游客中心,内部设有用于存放个人物品的储物柜。中部为静心室,以便游客在感到情绪紧张时,来此舒缓情绪。此外,地下一层还设有用于举办临时展览的义安港协画廊、许寿全画廊以及用于举办会议的义安光绪礼堂。美术馆一层设有办公室、用于儿童艺术教育的吉宝艺术教育中心、售卖美术馆周边产品的美术馆商店以及餐馆、咖啡厅,此外,一楼大厅内仍设有游客服务柜台。馆内二层左侧为封闭区域,右侧为星展银行展厅,展厅内为常设展览“贵姓大名?”,展出了布面油画、水墨画、版画等藏品。二层右侧中部地区为馆内沉浸式数字展览空间,以及原政府大厦的内部庭院。

馆内三层左侧为大华东南亚展厅,内部开设常设展览“在宣言与梦想之间”,展出电影胶片,布面油画、丙烯画等藏品。左侧中部为图书馆和档案馆。右侧为主要用于举办临时展览的新加坡电信展厅,中部为举办研讨会的会议厅。美术馆四层左侧为开设常设展览的大华东南亚展厅,右侧为用于举办临时展览的三个阿尔奇画廊和一个吴冠中画廊,中部地区为会议厅夹层。馆内五层左侧为开设常设展览的大华东南亚展厅、开设临时展览的玻璃屋以及露台、花园。右侧为举办临时展览的吴廷芳屋顶花园画廊、两家餐厅以及办公场所。六层左侧为封闭区域,右侧政府大厦为屋顶花园以及能够俯瞰市区的餐厅。

陈列展览

常设展览

贵姓大名?(Siapa Nama Kamu? Art In Singpore Since The 19th Century)

贵姓大名?(Siapa Nama Kamu? Art In Singpore Since The 19th Century)展览位于美术馆二楼星展银行展厅内,展厅内部分为热带挂毯、南洋遐想、不受束缚的传统、真正的担忧、新语言、变化的年代,共六个小展厅。六个小展厅以时间为顺序,展示了自1880年代至2020年代,东南亚在欧洲殖民、日本侵占、独立抗争等历史期间内,不同价值观、制度与东南亚文化之间发生碰撞后,兴起和发展的东南亚和新加坡现代艺术。展厅内展出了地图、风景画、历史画、雕塑、装饰物、书籍等300多件藏品,如《静物(Still Life)》《母亲和孩子(Mother And Child)》《自画像(Self Portrait)》等。

宣言与梦想之间(Between Declarations And Dreams)

宣言与梦想之间(Between Declarations And Dreams)展览位于美术馆三至五楼的大华东南亚展厅内,内部分为14个小展厅。14个小展厅大致按照时间顺序展出四个主题的藏品,分别为展出权威与焦虑、想象中的国家与自我、展现国家、重新定义艺术,展现了从19世纪中叶以来东南亚地区艺术家不断接受新事物,探讨艺术的意义并寻求重塑本土艺术表达方式的历史,此外,还穿插展现了东南亚艺术发展的转折点,展现艺术如何与该地区内动荡的社会、政治、历史联系在一起。展厅内展出了书信、电影胶片、绘画、照片等300多件藏品,如《在码头(At the Jetty)》《工业世纪(Industrial Century)》《垃圾场(Din Daeng Dump Site)》等。

聆听建筑:美术馆的历史与变迁(Listening to Architecture: The Gallery's Histories and Transformations)

聆听建筑:美术馆的历史与变迁(Listening to Architecture: The Gallery's Histories and Transformations)展览位于美术馆四楼,该展览展示了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前政府大厦和前最高法院大厦建筑有关的照片、图画等。展览通过藏品追溯了两栋建筑的发展历程——从起源到转变为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展览横跨两个展厅和一条走廊,展品以时间顺序排列,使人们了解新加坡历史知识与美术馆建筑的建筑风格 。

临时展览

吴冠中:文心与画境(Wu Guanzhong: Expressions of Pen \u0026 Palette)

