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荆州鱼糕

荆州鱼糕

荆州鱼糕是中国湖北省荆州市的特产,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荆州自古以来就盛产鱼,而鱼糕作为荆州的八大名肴之一,历史悠久。相传鱼糕是舜帝妃子女英所创,流传于荆楚一带。在春秋战国时期,鱼糕成为楚国宫廷的头道菜,一直延续到清朝,被称为宫廷菜。据说爱新觉罗·弘历尝过荆州花糕后赞叹不已。现代的鱼糕制作更加精美,使用鱼肉和肥膘肉制成糕,再加入猪肉、山药等制成肉丸。肉丸放在底部,鱼糕放在上面,最后加入肚片、腰片烹炒,与其他菜肴一起上桌,俗称重阳糕或杂烩鸡肉丸子。荆州鱼糕已经超越了饮食习惯,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地方民俗文化。2013年,荆州鱼糕获得了中国国家质检总局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2019年,荆州鱼糕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鱼糕,又称楚夷花糕,是一种以鱼肉、鸡蛋和猪肉为主要原料制作的食品。它口感鲜香嫩滑,清香可口,营养丰富,适合老少皆宜。制作鱼糕的方法是将鱼肉剁成泥,加入容器中,然后加入打散的蛋清,搅拌均匀。接着分次加入姜水,继续搅拌成糊状。再加入黄酒、大葱末、鸡精和胡椒粉,继续顺一个方向搅拌均匀。最后加入玉米淀粉,继续搅拌均匀。当鱼泥变得粘稠时,加入猪肥膘肉,继续搅拌均匀。最后加入盐,搅打至鱼泥浓稠且搅拌费力即可。将鱼泥倒入笼屉中,用水沾湿刀面,抹平鱼泥。将笼屉放入烧开的水中,用大火蒸40分钟。剩下的蛋黄液搅匀,用湿布擦干鱼糕表面的水气,然后用刷子刷上蛋黄液。再蒸3分钟后,再次刷上蛋黄液,再蒸3分钟即可。蒸熟后取出晾凉,可以切片直接食用,也可以用来做汤、火锅或炒菜。鱼糕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地区,现在主要产于湖北省宜昌至荆州市一带。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都城外有一家名为“百合鲜鱼庄”的餐馆,楚庄王郊游时曾到此餐馆用餐,并对鱼糕赞不绝口。因此,鱼糕成为楚国宫廷的头道菜,一直延续到清朝。据说爱新觉罗·弘历尝过鱼糕后赞叹道:“食鱼不见鱼,可人百合糕”。

菜品历史

湖北菜系由武汉、荆南、鄂东南、襄四大风味流派组成,荆南菜的特色是用芡薄,味清纯,注重原汁原味,淡雅爽口。以荆州鱼糕为代表的荆南菜系是公认的鄂菜之正宗。荆州鱼糕创于舜,臻于楚,盛于宋,历经中国17个朝代,有着4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从楚至清,一直是宫廷名菜。传说舜帝携女英娥皇二妃南巡,过荆州市一带时,娥皇困顿成疾,喉咙肿痛,想要吃鱼但又讨厌鱼刺,于是女英在当地渔民的指导下,融入自己的厨艺,为娥皇制成鱼糕。娥皇食之,迅速康复。舜帝闻之,大加赞赏。鱼糕从此在荆楚一带广为流传。春秋战国时,楚纪南故城(楚国首都,纪南城遗址在今荆州城北)南门外有一“百合鲜鱼庄”,楚庄王某日郊游此鱼庄,偶食之而钟爱,遂被引为楚宫廷头道菜。直到清代,仍被列入宫廷菜中。据说乾隆尝过荆州鱼糕后脱口而出:“食鱼不见鱼,可人百合糕”。

制作方法

制作材料

鱼肉、猪里脊肉、淀粉、蛋清、姜汁

制作步骤:

1、取鱼肉:将活鲜青鱼或草鱼宰杀去鳞,剔除带有血色的红肉,将鱼肉用清水漂洗干净。

2、制鱼茸:将鱼肉剁(绞)成鱼茸(即鱼糜),将猪里脊肥膘肉切成丁状。两者按传统比例均匀混合。

3、搅拌:将混合的鱼肉、猪里脊肉进行搅拌(沿同一方向,有利于两种肉质纤维的结合)。10min后,按照传统比例加入淀粉、鸡蛋清、姜汁,再搅拌5min,使之产生劲道。

