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宗谅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全文共三百六十八字。

在以范仲淹为首的知识分子不满当时大官僚地主,多提出政治改革但被迫离开朝廷的时代背景下,范仲淹在邓州参考同样被贬的滕子京派人送来的《求记书》《洞庭秋晚图》写下了《岳阳楼记》。滕子京虽然被贬岳州,但他在任期间,做了三件政绩工程,重修岳阳楼便是其中之一,完成于庆历五年(1045)。《岳阳楼记》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岳阳楼记》以丰富的结构层次、生动的语言特色和“记事”“写景”“议论”于一炉的写作手法,充分体现了范仲淹的悲喜情怀和忧乐精神。体现了范仲淹无论是在朝中春风得意,还是遭贬黜失意,始终以天下为己任,时刻想着为国家社稷尽忠,为天下苍生尽力的社会责任感。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影响深远,这种忧患意识与责任意识是中国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怀,对后世的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岳阳楼记》被选入初中教学素材,使得初中语文教学不仅可以实现课程目标,还能完成价值观教育的任务。2023年,为纪念《岳阳楼记》,岳阳将每年的农历九月十五日被设立为“岳阳楼日”。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宋初以来,大地主兼并土地日益剧烈,景祐以后,宋夏战争爆发,加以契丹渝盟,军费与岁币增加,农民负担更重。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严重。庆历年间,各地陆续发生农民起义,以范仲淹为首的知识分子不满以夏竦吕夷简为中心大官僚地主,要求实行政治改革。史称“庆历新政”。庆历三年(1043)以后,大地主官僚在政治上的代表人物夏、吕夷简等由于欧阳修蔡襄孙沔等交章弹劾而先后被罢免,范仲淹、韩琦富弼等执掌政权,提出许多改革政治的主张: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这些措施,立刻引起许多贵族、旧臣、滥官污吏的不满,攻击范仲淹引用朋党,甚至伪造石介给富弼的信,诬告他们要废除皇帝,终于庆历五年,迫使他们离开朝廷。

作者背景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省)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庆历五年出知邓州,次年九月十五日写作《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的写作经历时间线,有从“求记”到“写记”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范仲淹的昔日好友滕子京受朝廷里腐败官僚的攻击,被贬到岳州,向范仲淹写了《求记书》,请范仲淹为岳阳楼“作文以记之”。第二阶段是滕子京派人将《求记书》和《洞庭秋晚图》送达邠州。范仲淹在州工作忙,没有心思去为滕子京写《岳阳楼记》。第三阶段是范仲淹在邓州“政通人和”和家庭其乐融融的氛围中,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参考滕子京派人送来的《求记书》《洞庭秋晚图》介绍描绘洞庭湖的文字和绘画,写下了《岳阳楼记》。同年,兴建偃虹堤后,滕子京遣人请欧阳修为之作记,欧阳修欣然命笔,作《偃虹堤记》。第四阶段是滕子京得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后,请国内书法大家书《岳阳楼记》,还特聘名匠、选石材,把《岳阳楼记》铭刻于石碑,将其陈列在岳阳楼夹楼,使《岳阳楼记》成为岳阳楼的镇楼之宝。

作品原文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湖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倾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

庆历四年春天,滕宗谅被贬到岳州作知州。到了第二年,一切政务办得很顺利,人心和睦,原来被废弃的许多事业一齐兴办起来。于是他就重新修建了岳阳楼,扩大原来的规模,把唐朝名人和当代的诗赋刻在上面,并嘱托我写篇文章来记叙这件事。

我看那岳州美好的景致,都集中在洞庭湖上。这湖迎着远山,吸纳长江,浩瀚宽阔,无边无际;早晨的阳光和傍晚的暮霭,气象景色真是千变万化。这些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观,以前的人已经说得很详尽了。那么,我想说的是此湖北通长江巫峡,南达潇水湘江,那些贬官外调的官吏和诗人,大多来这里聚会,他们观览景物的心情,只怕因景物的不同也会有所不同吧?

