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
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1918年7月18日-2013年12月5日),1994年至1999年担任南非总统,是南非的首位黑人总统,被誉为“南非国父”。
1918年7月18日,曼德拉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省(Transkei)的一个部落酋长家庭。1941年,他从南非福特海尔大学(The University of Fort Hare)毕业,获得文学学士。1944年,曼德拉加入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简称非国大),出任青年团(The Youth League)执行委员会的委员,1950年成为青年团主席。1961年,曼德拉组建了非国大的军事组织“民族之矛”(Umkhonto we Sizwe)并担任总司令。1962年11月,南非法院以煽动罪和非法越境罪判处曼德拉5年监禁,1964年又因“企图以暴力推翻政府罪”被改判为无期徒刑。1990年2月11日,南非当局在国内外压力下被迫宣布无条件释放曼德拉。1993年,曼德拉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94年4月,非国大在南非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中获胜,曼德拉成为南非首位黑人总统。在曼德拉任期内,南非政府进行了宪法改革,在经济方面努力消除种族化因素,改变分配不合理状况;在福利方面推出新的福利制度,改善公民生活条件;在教育方面推行义务教育,增加资金投入。在外交领域,曼德拉政府奉行独立自主和多元务实的外交政策,积极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提高了南非的国际地位。1999年6月,曼德拉卸任南非总统。2013年12月5日,曼德拉因病在南非约翰内斯堡(Johannesburg)去世,享年95岁。
曼德拉带领南非人民经过艰苦斗争,取得了反种族隔离斗争的胜利,为民主南非的诞生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留下了一套完整的法律和政治制度,保障了南非社会的平稳转型;他打破了种族间经济地位极端不平等的历史,实行了一系列宏观经济措施,实现了经济的平稳过渡、平衡发展。在曼德拉的带领下,南非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走上了本国自主的发展道路。他的民族和解思想激励了整个非洲乃至世界的种族斗争精神,促进了非洲殖民体系的瓦解。联合国前任秘书长潘基文称赞曼德拉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领袖之一”。2004年,曼德拉被选为最伟大的南非人。
人物生平
早期生活
1918年7月18日,纳尔逊·曼德拉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省乌姆塔塔市(Umtata)姆维佐村(Mvezo)的一个部落酋长家庭,他的曾祖父是腾布国王努班库卡(Ngubengcuka)。1919年,曼德拉的父亲亨得利·曼德拉(Hendry Mandela)因拒绝执行南非白人法官传唤而失去了大部分财产,全家被迫搬往附近的古努村(Qunu)。1927年,亨得利因肺部疾病去世,并把九岁的纳尔逊·曼德拉交由居住在姆克海凯泽韦尼(Mqhekezweni)的好友、摄政王琼金塔巴(Jongintaba)抚养。在摄政王府邸中,年少的曼德拉旁听了部落的定期会议,观察并学习了摄政王解决部落内部矛盾的方法,由此养成了他对部落民主、传统习俗和团结友爱的看重。与此同时,他学会了英语,能流利地和求助的南非白人交流。
1934年,曼德拉在巴施河(Bashee River)流域的一个峡谷里接受了割礼,成为了部落认可的成年人,并得到了达利邦加(Dalibunga)的名字。同年,曼德拉进入了卫理公会的克拉基伯雷学院(Clarkebury)学习。在那里,曼德拉懂得了知识和美德的重要性。1936年,他从克拉基伯雷毕业,入学希尔德敦学院(Healdtown)。1939年,曼德拉进入南非本土成立的福特海尔大学学习英语翻译、法律、政治学和行政管理,并立志成为一名公务员。1940年,曼德拉和其他五名同学被选举成为学生代表委员会的委员。由于学校在饮食问题上对南非白人学生和土著学生的区别对待,这次选举被广泛抵制,只有约四分之一的学生参与投票,六名委员因此宣布辞职。福特海尔大学的校长亚历山大·克尔(Alexander Kerr)宣布重新进行选举,结果与之前完全一致。在克尔的施压下,五名委员宣布就职,但曼德拉坚持尊重大部分人的意愿,拒不就职,因此被福特海尔大学驱逐。
