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观音
千手观音又称千手观音菩萨、千眼千臂观世音等,千手观音是是接引佛的左胁侍,与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的右胁侍)合称为“西方三圣”。千手观音常以四十二手象征千手,每一手中各有一眼。
唐初武德年间(618~626)有中天竺僧瞿多提婆来华高祖皇帝李渊献千手千眼观音画像,贞观年间(627~649)又有北天竺沙门带来梵本《千眼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献给朝廷,李世民敕大总持寺沙门智通与梵僧共译。开元年间(713~741)来华的密教僧人金刚智翻译《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身咒本》一卷和《千手眼观自在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咒本》一卷。唐代以后,千手观音像在中国许多寺院中渐渐作为主像被供奉。宋代千手观音造像的服饰完全脱离外来影响,腕间戴的是中国式手镯,左右四尊立像在形象和服饰上为典型的宋代风格,世俗化明显。明代造像在形式上对宋代造型进行了大胆的取舍,都注重千手的表达,比例真实。2008年7月,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的抢救保护被列为国家石质文物保护的“一号工程”。2015年5月,历时8年的国家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顺利通过验收。
千手观音的代表塑像有大足石刻千手观音、普宁寺千手观音、金阁寺千手观音等。在佛教看来,信奉千手观音就有“息灾”“增益”“敬爱”“降伏”等四大好处。“千”为无量及圆满之义,以“千手”表示大慈悲的无量广大,以“千眼”代表智慧的圆满无碍。
历史沿革
唐宋时期
据唐伽梵达摩译《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广大园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记载:观音在过去“无量亿劫”,听千光王静住如来讲“大悲心陀罗尼”后,即发誓要“利益安乐一切众生”,于是身上化生出千手千眼。千手以示遍护众生,千眼则示遍观世间,所谓为祈求世人禅定苦难所应机化身的。
唐初武德年间(618~626)有中天竺僧瞿多提婆来华高祖皇帝李渊献千手千眼观音画像,贞观年间(627~649)又有北天竺沙门带来梵本《千眼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献给朝廷,李世民敕大总持寺沙门智通与梵僧共译。开元年间(713~741)来华的密教僧人金刚智翻译《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身咒本》一卷和《千手眼观自在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咒本》一卷。
中晚唐雕刻千手观音的诉求与战争有关,中唐时期资中重龙山千手观音像,偏向纤瘦灵动,面部呈方圆形,变站姿为坐姿,千手以背光的形式呈扇形展开,外面两层的千手通过浅浮雕的手法刻画手部的造型,并机械对称地展开,手中所握法器为日月、斧、铁钩、宝剑和盾等,有消灾祈福的含义。重龙山的千手观音整体更加瘦长,身体精瘦、胳膊修长、手掌细长,产生拉伸的视觉效果,这是中唐的战争文化在造像上的反映,精瘦的体态在战争中更具优势。
就中原遗存的千手观音像而言,唐代龙门石窟万佛沟的千手观音像是最早的。龙门石窟万佛沟第2132号窟和第2142号窟也保存有两件呈站立姿势的千手观音雕像,其建造年代被宿白认为是公元7世纪末至8世纪初。而中国石窟现存早期的唐代千手观音造像,包括新疆的千手观音像和龙门石窟的千手观音像均为单体造像。可见,唐代千手观音造像存在两种模式:一种为唐代早期的单体本尊;一种为唐代晚期有眷属环绕的本尊。“大谷观音”为单体本尊,对应的是前一种模式。
唐代以后,千手观音像在中国许多寺院中渐渐作为主像被供奉。观世音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所发誓言的故事,随着佛教密宗经典的翻译而推广开来。莫高窟盛唐时期开凿的窟内壁画即出现了千手观音经变题材。佛教密宗中的各种观世音形象,也以“千手千眼观音”最为大众所熟知。
