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瓦良格号

瓦良格号

瓦良格号(俄文:ВАРЯГ)一般指代1143.6型瓦良格号航空母舰,属库兹涅佐夫级航空母舰的二号舰,是苏联建造的第6艘可搭载固定翼舰载机的航母(苏联称重型载机巡洋舰),也是第二艘采用滑跃甲板的航母,属大型常规动力航空母舰。由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厂建造。该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辽宁号航空母舰前身。

瓦良格号航母由涅瓦设计局研制设计,并于1985年12月6日由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厂开始建造,至1992年1月完全停工时已完成68%的建造工作。1998年3月该舰被澳门创律公司买下并于2000年6月14日启程前往中国。2002年3月3日,瓦良格号抵达大连市,经过多年改装后,该舰于2012年9月25日被重新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辽宁号交付服役。

发展历程

研发背景

1983年苏联部长会议决定建造1143.5型航母(即现俄罗斯海军“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2号舰,当时舰名为“里加”号(后于1990年6月19日改名为“瓦良格”号)。1985年12月6日该舰(工厂编号“订单106”)于尼古拉耶夫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开工建造。

最初计划中该舰状态与1143.5型相同,因而涅瓦设计局没有组建专门的设计团队。1986年6月,苏联人民委员会通过决议,要求对第6艘重型载机巡洋舰的核心设备,尤其是电子设备进行改进,并正式确定其项目编号为1143.6工程。涅瓦设计局则组成了以别洛夫为总设计师的设计团队。

改进设计

1143.6型与1143.5型的综合电子系统代号都是“樵夫434”,但是1143.6型安装了专门的远程预警雷达综合指挥系统——“论坛-2M”。该系统包括1台MR-650“鳞皮牛肝菌”雷达(北约代号“平幕”)和2台MR-750“军舰鸟-MA”(北约代号“顶板”)雷达,并又取消了1143.5型安装的“火星-贸易风”(北约代号“天空哨兵”)相控阵雷达(1143.5型只装有1台MR-750“军舰鸟-MA”雷达)。

1143.5型的电子战系统为“大合唱-11435”系统,而在1143.6型上该系统被更换为新型TK-146“星座-BR”系统,包括新式数据链、信号截获系统、无线电对抗系统。假目标发射系统为2套PK-2发射器和12套PK-10发射器(1143.5型装有2套PK-2发射器和4套PK-10发射器)。电子设备的改进使得1143.6型的舰岛至少发生了150处变化。

舰载机配置方面,1143.6型的初期设计方案与1143.5型完全相同,即26架战斗机和24架直升机,总载机量50架。但是苏联海军认为1143.6型将在太平洋舰队服役,太平洋的气候条件要好于北方舰队的主要巡航海域(巴伦支海和北大西洋),因此苏联海军司令切尔纳温于1986年决定在1143.6型上尝试增加载机量,即按照美国航母的模式在飞行甲板上系留舰载机。切尔纳温要求1143.6型的载机量提高35%,达到67架,其具体编成为:44架战斗机(苏-27K或米格-29K)、4架固定翼预警(雅克-44)、2架教练机(苏-25UTG)、17架直升机(卡-27与卡-29)。对于如此高的载机量要求,总设计师别洛夫认为在不增加排水量和主尺度的情况下是难以实现的。按照别洛夫的设计,1143.6型的机库尺寸只是略有增加,重点在于改进舰载机在机库中的系留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机库空间。同时,别洛夫决定加大飞行甲板尾部面积,并在飞行甲板尾部设置停机区,在该区域可以系留14架舰载机。该设计改进后来被1143.7型核动力航空母舰所继承。别洛夫认为增加载机量最可行的办法还是采用尺寸较小的米格-29K作为标准战斗机。与此同时,涅瓦设计局还就增加载机量后的舰载机调度、航空燃油及弹药的储备与消耗、舰载机技术保障等大量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但由于雅克-44舰载预警机的技术方案在1986年还没有确定,其尺寸和重量数据还在变化,因而对涅瓦设计局的工作产生了一定影响。最终,涅瓦设计局制定的1143.6型舰载机编成方案为:苏-27K战斗机33架、卡-31预警直升机4架、卡-27反潜直升机10架、卡-27救援直升机2架、雅克-44预警机4架,总载机量为53架。

舰载机数量的增加对飞行指挥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1143.6型装有1套“旅行-434”舰载机指挥和控制系统,包括:1套“电阻器K-4”(北约代号“蛋糕台”)导航/飞行控制雷达、2套“草地”(北约代号“捕蝇器B”)飞行控制雷达。其中“电阻器K-4”雷达用于舰载机的降落引导,“草地”雷达用于引导战斗机截击空中目标。