曼德拉被迫返回姆克海凯泽韦尼后,拒绝了年老的摄政王为他订下的婚约,并于1941年4月离开摄政王府邸,前往约翰内斯堡寻求发展机遇。20世纪40年代,约翰内斯堡已经是非洲主要的大城市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南非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蓬勃发展的贸易为南非黑人提供了充足的工作岗位。二战中英国对非洲兵源的迫切需求促使南非政府放宽民族隔离政策,但黑人涌入城市造成的摩擦也同时催生了新的种族主义。南非政府对黑人和南非白人的差别对待依旧存在,约翰内斯堡北部繁华的白人聚集区和西南部贫困的黑人小镇泾渭分明。
曼德拉起初在约翰内斯堡的一个矿场内做警卫,但很快遭到解雇。在一位堂兄的引荐下,他结识了沃尔特·西苏鲁(Walter Sisulu),并视后者为他的精神导师。在西苏鲁的帮助下,曼德拉得到了在维金特·西德尔斯基·埃德尔曼律师事务所(Witkin, Sidelsky & Eidelman)的工作,成功地发掘了自己在法律方面的潜能。1941年,曼德拉通过函授方式获得了福特海尔大学的文学学士,但认为这一学位无法真正引导他走向成功。
1943年,他成功进入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The University of Witwatersrand)学习法律。由于兼顾繁琐的政治活动,经过六年学习,曼德拉始终无法获得法学学士学位。1944年,曼德拉认识了西苏鲁的堂妹伊芙琳·玛斯(Evelyn Mase),玛斯同样来自特兰斯凯,当时正在约翰内斯堡综合医院做护士。两人迅速陷入爱河,并于同年在原住民特别法院(Native Commissioner's Court)登记结婚。
政治生涯
参加青年团
1943年8月,曼德拉在律师事务所的同事高尔·拉德比(Gaur Radebe)协助组织了抵制城市公交涨价的示威游行,包括曼德拉在内的一万余名黑人也参与其中。这次成功的示威活动让曼德拉首次接触到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简称ANC、非国大),也真正引领他进入了政治生活。1944年4月,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的青年团在约翰内斯堡成立,曼德拉出任青年团执行委员会的委员。青年团坚持非洲人的命运由非洲人决定,承诺要成为非洲民族主义者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1946年8月,南非联邦(Union of South Africa)时任总理扬·史末资(Jan Smuts)下令,以煽动黑人煤矿工人罢工为由逮捕非洲矿工联盟(African Mineworkers’ Union)的几位共产主义领袖。他还推出了《亚洲人土地所有权法案》(Asiatic Land Tenure Bill),禁止向印度人出售土地。非洲矿工联盟和印度人遭遇的挫折给包括曼德拉在内的年轻黑人政治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保护黑人权益的过程中,本地代表委员会(Natives’ Representative Council)只组织了几次毫无影响力的请愿活动,因此丧失了在黑人中的信誉。1948年,曼德拉当选非国大青年团的书记,负责组织政治活动,建立分支机构。
1948年5月,丹尼尔·马兰(Daniel Malan)领导的南非国民党(South African National Party)获得了南非大选的胜利,他本人担任南非总理。当选后,马兰政府宣布在南非推行严格的种族隔离政策,并以各种方式镇压黑人的反抗运动。在之后执政的四十年中,国民党政府持续推出法令,逮捕黑人领袖或迫使他们逃亡海外。1949年,马兰政府宣布确定公民所属的种族,并严格根据种族划分公民居住地,禁止跨种族的婚姻。对此,青年团于1949年12月15日召开会议,呼吁组织大规模示威活动,以抵制政府政策。与此同时,包括曼德拉在内的四位青年团领袖决心推翻保守的非国大时任领导人阿尔弗莱德·舒玛(Alfred Xuma)。1950年3月,舒玛宣布辞职,詹姆斯·摩洛卡(James Moroka)被选举为非国大的主席,西苏鲁成为新任秘书长,曼德拉成为执行委员会的委员和青年团的主席。
领导非国大
1950年,南非政府推出《反共产主义法》(Suppression of 共产主义 Act),宣布南非共产党(South African Communist Party)为非法组织,这一对言论自由的侵犯行为迅速激起南非共产党、非国大和印度人大会(South African Indian Congress)的反对。三个党派共同组织了捍卫言论自由大会(Defend Free Speech Convention),并成功地在国际劳动节发动了一日罢工活动。罢工当夜,曼德拉、西苏鲁和其他和平示威者在返回奥兰多(Orlando)的途中遭到南非警察的袭击。作为对法案和袭击的回应,曼德拉在1950年6月26日发动了哀悼日活动(Day of Mourning),从此成为全国抗议活动的关键人物之一。