宋代千手观音造像的服饰完全脱离外来影响,腕间戴的是中国式手镯,左右四尊立像在形象和服饰上为典型的宋代风格,世俗化明显。例如,大佛湾里的千手观音造于南宋淳熙至淳祐(1174~1252)年间,在88平方米的崖面上,雕凿出面相悲悯的观音像,头戴宝冠,额生慧眼,其后的观音千手各持宝物,每只掌心都绘有一只眼睛,状如孔雀竹芋。常见的千手观音造像用32只手或48只手和背光象征地表现“千手”,而在民间流传大足石刻千手观音共有1007只手。观世音以富家女子为蓝本进行塑造,面部饱满,五官比例真实,头戴宝冠,衣饰繁丽,身体和衣纹的线条经过高度提炼体现出节奏感和韵律感,并改倚坐为结坐,给人以温婉端庄和静穆之感。
元明时期
元代,莫高窟第3号窟形成,是元代最具代表性的洞窟。在莫高窟艺术接近终结的元代时期,出现了两幅精美绝伦的千手观音图像,绘制于南北两个墙壁的两幅《千手观音经变》,构图结构上都是长方形形状,纵向高度为2米,横向宽度为2.4米,总面积为4.8平方米。将北边墙壁壁画与南边墙壁壁画比较时,北边墙壁的绘画艺术水平略高于南墙壁画。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表现出了传祌人人物造型与高潮的绘画技法。
明代造像又和宋代造像有相似之处,四川泸县玉蟾山的第19号是十一面千手观音像,为明代造像,11个面部从下到上依次变小,呈塔状排列,面部呈方形,刻画不如宋代的细腻真实。宋代造像衣纹高度提炼,多为圆弧造型,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而明代的造像在衣纹刻画上也经过提炼,用简洁长直的线条表达,给人以挺拔、崇高之感。
明代造像在形式上对宋代造型进行了大胆的取舍,都注重千手的表达,比例真实,但主尊为立姿,其千手以浅浮雕形式依附在背光上,且只刻画手掌部分,程式化明显,密布的千手给人以神秘之感,开凿者着重刻画了观世音身侧的40只手,所执的法器有宝镜、宝剑、如意珠、金刚杵等。明代千手观音龛窟造像省略了眷属的雕刻,反而刻画了飞天、力士和胁侍童子像,胁侍童子造像多见于南宋时期的观音龛窟中,如大足石门山的数珠观音;力士的刻画也运用了南宋造像的虚实手法,四尊力士像对称地分布于台座下方,以肩扛座和手托物的姿态出现,力士的下半身掩于云中,这种下半身隐藏的手法又和南宋画家马远、夏圭大胆的取景方式“一角”和“半边”有异曲同工之妙,于无形处成妙境,予以无限遐想,正是意象的表达方式。
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十方代藩睿王捐资在金阁寺的大悲殿内,铸成千手观音大铜佛。金阁寺千手观音大铜佛和河北正定隆兴寺(也称大佛寺)的观音菩萨大铜佛一起被誉为中国古代杰出的铜佛造像,反映了高超的铸造技艺水平。
清至今
在大足宝顶山石窟大佛湾第4号《广大宝楼阁》龛下壁,有一块记载了古代社会对大佛湾第8号千手观音最后一次妆金的摩崖碑,此为有史料记载的大佛湾千手观音第四次妆金。《大足石刻铭文录》标题为《戴光昇:装彩千手观音、华严三圣、父母恩重经变像记》。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年已60岁的戴光昇出资白银千余两,聘请7个工匠,耗时半年左右,对包括千手观音在内的宝顶山石窟大佛湾部分造像进行了修缮。虽然当时年事已高,仍坚持亲自督工,往返于大路场与宝顶山之间,不辞辛劳。
千手观音造像位于大足石刻宝顶山造像,由赵智凤主持建造于公元1174—1252年间,距今已经历800多年春秋。2008年千手观音造像保护修复工程组首先对干手观音造像的整体现状进行了全面、细致地检查,对造像存在的病害进行了整理、分类、统计和总结。2015年5月,历时8年的国家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顺利通过验收。
造像特征
佛教的千手千眼佛的造像,共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实具千手千眼;另一种就是这种四十只手眼的形象。按照佛教的说法,这四十只手和眼睛各配以“二十五有”。所谓“二十五有”就是佛教中的二十五种因果报应。二十五乘以四十,便是千手千眼了。它的含义是观世音菩萨的手多、眼多、智慧多、有求必应。
形象
《千手千眼大悲心经》中记:佛告阿难陀:若为富饶种种珍宝资具者,当于如意珠手。若为种种不安求安隐者,当于索手。若为腹中诸病者,当于宝钵手。若为降伏一切鬼神者,当于宝剑手。若为降伏一切天魔神者,当于跋折罗手。若为摧伏一切怨敌者,当于金刚杵手。若为一切处怖畏不安者,当于施无畏手。若为眼暗无光明者,当于日精摩尼手。若为热毒病求清凉者,当于月精摩尼手。若为荣官益职者,当于宝弓手。若为诸善朋友早相逢者,当于宝箭手。若为身上种种病者,当于杨枝手。若为除身上恶障难者,当于白拂手。若为一切善和眷属者,当于胡瓶手。
若为辟除一切虎狼豺豹诸恶兽者,当于旁牌手。若为一切时处好离官难者,当于斧钺手。若为男女仆使者,当于玉环手。若为种种功德者,当于白莲华手。若为欲得往生十方净土者,当于青莲华手。若为大智慧者,当于宝镜手。若为面见十方一切诸佛者,当于紫莲华手。若为地中伏藏者,当于宝手。若为仙道者,当于五色云手。若为生梵天者,当于军迟手。若为往生诸天宫者,当于红莲华手。若为辟除他方逆贼者,当于宝戟手。