1143.6型的另一项设计重点是强化对鱼雷等水中兵器的防护能力。作为第二艘具有水下防护结构的苏联航母(首艘即为1143.5型),涅瓦设计局进一步改进了该舰的水下防护结构,将1143.5型的三道舷侧纵向防水隔壁改为一道加厚的装甲防水隔壁。1143.6型的水下防护主要依靠主动防御手段:装有MG-717“护身符”反破坏声呐系统,能够为RBU-12000"蟒蛇-1”反潜/反鱼雷火箭深弹发射系统提供目标数据。RBU-12000系统在苏联航母上的主要作战使命是拦截敌方潜艇所发射的鱼雷。试验表明,RBU-12000系统对直航鱼雷的拦截概率达到90%,对自导鱼雷的拦截概率为76%,此外该系统还可以拦截水下蛙人

为了进一步增强反水下破坏能力,该舰加装了5套MRG-1“星火”型7管55毫米反破坏榴弹发射器,用于消灭500米距离内的敌方蛙人以及各种水面漂浮目标。

“瓦良格”号的舰载武器系统与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基本相同:12具SM-233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共12枚P-700"花岗岩”(北约代号P-700花岗石导弹“海难”)LRASM;4套“匕首”舰对空导弹系统,包括24个8联装垂直发射装置,共计192枚9M330-2舰对空导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组织称为SA-N-9“长手套”);8套“短剑”弹炮合一近防系统(也音译为“卡什坦”),8套“短剑”系统共备有256枚9M311导弹和16门6管30毫米机关炮;6座AK-630M型6管30毫米近防炮;2套RBU-12000“蟒蛇1”反潜火箭深弹发射系统,每套系统备弹60发。

停建与出售 

1143.6型的设计变更使得工期延后达9个月之久,尤其是电子设备的变化使得该舰需要重新铺设部分电缆。该舰虽然于1988年11月25日顺利下水,但是从1991年初开始,由于原材料价格的快速上涨和俄罗斯卢布的贬值影响,负责为“瓦良格”号提供电缆的阿穆尔电缆厂和亚速海电缆厂无法从乌兹别克斯坦获得原料,使得“瓦良格”号的建造陷入停滞。

按照苏联海军原本计划,“瓦良格”号应当在1993年加入俄罗斯海军太平洋舰队服役。但是受到苏联解体的冲击,至1992年1月该舰完全停工时,仅完成了总工程量的68%。由于该舰还在黑海造船厂未完成建造,因此被随同造船厂一同被划归给了新成立的乌克兰,但却保留有继承了苏联海军衣钵的俄罗斯海军舰籍。此后乌克兰方面曾经希望俄罗斯政府能够出资完成“瓦良格”号的建造,并由俄方买下该舰。1993年6月,乌克兰总理列昂尼德·库奇马俄罗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还共同前往黑海造船厂考察“瓦良格”号,但是双方在“瓦良格”号费用问题上无法达成共识,俄罗斯放弃了购买计划。从此“瓦良格”号只能停泊在黑海造船厂装码头。

1995年,“瓦良格”号正式从俄罗斯海军中除名,并作为资产以偿还债务而正式转交给乌克兰。随即乌克兰开始在国际上寻找买家以求换取外汇,并在美国的干涉下拆除了全部舰载武器装备和汽车传感器

1998年3月中旬,澳门创律公司以2000万美元买下“瓦良格”号,并计划将其改建为海上赌场。2000年6月14日,“瓦良格”号在外籍拖船拖带下离开尼古拉耶夫造船厂,踏上了前往中国的航程。但是“瓦良格”号在抵达伊斯坦布尔海峡后受阻。土耳其政府以该舰没有动力,将影响海峡航行安全为由拒绝该舰通过。2001年9月,经过中国政府的多次交涉,在中方做出安全承诺并交付巨额保证金后,土耳其政府才同意“瓦良格”号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2001年11月1日,“瓦良格”号被拖带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然而在该舰进入地中海后,埃及政府也以影响安全航行为由,禁止其通过苏伊士运河。在交涉无果后,“瓦良格”号只能取道直布罗陀海峡,绕行非洲大陆,经好望角进入印度洋。2002年2月5日,“瓦良格”号通过马六甲海峡,2月12日进入南中国海,2月20日进入中国领海。

改装与服役

2002年3月3日,“瓦良格”号抵达大连市,完成了长达15200海里,历时4个月的航程。2005年4月26日,“瓦良格”号进入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工场30万吨船坞整修。2005年8月初,“瓦良格”号下水出坞,并且已经换上了解放军标准海军灰涂装,该年12月飞行甲板上也涂上了黄色底漆。2009年4月27日,“瓦良格”号再次进入大连造船厂第三工场30万吨船坞改装。2010年3月19日,“瓦良格”号完成主体改装工作被拖至船坞外侧的30万吨南舾装码头继续舾装作业。

