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津安二郎(外文名:Yasujirô Ozu,1903年12月12日-1963年12月12日),生于东京深川,日本知名导演、编剧。

1923年,小津安二郎进入松竹公司蒲田电影制片厂所当摄影助理,在1927年正式成为导演,拍摄了电影处女作《忏悔之刃》(1927)。早期的他广泛拍摄各类影片,其中又以青春喜剧类居多,如《我毕业了,但......》(1929)、《心血来潮》(1933)、《浮草物语》(1934)等。到中后期,经历过两次战争的小津安二郎将题材转向了以庶民日常生活为主的家庭伦理电影,其中《晚春》(1949)、《东京物语》(1953)为他一生中的代表作。小津安二郎的影片经历了从无声电影到彩色有声电影的转变,曾获伦敦国际电影节萨瑟兰奖,多次获得日本《电影旬报》年度十佳电影奖项,其中,《东京物语》被《时代》杂志评选为电影史上最伟大的100部电影之一,以及被全球358位导演和电影制作人评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而他本人曾获第2届日本电影蓝丝带奖最佳导演奖、艺术祭文部大臣赏及紫绶褒章。小津安二郎是世界电影史上风格鲜明、辨识度极高的大师级导演,也是公认的日本电影史上三大导演之一,和沟口健二(1898—1956)、黑泽明(1910—1998)鼎足而立。此外,独特的“小津式”电影风格还成为了许多导演效仿学习的对象,而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也常被当作了解日本文化的窗口。

1963年12月12日,小津安二郎因癌症病逝,长眠于北镰仓圆觉寺。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03年12月12日,小津安二郎出生于东京深川区的一个名门望族,他的父亲是个肥料批发商。在五个兄弟姐妹中,他是次子。1913年,在上小学时移居父亲的家乡三重县松坂市。小学时期,小津安二郎经常逃课去看查理·卓别林、莉莲·吉什、威廉·哈特等人的电影,即使受到学校的处分,他也并不在意。

1916年,小津安二郎开始就读宇治市三重县立第四中学,那时的他是一个有酗酒不良嗜好的问题少年。小津安二郎少年时代酷爱电影,但他只看西洋片。16岁的他受托马斯·因斯导演的好莱坞电影《文明》(1916)的影响,决定投身电影事业。在三重县立第四中学时,曾被校方开除,原因是他给低年级的“美男”学弟写了一封有失文雅的信。中学毕业后,小津安二郎先后报考了神户高等商业学校、师范学校等,但均以失败告终。1922年在饭高町的小学当了一年代课老师,但小津安二郎下定决心要当电影导演,直到他20岁时(1923年)便回到了东京。1923年后,小津安二郎全家长居东京。小津安二郎跟母亲的关系比较密切,这一点也对他的电影创作产生了影响。

进军影视界

从助理到导演

1923年,在母亲委托他人的推荐下,小津安二郎进了松竹公司蒲田电影制片厂担任摄影助手。1926年调到导演部,便跟着大久保寿忠素当助理导演,大久保经常因肠胃不适而离开现场,让几个助导完成手上的任务,因此他在助导时期就做着导演的工作。1927年,因为一些机缘巧合,他拍出了一部古装题材的电影《忏悔之刀》,这是他的处女作。后来,松竹公司将专事古装题材的制作团队全部转到了京都的制片厂,小津安二郎便开始转战“现代剧”题材。这一转变是为日后成就小津安二郎“现代平民大师”的重要契机。

崭露头角

1928年,小津安二郎执导他的第二部影片《少年的梦想》,这是一部讲述上班族日常生活的无声喜剧。在1928年至1930年期间,小津安二郎完成了将近20部作品。1928年有五部作品、1929年有六部,1930年则有七部。这段时间的他开始专门拍摄喜剧片和学生片,主要以日本中下阶层的日常生活为题材。

1930年代初,小津安二郎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影评人的认可。1931年执导的《东京合唱》在《电影旬报》年度十佳电影中排名第三;1932年执导的《我出生了,但......》,在《电影旬报》年度十佳电影中名列第一;1933年,编导了剧情片《心血来潮》,该片被日本《电影旬报》选为年度最佳电影,而他在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拍摄的带有严肃色彩的青春喜剧三部曲《心血来潮》《浮草物语》《东京之宿》使他身日本导演前列。早期的小津安二郎共制作了35部无声电影,1936年,他制作了他的第一部有声电影《独生子》。