若为召呼一切诸天善神者,当于宝螺手。若为使令一切鬼神者,当于髑髅杖手。若为十方诸佛速来授手者,当于数珠手。若为成就一切上妙梵音声者,当于宝铎手。若为口业辞辩巧妙者,当于宝印手。若为善神龙王常来拥护者,当于俱尸铁钩手。若为慈悲覆护一切众生者,当于锡杖手。若为一切众生常相恭敬爱念者,当于合掌手。若为生生之处不离诸佛边者,当于化佛手。
若为生生世世常在佛宫殿中,不处胎藏中受身者,当于化宫殿手。若为多闻广学者,当于宝经手。若为从今身至佛身,菩提心常不退转者,当于不退太阳手。若为十方诸佛速来摩顶授记者,当于顶上化佛手。若为果诸谷稼者,当于蒲萄手。如是可求之法,有其千条,今粗略说少耳。从《心经》记述中则可知千手观音形象常以四十手代表观音菩萨广大慈悲之化用。
主要作品
石雕作品
龙门石窟千手观音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龙门石窟的千手千眼观音龛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身千手千眼观音造像,观音龛开凿于中唐时期(760-859年),出自《千手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若我当来堪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实时身生千手千眼具足”——是佛教密宗所崇信的“七观音”之一。
宝顶山千手观音
1174年前后,南宋昌州(治今大足)米粮里僧人赵智凤,来到宝顶山,沿着奇峭嶙峋的岩壁围建一座佛教道场的想法油然而生。其后数十年间,叮叮当当的凿刻声在这里回荡,数以千计的佛像破石而出。千手千眼、气势恢宏的千手观音造像就此诞生。
这尊龛高7.2米、宽12.5米,面积达88平方米的千手观音造像,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宝顶山大佛湾,开凿于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间,是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重要代表作,被誉为“世界石刻艺术之瑰宝”。大足石刻千手观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集雕刻、贴金、彩绘于一体的摩崖石刻造像。
玉蟾山千手观音
千手观音,是玉蟾山石刻的封面、第一个“迎接”登山客的造像;也是玉蟾山摩崖造像群中,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一尊。这尊石像通高5.6米,横宽3.5米。细看观世音,其线条流畅细腻,表情含蓄慈祥,更有11只头和还有36只手臂,身后凿有千手,众手执法器,并且千手上有眼,好似“孔雀开屏”。而千手上有眼,有着“法力无边,慧眼无穷”的意味。
木雕作品
普宁寺千手观音
普宁寺是清高宗乾隆皇帝继康熙帝在河北承德修建溥仁寺、溥善寺之后仿西藏三摩耶庙而修建的第一座藏传佛教寺庙,也是承德外八庙之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
普宁寺大乘之阁的千手观音,是世界上最大的金漆木雕佛像。这尊佛像高27.21米。其中须弥底座高为1.22米。须弥底座上莲花底座至无量光佛顶部高度为22.29米,底下3.7米。大佛腰围15米,重量为110吨,仅头部重就达5.4吨,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木雕佛像,已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龙山寺千手观音
龙山寺现存建筑为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由靖海侯施琅等捐资修、扩建的。寺前有半月池,山门两旁华表高耸,在庭前一块镶嵌入壁的大石碑上,刻着“龙山宝地”4个大字。寺的正殿分为上下两层。正殿后面,则有后院、后殿,前后殿宇两侧,禅房僧舍鳞次栉比,疏落有致。
正殿内供奉的木雕的千手千眼观音,矗立在殿中的石雕莲花台上。全像通高4.2米,头戴花冠,冠正中雕一坐佛,周围又雕有众多戴花冠的小佛首,层层叠叠作帽状,千手观音面部圆润,眉目清秀,坠耳垂目,显得端庄慈祥。肩膀的下面,两手垂弯合拱于胸前,两侧则向上或向前旁生1008只手,每只手掌心各雕一只眼,带镯,分别拿着书卷、钟鼓、珠宝、花果、乐器等多种多样的物品。整座2米多高的立像,刻得繁复入微,层次清晰。旁生眼手,千姿百态,在统一中富有变化,在变化中又烘托了主体,显得生动自然,精美华丽。佛龛上端高悬着明代大书法家张瑞图题写的“通力手眼”横眉。这尊木雕佛像,艺术价值很高。