2011年7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举行例行记者会,国防部发言人宣布:中国目前正在利用一艘废旧的航空母舰平台进行改造,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2011年8月10日,焕然一新的“瓦良格”号进行出海航行试验。8月14日,“瓦良格”号完成首次出海航行试验返回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2012年9月25日,重获新生的“瓦良格”号被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辽宁号航空母舰,在隆重的交接入列仪式后,正式交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技术特点

舰体结构

瓦良格号航母采用了全通型飞行甲板以及舰巨大的滑跃起飞甲板,除此之外还包括舷侧升降机、降落拦阻装置等许多首次使用的设备。该舰艏部水上部分有较大的外飘,甲板舷角圆弧连接。艏端水下部分设球鼻首,用于安装声呐换能器。部采用方尾,艉板较宽,部为圆形。主舰体从飞行甲板往下有7层甲板、2层平台和双层底,共10层甲板。岛式上层建筑位于飞行甲板右侧,首尾端仍保持着圆形,上层建筑底部尺寸为64×8.5米,高32米,布置有指挥部位、高级住舱、电子设备和工作舱室等。

瓦良格号航母的飞行甲板总面积较库兹涅佐夫号略有增大,分为起飞区、降落区、停机区。其采用了7度外漂的斜角甲板,以及14度的滑跃式起飞甲板,未装备弹射器。在尾部着舰区布置有4道拦阻索装置。在舰岛前后分别布置有一台舷侧升降机,每台升降机尺寸为16×14米,可同时运送两架折叠机翼状态的苏-33舰载机。在起飞甲板前中部下方倾斜布置有两列共12个SM-233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及12枚P-700“花岗岩”,其日常被12个巨大的口盖封堵以维持甲板通场,当发射导弹时,所有口盖向两侧打开。飞行甲板四周的突出部分上阶梯布置有舰载防空导弹、近防武器、反潜火箭等武器,与飞行区互不干涉,并且能为航母提供较全向防御。

动力系统

瓦良格号航母的动力系统与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一致,采用了4台TV-12-4型蒸汽轮机作为主动力,并配有8台KVG-4型增压锅炉,总功率达到20万马力,在该动力驱动下瓦良格号最快可达到29节的最高航速,可满足舰载机起降和舰队机动的要求。瓦良格号航母的烟道布置于舰岛中后侧,烟道两侧格栅为空气掺混装置,宽大的烟道结构也是促成瓦良格号航母舰岛整体尺寸的重要因素。

航电系统

瓦良格号安装了“樵夫434”综合电子系统和TK-146“星座-BR”电子战系统。传播通信方面安装了“暴风雪-2”综合通讯系统和2套“水晶-BK”(北约代号“低球”)卫星通讯系统。对空搜索雷达为1套MR-650“鳞皮牛肝菌”(北约代号“平幕”)雷达和2套MR-750“军舰鸟-MA”(北约代号“顶板”)雷达。对海搜索雷达为3套“瓦加奇”(北约代号“棕榈叶”)雷达。

火控雷达方面安装了2套“珊瑚-BN”(北约代号“酒碗”)卫星数据链,用于引导P-700“花岗岩”反舰导弹(北约代号SS-N-19);4套3R95(北约代号“十字剑”)舰对空导弹火控雷达,用于制导“匕首”(北约代号SA-N-9)舰对空导弹;4套3R86火控系统,用于控制“短剑”弹炮合一近防系统和AK-630M型速射炮近防系统。对潜探测方面安装了“多项式-T”综合声呐系统(北约代号“马颚”/“马尾”)MG-717反破坏声呐、“阿尔金”反破坏声呐、MG-35ZPS反破坏声呐、GEL-3潜艇探测仪以及NEL-M1/2潜艇探测仪。

至于舰载机导航,则安装了1套“电阻器K-4”(北约代号“蛋糕台”)飞行控制雷达、2套“草地”(北约代号“捕蝇器B”)飞行控制雷达以及1套“旅行-434”舰载机指挥和控制系统。

武器装备

反舰武器为12具SM-233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共12枚P-700"花岗岩”(北约代号SS-N-19“海难”)远程反舰导弹;防空武器为4套“匕首”舰对空导弹系统,包括24个8联装垂直发射装置,共计192枚9M330-2舰对空导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组织称为SA-N-9“长手套”);近防武器为8套“短剑”弹炮合一近防系统(也音译为“卡什坦”)和6座AK-630M型6管30毫米近防炮;反潜武器为2套RBU-12000“蟒蛇1”反潜火箭深弹发射系统,每套系统备弹60发。为了进一步增强反水下破坏能力,该舰加装了反蛙人武器即5套MRG-1“星火”型7管55毫米反破坏榴弹发射器。

