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
严复(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初名传初,后改名“宗光”,改字“又陵”,再后改名复,字几道,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上海复旦大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严复出生于福州儒医世家,但在13岁时,父亲逝世,自此家道中落。后考入马尾船政学堂,并前往英国留学。1879年,严复学成归国,先后担任福州船政学堂教员和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严复主张学习西方救国,提倡以译为新,翻译著作《天演论》。1902年受聘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又陆续翻译《原富》《群学肄言》等西学著作。之后,被清政府赐文科进士出身,并被特授为海军部一等参谋官。1911年,严复创作了清代国歌《巩金瓯》,《巩金瓯》颁布仅仅6天之后,武昌起义爆发,《巩金瓯》成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末世挽歌。1912年,担任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1921年,严复于福州家中逝世,享年67岁。
严复一生致力于宣传科学和民主思想,拥有兼通中西的学养积淀,引进翻译《天演论》《原富》等西方科学名著,创立“信、达、雅”的译学理论,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全民素质教育,治学严谨,追求真理,爱国兴邦,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人”。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严复1854年出生于福州市儒医世家,5岁入私塾学习,师从同乡宿儒黄宗彝。1866年,由于父亲染疫去世,导致家道贫寒,而中断了私塾学习生活,放弃走科举正途之路。但严复并不肯就此辍学,选择去入读经济的新式学堂。之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新设立的马尾船政学堂,并改名为严宗光,字又陵,开始接受新式教育,系统学习了英文、数学、物理、天文学、航海术等几十门课程。
1871年,严复以优异的成绩从船政学堂毕业,随后被派上舰实习,其间,游历了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等东亚及东南亚众多港口,开拓了视野。1877年,严复作为第二批公派留学生前往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深造,在英国,严复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阅读了大量西方社科人文学术著作,并实地考察了英国的政治、法律、教育等机构,还曾前往法国参观了世界博览会。
工作经历
学堂任教
英国留学两年,严复从皇家海军学院完成学业后,于1879年回到中国,首先出任了马尾船政学堂教员,之后又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1889年,严复捐得选用知府衔,升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会办(副校长)。1890年升任校长,改名严复,字几道。严复在北洋水师学堂期间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1885~1893年间,严复还接连参加四次科举考试,但均已落第告终。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严复开始主张学习西方救中国,陆续发表《论事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政治文章,宣传变法维新,提倡新学。
1896年,严复奉命创办俄文馆,任主办,该馆是中国最早的俄文学校。并协办北京通艺学堂,同时赞助梁启超在上海创办《明务报》。1897年,严复在天津市创办《国闻报》,并发表《拟上皇帝书》,受到光绪帝召见。
著作翻译
1898年,严复翻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正式出版,并提出以“信、达、雅”作为翻译的标准和原则。1900年,严复结束了工作二十余年的北洋水师堂总办职务,前往上海市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名学会,并任会长,系统讲演名学,还当选为维新人士成立的“中国国会”副会长。
1901年,受邀回天津主持开平矿务局工作,主张矿务开采应由民间办理矿政,允许中外商界人士向各地方政府申请,并呈交开采矿图,矿主需定期向中国政府纳税,并出口还要缴关税。1902年,严复受聘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主持翻译出版了《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等多部西学作品,在中国知识界广为流传。
执掌大学