在斗争中,曼德拉逐渐意识到印度人和共产党是非国大唯一可以争取的力量,并和他们共同组织了第一次消极抵抗运动。1951年12月,非洲人国民大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在布隆方丹市(Bloemfontein)召开。在此次会议上,非国大要求政府撤销《族群住区法》(Group Areas Act)、《选民代表法》(Voters’ 表征 Act)和《反共产主义法》等六个不公正的法案,否则将发动蔑视运动(Defiance Campaign)。大会的诉求遭到政府的拒绝,1952年6月26日,非国大、印度人大会和南非共产党共同发起了蔑视运动。7月30日,曼德拉和20名蔑视运动领袖一同被捕,并在约翰内斯堡地方法院出庭受审。1952年10月,曼德拉高票当选为德兰士瓦(德兰士瓦省)非国大主席。12月,蔑视运动落下帷幕。曼德拉后来评价这次运动是一个巨大的成功,因为它促进了非国大成员人数的增长,也让非国大放弃怯懦保守的政治立场。
1952年8月,曼德拉和友人坦博(Oliver Tambo)一起成立了南非第一家非洲人合伙成立的律师事务所。他们的事务所主要为黑人同胞出庭辩护,逐渐成为了非国大的官方法务代理。作为律师,曼德拉希望尊重法律,但在辩护中,曼德拉发现政府权力不断扩大,法律被用来奴役民众,他本人也遭到国家法律机器的不断打压。1952年12月,曼德拉当选为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以下简称非国大)全国副主席。他受到政府监管,从1952年到1962年,他被禁止担任任何职位,也不能在公共场所进行演讲,因此被罢免了在非国大的职务。1952年年底,曼德拉组织并领导了“蔑视不公正法令运动”,赢得了全体黑人的尊敬。1953年,曼德拉被禁止出席会议或离开约翰内斯堡。
在种族斗争中,曼德拉的政治潜力不断显现。1952年,曼德拉敏锐地意识到政府试图通过限制领袖们的活动来削弱非国大的实力,并预见到政府将会对非国大进行全面限制。他为此制定了M计划(M-Plan),以提供情报、动员和招募成员。1953年,在谴责政府强行驱逐索非亚敦(Sophiatown)的黑人的活动中,曼德拉呼吁民众做好暴力斗争的准备,因此遭到了非国大执行委员会的严厉批评。非国大在索菲亚敦遭遇的失败坚定了他武装斗争的决心。1954年,曼德拉参与撰写了《自由秩序原理》(Freedom 特许状)。宪章摒弃了非国大的种族主义观念,成为非国大之后40年活动的重要宣言。1956年12月,南非政府以叛国罪逮捕了曼德拉和非国大的其他领袖成员。12月底,曼德拉获得保释机会,被批准回家。经过5年审判,1961年3月29日,法官裁定所有被告无罪。
曼德拉将大部分精力投入了政治生活中,他的第一段婚姻也因此终结。他的妻子玛斯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并于1954年加入了基督教的“瞭望塔”组织(Watchtower)。她还动员曼德拉放弃政治斗争,皈依基督教。1955年,玛斯要求曼德拉在家庭和非国大之间做出选择,两人于1958年正式离婚。1958年6月14日,曼德拉和革命伴侣温妮·曼德拉(Winnie Nomzamo Madikizela)举行婚礼。
1958年9月,亨德里克·维沃尔德(Hendrik Verwoerd)出任南非总理。维沃尔德政府大肆推行驱逐政策,实行政治迫害,对待南非黑人的态度更加残忍。1960年3月21日,泛非洲人大会(Pan-Africanist Congress)发起的抗议示威活动遭到警察的驱逐,导致夏普维勒(Sharpeville)67名抗议民众的死亡。夏普维勒惨案后,包括曼德拉在内的非国大领袖决定烧毁政府颁发的通行证,并号召民众怠工,以悼念惨案中遇难的抗议者。3月30日,南非政府宣布采取紧急措施,关押了数千名群众,曼德拉被捕并被押往纽兰德(Newlands)的监狱。4月8日,南非政府出台了《非法组织法案》(Unlawful Organisations Bill),非国大和泛非洲人大会被定性为非法组织。
1960年12月,曼德拉等30名非洲领袖在奥兰多聚首,决定召开一次非洲所有种族都可以参加的非洲大会(All-In African Conference)。他们为此成立了一个委员会,由曼德拉担任秘书。非洲大会的提议遭到了自由党人(Liberals)和泛非洲人大会的反对,最终只有共产党支持曼德拉和非国大的计划,双方合作愈发密切。1961年3月22日,非洲大会在彼得马利茨堡(Pietermaritzburg)如期召开。在马利茨堡会议(Maritzburg Conference)上,曼德拉发表了他自1952年以来的第一次演说,呼吁非洲人民团结起来,为反种族隔离而斗争。会议要求政府召开全国大会,否则将从5月31日南非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South Africa)成立当天开始号召各族人民休业。罢工活动在南非政府、泛非洲人大会和媒体的联合施压下,仅仅维持了一天就被叫停。这次挫折使曼德拉相信,和平抵抗政策已走向末路,武装斗争不可避免。