4、醒料:将搅拌好的鱼肉猪肉混合料静置冷却10min,使各种物质充分渗透结合。

5、蒸制:上蒸笼,旺火蒸制35min之后取出,用清洁的纱布除去表面水汽,在鱼糕表层均匀涂抹一层鸡蛋清,稍干即涂抹一层鸡蛋黄,接着蒸煮5min。

营养成分

鱼糕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较高,平均≥6.0g/100g,且为优质完全蛋白,鱼类组织中有含氮化合物,主要是胶原蛋白和粘蛋白,当煮沸后成为溶胶,冷却后成为凝胶,这就使鱼汤凝成乳白胶冻样状。

无机盐机盐含量为2.2%,这包括有钙、磷、钾、铜、锌、等。含碘特别丰富,每公斤鱼糕含碘达1000微克,鱼糕中含有极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D以及烟酸和维生素B1和B2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荆州鱼糕色彩绚丽、营养丰富、回味悠长,以吃鱼不见鱼,鱼含肉味,肉有鱼香,清香滑嫩,入口即溶被人称道。鱼糕谐音“余高”,寓意“年年有余,步步高升”。千百年来在荆州一带,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喜庆宴会,鱼糕都是宴请宾客必须有的一道大菜,并有“无酒不成宴,无糕不成席”的说法。荆州鱼糕,已经演化为人们体现喜庆、表达美好愿望与祝福的重要元素和载体,是荆州八大菜肴之首。

产地环境

荆州鱼糕的主要原料野生青鱼及草鱼产自“千湖之省”湖北的第三大湖泊——长湖,它位于荆州与荆门市潜江市等市交界处,湖区水质优良,水体质量一级,周边无任何现代化的工业污染,整个长湖面积122平方千米至150平方千米,东西30千米,南北最宽处18千米,库容2.71亿立方米。这些鱼多以水体中的小鱼、小虾及螺蚌为食,性情活泼、体型修长、状态生猛、肉质优良。在汛期长湖调控长江水情期间,为捕食,顺着水流参加百里回游,促进了体质的提升。再加上青、草鱼制成鱼糜后挥发较少,使得制成的鱼糕软绵爽口、回味悠长,劲道韧性、色如羊脂、晶莹剔透。长湖

生产情况

2013年,荆州年产鱼糕20多万千克,产值近6000多万元。

产品荣誉

2009年,荆州鱼糕制作工艺获得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2013年01月23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荆州鱼糕”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9年11月15日,荆州鱼糕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荆州鱼糕产地范围为湖北省荆州区沙市区荆州开发区3个区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辅料的要求

1.原料:

(1)家鱼:选用产地范围内长湖的新鲜青鱼或草鱼。

(2)水:水源为产地范围内长湖流域的地下水,水质符合国家关于饮用水的标准规定。

2.辅料:猪肉,选用脊椎处肥膘肉;淀粉、鸡蛋、食盐,辅料符合国家关于该类产品的标准规定。

二、加工工艺

1.生产流程:原料(淡水鱼)→切片→清洗去油→制成鱼糜→加入适量辅料(猪脊膘肉丁、味精、盐、鸡蛋清和姜末)→搅拌→蒸制→杀菌→冷却→真空包装→成品。

2.关键控制:

(1)切片:鲜活鱼去鳞、头、尾、骨、鳍和内脏,取脊鱼肉,再去皮切片。

(2)漂洗去油:鱼片漂洗到水清无油。

(3)制成鱼糜:鱼肉粉碎至肉泥状。

(4)调配:鱼肉:猪肉:蛋清:淀粉:水=10:2:2:1.2:0.9。

(5)搅拌:加入辅料后,同向搅拌10分钟。

(6)蒸制:蒸35分钟,表层涂蛋清、蛋黄,再蒸5分钟。

三、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糕体为白色,上表面呈蛋黄色,有光泽;糕体呈块状或片状,结构紧密,切面无气孔,质地细腻,具有一定的韧性、弹性;有鱼肉混合香气,口感润滑鲜美;允许有少量2毫米以下小鱼刺或鱼皮,无外来杂质。

2.物理化学指标: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

荆州鱼糕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湖北省荆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荆州鱼糕的法定检测机构由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