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阿玛柯德

阿玛柯德

电影《阿玛柯德》(意大利文:Amarcord)是由费德里科·费里尼执导,费德里科·费里尼、托尼诺·格拉编剧,由普佩拉·玛奇奥、玛加莉·诺埃尔、布鲁诺·扎宁等人主演的剧情,该片于1973年12月18日在意大利上映,2016年6月12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阿玛柯德》是费里尼的一部半自传电影。影片讲述了1930年代贝尼托·墨索里尼统治时期的意大利里米尼小镇,处在性觉醒中小男孩,以懵懂的眼睛看到的小镇居民生活轶事的故事。

《阿玛柯德》在意大利国内斩获诸多奖项,在国际奖项也是收获颇丰。1974年,该片在第40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中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奖,在第46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中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次年,该片获得第4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截止到2023年3月14日,该片的累计全球票房为19.66万美元。

影片剧情

1930年代的里米尼小镇是一个粗俗与诗意并存的地方。

春天,絮叶在空中飞扬。里米尼小镇在晚上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居民架起木柴堆,烧掉女巫玩偶,寓意驱走冬天与严寒。小镇里最为耀眼的美丽女子格拉迪斯卡(玛加莉·诺埃尔 饰),妓女弗碧莲(约瑟琳·坦齐利 饰)等,小镇全体居民都来到现场庆祝,淘气的孩子们往人群中丢着鞭炮,法西斯分子往空中放枪。孩子们的恶作剧无处不在,他们在学校捉弄老师,在街上戏耍商店老板,在剧场里从高处向下撒尿。男孩蒂塔(布鲁诺·扎宁 饰)把尿在别人头上惹下事端,遭到了父亲奥雷利奥(阿尔曼多·布兰恰 饰)的责骂,引发了母亲米兰达(普佩拉·玛奇奥 饰)与父亲的争吵,家里闹得一团糟。蒂塔前往教堂告解,说出自己对格拉迪斯卡的爱恋。

夏天,热烈的骄阳和亚得里亚海的海风统治着里米尼小镇。孩子们跳着整齐的舞蹈,展露出标准的笑容,小镇迎来了法西斯主义要员。夜里,钟楼上播放的《国际歌》打破了和谐,奥雷利奥被警察带走询问,被灌下麻油。他被放回时,已是后半夜,米兰达一直在焦灼地等候着他。

秋天,成熟的麦浪随风摇摆。蒂塔一家从精神病院带出有精神疾病的叔叔提奥(奇乔·因格拉西亚 饰),一家人乘着马车去郊游。提奥尿了裤子,又偷偷爬上大树,高喊着要个女人。奥雷利奥找来梯子想去把提奥带下来,但每个登上梯子的人都被提奥用石块打中退回。蒂塔建议父亲找来弗碧莲被拒绝。无计可施的奥雷利奥找来精神病院的人,一个小修女几声轻唤,提奥乖乖听命行事。

某天,小镇居民都乘坐着船只来到海上。夜里,他们看到了的“雷克斯”号巨船,它庞大无比,宏伟庄严。

冬天,大雪下了四天。清理出来的小路像一条白雪堆砌房屋中间的胡同,蒂塔看到格拉迪斯卡的背影,去追寻时却总是错开。在酒吧门前,格拉迪斯卡与男人们打起了雪战,蒂塔想要帮助格拉迪斯卡,却被她用雪球打中脸部。米兰达得了重病,不久后去世了,镇上的人们纷纷对死者致以哀悼。

四季轮转,春天再次到来,絮叶依旧在空中飞扬。蒂塔离开了小镇。格拉迪斯卡嫁给了一个外乡人,这是她一直的梦想,寻找一个钟爱的人并共度一生。

角色介绍

影片制作

剧本灵感

《阿玛柯德》灵感来自费德里科·费里尼的少年的成长经历,片名Amarcord是费里尼创造的词汇。他一直想为故乡拍一部影片,告别记忆里残缺的里米尼舞台,他回忆并重现了被纳粹占领期间的家乡风貌。并将亲身经历与脑海中的小镇理想样貌融为一体,将那一代人的青春欲望、压抑心理和历史创伤合在一起。他以心理铺陈为主,注重内在感受和精神理念。从而创作出的一幅高于真实并能激起观众内心真切情感的“世界故乡”画卷