1961年7月,曼德拉向非国大工作委员会提出建议,要求非国大停止非暴力政策,组建自己的军队。大会一致认为应由曼德拉负责组建新的军事组织,并将新组织命名为“民族之矛(Umkhonto we Sizwe,又称Spear of the 国族,简称MK)”,曼德拉担任总司令。12月6日丁岗日(Dingane’s Day),民族之矛发动了第一次破坏活动。他们在约翰内斯堡、伊丽莎白港(Port Elizabeth)和德班(德班)制造了爆炸事件,成功破坏了政府办公室和输电设备。1962年初,曼德拉秘密赴国外访问,并出席在亚的斯亚贝巴(Addis Ababa)召开的泛非自由运动大会(panAfrican Freedom Conference),呼吁对南非实行经济制裁。8月5日,曼德拉在约翰内斯堡被捕,并因煽动罢工和擅自离境被指控。1962年11月7日,南非法院以煽动罪和非法越境罪判处曼德拉5年监禁。
狱中岁月
曼德拉起初在比勒陀利亚(Pretoria)的监狱服刑,他被禁止读书,探视也遭到了严格限制。6个月后,曼德拉被送往罗本岛(Robben Island)服刑。1964年6月,曼德拉又被指控企图以暴力推翻政府,改判为无期徒刑。在被告席上,曼德拉阐述了自己的信仰和政治理想,追溯了他的部落背景、早期的民族主义信仰和向多种族主义转变的过程,并誓言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非洲人民种族平等的斗争中。曼德拉长达4个小时的演说明确了他反抗种族隔离政策运动的领袖地位,成为世界各地反种族隔离政策的宣言。
1964年6月12日,曼德拉和被捕的同事一同被押往罗本岛服役。岛上遵循严格的种族隔离制度,管理方式也十分残暴,看守把攻击犯人当作调剂,折磨、羞辱犯人的现象时有发生。犯人被禁止听广播、看报纸,每半年才能收发一封被严格审查的信件,每天还要在采石场完成艰苦的劳作。1970年1月,曼德拉代表所有罗本岛的囚犯撰写了一封投诉信,对囚犯遭受的虐待和恶劣的劳动条件提出控诉。罗本岛“人间地狱”的名声终于在外界传开了,在红十字会等国际组织的施压下,南非政府结束了囚犯在采石场的强制劳动,允许他们学习、听新闻,并开始偶尔提供热水。曼德拉还在狱中开始构思他的自传《漫漫自由路》(Long Walk to Freedom)。
1982年3月,曼德拉和4名非国大领袖被转移至开普敦(Cape Town)的波尔斯穆监狱(Pollsmoor)。1985年1月31日,在全球各地要求释放曼德拉的呼声下,南非时任总统博塔(Pieter Botha)承诺,只要曼德拉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就能得到释放。曼德拉公开拒绝了政府的条件,并保留进一步谈判的权利。1988年12月9日,曼德拉被转移至帕尔(Paarl)的维克多·维尔斯特监狱(Victor Verster)。在狱中的27年里,曼德拉备受迫害折磨,但他始终没有改变反对种族主义、建立一个平等、自由的新南非的坚强信念。曼德拉的形象成为南非人民反抗种族压迫的象征,他本人成为全部黑人领袖的代表。
和平谈判
1990年2月11日,南非当局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被迫宣布无条件释放曼德拉。曼德拉在当天晚上发表了自1964年以来的首次公众演说。在演说中,曼德拉向听众保证自己从未屈服,呼吁非国大坚持武装斗争,并对非国大、共产党和民族之矛的战士致以崇高的敬意。1990年3月,曼德拉被非国大全国执委任命为副主席。在之后的半年里,曼德拉奔赴国外,为非国大争取支持、筹集资金,并呼吁各国政府在非国大和政府的协商谈判完成前保持对南非的制裁。曼德拉先后访问了赞比亚、津巴布韦、纳米比亚和阿尔及利亚等非洲国家,瑞典、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以及印度、印度尼西亚和日本等亚洲国家。曼德拉还出访了美国,并在联合国大会和美国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了演说。
1990年5月2日,以曼德拉为首的非国大代表和政府代表进行了前期会谈。政府同意释放政治犯,取消严厉法规,解除国家紧急状态;非国大承诺暂时停止武装斗争。但南非的种族隔离依旧存在,黑人仍然没有投票权。1991年,非国大在德班召开三十多年内的首次全国大会。在会议上,曼德拉、坦博和西苏鲁等保守派停止武装斗争的政策遭到了强烈的反对。在质疑声中,非国大进行了重组,曼德拉当选非国大的主席。1991年12月21日,民主南非大会(Convention for a Democratic South Africa)在约翰内斯堡召开。经过多轮谈判,1993年9月,南非政府同意成立过渡执行委员会,为不分种族的大选做准备。谈判代表还于1994年通过了《临时宪法》,宪法以美国的《权利法案》为蓝本,包含了严格的三权分立思想。