1905年,严复协助创办复旦大学,任监督,次年出任校长,同时担任安徽高等师范学堂监督。同年(光绪三十一年),孙中山由美洲到达英国,特意去拜访严复,二人进行了长时间的会谈。1909年,严复被聘为学部审定名词馆总。1909年5月(宣统元年四月)被派充为宪政编查馆二等咨议官、福建省顾问官。1910年,严复被赐文科进士出身,以“硕学通儒”被清政府征为资政院议员,并被特授为海军部一等参谋官,还于次年以海军部一等参谋官被特授为海军协都统衔。
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严复任北京大学第一位校长,任职期间,主持北京大学改革,将经、文两科合并为国学科,开设外语和西学课程,提出“兼收并蓄,广纳众流”,上呈《论北京大学校不可停办说帖》并筹措善款,顶住教育部停办的压力,保存下北大。
晚年经历
辛亥革命的爆发,导致军阀割据,社会动荡,严复开始对中西文化进行重估,更加注重考察西方文化给中国带来的消极因素。在1913年发起孔教会,提倡尊孔读经,1914年1月26日被举为约法会议议员;后被任为参政院参政。宪法起草委员。1915年5月,严复被袁世凯聘为宪法起草员。8月23日,筹安会宣布成立,严复列名为筹安会的发起人,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1916年,袁世凯死后,国会要求惩办祸首及筹安会六君子,严复避祸于天津市。1917年又公开表示支持丁巳复辟。
1920年,严复因哮喘久治无效,回到福州市养病。1921年10月27日,严复在福州郎官巷住宅逝世,享年67岁。
人物思想
政治主张
严复留学英国期间,正是斯宾塞思想全盛时期,深受西方文化熏陶,而中国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以来,在世界上逐渐落伍,在中外国情的对比下,严复开始反思中国社会,认为君民不平等是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源。严复以查尔斯·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理论基础,以自由为内涵,主张变法维新,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提倡效仿西方,实行君主立宪,提出渐进改良的方式救亡图存,虽然其坚持的政治思想与时代发展的呼声不同步,但严复对宪政民主的倡行,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掀起了一场变法维新的高潮,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翻译理论
严复继承儒家的修辞传统和前人的翻译原则,提出“信、达、雅”作为翻译标准,“信”指要忠实原文的思想,忠实地传达原文的思想内涵,不背离原文的意旨;“达”指要行文通顺,语意连贯,译文明白晓畅;“雅”是指译文要富有文采,生动优美。同时采用得体、分科、通人的翻译修辞技巧,认为翻译要遵守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的原则,符合语体要求,不同的著作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根据作者风格和不同读者进行语言的选择。严复所提出的翻译标准成为了中国翻译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中国翻译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被后世所研究、探讨。
教育思想
严复大半生都致力于教育事业,在面对19世纪末中国内忧外患的局面,严复认为国家是一个社会有机体,其强大与否取决于国民的素质水平,而社会发展也需要循序渐进,遂主张发展教育,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三者并重,所谓鼓民力主要是禁止吸食鸦片、废除妇女缠足,使人民体质增强,拥有强健的体魄,是提高民智和民德的基础;所谓开民智主要是废除八股,提倡西学,培养人民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使之打开眼界,扫除蔽障,启迪新知;所谓新民德主要是设立议院,人民选举政府官员,改变封建专制,培养新国民道德素质,使人民养成爱国公德;还在办学治学的实践中提出将教育分为小学堂、中学堂和高等学堂三个阶段,提升全民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逐步实现民族自强,推动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并主张将优秀的人才送去国外留学,学成归国后以备国家发展之应用。同时,严复还大力提倡家庭教育和妇女教育,认为妇女教育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基础,主张男女在教育上平等,并亲自为《女子教育会》写序。
经济思想
严复在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种种压迫、剥削和掠夺的时候,从进化论的视角批驳儒家平均主义的贫富观,树立自由平等、积极消费的经济伦理理念,倡导人人平等,不分贵贱,国家应根据个人特点进行社会分工,使社会没有绝对的贫富差距,推崇合理的利己主义,即利己不能损害他人,利群无须损己,国民可以“开明自营”,不必“屈己为群”,并提出“有所生有所养”的理性俭奢观,以是否促进发展,是否生利为衡量尺度,政府应在鼓励民众合理消费的前提下,增加积累并寻求发展。