舰载机

最初计划为44架战斗机(苏-27K或米格-29K)、4架固定翼预警机(雅克-44)、2架教练机(苏-25UTG)、17架直升机(卡-27与卡-29)。后考虑到瓦良格号甲板面积、机库尺寸及舰载机调度和保障情况,最终将舰载机编成方案改为:44架战斗机(苏-27K或米格-29K)、4架固定翼预警机(雅克-44)、2架教练机(苏-25UTG)、17架直升机(卡-27与卡-29)。

性能数据

1143.6型瓦良格号航空母舰的基础设计数据如下:

航母上各分系统情况及设备安装情况如下:

舰名传承

瓦良格这一名称来源于瓦良格人,是东斯拉夫人对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居住的诺曼人(也称维京人)的叫法。瓦良格人曾应邀平息东斯拉夫地区内乱,并先后建立了留里克王朝和被当作俄罗斯文化起点的基辅罗斯公国,并为俄罗斯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俄罗斯历史上最早的航海民族,并纪念瓦良格人对俄罗斯历史和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瓦良格成为了俄罗斯帝国/苏联/俄罗斯海军的象征,并作为舰名不断传承。“瓦良格”在沙俄/苏联/俄罗斯海军历史上总共被命名过5艘战舰。

第1艘:沙俄海军“瓦良格”号风帆轻巡洋舰,1862年在奥卢(芬兰)造船厂建造,竣工后在红旗波罗的海舰队服役,1866年加入俄国太平洋舰队,1867年返回波罗的海舰队,于1886年退役。

第2艘:沙俄海军“瓦良格”号防护巡洋舰,1898年10月由美国费城的威廉·克朗普父子造船厂开工建造,1899年10月31日下水,1901年1月2日交付俄国海军。随后该舰辗转喀琅施塔得、旅顺,最终于1903年12月驻扎在仁川,在1904年2月8日遭遇日本舰队优势兵力截击仍奋力还击,在击沉日方1艘驱逐舰,击伤4艘巡洋舰后自沉于仁川港外围。1905年8月该舰被日本海军打捞出水,并将其修复后命名为宗谷号作为训练舰加入日本海军。190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将“宗谷”号出售给俄罗斯,因而该舰重新加入俄国海军,恢复原“瓦良格”舰名。1917年2月“瓦良格”号前往英国进行现代化改装,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后英国扣留该舰,最终在1920年拖航过程中搁浅被就地拆解。

第3艘:苏联海军58型“瓦良格”号导弹巡洋舰,该舰为58型“威严”级的4号舰,原名“机智”号,该舰以“机智”号的舰名于1961年8月5日列入苏联海军舰籍,1961年10月13日于列宁格勒安德烈·日丹诺夫造船厂(现北方造船厂)开工建造。1962年10月30日,“机智”号更名“瓦良格”号,1963年4月7日下水,1965年9月加入俄罗斯海军太平洋舰队,1990年4月19日退役,1991年5月解体。

第4艘:苏联1143.6型“瓦良格”号航空母舰。

第5艘:俄罗斯海军1164型“瓦良格”号导弹巡洋舰,该舰为1164型“光荣”级导弹巡洋舰3号舰,原名“红色乌克兰”号,1979年7月31日,该舰在乌克兰尼古拉耶夫市61个公社社员造船厂开工建造,1982年11月5日列入苏联海军舰籍,1983年7月26日下水,1989年10月16日交付苏联海军,后编入苏联太平洋舰队。1996年2月9日,已归属俄罗斯海军的“红色乌克兰”号正式更名为“瓦良格”号,现为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旗舰仍在服役。

参考资料

辽宁舰的前世今生 新闻背景 “瓦良格”号:一艘未建成的航母.央视网.2023-02-18

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出马,战力如何?.中国军网.2023-02-18

媒体揭购买"瓦良格"号内幕:国家曾驳回请求.央视网.2023-02-18

《瓦良格:中国式改造》.央视网.2023-02-18

辽宁大连:“瓦良格”号涂装已换成中国军舰标准色.央视网.2023-02-18

年终盘点:中国军队在新军事变革中从量变到质变.新浪军事.2023-02-20

航母百科 | “瓦良格”号的传奇历史:曲折的航母之梦!.搜狐.2023-02-18

《兵器面面观》 20200123 苏联58型肯达级巡洋舰.央视网.2023-02-18

“航母杀手”瓦良格号导弹巡洋舰.中国军网.2023-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