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羽叶报春(Primula filchnerae Knuth)为报春花科(Primulaceae)报春花属(Primula)多年生草本,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保护等级为濒危(EN),主要分布于陕西、湖北,生于海拔900-1000m天然次生落叶阔叶林下、湿润且多砂石土壤上,分布地相对狭窄。

陕西羽叶报春全株被多细胞柔毛;叶多枚簇生,叶片轮廓卵形至卵状矩圆形,羽状全裂,边缘具粗锯齿或再作羽状分裂,小裂片近线形,具锯齿,质地薄;花葶3-6枚自叶丛中抽出,伞形花序3-8花;花萼钟状,裂片三角状披针形,先端锐尖;花冠紫色,冠筒稍长于花萼,裂片阔倒卵形,先端具深凹缺。

陕西羽叶报春花形美丽,花期相对较长,开花后其锥状花萼增大形似灯笼,观赏价值高,且其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活性。

研究历史

陕西羽叶报春为世界上现存的濒危植物之一,在1904年德国植物学家W.Filchner于中国陕西秦岭采集到模式标本,次年植物学家Knuth发表该种并以其采集者的姓氏命名,且配有线条图,该模式标本保存于德国柏林植物园植物标本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毁于战火,此后100多年未在野外发现其种。由于其模式标本二战时被毁,过去100多年人们只能通过文字及绘图了解其形态,《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将其列为已经灭绝的物种之一《中国植物志》记载:“本种为一稀有种,除模式标本外,无人再次采得,有可能已绝灭”(见《中国植物志》第59卷第二分册第51-53页)。直至2006年于湖北竹溪、竹山县被重新发现,由于其分布地狭窄,对生境变化极为敏感,如果生长区域受到扰动,会对其生存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应加强对该物种的原产地保护和引种保护。2015年3月下旬,张建强等在陕西省洋县秧田乡翁子沟发现并鉴定了陕西羽叶报春,并进行了标本采集,藏于中国陕西师范大学植物标本室(SANU)。

形态特征

茎叶

陕西羽叶报春为多年生草本,株高8-40cm,全株被多细胞柔毛,竹秆短或近于无;叶多枚簇生,叶片轮廓卵形至卵状矩圆形,羽状全裂,边缘具粗锯齿或再作羽状分裂,小裂片近线形,再不整齐浅裂,裂片两面均密生灰白色短茸毛,具锯齿,质地薄,淡绿色;叶柄约与叶片等长,基部宽扁。

陕西羽叶报春花葶3-6枚自叶丛中抽出,中空,外被银白色粗腺毛,伞形花序3-8花;苞片线状披针形花萼钟状,裂片三角状披针形,先端锐尖;花冠初开时为紫色,开放后为粉红色,冠筒稍长于花萼,冠檐直径1.8-2.5厘米,裂片阔倒卵形,先端具深凹缺,裂片粉红并略带蓝紫色,基部有倒心形先为橘黄色后渐变为紫红色的彩斑。

果实与种子

陕西羽叶报春子房球状,胚珠多数,特立中央胎座,蒴果球形,外果皮膜质,成熟后不裂或者顶裂;种子圆球状,直径1.5mm,成熟后黑褐色,有皱纹。

物种分布

陕西羽叶报春主要分布于陕西南部、湖北,湖北仅分布于竹山县竹溪县,模式标本采自秦岭北坡。

生长习性

陕西羽叶报春对生境要求相对较严,一般主要分布于生于海拔900-1000m天然次生落叶阔叶林下、湿润且多砂石土壤上或生于山坡林缘,分布地相对狭窄。其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15-20°C,8月中下旬开始萌发,然后进入营养生长期,越冬后,第二年2月花期持续4个月,5月中旬种子成熟脱落,6月份植株全部死亡。