选角

其实在费里尼心目中,桑德拉·米罗(Sandra Milo)才是格拉迪斯卡的最佳演绎者,但快开拍前,桑德拉的老公搅散了这次合作。当天晚上,费德里科·费里尼给正在睡觉玛加莉·诺埃尔打电话,要求她来参与演出。第二天,连夜乘飞机赶来的玛加莉·诺埃尔蓬头垢面地出现在费里尼面前。试装后,费里尼直接敲定,由玛加莉·诺埃尔饰演格拉迪斯卡。

费里尼想邀他的好朋友蒂塔来演奥雷利奥这个角色,他认为没有人会比蒂塔更懂自己的父亲,但是蒂塔的老婆不答应 。后来费里尼遇见 了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那不勒斯演员阿尔曼多·布兰恰 (Armando Brancia),认为他就是活生生的蒂塔爸爸。

布景和道具

《阿玛柯德》大量使用形式主义场景,这是利用制影厂搭建布景。影片中的服装及场景都是依靠着想象和回忆建造的。费德里科·费里尼向设计师提供初步的概念,设计师按照费里尼的想法进行设计,随后他们将设计方案细化修改完成,随后搭建布景和制作。电影中的里米尼小镇是在制片厂仿制的,不是外景。

《阿玛柯德》迎接巨轮雷克斯的场景中,而那艘引起全镇轰动的豪华巨轮雷克斯号是画出来的。费里尼在雷克斯号模型上装了一百盏小灯泡,。海洋是一大片半透明塑料纸组成的,晃动感是由人为拉扯产生的。

幕后花絮

因影片的故事发生在博尔戈城,费里尼原想把片名取为《博尔戈的故事》,但觉得有些俗气,最后以其故乡里米尼一带的方言定名为 Amarcord。Amarcord是里米尼方言中“Mi ricordo”(我记得)的音译,正确的拼写应该是“A m'arcord”。里米尼是导演费德里科·费里尼的出生地。

费里尼否认这部电影是自传,但承认有自己的童年的很多片段。

1973年2月初,《阿玛柯德》开始拍摄,开拍伊始,因为导演原因影片中断拍摄2周。

主题和亮点

讽刺主题

片中的社会背景预示着意大利法西斯主义将在1930年代建立统治。表明暴力(尤其是在与犹太人的关系方面)即将发生的种种迹象。法西斯主义政治登场亮相时,犹如演艺活动,赢得了大众欢心—在一个颇为出色的镜头中,巨大的贝尼托·墨索里尼头像招摇过市,这个镜头所传达出的意味兼具喜剧与讽刺性。影片随意选取的生活片段同各色离奇有趣的人物相结合,揭示了专制独裁社会的本性--这里是法西斯主义生长的沃土,费德里科·费里尼用自己极其擅长的“社会风情曲”的方式表现了这一切。

性主题

《阿玛柯德》中,费里尼揭示了性压抑所产生的严重后果,不仅打垮了个人,而且打垮了整个社会。影片中,罗马帝国奠基纪念日那天,法西斯主义政府中央军官来小镇视察,小镇的居民狂热欢迎的表情神态无疑让观众联想到性高潮时所产生的兴奋状态。费里尼在这里想要表达的是,小镇居民是通过法西斯活动这个途径释放他们的性压抑。小镇居民的性压抑正是通过法西斯的集体活动得到补偿。片中,全家人带着患有精神病的提欧叔叔去郊外农场观光时,提欧叔叔趁大家不备爬上了树,在树上一遍又一遍地大声叫喊“我要一个女人”,家人想尽办法也无法让他下来,直到一个侏儒修女命令他下来,他才爬下来。小镇居民集体观览巨轮雷克斯的片段,紧接在提欧这场戏的后面,说明了受压抑的性行为,可以从个人的心理状态转移到一群人的言行举止。因为无法找到适当的渠道,来发泄他们性的冲动,同时又没有真正的欲望的对象,所以整个的居民不是发疯,就是把他们受到压抑的欲望转移到政治符号——而这些政治符号,是被法西斯主义政权有技巧地操控着。在这里,费德里科·费里尼指出了性压抑不仅危害个人,而且危害社会和国家。

新现实主义

《阿玛柯德》中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很多风格特征得到明显的体现:实景拍摄;传统的场面调度;长镜头的大量使用;简单、自然、直观的结构形式。费里尼把他的镜头对准日常琐屑的生活,他的镜头里没有戏剧性没有诗意只有存在,人物的对话再日常不过了,仿佛都是在菜市场或者医院交费处偶然飘进耳朵的一句。青春无所谓新旧、正确、丑陋、美好、高雅、正派、粗俗,它既包括里米尼小镇。格蕾斯卡、乳房巨大的杂货店老板娘、春天、雪、夜晚,也包括那时代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空气、告密、审问、粗暴、残忍、疯狂、淫荡、亲切、朴素、诚买、夸张、虚荣、滑稽。费德里科·费里尼的镜头对准的就是被排在人们视线以外的东西。