吴冠中:笔与板的表达展览时间为2018年8月31日至2019年9月29日,展览于美术馆内四楼吴冠中画廊内。展览展示了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收藏与个人捐赠的来自于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吴冠中的数十幅主要画作。展品包括《落花》《青鱼的收获》《塞纳河上的一座桥》《五牛》等水墨画,该展览旨在展现吴冠中杂中西的美术风格,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欣赏其水墨美学的全新视角。

此心安处-张荔英艺术展(Georgette Chen: At Home in the World)

此心安处-张荔英艺术展展览时间为2020年11月27日至2021年9月26日,展览于美术馆四楼,展示了画家张荔英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展览横跨两个展厅,展出了《马来婚礼》《布哈尼》《东海岸供应商》等画作、照片、档案等藏品。展览旨在展现张荔英从中国出生、学习美术到走遍世界、获得认可的艺术经历,使人们深入了解她的艺术创作,重新审视她对那个时代艺术景观的贡献。

永远存在:澳大利亚第一人民艺术(Ever Present: First Peoples Art Of Australia)

永远存在:澳大利亚第一人民艺术展览时间为2022年5月27日至9月25日,展览于美术馆三楼新加坡电信展厅。展览内部展示了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和澳大利亚西农艺术收藏馆收藏的来自澳大利亚各地150多名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峡岛民艺术家的作品,以及部分东南亚藏品。展品包括《米南、瓦尔丹迪、比布门人》《干草的反面》《木桩》等蜡染、绘画、艺术装置、帐篷等藏品,该展览旨在探讨澳大利亚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峡岛民文化艺术与历史之间的关系,展览还将澳大利亚原住民艺术与东南亚地区艺术联系在一起。

馆藏精品

森林火灾(Forest Fire)

该藏品尺寸为300 x 396厘米,为布面油画,该画为19世纪爪哇画家奥萨马·本·拉登萨利赫(Raden Saleh)长期旅居欧洲后创作的,其于1850年作为礼物赠送给荷兰国王威廉三世。该画是拉登·萨利赫最大尺寸的作品,画中描绘了为躲避大火,动物们奔逃到悬崖边缘的场景。画中运用光与暗的色彩对比,描绘了处于险境的动物们,讲述了关于生与死的故事,体现了画家对现实主义和欧洲浪漫主义绘画技巧的掌握。

自画像(Self Portrait)

该藏品尺寸为35 x 27厘米,为布面油画,1934年由华裔画家张荔英创作完成。该画由张荔英创作于作品入选巴黎秋季沙龙展览几年后,为其自画像。画中的张荔英目光锐利,她运用柔和的色彩描绘出脸部轮廓,并区分了面部肤色的色彩,使该画展现了她坚强、自信的个性。该藏品展览于馆内二楼。

画家与模特(Artist and Model)

该藏品尺寸为84 x 124厘米,其为布面油画,1954年由华裔画家刘康创作完成。该画由刘康创作于印度尼西亚,在当地旅游几个月后,刘康受印度尼西亚文化和鲜艳的色彩启发,选用西方油画和东方水墨传统来描画东南亚主题。该画描绘了艺术家陈文熙正在对着模特进行素描写生的场景,在这件作品中,刘康强调轮廓清晰、色彩纯正的形式,使该画具有蜡染绘画的视觉美感。

越南风景(Landscape of Vietnam)

该藏品尺寸为159 x 119厘米,其材质为木板漆画,1940年由越南艺术家阮嘉智创作完成。这件作品是阮嘉智为数不多的风景画作品之一。画中描绘了位于青葱茂密植被中的越南村庄,阮嘉智刻画了各式各样的枝叶,画面运用了传统的棕黑主色,以及黑漆和红漆,并额外加入了金色。该画具有现代越南漆画的特点,融汇了中西绘画的风格,并加入了越南本土的材料和工艺。

林路肖像(Portrait of Lim Loh)