书学思想
严复的书学思想是开放广阔的,其虽留过学,但仍受中华文化影响最深,一生以“二王”为基石,以古为徒,集各家之所长,坚守传统帖学书风,并自成新貌。其书风以颜书为骨架,结体外拓,以王羲之、孙过庭为血脉,用笔几乎都是纯中锋,线条干净遒劲,提按自如,在当时碑学风气下没有追求北碑书法,而是坚持走传统晋唐宋书风,坚信传统文化所承载的内在价值,将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保留着中国近现代文人对传统书风的继承和坚守。
理论基础
严复信奉查尔斯·达尔文进化论和斯宾塞的庸俗进化论。这是他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也是他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主要成就
著作翻译
戊戌变法的失败,严复认为中国民智未开,应当以译书作为第一要紧之事,在1898~1911年间,严复将其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翻译西学著作上,其所译作品横跨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逻辑学、法学等多个学科,同时,严复创立了“信、达、雅”的翻译理论标准,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人”,对后世影响深远,为中国学术更新、近代社会科学的创建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严复所有的翻译著作中,影响最大、最深远的便是《天演论》,严复并没有对原书照搬直译,而是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当时该书一经出版,就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严复在书中借社会达尔文主义,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来解释中国的困局,激发了时人救亡图存的热情,受到维新派人士康有为、梁启超的赞誉,并进入中小学课堂,成为后世青年知识分子的启蒙性读物,也让严复一举成名。
2023年5月5日,中国国家文物局公布了1911年后已故书画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严复的作品一律不准出境。
保全北大
严复上任北京大学校长时,财政部发出通令,命京内外各衙门官员及学校教职员,一律减薪,最高不超过60元,严复对此提出抗争,认为学校性质与官署不同,不能一律强制持平处理,并撰写《上大总统和教育部书》,以个人降薪,其余人员保全原有待遇的方式,向教育部据理力争,稳定了北大教职员工队伍。后来,教育部又下达停办北京大学的命令,严复听后呈上《论北京大学不可停办说帖》和《分科大学改良办法说帖》,针对各条停办理由,逐一进行辨析,陈述北京大学校不可停办的理由,并提出学校改革方案,同时北京大学学生也群情激昂,纷纷提出抗议,最终教育部撤销了停办决议,严复的努力保全了北大,维护了北大的生存发展,为北大从清末京师大学堂向现代大学的平稳过渡作出了贡献。
人才培养
严复自1880年归国之后,承李鸿章之劝,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二十年,办学成绩卓著,培养出黎元洪、刘冠雄、李鼎新、谢葆璋、邓汝成、饶怀文、伍光建、王劭廉辈等。
主要作品
著作作品
翻译作品
人物关系
人物评价
晚清时期政治家康有为评价严复是精通西学第一人。
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评价严复是中学西学皆为中国第一流人物。
中国现代文学家胡适评价严复是介绍近世思想的第一人。
毛泽东评价严复是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之一。
李克强评价严复学贯中西,是第一批“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向国人翻译介绍的西学,启蒙了几代中国人,葆有一颗纯正的“中国心。
习近平评价严复严谨治学,首倡变革,追求真理,爱国兴邦。
后世纪念
严复故居
严复故居位于福州市三坊七巷郎官巷西段北侧20号,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09平方米,内展有严复雕像、严复石碑、严复翻译书籍等。2006年,故居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严复墓
严复墓位于阳岐村北头山东麓,兴建于1910年,总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经历多次修缮,墓主座大门向南,宽1.8米,高3.1米,其碑文曰“清侯官严几道先生之寿域”,墓埕刻“惟适之安”四字。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严复翰墨馆
严复翰墨馆位于南后街7号,是一所民办博物馆,总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馆内收藏有信札、手稿、书帖、对联、中堂等各种类别的严复真迹,2017年进入故宫办展。
纪念活动
2021年,福建省多地举行学术交流报告会、“童心绘先贤”儿童绘画展、“童言话先贤”儿童讲故事等严复逝世100周年纪念活动。