最“低产”时期

1937年,在小津安二郎即将完成《父亲在世时》的剧本撰写时,收到了从陆军军部送来的征兵召集令,遂被征召入伍。小津安二郎曾讲述,在战地时,他通过战场上的所见所闻来构思电影情节,并想着只要有命回去就好好拍一部战争片。两年之后服役期满,他又回到日本继续拍片。这两年战争的经历,他在随笔、日记、书信中有过零散记载。

1939年6月,小津安二郎从中国战场归国后,相继拍摄了《户田家的兄妹》和《父亲在世时》两部存世作品。

1943年6月,小津安二郎再次接到海军部颁发的“战时特别征募令”,被派往东南亚战场参加日军的宣传报道工作。日本战败后,他在新加坡被英军俘虏,在战俘营中度过了六个月,于1946年归国。

从1938年到1948年的十年间,小津安二郎只有4部作品。然而,从1927年到1937年,他在导演生涯的前10年里,共拍摄了37部作品,分别为34部无声片和3部有声片。

成为巨匠

战后的小津安二郎重回松竹,投身于关注平凡日常生活的“平民”电影。战争期间的经历使他的电影题材更深刻、严肃,更发人深省。1949年,小津安二郎跟老搭档野田高梧再度合作,推出了《晚春》,该片的问世标志着小津安二郎电影走向成熟。《晚春》由笠智众原节子主演,讲述了父母与儿女之间的关系和亲情。此片被列为日本当年十大最佳影片之首,并被选为200部日本电影名片之一。在其后的作品中,有多部被评选为《电影旬报》的年度十佳电影之一。

1953年,小津安二郎执导了他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东京物语》,该片表现了日本传统家庭制度正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获得了第1届伦敦国际电影节萨瑟兰奖。同时,《东京物语》入选《时代》杂志评选的电影史上最伟大的100部电影之一。2012年,英国电影杂志《视与听》邀请世界各地的影评人与导演投票选出他们认为的有史以来最好的十部电影,《东京物语》获得了358位导演票选的影史冠军。

1955年,小津安二郎被任命为日本电影导演协会会长,以接替第一任会长沟口健二

1958年,小津安二郎拍摄《彼岸花》,这是他首次尝试使用彩色胶卷拍摄完成的电影作品,该片被日本《电影旬报》选为年度十佳影片第三位,小津安二郎也因此获得艺术祭文部大臣赏及紫绶褒章。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小津安二郎重拍了他三、四十年代的作品,如《早安》《浮草》《秋日和》分别是《我出生了,但......》《浮草物语》和《晚春》的翻版。其中,小津安二郎还凭借《秋日和》获得了第8届亚太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1962年,小津安二郎执导了《秋刀鱼之味》,该片讲述了老人平山的家庭生活和嫁女的过程,由冈田茉莉子杉村春子主演。该片是小津安二郎生前执导的最后一部作品,被《电影旬报》评选为年度十佳影片。

战争经历

1937年9月9日,小津安二郎收到了日本军队的征召令,应征入伍。次日,他便前往近卫步兵第二联队的本部完成报到,于9月24日随部队从大阪浪花港出征,9月27日抵达上海市。小津安二郎被指定为下士官军阶分队长,被配属到松井石根陆军大将指挥下的“森田化学防水给水部队”,率领着属下22人(一说17人)直接参与向中国军队发动的各种常规和非常规战役。

1937年12月13日中国南京沦陷前后,即日本侵略军先后侵占滁州市蚌埠市前,小津安二郎已实际在前线参战。

1939年6月服役期满,小津安二郎又回到日本继续拍片。关于这两年在战争中的经历和体验,他均有在书信、日记、文章中记录。而关于中国战场上的“战地日记”,他做出了“禁公开”的决定。

1943年6月,小津安二郎再次接到了由海军部发出的“战时特别征集令”,月中旬,他乘军舰从关西九州地区的福冈海军港出发,担任海军太平洋战争前线的“新闻报道班”班长,带领一行人来到了新加坡

