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畏号战列舰(英文名:HMS Dreadnought,HMS为“Her Majesty's Ship”,意为“女王陛下的军舰”),是英国皇家海军于1906年下水的一艘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列舰,是近代海军史上第一艘采用统一型号主炮的战列舰,也是第一艘采用蒸汽轮机驱动的主力舰。

1904年,英国炮术专家约翰·阿巴斯诺特·费舍尔爵士出任英国第一海务大臣,他牵头组成了一个委员会,目的是拿出一个关于新战列舰的设计方案,初步方案很快被拟订。1905年10月2日,无畏号战列舰在英国普茨茅斯海军船厂开工建造,1906年2月10日下水,1909年12月3日正式服役,1921年出售拆毁。

无畏号的划时代意义首先体现在其战列舰提出了“全重型火炮(All Big Gun)”概念,它取消了以往战列舰上较小口径的二级主炮,而装备了统一型号的单一大口径主炮。其次是蒸汽轮机第一次被用作战列舰的动力,无畏号最高航速因此可以高达21节。此前使用往复式蒸汽机的战列舰则只能达到18节航速。而无畏号可以20节以上航速持续航行13个小时。无畏号战列舰的出现使其他战列舰全面过时,各海军强国纷纷效仿,海军从此进入“无畏舰”时代。

发展历程

研制背景

时局背景

19世纪末,新兴的德国英国发起挑战,在工业方面已超过英国,但在海军方面,德国不如英国。1895年,威廉二世提出了“德意志之未来在海上”的声明,拉开英德海军竞赛的序幕。1898年,德国国会通过扩充海军法案,建立一支包括38艘战列舰为主的大舰队。英国皇家海军为保持海军强国地位,加紧制造战列舰,在此背景下无畏号战列舰由此诞生。

技术背景

19世纪90年代,当时世界各国战列舰的有效炮战距离为1700米左右。但是由于此时鱼雷的射程已经达到了2700米左右,超过了战列舰舰炮的有效射程,于是一些国家的战列舰上开始增设具有较大口径的二级主炮。19世纪末,无烟发射药问世,舰炮可以实现远程射击。采用无烟火药的舰炮,其有效射程可以达到6000~7000米。随着战列舰炮战距离的增加,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一些舰炮专家开始考虑舰炮远程射击的效果问题。究结果表明,舰炮远程射击的效果主要取决于舰炮的集中射击、在统一指挥下的齐射、必要的装置和设备等几个方面的因素。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由于舰载火炮射程与射速的原因,当时各海军强国各类战列舰流行混装两种口径主炮的方式,较小口径(6英寸~10英寸)主炮(速射炮)可以弥补大口径(11英寸~13英寸)主炮火力不足。20世纪初,随着火炮技术的进步,舰载火炮的射速、射程和精度都大幅度提高。采用两种口径主炮射击时因弹道、射速不同,弹着点观测、火力控制都不能统一,使主炮射速和命中率都受到影响。这种弊病在1905年的对马海战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1903年,意大利美国英国海军舰船设计师提出了统一战列舰主炮的观念。主张取消较小口径的主炮,增加大口径主炮数量,大口径火炮可以在较小口径火炮射程以外开火,通过集中控制火炮齐射对目标区域的火力“覆盖”达到提高命中率的目的。随着火力控制从概念转为实用,上述主张成为可能。

研制历程

1904年,炮术专家约翰·阿巴斯诺特·费舍尔(John Arbuthnot Fisher)以现役上将军衔出任英国第一海务大臣。上任伊始,费舍尔便推进英国皇家海军的现代化改革,大力淘汰老式军舰,将90艘老式小型舰船出售,同时全力发展战列舰

同年10月,由德里克·费舍尔牵头组成一个委员会,其成员是精心挑选的,目的是拿出一个新战列舰的设计方案。很快,产生了初步方案,其中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采用统一型号的10门12英寸(300毫米)口径主炮,可以长时间内保持21节航速运行的蒸汽轮机组。由于受到当时英国造船厂的船坞和能力的限制,在尺寸和排水量上相对较小。该方案在提交费舍尔后,他决定新战列舰可以不受英国当时所有造船厂的限制来设计建造,以求最大火力和航速,这一决定使方案中的新战列舰尺寸进一步增加,标准排水量达17900吨,船体长度达160米,这个设计方案就是无畏号战列舰的雏形。