该藏品尺寸为135.3 x 97.7 x 4.2厘米,为布面油画,由中国画家徐悲鸿创作于1927年。画中人物为著名新加坡战争英雄林谋盛的父亲林路,1927年,徐悲鸿从巴黎来到新加坡,通过黄曼士的引荐为林路及其家属画肖像画,画中林路银须白发,身着中式服装,手拿折扇,神采奕奕。该画作是记录20世纪20年代,徐悲鸿旅居新加坡这一关键艺术时期罕有油画作品,2008年,林家后人将该画捐赠给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国语课(National Language Class)

该藏品尺寸为112 x 132厘米,其材质为布面油画,1959年由新加坡华裔画家蔡名智(Chua Mia Tee)创作完成。蔡名智画风主要为受欧洲古典现实主义俄罗斯和中国社会现实主义艺术影响,该画描绘了一群中国学生学习新加坡新指定的国语马来语的画面,黑板上写着短语“Siapa nama kamu?(你叫什么名字?)”“Di mana awak tinggal?(你住在哪里?)”。该画为纪念新加坡实现自治而创作,充满了作者的民族主义情绪,展现了新加坡人在这一历史时期不断增强的国家身份意识。

和谐的绿色:两姐妹(Harmony in Green: The Two Sisters)

该藏品尺寸为54 x 45厘米,其材质为丝绸水粉画,1938年由越南画家黎谱(Lê Phổ)创作完成。黎谱被认为是 20 世纪越南绘画大师之一,以其精致优雅的越南女性肖像而闻名。在绘画中,他尝试使用越南本土材料,如丝绸和瓷器等。该作品描画了两个喝茶交谈的女人,人物细节处理体现了黎谱细腻、线性的风格,受唐朝宫廷画的影响,人物周围绘有垂下的丝巾。因该画选用丝绸作为画布,使该画色彩十分柔和、明亮,色彩搭配和谐。

西班牙与菲律宾(Spain and the Philippines)

该藏品尺寸为229.5 x 79.5厘米,其材质为布面油画,由菲律宾画家胡安·卢纳(Juan Luna)创作于1884年。该画是一幅寓言画,画中用两个女性人物来代表西班牙和菲律宾之间的殖民关系,画中两人外表相似,西班牙是主导人物,为菲律宾指引前进的方向。该画创作于胡安·卢纳职业生涯的巅峰时期,展现了他对十九世纪艺术视觉的了解,该画在构图上展现殖民者仁慈的形象,因此,这部作品代表了19世纪一些菲律宾知识分子对与西班牙建立公平、减少剥削的殖民关系的改革愿望。

学术研究

学术收藏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内开设了图书馆与档案馆,建成于2015年。馆内收藏为世界上最全面的19世纪、20世纪、21世纪新加坡和东南亚艺术历史收藏之一,藏品主要来自于个人捐赠及东南亚各地区艺术机构提供,馆内共20000多件实体和数字藏品,其中包括珍贵出版物、文献、展览记录、和数字档案等。这些馆藏记录了新加坡以及东南亚的艺术历史,使图书馆及档案馆发挥着东南亚艺术史研究中心的功能。

学术交流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常与各大国际著名博物馆开展交流合作,如巴黎蓬皮杜中心、韩国国家当代艺术博物馆等。2010年4月,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与韩国国家当代艺术博物馆合作,举办“亚洲艺术中的现实主义:笔画背后的声音”主题展览,该展览展出了阿姆伦·奥马尔(Amron Omar)、边月龙(Byun Wolryong)、蔡名智(Chua Mia Tee)、拉登·萨利赫(Raden Saleh)、山下菊二(Yamashita Kikuji)等亚洲艺术家的78幅画作。该展览探讨了亚洲艺术家如何拥抱现实主义艺术运动,是自2006年亚洲立体主义以来唯一一个关注亚洲大陆批判艺术如何发展的大型展览项目。