担任总统
1994年4月,非国大在南非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中获胜。5月10日,曼德拉成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根据宪法规定,曼德拉任命第二大党的领袖、前总统弗雷德里克·德克勒克(De Klerk)和非国大的穆贝基(Thabo Mbeki)为副总统。在担任总统期间,曼德拉政府进行了宪法改革,并推行了一系列内政政策。在经济方面,曼德拉政府消除种族化因素,改变分配不合理状况;在福利方面,改善公民生活条件,推出福利制度;在教育方面,推行义务教育,废除种族隔离时期的教科书,增加教育投入。1996年2月,曼德拉政府成立真相与和解委员会(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Commission),揭露种族隔离期间的真相,并对可以证明自己政治动机的罪犯给予特别宽恕。1997年8月,曼德拉宣布辞去非国大主席一职,并表示不再参加1999年的总统竞选,穆贝基接任非国大主席。1999年6月,曼德拉正式卸任南非总统。
在担任总统期间,曼德拉的第二段婚姻也宣告结束。温妮涉嫌谋杀,与曼德拉在政见和斗争方式等方面产生激烈矛盾,在曼德拉出狱前后多次出轨,她的种种行为让这段革命婚姻走向了终结。1996年3月,曼德拉在兰德最高法院起诉离婚。1998年7月18日,曼德拉在80岁生日当天和莫桑比克前总统萨莫拉·马谢尔(Samora Machel)的遗孀格拉萨·马谢尔(Graca Machel)举办了结婚仪式。1999年3月12日,曼德拉被欧洲著名学府莱顿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晚年生活
卸任后,曼德拉仍然在为世界和平和人类尊严而不懈努力。他致力于打破围绕艾滋病的禁忌,并为南非抗击艾滋病投入了大量精力。2003年,他对英国时任首相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和美国时任总统乔治·布什(George W. Bush)在未取得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授权的情况下入侵伊拉克的行为表示强烈谴责。曼德拉还积极斡旋利比亚问题,并于2004年成功恢复了英国和利比亚的邦交谈话。2004年,曼德拉热情地投入到南非申请2010年国际足球联盟(FIFA)世界杯举办权的活动中,并于2010年出席了在约翰内斯堡举办的世界杯开幕式。他坚信,共享体育赛事是调和种族矛盾、促进南非融合的关键。2007年7月,他和其他11名前任世界领袖组成了独立团体“元老集团(The Elders)”。他们贡献自身特长,提供指导性的意见,试图解决国际事件,推动世界和平。
2013年12月5日,曼德拉因肺部感染医治无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去世,享年95岁。12月10日,他的官方追悼会在约翰内斯堡举行,他的亲友、近百位国家元首、各界宗教领袖以及世界各地的民众纷纷前来致意,送别这位反种族隔离的斗士。12月15日,南非政府为曼德拉举行了国葬。
政策立场
内政政策
宪法改革
1994年通过的《临时宪法》是南非历史上第一部体现种族平等的宪法,曼德拉政府在临时宪法的基础上起草了新的《南非共和国宪法》(Constitution of the Republic of South Africa)。1996年10月,新宪法被正式批准。新宪法明确了国家统一原则,保障了公民权利,对国家权力分享做出了安排,规定实行司法独立,确立了权力的制衡和监督制度。宪法中包含的人权法案(Bill of Rights)被称为南非民主的基石,明确保障了公民的各项权利。
经济政策
1994年,曼德拉政府推出“重建与发展计划”(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Programme,简称RDP),宣布实施“黑人经济振兴”(Black Economic Empowerment),调整大型企业管理结构,消除种族化因素,为黑人提供资金和资本。1996年,曼德拉政府还推出“增长、就业和再分配计划”(Growth, Employment and Redistribution,简称GEAR)。政府通过推进私有化,削减财政赤字,促进出口,放松外汇管制,以及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等措施,实现经济增长,增加就业,逐步改变分配不合理的情况。在曼德拉任期内,南非经济年均增长3%。