生产历程

1905年5月,无畏号战列舰的设计蓝图得到批准。1905年10月2日,无畏号战列舰在普茨茅斯海军船厂铺设龙骨。1906年2月10日,无畏号战列舰下水,创造了战列舰建造周期最短的纪录,也宣告了战列舰高峰时代的到来,这个高峰虽然短暂,但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却异常深远,以致人们用无畏舰时代来称呼这段海军历史。同年10月1日,无畏号战列舰开始进行海试。

服役历程

1907年12月3日,无畏号战列舰进行长时间新设备的检验之后,直至1909年12月3日才正式开始服役。在进行海试的时间里,尤其对新的蒸汽轮机组和火炮做了尽可能全面的测试,结果证明是符合设计要求的。无畏号战列舰就此成为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旗舰一直到1912年。1916年3月18日,无畏号战列舰正在北海海域巡逻,突然发现不远处海面上德国U-29号潜艇正在水面航行。同时,U-29号也发现了“无畏”号,但是由于距离太近,“无畏”号无法使用76毫米副炮,U-29号也无法发射鱼雷,只好紧急下潜,“无畏”号开足马力以20节的高速朝U-29号冲去,厚重的舰体当场将U-29号撞破,U-29号艇内大量进水,随即沉入大海,而“无畏”号也因此入坞维修而错过了日德兰海战。1916年至1918年,无畏号战列舰驻在泰晤士河河口巡逻。1919年,无畏号战列舰转入后备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华盛顿海军条约》的限制,英国皇家海军决定让许多军舰退役,其中就包括无畏号战列舰。1921年5月9日,无畏号战列舰作为废钢铁被出售给钢铁厂。1922年,无畏号战列舰被拆解。

基本设计

船体设计

无畏号战列舰长160.6米,宽25米,吃水最大9米。无畏号战列舰采用长艏楼船型,取消了舰艏水下撞角。在舰体结构上,舱室尽量小型化、水密化,以提高水密结构,增加浮力储备。隔舱间的支撑壁为强化钢结构,以提高隔舱的强度和韧性。水线下和水线处的舱室间全部取消横向联络门,水密门的数量被尽量缩减,舰员的进出只能通过纵向的水密门,这些措施对于提高战舰的防护能力特别是抗沉性都有显著的效果。

动力系统

在动力方面,无畏号战列舰最大改进是使用了蒸汽轮机。在方案设计时,对最大航速的要求就很明白一21节,并且能够长时间保持。当时战列舰创造的最大航速是19节,且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能够保持的巡航速度是14.5节,且只能维持在8个小时以内,超过这个时间对相对复杂的蒸汽机的可靠性和寿命来说都是致命的,同时会引起主轴过热,引擎过载,而面对这些故障即使是最有经验的轮机兵也无计可施。在此之前,英国皇家海军已开始在较小型的战舰上实验性地采用了这一新型引擎,以便测试和积累经验。1898年,在300吨级的鱼雷驱逐舰“蝰蛇”号上采用了10000马力的帕森斯蒸汽轮机,取得了当时令人震惊的37节航速,后来陆续在一些驱逐舰和侦察巡洋舰上采用了这种动力机组。实际使用证明,这种新式动力机组的性能相对蒸汽机组来说是一次质的飞跃。而在15000吨级以上的战列舰上采用这种新式蒸汽轮机,在当时的英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还是首次。

无畏号战列舰动力部分安装了18台三涨式蒸汽锅炉,4台帕森斯蒸汽轮机组功率22500马力(海试时达到24700马力),最高航速21节(海试时达到22.4节),而“纳尔逊爵士”级的往复式蒸汽动力机组的功率只有16750马力(15台锅炉),最高航速只有18节。在高速续航力上,蒸汽轮机可以保证无畏号战列舰以20节以上航速持续航行13个小时且保持良好的可靠性,这在战斗时尤其重要。无畏号战列舰的高速度使它在海战中取得绝对主动地位,胜利的时候可以追击敌舰,将敌舰彻底击沉,而战况不利的时候则可以高速地安全退出战场。无畏号战列舰也是近代海军史第一艘采用蒸汽轮机驱动的主力舰。