2016年3月,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与法国巴黎蓬皮社艺术中心合作策划并举办国际特别展览“重塑现代主义”,这是美术馆首次举办国际展览。重塑现代主义展览展出了约50位艺术家——黎谱(Le Pho)、阮嘉智(Nguyen Gia Tri)、苏佐佐诺(S Sudjojono)、阿凡迪(Affandi)、拉迪夫·莫西丁(Latiff Mohidin)、加洛·B·奥坎波(Galo B Ocampo)等东南亚艺术家以及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费尔南·莱热(Fernand Léger)、马克·夏加尔(Marc Chagall)、让·杜布菲(Jean Dubuffet)、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和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等欧洲艺术家的200多件作品,其中大约一半来自蓬皮杜艺术中心馆藏,另一半来自东南亚地区博物馆馆藏。展览旨在揭示现代主义绘画从未涉足的观点,丰富现代主义艺术理论,从东南亚的角度研究现代主义艺术。

出版书籍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为展现艺术研究成果和策展经验,出版了一本名为《观点(Perspectives Magazine)》的杂志,杂志内部主要刊登馆内的艺术研究成果、艺术家文章、专访、馆内展览详情极其幕后工作等内容。此外,美术馆还出版了数本书籍,主要分为儿童书籍、展览书目与艺术研究书籍。儿童书籍通过文字和插图,以有趣且易于理解的方式讲述东南亚艺术知识,帮助儿童读者了解艺术,如《长大后我想像 张泗滨那样画画(When I Grow Up I Want To Paint Like Cheong Soo Pieng)》书内设置涂色页和趣味小活动,让孩子们通过故事了解新加坡第一代艺术家之一张泗滨的同时,创作新的绘画作品。《我想玩过家家(I Want To Play House)》一书中介绍了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中14件东南亚艺术品,使儿童感受建筑之美,发现家的魔力。

美术馆将馆内展出的新加坡和东南亚藏品及展览记录集结成册,以便于读者深入了解展览及艺术品。如《刘国松:实验悟道(Liu Kuo-Sung: Experimentation As Method)》一书中收录了五篇著名学者撰写的论文、刘国松专访以及60多幅刘国松作品的全彩图,该书用中英双语描绘了刘国松在70年职业生涯中如何探索和宣传现代化中国水墨画。美术馆还对东南亚艺术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集结成册出版。如《雄心勃勃的联盟:东南亚艺术的新历史,1945-1990(Ambitious Alignmengts: New History In Southeast Asian Art, 1945–1990)》一书收纳了新兴学者的十篇文章,通过从未展出的档案和艺术品,介绍了东南亚当地历史,并展示了东南亚及其他地区之间的艺术交流。

文化活动

社教活动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内常年开设社教活动,馆内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需求的人群设计了不同的课程。如针对儿童,美术馆内设立吉宝艺术教育中心,设立绘画、阅读、手工制作等课程。在水墨工作室课程中,学生们通过观察机器人作画并尝试亲手完成自己的抽象水墨作品,以了解水墨艺术并思考机器人是否能取代艺术家。针对中学生,美术馆开设画廊之旅课程,馆内通过介绍基本艺术作品解读技巧和策展原则,培养学生们的视觉素养和解释能力,并使其了解艺术中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针对大学生,美术馆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开设艺术策展课程,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欧亚艺术收藏、中国视觉艺术等板块,旨在使学生深入了解艺术史知识,培养其绘画、雕塑等不同种类的艺术分析能力。美术馆为想要了解艺术的教师们提供了建筑历史之旅、拼贴画等课程,课程中,课程内容为如何亲手制作拼贴画、观察并描画建筑框架、观赏原创艺术作品等,美术馆以此支持教育工作者将学生与艺术联系起来,培养其讲解艺术知识的能力。

文创设计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内开设了多家餐厅,其中包括意大利风味米其林星级餐厅丹尼尔·斯佩林迪奥艺术(Art di Daniele Sperindio)、亚洲风味餐厅庭院咖啡厅(Courtyard Café)、日本omakase餐厅八公餐厅(Hachi Restaurant)以及法国风味餐厅奥黛特(Odette)等9家餐厅。其中,店铺Gallery \u0026 Co.不光提供餐饮服务,还售卖东南亚艺术风格的产品,如书籍、设计收藏品和印刷品等。此外,美术馆内部还开设了美术馆设计商店,店铺内售卖的商品种类繁多,包括各种艺术壁纸、礼品,食品、短袖、帆布包和书籍等美术馆文创产品,所有文创产品在新加坡国家美术馆线下商店与线上商店均有销售。