福利政策
1994年以来,南非政府先后推出多项社会、经济发展计划,通过建造住房、水、电等设施和提供基础医疗保健服务改善贫困黑人生活条件。1997年,曼德拉政府还制定了《社会保障白皮书》,把扶贫和对老、残、幼的扶助列为社会福利重点。政府为孕妇和儿童提供免费医疗保健服务,给上学儿童提供免费午餐。曼德拉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的卫生改革政策,要求确保基本药物的可及性,降低药品成本,促进药物合理利用,整合医院资源,促进医疗服务的公平性。
教育政策
1995年1月,南非正式实施7-16岁儿童免费义务教育,并废除了种族隔离时期的教科书。政府还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着力改革教学课程设置、教育资金筹措体系和高等教育体制。在立法和政策的引导下,南非逐渐形成了一个较为齐全的教育法律和教育机构体系。
外交关系
曼德拉政府采取了独立自主和多元务实的外交政策,积极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为本国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升了南非的国际地位。在他的五年任期内,南非加入了所有重要的国际组织,先后和180多个国家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非洲国家
非洲国家是曼德拉政府发展对外关系的基石。南非积极发展和其他非洲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参与解决非洲内部冲突,维护地区稳定,促进地区经济的平稳发展,提高非洲的国际地位。
1994年,南非加入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Southern African Development Community),并努力和成员国一起建立地区安全机制,推动经济和技术合作,取消贸易壁垒,最终实现了地区贸易自由化。为维护非洲稳定和地区安全,曼德拉政府积极介入刚果(金)国内危机、安哥拉问题和地区边界冲突等事件,主张通过外交和政治手段和平解决冲突,为地区和平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亚洲国家
南非重视发展和亚洲国家的经贸关系,同各国关系不断发展。1997年,南非和印度签署了战略伙伴协定;1999年,南非和日本成功建立了“南非—日本伙伴关系论坛”,并召开了首次会议。曼德拉政府还实现了对华关系的正常化,1998年1月1日,中国和南非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西方国家
在曼德拉担任总统期间,南非与发达国家的经贸关系日益密切。在对美关系方面,曼德拉政府和美国政府在农业、环保和军事等方面加强交流,双边贸易不断增长;但由于南非奉行独立外交,坚持与伊朗和古巴等国建立外交关系,双方政治摩擦时有发生。曼德拉政府多次派遣高级商务代表团赴欧盟国家开拓市场,积极争取外国投资和援助,并于1999年3月25日和欧盟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双边关系不断发展。
人物影响
国内影响
曼德拉带领南非人民经过艰苦斗争,取得了反种族隔离斗争的胜利,为民主南非的诞生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曼德拉政府摆脱了种族间经济地位极端不平等的历史包袱,采取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措施,实现了经济的平稳过渡、平衡发展。他扶持黑人经济发展,出台社会救助制度,扩展公共服务范围。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兼顾了社会平衡发展,使南非的经济、社会发展走上了本国自主的发展轨道。
曼德拉为南非留下了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和政治制度,成为南非实现平稳社会转型的政治保障。南非1996年宪法明确了国家统一的原则,安排了国家权力的分享、制衡和监督制度。同时,宪法还承认国家的多样性,照顾了少数群体的利益,切实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在任内,曼德拉完成了解放南非并带领南非向民主国家转型的核心目标。
国际影响