1945年8月,小津安二郎被英美联军俘虏。他在新加坡的战俘营中度过了六个月。1946年1月被遣送回国。

个人生活

出生和家庭

小津安二郎出生于东京深川区的一户豪门家庭,父亲寅之助是“汤浅屋”的肥料批发商,祖父是一个浪子,曾声称只要一辈子不愁酒钱就行。小津安二郎为父母亲所生的第二个儿子,遂冠名安二郎。小津安二郎终身未娶,和母亲同住了几十年,因此跟母亲的关系比较亲密,这一点影响了他的电影作品,还影响了他的身体状况等。

1934年,小津安二郎的父亲因心脏功能不全猝亡。享年69岁。

1962年2月,小津安二郎的母亲不幸病逝。

同事和友人

小津安二郎早年在松竹映画蒲田制片厂担任摄影助手工作期间,曾与与清水宏日本电影巨匠)、五所平之助(日本有声电影创始人)等同事,后与清水宏结为挚友。在此期间,小津安二郎还结识了剧本部的野田高梧(日本著名剧作家),1927年,小津安二郎的处女作《忏悔之刃》的剧本就是野田高梧之作。40年代后,小津安二郎的和他的合作更为紧密,两人共同创作了《晚春》《麦秋》《茶泡饭的味道》《东京物语》《彼岸花》《秋刀鱼之味》等多部经典作品。

山中贞雄,小津安二郎一位志同道合的挚友,也是一名日本电影导演与编剧。山中贞雄于1937年8月25日亦应征入伍,1938年1月12日,小津安二郎在中国和他不期而遇。1938年9月17日山中贞雄因痢疾而病殁于中国开封市的日军野战医院,下葬于京都·大雄寺,其墓志铭由小津安二郎题写。

原节子,本名会田昌江,为与小津安二郎合作较多且影响力较大的一名日本女演员,生于1921年。在小津安二郎的作品中,她多以传统美德的最后体现者为角色。她与小津安二郎合作的影片有《东京物语》《晚春》《麦秋》《东京暮色》《秋日和》《小早川家之秋》。小津安二郎去世前一年,原节子宣布息影。之后,她恢复了本名,搬到了镰仓市隐居,那里有小津安二郎生前的住所死后的墓穴。原节子终生未婚。

此外,笠智众与齐藤良辅也是小津安二郎的比较固定的班底人员。自1941年开始的《户田家的兄妹》到1962年的《秋刀鱼之味》,笠智众几乎都以“周吉”这个父亲形象参演了小津安二郎的所有影片。而齐藤良辅则为《东京物语》《浮草》《秋日和》等经典作品留下了多首配乐。

疾病和死亡

1963年12月12日,即小津安二郎母亲逝世的第二年,小津安二郎因癌症去世。这一天正好也是他的六十岁诞辰。小津安二郎被葬于北镰仓圆觉寺的坟墓中,他的墓碑上,按照他的遗愿,刻了一个“無”字。

电影风格

电影题材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小津安二郎的电影多为黑帮片、学生青春片和都市家庭片,以写实的风格描写生活中平民百姓的喜怒哀乐和生活态度。当时他的电影联系了很多二三十年代东京流行文化的元素,如当代卡通、小说、新闻等。由于受好莱坞电影的影响,小津安二郎战前的电影很大程度上是对好莱坞的模仿。

二战之后,小津安二郎开始专注于拍都市家庭伦理片,没有延续他在战前的多面题材。其中最突出的题材就是父亲嫁女儿的故事。他的电影也不再像之前的日本版好莱坞,而是有自己独特的“小津风格,即用低机位拍摄手法刻画亲子关系和中产家庭生活的琐碎细节,体现“物哀”之观念。

拍摄手法

低机位

1928年,小津安二郎在拍摄其第六部作品《肉体之美》时,场地条件较为恶劣。为避开地面上杂乱的照明灯具和线路进入画面,小津安二郎开始尝试用低摄影机位的“小仰角”来进行拍摄,并使用一种特殊摄影机固定装置——超低角度的“锅盖形”摄影机置放脚架,探索出“小津式”的构图风格和“低机位”拍摄手法。例如小津安二郎在拍摄时,机位离地只有3英尺,与坐在榻榻米上的演员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被这种镜头也被称为“榻榻米镜头”。