在那阴雨连绵不断,接连几月不晴的日子里,阴风怒吼,浊浪冲腾天空;太阳和星辰隐没了光辉,山岳掩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上路,船桅倾倒船桨摧折;傍晚一片昏暗,虎在咆哮,猿在哀啼。这时登上这座岳阳楼啊,就觉得离开京城,怀念故乡,担心受诽谤,害怕被讥笑,满目萧条凄凉,不禁感慨万分而悲哀无限了。

至於到了春光和煦、阳光晴明的时节,湖上风平浪静,天光水色互映,阔大的江面一派碧绿;沙鸥有时飞翔,有时停止聚集,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芷草和水边的兰花,香气浓郁,花叶茂盛。有时满天烟雾消散一空,明亮的月光普照千里,浮动着的波光像黄金那样耀眼,静静的月影映在水中犹如璧玉沉在水底;渔夫的歌声此唱彼和,这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岳阳楼啊,就觉得心胸开朗,精神畅快,恩宠和耻辱全忘,迎风捧起酒杯,真是喜气洋洋啊!

啊,我曾经探索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态,或者不同于上述两种精神状态的。是什么呢?他们不因外物而喜乐,也不因自己的遭遇而悲伤。他们身居朝廷高位,就为百姓担忧;退处僻远乡间,就为国君担忧。这样进用也担忧,退居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会快乐呢?想来他们必定会说:“忧在天下人之先,乐在天下人之后”吧!唉!如果不是这样的人,我能与谁在一起呢?

作品赏析

思想感情

悲喜情怀

本文的立意十分巧妙,在写《岳阳楼记》出发点的基础上,从览物之情宕笔,由滕宗谅重修岳阳楼,引出对“岳阳楼之大观”的描写,写景中显出开阔的胸襟,接着“然则”一转,用设问带出“若夫”“至若”两段并列的景物描写,情景交融,渲染出迁客骚人悲与喜、忧和乐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然后转入议论,先以“古仁人”与迁客骚人进行对比,相形之下,对迁客骚人做了否定,并反衬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表面写景,实则转换视角,写的是被贬文人在湘楚之地看似在岳阳楼观景,实则蕴含着被贬的真实心境。一明一暗,由对比得出了第三段的结论,这是一种内容上的深层次探索,也是一种主题思想的升华。

忧乐精神

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作为知识分子的信念,也是他忧国忧民精神的体现和毕生的政治追求。赵祯时期,社会矛盾积聚、危机四伏,《岳阳楼记》中,范仲淹一连用了六个忧字,集中反映了当朝的危机和他对国与家、国与民的牵挂。

范仲淹的忧乐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孔孟思想中的传统忧乐观并进行了发展和升华,主要体现在“忧民”和“忧君”两个方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朝廷做官,要为百姓担忧,造福天下百姓。“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的“忧君”,实际上是忧国。范仲淹曾在基层为官十三年,坚定了他的忧国信念,练就了他的忧民之心。无论是在朝中春风得意,还是遭贬黜失意,范仲淹始终以天下为己任,时刻想着为国家社稷尽忠,为天下苍生尽力。范仲淹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会因为个人的荣辱得失而动摇或改变,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在他心中始终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个人的安逸喜乐反倒被他抛在了脑后。

艺术特色

结构特色

《岳阳楼记》共分五段,每段又有层次。第一段分三层来讲述作记的原因:第一层“谪守”介绍了滕子京来岳州的原因。第二层是写出了滕子京做出的成绩“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既简括又有分量。第三层用一个“乃”字承上启下,补充写岳阳楼记的背景前提。第二段分两层描写岳阳楼上所见的自然风光,前一层到“前人之述备矣”,描写岳阳楼的形势,表明岳阳楼确是名不虚传,再用“衔”“吞”等字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洞庭湖旁。后一层用“然则”一转,从写景过渡到写人,点明“因景生情”,以此承上启下。第三、四段多用对偶的形式,分别写人们在不同景色影响下的悲喜之情,一悲一喜,形成鲜明的对照,用来证实上一段末尾说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第五段分作三层写出自己的生活态度,第一层,用“古仁人”否定“迁客骚人”,接着第二层用“何哉”设问,过渡到正面解说古仁人之心,第三层用叹词“噫”起头,明确、坚定地表示了他要向“古仁人”学习的态度。全文步步深入,由反而正,章法谨严而又富有变化。