大相国寺千手观音
大相国寺位于河南开封市自由路西段路北,中国著名佛教寺院之一,相传为战国时魏无忌信陵君故宅。相国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罗汉殿和藏经楼。罗汉殿中间,有一木结构八角亭高高耸立,内有一尊四面千手千眼观世音木雕像,高6.6米,是在乾隆,由艺术巨匠用一株银杏苗木雕刻而成,每面有6只大手,200余只小手,手心有一只慧眼,总共1000余只,故名千手千眼佛。
铜铸作品
金阁寺千手观音
金阁岭在山西省境东北部五台县台怀镇大南庄村上,海拔两千零一十三米、占地二点一一万平方米,坐北朝南,二进院落。该寺院的布局尚存唐代规制,高阁在前,殿居寺后,殿堂楼房一百五十二间,塑像四百四十一尊,另有唐代础石两块,明清维修碑十五通,是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和十大青庙之一。
大悲殿殿宽五间,进深三间,二层阁楼,重檐歇山顶。殿内莲花座上是站着的千手观音铜像。铜像高17.7米,为五台山最高造像。这尊千手观音铜像头顶接引佛,胸佩智慧镜,身披袈裟,头戴香云盖,不露发髻,额上饰朱记。赤裸双脚立于莲花座上,塑像威严肃立,胸前饰璎珞,头部俯视,颜面、五官造型都有特点。手臂的曲伸高低,衣褶的走势和起伏背向,宝冠的形式和图案纹样以及雕刻技法,都在统一之中求得多样变化。观世音两侧是文殊菩萨、普贤,背后是阿弥陀佛。
万佛延寿寺千手观音
万佛延寿寺内硕果仅存的一尊千手观音铜像。 这座铜像神韵优美,神态端庄,身穿短衣长裙,飘带莲花都雕琢得生动细致,是明代杰出的铜铸艺术品。
相关作品
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由中国21个平均年龄21岁的聋哑演员表演的《千手观音》惟妙惟肖、美轮美奂,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赢得了全国观众“激动、流泪”的评价,领舞邰丽华和编导张继钢也随着这走红而家喻户晓。
保护
龙门石窟摩崖平面,壁面上浮雕有一尊长有一千只手和一千只眼的菩萨,此造像应为龙门唐代密宗题材。1961年国务院公布龙门石窟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7月,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的抢救保护被列为国家石质文物保护的“一号工程”。最终,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保护工程历经八年时间,期间经历多次勘察、试验、设计、评估等,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及文稿。其中《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前期勘察与设计》一文获2011年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优秀文物保护项目一等奖,并收录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优秀文物保护项目成果集2011~2013》。2015年6月,《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前期研究》(上下册)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这些图书的出版,不仅将文化遗产保护实践过程中有借鉴意义的经验及教训分享给学术界,也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的保护修复过程展示给公众,使大众真正了解文化遗产保护,使文化遗产保护融入大众的生活。
玉蟾山摩崖造像大多凿刻于明代永乐至天启年间,少数雕刻于清代。各类佛教和世俗造像以摩崖造像为主,共414尊,总体保存完好。造像大者数丈,小不盈尺,雕刻精美,风格各异。在众多的造像中以观音造像最多,有千手观音、数珠观音等,俊秀飘逸,神韵逼真。2013年3月,国务院公布玉蟾山摩崖造像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海龙山寺千手观音木雕用樟木雕成,通高4.2米,身高2.95米,宽2.5米,头戴花冠,身披莲服,两足微露,立于莲台。额有一眼,双手合十,两足微露。2015年3月,安海龙山寺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价值和影响
宗教
