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继冲
高继冲(942—973),字成和(一作字赞平)陕州峡石(今河南三门峡市)人。为高保融高保融之长子,高保勖高保勖之侄。五代十国南平(又称南平国,古江陵、荆门等长江中游一带,今湖北荆州)第五代国君,亦是荆南末代君主。
高继冲编录《伤寒论》,宋本《伤寒论》以他的为底本编撰。
生平
年少继位
高继冲生于天福七年(公元942年),父亲高保融为荆南第三任国君,他是家中长子。
建隆元年(公元960年),高继冲父亲高保融病逝,时年长子高继冲十八岁,父亲念其年幼,不能胜任,临终指定其叔叔高保继位。
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十一月,叔叔高保勖病逝,还位给高继冲,时年其二十岁,为南平第五任国君,被宋朝拜为节度使
末代君主
建隆三年—建隆四年(公元962年11月—963年),高继冲为荆南政权君主,为荆南第五代君王,亦是末代君王,史称南平德仁王或南平侍中。
建隆四年(公元963年)春,赵匡胤派慕容延钊讨伐武平(今湖南省一带)张文表,假道荆南,高继冲出城二十里迎接。结果,慕容延钊先锋部队已经在城头插上大宋军旗,高继冲只能主动献上王印,归顺大宋,向大宋献出荆南三州、十七县,以及十四万二千户百姓,被任命为荆南节度使。荆南国灭,高继冲的末代君主也到此结束。
亡国之后生活
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宋太祖在汴梁(今开封市)南郊祭祀,高继冲主动上书申请陪祭。九月,高继冲最后一次在江陵县(今湖北荆州)祭拜宗族,然后举族从江陵迁至汴梁(今河南开封),被宋改命为武宁节度使。
高继冲归顺宋朝后,并不像其他亡国君主被限制自由。他向赵匡胤进献各种宝物,宋太祖对他的信任,让他担任武宁节度使,镇守彭门(金江苏徐州)。
高继冲开宝年中(公元971-972年间),高继冲将编录的《伤寒论》进献,未校正。后孙奇,林忆等人以此为底本成(宋本《伤寒论》).
高继冲镇守彭门任上,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爱戴。开宝六年(公元973年12月11日),高继冲在武宁节度使任内病逝,享年31岁,赠侍中。他死后,当地百姓请求留葬当地,宋太祖不同意,葬处不明。
主要作品
开宝年中(约公元971—972年间),高继冲将自己精心编录的《伤寒论》,进献给北宋。当时太祖赵匡胤胞弟赵光义多发搜集医学方书,高继冲为了让自己的研究成果早日为民所用且为表对当朝的诚意,将《伤寒论》进献给朝廷。
荆南政权覆灭始末
五代十国时期,许多小国都是对中原政权朝贡。在中南地区武汉市之处,荆楚大地两个政权,分别为南平(今湖北荆州)高氏政权和武平(今湖南省)周氏政权,史称荆湖。荆南在北,武平在南,唇齿相依。荆南国弱,政权在高继冲父亲在位时,已经对中原政权北宋俯首称臣。宋太祖赵匡胤要统一帝业,必灭荆湖。荆湖之地是水陆交通枢纽,是宋朝必取之地。赵匡胤派卢怀忠出使荆南,探查荆南境况。卢怀忠返京汇报:“高继冲的军队虽然严整,士兵不超过三万人。年景虽然五谷丰登,但人民却苦于横征暴敛。荆州市南近长沙市,东可抵御建康,西可巴蜀,北面侍奉朝廷,那里的形势是事务繁多而时间不足,是很容易攻取的。
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十一月高继冲叔叔保勖病逝,同月高继冲继位。同年十月在武平的周行逢去世,年仅11岁的儿子周保全继位,武平大将张文表叛乱,周保权书信宋太祖赵匡胤救援。周保权的发出救援,对于北宋正是起兵时机。
建隆四年(公元963年)正月,赵匡胤仿春秋晋国“假途灭‘’,以讨伐张文表为由,命慕容延钊借道南平,约定率兵通过城外。高继冲当时说“民庶恐惧”,意思是拒绝,荆南百姓没见过世面,王师到来恐怕把他们吓坏。但是宋天子口谕,必须借道。高继冲与手下商议对策,主站派李景威认为不能出城,要严阵以待。高继冲认为两国兵力悬殊,无疑以卵击石。。判官孙光宪认为,荆南一向依附大宋,劝高继冲封府库,出城待命。李景威感叹国灭,扼喉而死。孙光宪对高继冲说:“中原国家在柴荣的时候,已有统一天下的志向,现今宋主志向远大,不如早日以疆土归顺,便可以免除祸患,而主公也不会失去富贵。高继冲于是派遣他的叔父高保寅,奉送牛肉美酒在荆门犒赏宋朝军队,并且侦查宋军强弱。高保寅被以礼相待,传回消息,让高继冲放心。高继冲出城二十里,在郊外迎接慕容延钊军队。慕容延钊的前锋已经早先进入江陵城,派遣几千名轻骑兵加速前进,高继冲只等高保寅回来,突然听说王师已到,十分恐惧,于是全面登记自己所辖境内三州十七县的户口,派遣将王昭济向太祖交纳降表。太祖接受了降表,任命高继冲照旧担任荆南节度使,任命孙光宪为黄州府刺史。
自此南平政权自高继冲献上王印,归顺大宋,彻底覆灭。从其曾祖父高季兴荆南开国,到高继冲末代君主国灭,整五十七年。荆南国弱,政权覆灭,不是高继冲的错。在混乱时期,荆南能在各个政权纷争中存活,实属不易。荆南的灭亡是实力不济,国弱到连举起武器的勇气都没有。高继冲主动交纳降表,也是为了少牺牲。正因此举,他比其他国君,多活了几年。开宝六年(公元973年),高继冲在武宁节度使任上病逝,享年31岁。
影响与评价
荆南自高季兴开国,传袭三世五帅,凡四十余年,到纳土归宋,高继冲被改任武宁节度使,开宝六年病逝,应了孙光宪之言,算是富贵一生,了却一世。
高继冲为人谦虚谨慎,《续资治通鉴》记载:调度委衙内指挥史梁延嗣评价“使事事得中,人无见言”。
人物关系
关系 姓名 概况
父祖
曾祖父 高季兴 (885年-929年) ,字贻孙,五代十国荆南开国主 ,武信王
祖父 高从诲 (891年-948年),字遵圣,高季兴长子,文献王
父亲 高保融 (920年-960年),字德长,高从诲第三子,贞懿王
叔父
叔叔 高保勋, 父亲高保融长兄
叔叔 高保正, 父亲高保融次兄
叔叔 高保绪
叔叔 高保节
叔叔 高保逊
叔叔 高保衡
叔叔 高保膺
弟弟
弟弟 高继充 归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