设立奖项

为促进年轻人对艺术的欣赏和讨论,培养年轻人敢于讨论热点话题,锻炼其表达能力,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与新加坡艺术博物馆、伦敦国家美术馆共同举办新加坡衔接奖(Articulation Prize Singapore)。所有15至19岁居住在新加坡的学生们都可以向各自的学校提出申请参赛,新加坡每所学校最多可以选择五名学生提交参赛者制作的演示文稿。美术馆收到参赛名单后,参赛者需向观众展示其制作的艺术品、建筑或手工艺品等。美术馆邀请艺术专家、艺术从业者从参赛者内容、结构、表达、原创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并确定入围半决赛和总决赛的名单。所有进入半决赛的选手都会获得参赛证书、50新元的现金以及徽章、书籍。总决赛获胜者会获得1000新元的现金奖励,二等奖三等奖获得者会分别获得800新元和500新元的现金奖励。

所获荣誉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宣布成立以来,获得了众多奖项。2012年,美术馆获得了由新加坡建设局颁发的绿色建筑标志认证(BCA Green Mark),2015年,获得了新加坡市区重建局颁发的建筑遗产大奖(Architectural Heritage Awards)、新加坡建筑师学会颁发的空中绿意奖、建筑保护类荣誉奖、机构类设计奖。

2016年,美术馆获得了G餐厅最佳新餐厅奖、澳大利亚建筑师协会国际分会建筑奖、营销公关奖最佳政府部门公关活动铜奖、MICE ASIA最具启发性场地奖、新加坡设施管理奖最佳FM建筑业主创新卓越奖、新加坡旅游大奖最佳景点客户服务奖与旅游业杰出贡献奖、SSSS新加坡钢结构协会年度钢结构项目奖杯奖、新加坡结构工程师学会架构遗产奖。

2017年,获得了亚太地产大奖最佳公共服务建筑奖、D\u0026AD专业奖、芝加哥雅典娜博物馆颁发的国际建筑奖、TTG奖最佳主题景点。2018年,美术馆获得了新加坡旅游奖最佳营销创意奖、TripAdvisor旅行者之选奖以及博物馆儿童奖。

2019年,专业发展学院奖授予美术馆新加坡教师学院合作伙伴称号,美术馆还获得了AAANZ图书奖最佳选集银奖、国际创意媒体奖优秀奖亚洲房地产大奖公共设施特别奖、上海艺术周亚洲艺术先锋奖年度展览奖等奖项。2020年,获得了新加坡旅游局颁发的SG Clean景点认证,2022年,美术馆获得了新加坡旅游局颁发的杰出营销创意奖与杰出休闲活动奖。

相关争议

2013年9月,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进行改建工程时,建筑工地一台塔式起重机吊装挖掘机时,起重机的吊臂断裂,导致两名工人死亡,另外四人受伤,其中,两名死者为泰国人和孟加拉人,受伤四人为两名孟加拉工人和中国工人。事故发生后,受伤工人被送往医院,美术馆对死者及受伤工人家庭进行赔偿,并重新审查施工现场所有操作流程。

参考资料

新加坡美术馆.新加坡旅游局.2023-08-21

艺术是治愈良药.微信公众平台.2023-08-21

09 新加坡国立美术馆之“镇馆之宝”.三联生活周刊.2023-10-16

map.NGS.2023-10-15

董事会成员.NGS.2023-10-15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馆址与交通.微信公众平台.2023-08-21

建筑历史.NGS.2023-10-15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新加坡旅游局.2023-10-15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历时十年开馆,立足本土回溯东南亚现代艺术.艺术新闻.2023-10-15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背后的艺术野心.纽约时报中文网.2023-10-15