固定机位

固定机位的使用也是小津安二郎拍摄手法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摄像机位置变动而破坏原本画面的构图的风险。小津安二郎导演非常重视画面构图的稳定性,当镜头移动时,他会让人物与镜头同步移动以保持构图的稳定,在大程度上使人们忽略了镜头本身的移动,起到稳定整个画面结构的作用。他将画面统一成固定的形式,更注重远景与近景的错落有致,以保证每一帧画面的出现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空镜头

大量的空镜头也是小津安二郎电影风格的经典标志,在电影中常起到转场作用,这样的空镜头被日本电影评论家佐藤忠男称为“幕布镜头”。空镜头可以酝酿当下的情绪,它不会给观众缓冲情绪的机会,相反会变得更加强烈。在小津安二郎的空景镜头中,经常使用日式榻榻米、神社茶几、庭园等日式古典装潢和物品,营造出画面中人物与周围环境的融洽和谐。

主要作品

导演作品

无声电影

有声电影

编剧作品

著作

《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小津安二郎随笔集)

荣誉奖项

影视荣誉

人物评价

“这(《东京物语》)是最伟大的电影之一,或者说是最伟大的家庭剧。它非常的东方,紧紧地抓住我的心。”(导演李安评)

“如果我来定义为什么发明电影,我会回答:‘是为了产生一部小津安二郎电影那样的作品。’”

(导演维姆·文德斯评)

“小津对于‘物’的感受异常敏锐:有的是审美对象、有的是食物、有些是词语、有的是印象深刻之物。总之,这些事物在小津看来,都是可以被艺术转化的,他的电影,整体在哲学意义上甚至具有一种把‘物’当作本体的实在论色彩。”

(清华大学教授张芬评)

“小津电影中有大量空白大量悬置,通过这些空白和悬置,小津成了影史上最语焉不详的一位导演。他用‘无’总结了他的一生。在小津看来,不出问题的家庭状态是所有人都‘匿名’,没有人需要扮演自己。用空白,小津彻底反击了蒙太奇语法,实现了影像的反独裁反侵略反扩大。”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著名作家毛尖评)

“小津安二郎是日本大师级电影导演,他的镜头流露出一种亲和力。小津安二郎逝世后,他的墓碑上单单只刻着一个日文汉字“無”,就像他整个电影生涯最后的缓慢淡出。正如他所言:人生与电影一样,都是以余味定输赢的。”

(《界面新闻》评)

“小津安二郎是国际影坛公认的日本电影大师,他的电影经常被当作了解日本文化的窗口。”

(《新京报》评)

“小津安二郎也是世界电影史上风格鲜明、辨识度极高的大师级导演。”

(《新京报》评)

参考资料

小津安二郎.猫眼电影.2023-05-05

小津安二郎.allcinema.2023-05-05

映画監督小津安二郎-プロフィール.松竹.2023-05-05

小津安二郎 Yasujirô Ozu.豆瓣电影.2023-05-05

日导演小津安二郎经典作将再映 曾获粉丝李安推崇.中国新闻网.2023-05-05

映画監督小津安二郎年表.松竹.2023-05-05

《小津安二郎全日记》出版:在生活与电影之间的真实小津.新京报网.2023-05-05

..2023-05-05

小津安二郎:“以余味定输赢”.界面新闻.2023-05-05

纪念小津安二郎:“无”的永存(图).新浪娱乐.2023-05-05

小津的有与无:在中国战场做着“电影梦”.凤凰网文化.2023-05-05

小津安二郎.超星.2023-05-05

..2023-05-05

小津安二郎 Yasujirô Ozu的全部作品(69).豆瓣电影.2023-05-05

小津安二郎.1905电影网.2023-05-05

映画監督小津安二郎-東京の合唱.松竹.2023-05-05

Yasujirô Ozu Biography.IMDB.2023-05-05

追寻小津安二郎的足迹.nippon.2023-05-05

映画監督小津安二郎-彼岸花.松竹.2023-05-05

映画監督小津安二郎-浮草.松竹.2023-05-05

清水宏 Hiroshi Shimizu.豆瓣电影.2023-05-05

小津安二郎只走自己路 曾道电影是以余味定输赢.1905电影网.2023-05-05

..2023-05-05

..2023-05-05

纪念小津安二郎去世50周年:银幕经典“五宗最”.1905电影网.2023-05-05

映画監督小津安二郎-出来ごころ.松竹.2023-05-05

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豆瓣读书.2023-05-05

..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