繁殖方式

种子繁殖

陕西羽叶报春一般采用种子进行繁殖,主要利用育苗及大田播种两种方式进行播种。育苗播种时按一定的株行距将种子均匀撒播后,盖一层薄土,用小锄敲打地面,使种子呈半露半掩状,不影响出苗,并施足腐熟的有机肥。大田播种时选择玉米地或疏林地通过条播或点播的方式进行播种。

栽培技术

选地与整地

陕西羽叶报春进行育苗播种时,适宜选择选择半阳半荫的地块。大田播种时可选择玉蜀黍属田地或疏林地,以土壤营养丰富、含铁质较高的黄壤质地或黄壤砂质地中生长最为适宜。育苗播种前土碎平整,并覆盖一层腐殖土,大田播种前应平整土地,保证无较大碎块。

移栽

选择合适的时间对陕西羽叶报春幼苗进行移栽,移栽后的幼苗及时浇水,并采集带叶树枝进行覆盖,防止夏日阳光暴晒致死,移栽一段时间后即可将其移除。

田间管理

干旱时喷洒浇水,并按照不同的播种方式选择合适的方法在出苗后及时间苗,间苗后除草,并适时进行追肥,提苗壮苗与促进花茎生长。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陕西羽叶报春虽被重新发现,但其分布地域极为狭窄。在其主要分布地中国湖北省竹溪、竹山县也仅见到2个分布点,且发现野生植株数量极少。由于生长地点因多方面的原因遭到破坏,其生存繁殖受到严重威胁。陕西羽叶报春既耐高温又耐严寒,适宜在野外生长,且其在晚冬至早春开放出繁茂的美丽花朵,对这一物种进行保护有助于美化城乡冬春环境,促进花卉业发展等。为保护这一物种,可开展人工栽培,相关研究学者于2006年采集陕西羽叶报春种子进行人工栽培并繁殖成功,2007年再次进行栽培,种源增加,2008年进行小片野外栽培研究,2009年进行大面积人工栽培研究,获得成功,人工栽培技术基本成熟。

保护等级

陕西省羽叶报春已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保护等级为濒危(EN),为陕西稀有级保护植物,受保护原因主要是由于其分布受限,生境退化或丧失,成熟个体数量稀少,受威胁严重。

观赏用途

陕西羽叶报春花形美丽,花期相对较长,一般春节前后开花,花期长达近4个月,开花其后锥状花萼增大形似灯笼,花呈粉红色,可用作观赏。

相关研究

生存机制研究

研究发现,温度、光照等多种环境因素对陕西羽叶报春种子的萌发与成苗具有显著影响,且光线对其花色具有一定影响,如在室内近窗或阳光照射不足的环境下,植株可以正常成长,但花色往往失去粉红色而变成白色。温度对种子的萌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温度超过29°C时会抑制种子萌发,种子萌发率显著降低,且会显著增加初始萌发时间和萌发持续时间;陕西羽叶报春种子萌发时,对光同样敏感,持续黑暗与光照相对较强时均对种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

抗病毒研究

研究植物中的抗病毒成分,可为抗病毒植物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对陕西羽叶报春成分提取及鉴定发现,可从其中提取出甲醇类物质,其甲醇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IBV活性。

物种对比

系统发育相关研究表明陕西羽叶报春与藏报春(Primula 中华缺翅虫 Sabine ex Lindl.)和巴蜀报春(Primula rupestris Pax et K. Hoffm)应同属与藏报春组,与传统的基于形态学的处理一致,与其他两种的区别在于陕西羽叶报春叶片为羽状全裂,花萼呈现钟状,花期基部不膨大,其它两种叶片为5-9深裂,花萼基部膨大为球形。

参考资料

陕西羽叶报春.植物智.2023-05-15

Primula filchnerae | 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信息系统.植物智.2023-05-15

..2023-05-15

..2023-05-15

..2023-05-15

..2023-05-15

..2023-05-15

西安植物园2月27日恢复开园 实用赏花攻略请查收.新浪陕西_手机新浪网.2024-05-04

陕西羽叶报春.www.iplant.cn.2024-08-04

..2023-05-15

..2023-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