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马蹄酥

马蹄酥

马蹄酥,雅名“香饼”,是福建同安,江苏江阴 繁峙县等地的著名传统小吃。是由面粉揉合各种材料烘焙而成的油酥饼,原为唐朝的宫廷食品,后流传入民间,随着岁月流转,各个地方的马蹄酥也演变出不同的馅料,形状和名称。

做法说明

繁峙酥

将面粉(1.8公斤)放入面缸,酵种撕碎后放入,把绵白糖(350克)、酱油(350克)分放在面粉的两边,倒入开水500克,拌和揉成油糖面团。再将碳酸钠(5克)用25克热水溶化后倒入,反复用劲揉匀,划开透气,六分钟后,仍揉合到一起,制得糖油面约3公斤。将食碱(5克)用25克热水溶化后倒入面缸,再放入面粉(3公斤),绵白糖(1.6公斤)、豆油(1.5公斤)拌和,搓匀即成糖油酥6.2公斤。最后加以加工,熟后出锅,最后以白蜂蜜灌浆,白绵糖上霜,即为成品。

福建酥

上白面粉4.8公斤绵白糖2.05公斤酵种25克饴糖75克食碱10克酱油1.95公斤

1.与繁峙酥开始制作的步骤一样。

2.将糖油面搓成条长,摘成剂子200只(每只重15克),扁成边薄中厚的圆形皮子,每只包入糖油酥(31克),收口捏拢,揿扁后用擀擀成直径约6.7厘米的酥坯,然后在酥坯正面刻上马蹄糕印,将饴糖用热水75克稀释后,涂刷在酥坯面上。待桶炉烧热,将酥坯底面抹少许清水贴入炉中(每炉可贴100只),炉口上盖一水钵,用微火烘焙。4分钟后,端去水钵,将绵白糖(50克)撒入火中,覆盖水钵(不使漏气),同时用湿布塞住桶炉风口,焖约3分钟,待炉内糖烟消散、上火冒出时,端去水钵,出炉即成。

特点:色呈金黄,酥软微脆,香甜盈口,油而不腻。

陇县酥

陇县马蹄酥用料讲究,制作精细,系以精面粉、熟大油、白蜂蜜、白绵糖为主要原料。以精面粉加水与少量大油拌和,制成皮面;精粉与大油混合搓成酥面;将皮面擀成2毫米厚的面皮,包进酥面,卷成直径为3.5厘米之面卷,切成若干节,每节压成10厘米宽的面片,再将面皮相叠呈驴脊形,切成4毫米厚的面页,圈成马蹄糕形状,投入油锅烹炸。面层逐开,更似马蹄,惟妙惟肖。熟后出锅,最后以白蜂蜜灌浆,白绵糖上霜,即为成品。

佳县酥

佳县马蹄酥的主要成份和制作方法是:每斤面粉加水、白砂糖、熟猪油各二两,先要把水烧开,将白砂糖溶入水中,猪油加热成液态。接着将糖水和猪油兑在一起,搅拌均匀,趁热把面和起来,用湿布盖好。再把和好的面分成剂,用手揉光,再压扁,擀成直径约四五寸的圆饼,用刀一切两半,并在每半表面划数条线(以防炸时表面鼓起泡)。然后将半圆饼直径处两头粘合成马蹄形,放入猪油锅内,炸到表面呈淡黄色时,捞出晾干即可食用。

常州酥

用料

A.高粉4.8千克

B.绵白糖2050克

C.糖稀75克

D.碳酸钠10克

E.酱油1950克

做法

1.面粉开窝,酵种撕碎放入,白糖350克,豆油350克,开水500克,5克碱用25克热水化开反复揉匀划开透气成糖油面

2.将碱5克勇25克水融化后倒入面缸,放3千克面粉白糖1.6千克.豆油1.6千克拌匀揉和,成糖油酥

将(1.)分成200个(15克的剂子),揿扁成边薄中厚的圆形皮子,每个包入糖油酥31克,收口捏拢,揿扁后用擀棰擀成直径约6.7厘米的酥胚。在酥胚正面印上马蹄糕印,将饴糖用热水75克稀释后,刷在酥胚表面上。将酥胚底部抹上少许水贴在烤盘上,炉内酥胚上压盘放水烤4分钟后端去水盘,将绵白糖50撒入火中覆盖水钵(不使漏气)焖约3分钟。待炉内糖烟消散上火冒起时端去水钵,出炉即成。

菜品特色

繁峙酥

繁峙县马蹄酥,原名叫“梅花酥”。过去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将红、黄、绿等各种颜料通过罗的小孔“甩”到其表面。使其表面花花点点,状似万朵梅花绽放。西汉末期王莽篡位,追杀刘姓子孙,刘秀四处逃命。当他逃到繁峙城的时候,追兵紧随而至。他慌忙藏到了一个,卖“梅花酥”老人的身后。追赶的兵马狂奔而过,撞翻的老人摆在街边的案板,散落在地上的梅花酥被马踩得七零八落,追兵过后,老人看疲惫不堪的刘秀,说道:“不嫌脏,你就吃吧!”饥肠辘辘的刘秀哪里还管得了脏净,捡起地上的梅花酥狼吞虎咽地饱餐了一顿。后来刘秀重兴汉室,开创了东汉,还念当年被马踩了的糕点。由于当时没来得及多问,就根据记忆中的形状跟口感,下旨寻找“马蹄酥”。后来做梅花酥的工匠,就干脆用月牙刀,将梅花酥切成马蹄糕状的小块来卖,并采用了御赐名“马蹄酥”。

马蹄酥是由面粉揉合各材料烘焙而成的油酥饼,原为唐朝的宫廷食品,后流传入民间,随着岁月流传.各个地方的马蹄酥也演变出不同的馅料,形状,名称等.