2022年,北京大学举办“严复任北京大学校长110周年纪念展”活动,展览分为“精研西学、兴教育才”“主持译局、传播新知”“出掌大学、革新校务”“维系北大、保存学术”四个部分。
2023年,福州市严复翰墨馆举行纪念严复诞辰169周年活动。
人物轶事
与郭嵩焘的忘年交
严复与郭嵩焘首次见面是在1877年,当时23岁的严复首度出国,入伦敦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而郭嵩焘时年60岁,以二品署礼部左侍郎出任大清帝国首位驻英国公使,二人相识后,相谈甚欢,严复提出的教学理念得到郭嵩焘认可,后来两人不顾年龄与地位的落差,越谈越投机,隔三差五就见面,所谈也涉及各方面。郭嵩焘去世后,严复为其写下“平生蒙国士之知,而今鹤翅童毛,激赏深惭羊祜。唯公负独醒之累,在昔蛾眉谣,离忧岂仅屈灵均”的挽联。
奖励王恺銮
严复在安徽高等学堂做监督时,由于当时学校的管理混乱,学生不好好学习,教员不好好教书,都将学校当成混功名的地方,严复上任后便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在一次考试中就淘汰了38人,其中就有王恺銮,其在考试题目《张巡论》中对张巡进行猛烈的抨击,认为张巡如豺狼,手下善良的士兵也会变成野兽,被阅卷先生评出40分,而严复检查到试卷后,认为其文章写得很好,并亲笔改了几个字,将40分改成了90分,还给与了奖励。
严复遗嘱
据《严几道年谱》记载,严复辞世前,曾立遗嘱“谕家人诸儿女知悉”,说道“须知中国不灭,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须知人要乐生,以身体健康为第一要义。须勤于所业,知光阴时日机会之不复更来。须谨畏而加以条理。须学问增益知能,知做人分量,不易圆满。一事遇群己对待之时,须念己轻群重,更切毋造孽”,坚信国家不会灭亡,不能背弃传统文化与伦理道德,告诫子女要勤于做事,珍惜光阴,为人处事懂得敬畏,要注重学习,知道人生不圆满,要多为社会做贡献。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严复:精通西学第一人.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推进办公室.2025-03-24
严复:融会中西 译以救亡.中国作家网.2023-06-20
严复.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社会学人类研究所.2023-06-20
严复.复旦大学图书馆.2025-03-24
严复、程颐、蒋百里、陆羽……这些人名是怎么取的?.今日头条.2023-06-21
福建福州严复:阔视远想 忠贞爱国.中央纪委国家监委.2023-06-20
严复创作《巩金瓯》.中国作家网.2025-03-24
严复:中国西学第一人.新华网.2023-06-20
荐读 | 馒头大师《历史的温度》 到底有多热?周日来方所听张玮讲历史博弈.网易.2023-06-26
严复.复旦大学精品课程网.2024-01-05
严复: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百家号.2025-03-24
严复: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中国教师报.2024-01-05
100年了!今天,缅怀这位福建人.今日头条.2023-06-20
严复:津门廿载成大家.今日头条.2023-06-26
严复与开平矿权交涉案.搜狐网.2023-06-26
北大历任校长:严复(1912.2-1912.10).新浪网.2024-01-05
他是北大第一任校长!.今日头条.2023-06-20
作为首任校长,严复对北大做了哪三件影响深远的事.澎湃新闻.2023-06-23
国家文物局关于颁布1911年后已故书画等8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的通知.国家文物局.2023-06-25
林耀华 | 严复研究 -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社会学人类研究所.2023-06-26
严复逝世99周年:在大转型时代,从变革者到守旧老人.新京报网.2023-07-19
严复的儿孙.新浪网.2023-07-19
严复在天津的生活.搜狐网.2023-07-19
李克强总理赞誉严复传递三大讯息.中国政府网.2023-06-20
船政文化代表人物.福州市人民政府.2023-06-20
他是北大首任校长丨几道先生,见字如晤.今日头条.2023-06-20
严复逝世100周年:科学与爱国思想仍闪耀光芒.人民网.2023-06-26
中国历史文化街区里的严复故居.光明网.2023-06-25
严复去世后归葬故里 帝师陈宝琛为其写墓志铭.中国新闻网.2023-06-21
探访新完成保护修缮的严复故居和严复墓.福州新闻网.2023-06-21
“复活”严复的翰墨馆:从收藏一份信札到传承办学理念.央视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23-06-26
纪念严复诞辰169周年 海峡两岸新书发布会在福州举行.今日头条.2023-06-26
郭嵩焘与严复的忘年交.中国作家网.2023-07-19
严复与一份考卷.南开大学新闻网.2023-07-19
严复的遗嘱.新民晚报.2023-07-19
《严复》讲述严复写天演论的故事.腾讯视频.2023-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