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LIANYUNGANG TECHNICAL COLLEGE)位于中国最早的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中国江苏连云港市。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连云港职业大学,1983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1999年3月,连云港市职业大学与连云港市职教中心合并,更名为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学校搬入连云港市科教园区,建成了千亩美丽校园,办学条件和资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020年,学校首次实现高职在校生万人办学规模,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实现了“大起来”的历史性跨越。2022年,学校召开了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提出了“创成双高院校、创建应用本科”的奋斗目标。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占地面积1150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教职工有600余人,其中博士21人,硕士411人,正高30人,副高192人。全日制在校生近14000人。学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医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商学院、艺术与旅游学院、行政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课部(公共体育部)等11个教学单位,并设40余个专业。
历史沿革
连云港市职工大学
1979年,连云港市机械工业局职工大学成立,后更名为连云港市职工大学。
2000年,连云港市职工大学撤消。
连云港职业大学
1983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在连云港市职工大学的基础上挂牌成立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连云港职业大学。
连云港市职教中心
1992年,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利用世行贷款投资兴建连云港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1993年,学校被确定为江苏省重点职业高级中学并在此基础上成立连云港市中等专业学校。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连云港市职业大学与连云港市职教中心合并,更名为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1999年10月21日,经教育部、省政府批准,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师范专科学校(筹)组建成立。
2008年,学校搬入连云港市科教园区。
2011年1月18日,连云港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提出,推进高等教育特色发展,支持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创办连云港科技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设11个教学单位,开设40余个专业。
参考资料:(截至2023年12月)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开设40余个专业,其中物流管理、药品生产技术为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建筑工程技术、药品生产技术、数控技术专业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等4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药品生产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群,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为省级重点专业,药品生产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为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贯通培养“4+0”本科项目、高等职业教育与应用本科教育“3+2”分段培养项目、“3+2”国际合作本科项目等10个。
师资规模
学校坚持把人才强校作为重大发展战略,积极实施高层次人才、“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教职工600余人,其中博士21人,硕士411人,正高30人,副高192人,硕士以上学位人数占比73.3%。省、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等各类高层次人才200余人次。
合作交流
学校坚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从1999年开始,先后与韩国、美国、法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菲律宾等国家高校互派教师和留学生。每年有数十名毕业生到韩国岭南大学等国外高校留学深造,攻读本科及以上学位。
此外,学校深化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全面推进协同育人。深入推进“院校+园区+企业”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建设连云港市石化产业学院、连云港新医药产业学院等4个产业学院,连云港绿色化工产教联合体获批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紧密型校企合作企业200余家,校内产教融合企业6家,并与正大天晴等联合建设省级“生物医药产教融合集成中心”。与此同时,学校打造集“数智赋能”石油化工产业链仿真实训中心、智能制造实训中心、人工智能(AI)技术实践中心、京东集团数字商务产业学院、数智建造与绿色施工实践中心为一体的产教融合数字化智能创新实训基地。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学校建有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应用化工技术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 数控技术工程中心、建筑工程技术、艺术设计专业群 3 个省级实训基地;江苏省模具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数控、模具专业 “1+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江苏省机械工程中心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和生物医药产教融合集成中心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培育项目。建成 10个实训基地、31个实训中心、122个实验实训室。学院与连云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院政合作共建占地150 亩、建筑面积2.86万平方米的连云港市公共实训鉴定基地;与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合作共建连云港市大学科技园。
参考资料:(截至2023年12月)
科研资源
图书馆藏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前身是始建于1979年的连云港市职工大学图书馆。1983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连云港职业大学;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连云港职业大学与连云港市职教中心合并,更名为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9月学校整体搬迁至海州区晨光路2号(现址),2010年3月启用新馆。
截至2023年11月,学院的图书馆高8层,建筑面积2.4711万平方米,阅览座位3200余席,馆藏纸质文献74余万册,中外文光盘图书1万余册,采购中国期刊网、超星图书、超星数字移动图书馆等电子资源,自建特色视频数据库300G。加入了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SHL(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NSTL(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长三角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服务网、江苏省科技情报信息中心、JALIS(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和连云港市地区高校图书馆联合体,拥有更多的文献资源共建共知共享。
图书馆内设综合办公室、资源建设部、读者服务部、信息技术部等职能部门。其中读者服务部下设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史哲、以及报刊工具外文书等四个文献中心。图书馆提供无线和有线接入方式,方便读者查询馆藏信息。
学术期刊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创刊于1988年,创刊名为《高教研究》,半年刊,内部发行,江苏省内部报刊准印证为(JS)第3229号。1991年更名为《连云港职业大学学报》,季刊,内部刊物,江苏省内部报刊准印证为(K)第395号。1999年1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连云港职业大学学报》成为由连云港市人民政府主管,连云港职业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国内统一刊号为CN 32-1526/G4,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 1008-7079。2000年,由于学校更名,学报遂更名为《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 32-1595/Z,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009-4318,季刊。
科研成果
2016-2017学年,学校共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30项,市厅级科研项目30项,校级科研项目60项;有11件发明专利、56件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授权;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83篇, 其中核心期刊42篇,SCI、EI等收录1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获得省市级科研奖励2项。
学校荣誉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先后被授予 “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实训基地” “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教育部高校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文明校园” “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红石榴家园”等荣誉称号,连续四年入选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满意度排行榜TOP100。
校园文化
校徽
校训
德才兼备,知行合一:“同时兼有优秀的品德和才能,客体顺应主体”是学校30年办学理念、办学思想的高度凝结,它传承历史,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全校师生要正确理解,全面学习,准确把握,并在工作中积极贯彻“一训三风”,以先进的理念指导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校风
团结 文明 严谨 勤奋
教风
厚德 博学 精业 善教
学风
修德 励学 强技 立业
校园环境及风光
学校位于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海滨城市—连云港市,坐落在著名的西游圣境花果山脚下。占地1150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地址:连云港市海州区晨光路2号。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截至2023年12月)
参考资料
历史沿革.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2023-06-02
学校简介.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2023-05-25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爱企查.2023-06-02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4-05-15
一训三风-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2023-06-02
现任领导.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2023-06-07
从几百平方米的一排厂房到现在占地1150亩它是怎么做到的?.今日头条.2023-07-05
教学单位.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2023-05-25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2024-05-15
本馆简介.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2023-05-25
学报简介.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2024-05-15
年度报告.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2024-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