繁峙马蹄酥松软兼备,色香味俱全,所谓是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马蹄酥真遗憾。

福建酥

马蹄酥,雅名“香饼”,是厦门市泉州市闻名的佳点。同安区的马蹄酥最为著名。

马蹄酥为江阴传统土特产。清朝末年仿制镇江市同名糕点,并经改进成面。该产品采用上等面粉、赤豆为原料,加果仁为辅料,用糯米发酵后制成。因成品四周厚、中间薄、形似马蹄而得名。其特点为酥、松、软兼备,色、香、味俱佳。

马蹄酥原为唐朝的宫廷食品。相传朱聿鐭李世民的原配夫人长孙皇后回家乡陕西省探亲时,携带马蹄酥作为随身礼物。乡亲们尝后赞叹不已,经皇后同意,娘家派一名心灵手巧的人,向随行御厨学制作此佳点的工艺,后来传入民间。唐代开辟闽疆,这种宫廷佳点随南下人员传入闽南地区

马蹄酥制作时将饼贴在竖炉壁上烘焙,饼呈马蹄形,故称。清代诗人就写过“乍经面起还留迹,不踏花蹄也自香”赞美马蹄酥的诗句,说明它历史悠久并受到文人墨客的赞赏。

它的原料是面粉、白糖麦芽猪油;分酥皮、拌馅等制作工序,揉全后贴在竖炉壁上烘烤。这种饼酥脆馅甜,开水冲泡后体积膨胀,所以也叫“泡饼”。

解放前,同安区有“双鹿”、“金吉”、“庆春”几家老店号制作,厦门市的“双虎”号也有六七十年历史。有好几家食品厂生产马蹄酥。

陇县酥

马蹄糕酥,又名蜜馅儿,因形似马蹄而得名,原是陇县民间走亲访友时的名贵糕点,尤以宝鸡市的和塞上古城榆林市制作的最为驰名。

据民间相传,马蹄酥原系唐朝宫廷膳食。传说李世民的原配夫人长孙皇后,回家乡陇州省亲时,当地一心灵手巧地帮厨,从随行御厨那里学来了马蹄酥的配方及制作方法,后传入民间(一说系由唐代诗人李白传人市肆)。长孙皇后原籍陇州香泉乡,如今孙家庄还有娘娘父母坟遗址。陇县东风乡相公山下的东风镇遗址,便是唐代为纪念贤良的长孙皇后奏于皇帝减免陇州人民的赋税而建的聂氏宗祠

一说,陇县马蹄酥,始于清光绪末年。据《陇县志》记载:陇县西南有吴山,亦称吴岳,即禹贡山山,称“五镇之西镇”,为历代宫廷朝圣之地。元代以后,朝圣之风更盛,每隔3年祭祀1次。清光绪末年,清廷派员祭奠吴山,兼巡陇州,皇帝赐钦差大臣“半桌满汉全席”,故命御厨宫某随行。做厨时,陇州厨师贾义财结识御厨宫某,遂将马蹄酥制作工艺授予贾义财。民国初年,贾义财又传给其子及徒弟,逐渐传及秦陇。马蹄酥从此驰名甘陕,成为民间名贵食品。

1960年,陇县食品厂挖掘民间名贵产品时,由贾氏徒弟边文汉老工匠传艺,继承恢复了马蹄酥这一名贵食品的生产。陇县马蹄酥畅销省内外。

江阴酥

马蹄酥,是江阴历史上的土特产。其稀面粉加入重油,重糖,赤豆沙,黑芝麻加工而成,因其形如同马蹄,故得名马蹄酥。

它,酥香松软;它,味甜油润,入口即化而且营养丰富,具有酥、松、软兼备,色、香、味俱佳的特点,所以能受到历代江阴人的喜爱,成为著名的土特产和名点。

马蹄酥,始创于明末清初,为纪念江阴的抗清斗争,故以马蹄为形。后经历代改革,才成了菊花状。

它的特点是酥松软兼备,色香味俱全,所谓是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马蹄酥真遗憾。

江阴比较有名的马蹄酥有长泾镇“季氏“,”大众“等这些传统糕点房,都是采用传统方法制作,老少皆宜。

佳县酥

佳县人也叫蜜窝,具有几百年的制作历史。是用精粉、猪板油、蜂蜜和白糖等为原料制成,色泽褐黄,纹层清晰,由于它具有酥、脆、香、甜,存放时间长,不易变质等特点,吃起来十分可口,所以是佳县著名的传统风味食品。

常州酥

清咸丰十年太平军攻占常州后,民间出现一种形如马蹄的油酥饼,意在歌颂太平军的功绩。马蹄酥选用精白面粉、棉白糖、酱油等原料制作,延用传统烘炉烘制。色呈金黄,香甜酥松。已收入《中国名点菜谱》。

参考资料

五一假期,你在福建么?这有10款只有福建本地人才知道的压箱底美食.m.toutiao.com.2022-06-01

陇县人民政府特产美食马蹄酥.www.longxian.gov.cn.2022-05-30

佳县马蹄酥-佳县人民政府.m.sxjiaxian.gov.cn.2022-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