艺术计划.NSG.2023-10-15

狮城有约 | 狮城话艺: 追溯国家美术馆历史轨迹.8WORLD.2023-10-15

参观中文版.NGS.2023-10-15

关于画廊.NGS.2023-10-15

美术馆收藏.NGS.2023-10-15

rotunda-library-archive.NGS.2023-10-15

awards.NGS.2023-10-15

2022年度报告.NSG.2023-10-15

national-monuments/former-supreme-court.NGS.2023-10-17

national-monuments/former-city-hall.新加坡国家遗产委员会.2023-10-17

新加坡启动新国家美术馆的建筑设计竞赛.NGS.2023-10-16

国家美术馆哀悼艺术家、捐赠人吴冠中逝世.NGS.2023-10-16

CEO.NGS.2023-10-16

《光与运动的描绘:潘安东尼的艺术》.NGS.2023-10-16

新闻.NGS.2023-10-16

吉宝向国家美术馆艺术教育中心捐赠 1200 万美元.NGS.2023-10-16

关于馆藏.NGS.2023-10-16

the-national-gallery-singapore.studiomilou.2023-10-17

2023map.NGS.2023-10-17

singapore-siapa-nama-kamu-art.NGS.2023-10-18

southeastasia-between-declarations-dreams-art.NGS.2023-10-18

singapore-tropical-tapestry.NGS.2023-10-18

GALLERY_GUIDE_EG.NGS.2023-10-18

listening-to-architecture-the-gallery039s-histories-and-transformations.NGS.2023-10-18

馆内展出一览.新加坡国家美术馆.2023-10-18

wu-guanzhong-expressions-of-pen-amp-palette.NGS.2023-10-18

wu-guanzhong-expressions-of-pen-and-palette.NGS.2023-10-18

georgette-chen-at-home-in-the-world.NGS.2023-10-18

georgettechen.NGS.2023-10-18

ever-present-first-peoples-art-of-australia.ngs.2023-10-18

everpresent.NGS.2023-10-18

15480.NGS.2023-10-18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s空间.2023-10-18

boschbrand/story.国家遗产委员会.2023-10-18

自画像.NGS.2023-10-18

self-portrait/story.NGS.2023-10-18

模特与画家.NGS.2023-10-18

artist-and-model/story.NGS.2023-10-18

越南风景.NGS.2023-10-18

林路画像.NGS.2023-10-18

新加坡侨胞捐赠外曾祖父画像复制件 画像由徐悲鸿所画.东南网.2023-10-18

国语版.NGS.2023-10-18

national-language-class/story.新加坡国家遗产委员会.2023-10-18

两姐妹.NGS.2023-10-18

harmony-in-green/story.NGS.2023-10-18

菲律宾与西班牙.NGS.2023-10-18

1316482.新加坡国家遗产委员会.2023-10-18

韩国艺术展.NGS.2023-10-16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与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联合策划的开创性国际展览开幕.NGS.2023-10-16

magazine.NGS.2023-10-17

when-i-grow-up-i-want-to-paint-like-cheong-soo-pieng.ngs.2023-10-17

childrens-books.NGS.2023-10-17

i-want-play-house.NGS.2023-10-17

exhibition-catalogues.NGS.2023-10-17

liu-kuo-sung-experimentation-as-method.NGS.2023-10-17

research-titles.NGS.2023-10-17

research-titles/ambitious-alignments.NGS.2023-10-17

keppelcentre.NGS.2023-10-17

secondary.NGS.2023-10-17

nus-national-gallery-singapore-launch-minor-art-history.NGS.2023-10-16

schools/educators.NGS.2023-10-17

shopping-and-dining.NGS.2023-10-16

shopping-dining中文版.NGS.2023-10-16

&-Co-Partners-National-Gallery-Singapore-to-Launch-Gallery-&-Co.NGS.2023-10-17

the-gallery-store-by-abry.abry.global.2023-10-16

articulation.NGS.2023-10-17

ART.NGS.2023-10-17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建筑工地发生起重机事故.NGS.2023-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