曼德拉的民族和解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强烈关注,世界各族人民要求平等的呼声逐渐高涨。他激励了整个非洲乃至世界的种族斗争精神,促进了非洲殖民体系的彻底瓦解。曼德拉在解决南非种族矛盾的诸多经验,也为世界各国解决种族问题提供了参考和可行途径。
曼德拉出狱后的经历被翻拍成电影《成事在人》,并形成了不小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人物评价
正面评价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曼德拉领导南非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反种族隔离斗争的胜利,为新南非的诞生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他是享誉世界的政治家。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表示,曼德拉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最有勇气、最无比善良的人之一,他为全人类树立了一个典范。
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表示,曼德拉毫无疑问是20世纪和21世纪最杰出的世界人物之一,他是21世纪伟大的人文主义者。
英国前首相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表示,曼德拉是我们所处时代的杰出人物和全球英雄,他是一个真正的传奇。
德国前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表示,曼德拉的光辉形象和他反对种族主义的政治遗产将会继续激励全球人民。
联合国前任秘书长潘基文表示,曼德拉在打破种族隔离制度的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他是一位象征正义的巨人,也是一位脚踏实地、给人以灵感的伟人。曼德拉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领袖之一。
南非人民称曼德拉为“微笑大使”。
负面评价
2006年,美国《新共和》杂志(The New Republic)刊文批评曼德拉在钻石工业领域的政策鼓励了非洲冲突地区“滴血钻石”活动的发展。
人物轶事
中国情缘
南非反种族隔离斗争期间,曼德拉受到新中国革命历程的影响和鼓舞。在罗本岛监狱内,他坚持阅读英文版《毛泽东选集》,深受毛泽东关于武装斗争思想及论述的启发。在自传《漫漫自由路》中,曼德拉多次提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给他的鼓舞。曼德拉还曾对帮他撰写自传的老朋友理查德·施滕格尔(Richard Stengel)感叹:“中共领导的革命是真正的杰作。如果你了解到他们开展革命的方式,就会相信所有事情皆有可能。中国革命真是奇迹。”当选总统后,曼德拉积极推动中南建交,并于1999年5月以南非国家元首的身份访华。
46664
46664是曼德拉在罗本岛监狱27年服刑期间的囚服编号,意为1964年的第466名犯人。2003年,曼德拉为募集资金抗击艾滋病,在南非开普敦体育场举办了“46664音乐会”(46664 Mega-Concert),旨在唤醒人们抗击艾滋病的信心与决心。
人物纪念
致敬歌曲《光辉岁月》
1990年,香港特别行政区乐队Beyond的主唱黄家驹受到曼德拉的启发,写下经典名曲《光辉岁月》,向曼德拉伟大灿烂的一生致敬。
曼德拉广场
2004年3月,曼德拉的雕像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的桑顿商务中心广场落成,该广场也正式更名为曼德拉广场。
曼德拉国际日
2009年11月10日,为表彰曼德拉为世界和平与民族自由做出的贡献,第6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曼德拉的生日(7月18日)定为每年的“曼德拉国际日”。
曼德拉雕像
2013年12月16日,曼德拉的雕像在南非总统府前的草坪树立。铜像展现的曼德拉面带微笑,张开双臂,拥抱各种族民众和南非的未来。
纳尔逊·曼德拉奖
2014年6月,第6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设立纳尔逊·曼德拉奖。奖项旨在向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致以敬意,同时用来表彰那些取得出色成就、对弘扬联合国宗旨和原则作出贡献的个人。
家庭成员
个人作品
个人荣誉
参考资料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新华网.2023-06-20