据佛教典籍记载,千手观音菩萨的千手表示遍护众生,千眼则表示遍观世间。唐代以后,千手观音像在中国许多寺院中渐渐作为主像被供奉。佛教认为,众生的苦难和烦恼多种多样,众生的需求和愿望不尽相同,因此,就应有众多的无边法力和智慧去度济众生。无论众生是想渴求财富,还是想消灾免病,千手观音都能大发慈悲,解除诸般苦难,广施百般利乐。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像所具备的形象、品质和宗教精神等与中国传统儒家、道家宣扬的平等、仁爱思想和价值观念十分契合,因此成为信众崇拜的对象。同时千手观音像也反映了极具地方特色的雕刻风格,对三教合一、密宗教义等宗教学研究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手段修复完成后的千手观音实现了艺术的完整性,满足了文物的审美需要。同时作为宗教类文物,修复后的千手观音像继续承载着万千信众的精神寄托。
历史
千手观音造像艺术,是中国佛教艺术宝库中观音塑像的一个缩影,为了解明代佛教造像的审美理想,艺术方式以及造型手段和技巧、风格的形成和演变,为探索佛教及其艺术传入中国,特别是密宗在中国各个地区继续发展演变的特色,提供了重要的形象资料。
相关传说
大乘之阁传说
关于观世音菩萨多出的四十只手和眼睛,有一段佛教传说。观世音菩萨受佛祖释迦牟尼之命,发下宏大誓愿,以大慈大悲救渡众生,在众生没有成佛之前,自己决不成佛,无奈众生太多愚钝。观世音感到自己的法力实在难以担此重任,此种想法一萌生,身体顿时成为四十二段。观世音的恩师无量光佛及时赶到,将碎成四十二段的观世音的身躯归拢在一起,用手抚摩着劝慰道:“救渡众生岂能畏难而成疑惑之心?只要志坚,以佛的智慧和法力,一定能如愿。”话音未落,观世音菩萨分为四十二段的身躯立时合为一体,然而确多出四十只手臂和眼睛。观世音菩萨为了感谢自己的恩师,把无量光佛轻轻的放在自己的头上,以示尊敬。在普宁寺大乘之阁内供奉的这尊佛像的头顶上,便雕有一尊1.52米高的无量光佛像。
三皇姑传说
相传白雀庵建于南北朝北周时期,庵院坐北朝南,庙内供奉“千手千眼”菩萨,为兴林国国王妙庄王的三女儿妙善,人称“三皇姑”。妙善喜欢修行,曾出家在白雀庵为尼,因妙庄王逼迫其还俗,而火烧白雀庵,致使数百名尼姑身亡,妙善于是乘白虎远走苍岩山修行,后因父王得怪病——人面疮,需用亲生女儿的手和眼作药引子,三皇姑便舍出自己的手和眼为父王治病。妙庄王病愈后,想把三皇姑封为全手全眼菩萨,为其建造庙宇,更塑金身,由于过分激动,竟说成“千手千眼”。妙庄王本是天神下界,真龙天子都是“金口玉言”,一句“千手千眼”,传达圣旨给修筑者,于是建造庙宇时就给三皇姑的金身多出许多手眼,手里又长眼,即为如今的“千手千眼”菩萨。
参考资料
千手观音.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2-01
千手千眼观音.故宫博物院.2023-07-20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背后的故事:“世界石刻艺术之瑰宝”重光.光明网.2023-12-01
世界最大木雕千手观音 |普宁寺|大佛寺_凤凰佛教.凤凰佛教.2023-07-20
「文博」金阁寺塑像独树一帜.山西画报.2023-12-01
用心灵和信仰描绘的视觉经卷——热贡唐卡.大河网.2023-12-01
中国文化遗产日|大足石刻千手观音.文物出版社.2023-12-01
千手观音形象.故宫博物院.2023-12-01
"国宝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门石窟"——东山石窟"千手千眼观音龛".中国网.2023-12-26
龙门百问——什么是千手千眼观音?.龙门石窟景区.2023-12-26
探访四川泸县玉蟾山石窟石刻:距离县城仅一公里的明代风韵.封面新闻.2023-12-26
千手观音龙山寺.泉州经济网.2023-12-01
大相国寺.中国日报网.2023-12-26
万佛延寿寺仅存千手观音.北京晚报.2023-12-26
2017央视春晚彩排:TFBOYS欢乐开场 胡歌王凯再组"CP".人民网.2023-12-01
2005年央视春晚“千手观音”再现山城 21位原班人马都来了!.上游新闻.2023-12-01
玉蟾山摩崖造像.泸州市人民政府.2023-12-26
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遗产保护信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泉州市晋江市人民政府.2023-12-26
千手观音:佛教艺术宝库中的缩影.凤凰网.2023-12-01
邢台市十大民间传说.邢台市人民政府.2023-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