火力系统

无畏号战列舰区别于以往战列舰的最显著特点,就是采用了统一口径的10门305毫米主炮。在火炮排列上,无畏号战列舰采用了中轴线3座主炮塔和舷侧各1座主炮塔的布置形式,每座主炮塔由两门305mm口径的火炮双联装,这样的布局就保证了无畏号航空母舰在舷侧能充分发挥8门火炮的打击能力,而在舰首和舰尾方向有6门火炮能够发挥打击能力。主炮的布置方式不能同时发挥全部火炮的火力,布置于两舷的炮塔位置相对较低,射击时受到高速飞溅的浪花影响。为了提高主炮射击时的精确性,无畏号战列舰安装了最新研制的、性能优异的量角测距仪和光学瞄准系统,有效地提高了射击精确性,大大提高了命中率。

装甲系统

无畏号战列舰排水量18110/21845吨(标准/满载),装甲总重量约5000吨,比“纳尔逊爵士”级多出800吨;装甲钢采用了表面硬化处理,使得强度和抗穿透性显著提高。无畏号战列舰的防护更全面,炮塔、机舱、弹药库、指挥塔等关键部位的装甲厚度达到288毫米,舰体舯部装甲带最厚处也有280毫米,全部包覆舰体到两端(首尾)部分为64毫米,尤其注重水线处和水线以下对水中爆炸物的防护(水雷鱼雷)。甲板装甲采用多层布置,最厚处3层共75毫米,主甲采用穹型(蛋壳原理),中间隆起两边稍低,下与舷侧装甲对接。最显著的区别是在舰体结构上,舱室尽量小型化、水密化,以提高水密结构,增加浮力储备;隔仓间的支撑壁采用强化钢结构,以提高隔仓的强度和韧性。水线下和水线处的舱室间全部取消横向联络门,水密门的数量被尽量缩减,舰员的进出只能通过纵向的水密门。另外,取消了传统的舰首撞角。这些措施对于提高战舰的防护能力特别是抗沉性都起到显著的作用。

相关影响

无畏号战列舰的成功使英国皇家海军在一夜之间超越了所有的海军强国,尤其是德意志帝国,而包括后者的所有列强都开始关注着这艘划时代的战列舰一一它的火炮、动力、防护能力以及仅仅一年的建造周期。除了美国之外,其他国家在英国皇家海军的无畏号航空母舰建成服役之后,陆续仿效“无畏”号的设计,开始了新一轮战列舰的建造。从1907-1910年这几年之中,先后投入战列舰建造的有德国日本意大利俄罗斯和奥匈帝国等国家。德国海军“拿骚”级的首舰“拿骚”号战列舰于1907年7月22日开工建造,1910年5月3日建成服役。该舰正常排水量为18670吨,舰上装备12门280毫米主炮,最高航速为19.5节。这些国家建造的战列舰,相继于1910-1914年建成服役。在短短的几年之中,当时世界上的海军列强都拥有了与英国“无畏号相似的战列舰。仅仅从1906年至1921年这十几年期间,世界上便有11个国家拥有了以无畏号航空母舰为样板的新型战列舰,这些战列舰装备的主炮,其口径为280~305毫米,它们被统称为“无畏”战列舰。属于“无畏”战列舰的总共有31种级别79艘。

总体评价

无畏号战列舰出现标志着一个崭新的无畏舰时代的出现,以往的所有战舰的性能骤然落伍,显赫一时的前无畏舰队黯然出局。面对英国建造的超级新战舰,各工业大国纷纷效仿,日夜赶工,制造自己的无畏级和后无畏级战列舰。到1908年的短短几年时间里共建造了166艘。英、德、美、法、日、俄、意、奥等8国开启了军备竞赛,高昂的军费也间接促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我的“时光舰队”》作者吴林照评)

无畏舰确实改变了海战,就像坦克在陆地战争中所做的那样。事实上,无畏舰在当时被描述为“有史以来最致命的战斗机器”。(海军火力博物馆的约翰·罗伯茨评)

参考资料

科技日历 | 114年前的今天,英国皇家海军“无畏”号下水.凤凰网.2024-06-25

“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是英国于20世纪初建造的.清华大学.2024-06-24

无畏舰的启示:真正学会战略思维.共产党员网.2024-02-20

英国皇家海军的“无畏”号战列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央视网.2024-02-20

英国海军将领费舍尔——“无畏舰时代”的领航者.新华网.2024-06-24

..2024-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