研语 | 曼德拉的光辉岁月.微信公众平台.2025-04-10
Nelson Mandela.The Nobel Prize Internet Archive.2023-06-20
南非国家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23-06-23
潘基文:曼德拉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领袖之一.United Nations.2023-07-07
“南非国父”曼德拉去世6周年.今日头条.2023-12-27
背景资料: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新华网.2023-12-26
The Life and Legacy of Nelson Mandela:1918-2013.The New York Times.2023-07-07
财经人物百科:曼德拉.网易.2023-12-30
曼德拉逝世.新华网.2023-08-14
南非:崛起的经济大国.全球中小企业联盟.2023-07-08
中国同南非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23-07-09
曼德拉一生实践“成事在人”.民主与法制时报.2024-01-05
习近平向祖马总统致唁电.中国青年报.2023-07-06
Nelson Mandela death: Full text of Barack Obama tribute.BBC.2023-07-07
Putin calls Mandela “great humanist” of century.TASS.2023-07-07
Nelson Mandela death: David Cameron leads political tributes.BBC.2023-07-07
Merkel Pays Tribute to Mandela's Example, Inspiration.Islamic Republic News Agency.2023-07-07
潘基文发表声明 对曼德拉去世表示沉痛哀悼.United Nations.2023-07-07
【中青网】口述三段故事& nbsp;习近平访非串联“中国梦”与“非洲梦”.中青网.2023-12-27
随笔:曼德拉的中国情结.新华网.2023-08-14
“非洲之子”曼德拉的光辉岁月.人民网.2023-08-14
“46664”音乐会,曼德拉发起的慈善音乐会.央视网.2023-08-14
筹抗艾滋基金曼德拉出书,囚服号冠名众大腕捧场.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2023-08-14
光辉岁月.豆瓣音乐.2023-08-01
联大宣布将7月18日定为“曼德拉国际日”.United Nations.2023-07-07
潘基文对联大决定设立“联合国纳尔逊•曼德拉奖”表示欢迎.United Nations.2023-07-07
Genealogy.Nelson Mandela Foundation.2023-07-19
No Easy Walk to Freedom.亚马逊.2023-07-19
The Struggle is My Life.亚马逊.2023-07-19
漫漫自由路.豆瓣读书.2023-07-06
曼德拉在中国的最后一次演讲.中国青年报.2024-01-08
Jawaharlal Nehru Award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Culturopedia.2023-07-07
Statement by Oliver Tambo accepting the Simon Bolivar award on behalf of Nelson Mandela.South African History Online.2023-06-20
Mandelas Awarded Prize of $100,000.Los Angeles Times.2023-06-20
Sakharov Prize.European Parliament.2023-07-05
The Previous Laureates.UNESCO.2023-06-20
Order of Merit to be awarded to Nelson Mandela.British Universities Film & Video Council.2023-07-07
On this day-23 September 1998.Nelson Mandela Foundation.2023-06-20
Mandela for top SADC award.The New Humanitarian.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