费里尼的镜头延伸至意识的层面。是对波普艺术创造性的继承与发扬 ,是一种升华和超越 。

不自觉动机

不自觉的动机———本能的欲望 (性)和欲望得不到满足后的“退行” ( regression)趋势。实际上,包括蒂塔、格拉迪斯卡在内的镇上所有人,都属于这个群体。 他们不会主动采取行动,当合适的情境刺激出相应的欲望后,欲望才通过动作释放出来。 欲望一旦得到满足,动作也就停止,不会自行发 展。

情境和结构

情境由主人公活动的时空环境、对人物发生影响的具体事件和特定的人物关系构成。《阿玛柯德》 编织出庞大、复杂的人物关系,表现法西斯主义统治下小镇家庭、学校和教会的压抑性质, 这些内容都属于情境。 费德里科·费里尼对人物关注的焦点不 在于个体的复杂性,而在于群体的普遍性。 他把一 个庞大的群体放进情境中,仅仅从欲望层面,观察情境压力下群体的相似反应(心理退行与精神异常), 用数量证明了压力的严重程度。

《阿玛柯德》是费里尼电影中叙事最复杂的作品,舍弃线性结构,建立了片段式的立体结构。 在叙事方法上,取消统一的人物动机,让众多的人物分散行动,形成相对独立的片段;事件的功能不再是形成情节,而是构成情境,稳定不变的环境性质和人物精神状态成为叙事的重心,而不是事件性质和人物的变化。 这种结构采用非因果的思维方式, 处理线性叙事忽略和难于表达的非理性生活,增加 了电影艺术的表达方式、扩大了表达内容。

音乐原声

原声信息来源

上映日期

上映日期信息来源

荣誉奖项

获奖信息来源

评分与评价

网站评分

网站评分截止日期2023年3月14日

专业评价

正面评价

影片是超现实主义的短途旅行,《阿玛柯德》集感伤、粗糙、性感、滑稽和浪漫于一身,费德里科·费里尼把自己的童年经历塑造成马戏团生活。——影评人马特布伦森(Matt Brunson)《Film Frenzy》

电影在结构上非常具有情景性,充满了用心和特色幽默,小插曲粗俗得令人捧腹,娱乐性十足,散发出温暖和怀旧的气息。——影评人威尔·凯里(Wael Khairy)《The Cinephile Fix》

负面评价

角色既不滑稽也不感人,既不可怕也不人性化。——影评人约翰·西蒙(John Simon)《时尚杂志

延伸阅读

在离开里米尼的很多年以后,费德里科·费里尼曾去找过真正的格拉迪斯卡,在一个泥泞的三角洲,他看见一个老妇人正在菜园里晾衣服服,询问后得知,这个老妇人就是格拉迪斯卡。

参考资料

阿玛柯德 Amarcord (1973).豆瓣电影.2023-03-12

阿玛柯德.猫眼专业版.2023-03-12

猫眼验证中心.猫眼电影.2023-03-12

Company credits.IMDb.2023-03-14

观影沙龙|电影大师费里尼:“我的生活就是拍电影,那是我,那是我的生命”.今日头条.2023-03-14

向大师致敬 | 费里尼回顾展十大经典片单揭晓.shobserver.2023-03-12

Awards.IMDb.2023-03-14

Amarcord.IMDb.2023-03-14

向大师致敬!上影节费里尼回顾展经典片单揭晓.今日头条.2023-03-14

【图文影记】费里尼的世界故乡:粗俗与诗性共融.豆瓣电影.2023-03-13

“预备,开机”!但再没有哪个导演还能活成费里尼|传奇.今日头条.2023-03-14

那些被礼赞的青春光华,克服了无数的挫败和伤痛.wenhui.2023-03-14

费德里科费里尼——电影是一场终生的乡愁.今日头条.2023-03-14

Amarcord (1973).IMDb.2023-03-14

网易云音乐.网易云音乐.2023-03-14

Release info.IMDb.2023-03-14

Amarcord (1973).IMDb.2023-03-14

Amarcord.烂番茄.2023-03-14

Amarcord : A Classic Worth Remembering.thefilmfrenzy.2023-03-14

Nostalgia in Federico Fellini’s “Amarcord”.cinephilefix.2023-03-14

Amarcord Reviews.rottentomatoes.2023-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