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头潜鸭
凤头潜鸭(学名:Aythya fuligula),别名凤头鸭子、黑头四鸭、泽是鸭科潜鸭属鸟类。成年凤头潜鸭体长34~49厘米;体重515~840克。雄鸟大体呈黑色和白色。头部和颈部黑色且带有紫色光泽。头顶具有一垂于枕后的辫状黑色冠羽。胸、背、腰及尾羽黑色;腹部、肋部及腋下覆羽白色。翼镜白色。雌鸟则大体为棕褐色。冠羽较雄鸟短,无光泽且不明显。额部有一不明显白斑。喙蓝灰色。虹膜金黄色。跗蹠铅灰色。蹼黑色。
凤头潜鸭主要分布于欧洲、亚洲及北非;在中国可见于各省,常繁殖于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及吉林省,越冬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主要栖息于植被茂盛的开阔水面。以螺、虾、鱼等动物性食物为主,兼食一些植物性食物。
凤头潜鸭在201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的评估中,等级为无危(LC)。2023年,被列入中国《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
形态特征
凤头潜鸭体型中等。雌雄体型差异不明显,成年凤头潜鸭体长34~49厘米;体重515~840克。翅长185~214毫米;翼展长670~730毫米;嘴峰长36~42毫米;跗长30~38毫米;尾长38~79毫米。
雄鸟喙蓝灰色,嘴甲黑色。虹膜金黄色。头部和颈部均为黑色,带有闪亮的紫色金属光泽。头顶具黑色的长条状冠羽披于枕后。胸部、背部及腰部为黑色。肩部和下背部杂有白色细斑。腹部及肋部白色,与胸部黑白界限明显。翼上覆羽、尾上覆羽及尾下覆羽均为深黑色;翼上内侧覆羽具有细小的白色的点状淡斑;外侧初级飞羽外翈黑褐色,内翈浅褐色,羽端黑褐色;自第4枚初级飞羽起外基部变为白色;外侧次级飞羽白色,具黑色的端斑,形成具有黑边的白色翼镜;内侧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均为黑褐色;腋羽白色;尾羽黑色;跗蹠及趾铅灰色。蹼黑色。
雌鸟喙蓝灰色或铅灰色。虹膜金黄色。头部、颈部和整个上体均为深棕色,冠羽较雄鸟较短,无光泽且不明显。额基部有一不明显的白斑。上胸部淡黑褐色,夹杂有白色斑;下胸灰白色。腹部及肋部亦为灰白色,具褐色淡斑。翼似雄鸟,翼镜白色。尾下覆羽黑褐色。跗蹠及趾铅灰色。蹼黑色。
在非繁殖期时,雄鸟羽色与雌鸟相似,但头部、颈部及上体的颜色较暗。
幼鸟羽色和雌鸟相似,但头部和上体呈淡褐色,具浅皮黄色羽缘。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凤头潜鸭主要分布于欧洲、亚洲及北非。常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越冬于欧亚大陆南部、非洲北部、朝鲜半岛、日本南部及菲律宾北部。
中国分布
凤头潜鸭在中国见于各省。常繁殖于极东北部地区,如黑龙江省、吉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越冬于长江流域地区及长江以南地区,包括台湾岛和海南岛。
栖息环境
凤头潜鸭主要栖息于水生植被繁盛的湖泊、水库、河流、沼泽及水池等开阔的水面。
生活习性
节律行为
在中欧和西北欧,凤头潜鸭为留鸟,其余地方为候鸟。多成群迁徙。迁徙的种群多于2月下旬开始春季迁徙,在4月下旬到达繁殖地;秋季迁徙始于9月,因雌雄鸟换羽时间不同,故迁徙时间有异。
觅食行为
凤头潜鸭为杂食性动物。主要以和腹足纲等软体动物门、小鱼、小虾、蟹类等动物性食物为主。兼食一些植物性食物,如谷物、水生植物的种子等。主要在白天觅食,晚上休息。在英国,凤头潜鸭喜欢在污染较为严重的水体中觅食,污水中没有丰富的水生植物,但富有一些耐污染的生物。
其他行为
凤头潜鸭通常成群活动,善于游泳和潜水,可潜至水下2~3米。
生长繁殖
凤头潜鸭1~2年达性成熟,多在迁徙途中配对完成,也有在繁殖地结合配对的。繁殖期5~7月。
其通常在小岛上或岸边草丛中寻找自然坑洞或挖掘一个土坑来筑巢,亦有将巢筑于水中漂浮物上的。巢一般隐蔽性较好。常由植物的枝叶和羽毛构成。在陆地上的巢离水较近,多在20米以内;但是在岛屿上,也有离水150米以外的。同一地点可能会有数百对一起繁殖,巢间距约为7-19米。
雌鸟每窝产卵6~13枚,多为8~10枚,卵灰绿色或橄榄色,大小约为53~66毫米×38~47毫米,平均卵重56克。卵由雌鸟孵化,孵化期23~25天。
早成雏早成,孵出后就可以随成鸟一起外出。约50天后即可以飞行。雄鸟通常在6月上旬至9月上旬聚集在一起进行换羽,换羽期间它们将会有3~4周无法飞行;雌鸟则会在1~2个月后换羽。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凤头潜鸭的种群数量分布范围广,种群数量稳定。2015年,凤头潜鸭在全球的种群数量大约为2600000-2900000只。在欧洲约有551000~742000个繁殖对。
保护级别
凤头潜鸭于201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等级为无危(LC)。
凤头潜鸭于2023年被列入中国《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
致危因素
因石油污染、工业废水大量排放、煤炭开采、过度放牧及过度砍伐树木等,凤头潜鸭的适宜栖息地不断减少。
凤头潜鸭的繁殖成功率由于内陆水资源用量增加、城市噪音增大、人类狩猎及水貂等天敌的捕食而不断下降。
保护措施
在英国,人们通过捕捞水体中的成年鱼类,来使得水中有更多的无脊椎动物供凤头潜鸭食用,鱼类的减少也促进了水生植物的生长,故而提高了凤头潜鸭在此水域的生存率和育雏率。
在芬兰,人们通过适量捕杀美洲水貂等天敌来增加凤头潜鸭的种群数量。
物种对比
据基因测序研究显示,凤头潜鸭、红头潜鸭和青头潜鸭的亲缘关系密切。具体比较如下所示:
参考资料
凤头潜鸭.Catalogue of LifeChina: 2022 Annual Checklist, Beijing, China.2024-11-12
Aythya fuligula.IUCN.2024-11-12
《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国政府网.2024-11-12
凤头潜鸭.ADW.2024-11-12
红头潜鸭.Catalogue of LifeChina: 2022 Annual Checklist, Beijing, China.2022-12-31
青头潜鸭.Catalogue of LifeChina: 2022 Annual Checklist, Beijing, China.2022-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