语言特色

《岳阳楼记》描绘了岳阳楼生动画卷。作者通过利用典型的鲜明的形象,营造逼真的境界,将读者带入到岳阳楼的真实场景中。在念“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这一节文字,就会有天昏地暗、阴风惨惨的感觉;念“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这一节文字,就会有春光明媚、万物欢欣的感觉。作者选用景物最具代表性的特点,点染一笔两笔,使景色活现在读者眼前。“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地理形势,让读者感受到洞庭湖的广阔和浩渺,湖与山交相辉映之美;“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括描绘了湖光山色的绚丽多变。“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的动态画面,整齐的对偶句式,还有“明”“惊”“顷”“泳”“青”等字的押韵方法,使文字富有音韵美,更增添了洞庭湖景物的生机活力,令人悠然神往。作者精心描绘了不同天气和季节下的景色变化,让读者更好地融入洞庭湖多变的景色画面中。

写作手法

文章集“记事”“写景”“议论”于一炉,骈散结合,排比工整,词采富丽,颇有诗味,体现了作者高超娴熟的艺术驾驭能力。这篇文章描绘了几种迥然不同的自然景色,类似于一般意义上的写景记事文。但在本质上讲《岳阳楼记》是议论文,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议论文通常是开门见山,先亮明观点,再摆事实讲道理。而《岳阳楼记》的论点却在最后,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在文章最后引出的论点是采用对比的方式在一步步否定中逐渐体现出来的,既抒发了情怀,又体现了其政治抱负。全文有扼要的记事,有生动的写景,有简明的议论,又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这一切,又都集中于强化“先忧后乐”的论点。因此《岳阳楼记》的篇幅虽然不长,却有很多值得深入体会的地方。

作品影响

文学成就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影响深远,这种忧患意识与责任意识是中国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怀,都是中国道德观的精华。对后世的文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杨时的《望烟楼记》,便是受了《岳阳楼记》的影响。《岳阳楼记》和《望烟楼记》文章的布局格式相似,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倡导“先忧后乐”的思想,而杨时在《望烟楼记》中倡导“忧民思民”思想也不谋而合。不仅如此,《岳阳楼记》对其他国家的诗文也有相当的影响。例如清代越南使节的岳阳楼诗文,绝大多数都会提到岳阳楼中有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屏刻。如:武辉埏《登岳阳楼》诗序中有:“范希文作楼记,今书于壁。”吴时位《登岳楼台》诗序中有:“宋滕子京重修,范文正公作记,苏舜钦书,刻于门板。”由此,可以充分感受到中越文人对《岳阳楼记》文学成就的肯定以及对范仲淹胸中忧乐的景仰。

社会影响

设立岳阳楼日

2023年,为纪念《岳阳楼记》,将忧乐精神转化为新时代岳阳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岳阳将每年的农历九月十五日被设立为“岳阳楼日”。

入选教材

《岳阳楼记》因其民族认同感、精神共鸣被选入初中教学素材,通过对《岳阳楼记》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多样化的阅读技巧、感知其审美意蕴和文化底蕴,并能在哲学真理的启示下形成豁达的心胸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使得初中语文教学不仅可以实现课程目标,还能完成价值观教育的任务。

作品评价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陈师道在《后山诗话》中记载:范文正公为《岳阳楼记》,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北宋时期大臣、散文家尹师鲁读之曰:传奇体尔。

明末清初文学家、文学批评家金圣叹:一肚皮圣贤心地,圣贤学问,发而为才子文章。

清代散文家、诗文作家蔡世远:前半设局造句,犹是文人手笔。末段直达胸臆,非文正公不足以当之。

清末民主革命者余诚:通体俱在谪守上着笔,确是子京重修岳阳楼记,一字不肯苟下。圣贤经济,才子文章,于此可兼得矣。

清朝学者、诗歌笺注家、诗人浦起龙:先忧后乐两言,先生生平所持诵也。缘情设景,借题引合,想见万物一体胸襟。

清朝时期文人吴楚材、吴调候:岳阳楼大观,已被前人写尽,先生更不赘述,止将登楼者览物之情,写出悲喜二意。只是翻出后文忧乐一段正论。以圣贤忧国忧民心地,发而为文幸,非先生其孰能之?

衍生作品

参考资料

从“求记”到“写记”——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写作历程及其经验启示.岳阳网.2023-11-23

我们为什么需要“岳阳楼日”?.百家号.2023-11-24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忧乐情怀与饶州情结.上饶市政协网.2023-11-24

夏永《岳阳楼图》:生于元代民间书画作坊的“多胞胎”.百家号.2023-11-21

岳阳楼记 - 奇然/沈谧仁 - QQ音乐-千万正版音乐海量无损曲库新歌热歌天天畅听的高品质音乐平台!.qq音乐.2023-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