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
郭嘉(公元170年-207年),字奉孝,东汉末川阳翟(今河南省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谋士,官至军师祭酒、阳亭侯、司空,被后人称为“鬼才”。在远征乌桓的路途中病逝,年仅三十八岁。
建安元年(196年),郭嘉出任司空军祭酒,次年便提出“十胜十败论”为曹操拟定了作战目标,后随军三征吕布,献计水灌邳州市,擒杀吕布。刘备投靠曹操,郭嘉主张将其囚禁,可惜曹操一念之差将其放走。建安五年(200年)郭嘉力排众议坚持征讨刘备并获大胜,同时预断了孙策被刺杀。随后又屡献奇谋助曹操平定河北省。
建安十二年(207年)秋,郭嘉再次力荐远征乌桓,最后虽然大获全胜,却因为操劳过度,因病去世,被追封为“贞侯”。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认为他是自己的“良臣”“奇佐”。
人物生平
慎选明主
郭嘉出生于东汉建宁三年(170年),颍川阳翟人。当时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大起义被镇压后,世族豪强割据势力,东汉王朝名存实亡。郭嘉在此天下大乱之际隐居家中,钻研学问,结交英杰。中平五年(190年),各地群雄以讨董为名起兵,太师董卓身死后,盟主袁绍成了当时最大的割据势力。郭嘉21岁时北投袁绍,虽受器重但他看出袁绍不懂得用人之道,非成大事之人,于是在袁绍最风光时,毅然选择离去。建安元年(196年),赋闲了六年的郭嘉被好友荀彧推荐给了曹操,二者共论天下大事,相互认可,曹操遂任郭嘉为司空军祭酒。
初露锋芒
建安元年(196年)冬,刘备被吕布所败,投奔曹操,谋士程昱主张除掉刘备,郭嘉却反对,认为不应让曹操背负害贤之名,曹操深有同感。不过郭嘉也认为刘备不甘人下,建议应将其软禁,但曹操并未采纳。建安二年(197年),曹操讨张绣失败,招袁绍羞辱。面对强敌袁绍,曹操正感力不从心时,郭嘉提出了“十胜十败”之说,不但振作了曹军斗志,更助曹操拟定了作战目标。建安三年(198年)秋,袁绍率部攻打幽州(今河北省一带),郭嘉建议出兵吕布,曹操极为赞同,亲自率兵东征吕布,三战三胜,吕布退守邳州市(今睢宁县)。因连续作战半年,军队疲乏,曹操准备撤退。郭嘉和荀攸以项羽为例劝阻,认为应乘胜猛攻,并引沂河、泗水灌城。曹操依计而行,果然攻克下邳,擒杀吕布。建安四年(199年)趁后将军袁术溃败北投袁绍之际,刘备主动请求跟大将朱灵前去截击,曹操同意。郭嘉、程昱、董昭等听闻后,都认为“备不可遣也”,曹操立即派人去追,已然不及。之后袁术南逃寿春,朱灵班师回朝。十二月,刘备乘曹操部署对袁绍作战之时,袭斩徐州市刺史车胄,又击败刘岱军,夺取徐州、邳州市等地,背叛曹操,响应袁绍。曹操后悔当初未采纳郭嘉建议,以至后患无穷。
屡献奇谋
建安五年(200年),刘备逃脱后势力壮大,曹操决定亲自征讨刘备,但是曹营诸将担心袁绍会从背后发起进攻。郭嘉分析“袁绍优柔寡断,不会作出反映,刘备目前立足未稳,应迅速出击,他必败无疑,随后回头对付袁绍,就能改变腹背受敌的状况。”曹操依计行事,亲率大军东征,果然大破刘备,俘虏了其妻子,擒住关羽,进而又击破了和刘备联合的东海贼寇。
与此同时,孙吴的孙策知道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今中牟县)后,准备率军渡江北袭许昌市。曹营人心惶惶,只有郭嘉认为没必要抽出兵力去保卫许都,因为孙策刚吞并江东,所诛杀的都是英豪雄杰,他又轻率疏于防备,若有刺客伏击,孙策必定被杀。果然,孙策先头部队被广陵知府陈登击溃。不久,孙策被郭嘉言中,为刺客所杀。同年,郭嘉随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
智取河北
建安七年(202年)五月,袁绍病逝,袁尚、袁谭被逐退到浚县(今浚县)。建安八年(203年)二月曹军发起总攻,诸将想乘胜攻破二袁,郭嘉却认为二袁必然反目,建议曹操先假装南征刘表,静待其变。曹操纳其计,五月撤军返许昌市。不久后,果然谭尚变起,曹操乘机回军北上,袁谭被诛,袁尚逃走。建安九年(204年)袁谭所属各郡、县尽归顺曹操,郭嘉因功被封为洧阳亭侯。建安十年(205年),在郭嘉的建议下,曹操招募重用青、冀、幽、并四州名士,收复民心,稳定了统治,冀州平定。
远征乌桓
辽西地区少数民族乌桓部落乘中原战乱,掳迁汉族边民10余万户。曹操取冀州,杀袁谭后,袁熙、袁尚逃往乌桓。曹操于建安十二年(207年)秋,准备远征乌桓,诸将认为关外夷人不会支援袁尚,如果远征担心刘备会趁机发难。郭嘉力排众议坚持征讨乌恒,他认为袁绍对胡人有恩,如果袁尚还活着,向他们求助,胡人一定会帮忙,这迟早是隐患。乌桓地处偏僻,现在毫无防备,不如突然发动攻击,必定取胜。而刘表只是个政客,他自知驾驭不了刘备,所以必然对刘备有防范之心。
曹操听从了郭嘉的建议,立刻进兵辽东。进至易城(今雄县)时,郭嘉觉得推进速度太慢,担心被对方提前发觉有所防备,建议“兵贵神速,轻装急行,攻其不备”。于是曹操便问计于熟知辽东地理的田畴,行小路奇袭朝阳市(今朝阳市),大破敌军。袁尚、袁熙投奔辽东知府公孙康,曹操再次采纳郭嘉之计,没有追击,而是坐观局势,声言等待公孙康把二袁首级送来。九月,曹操从柳城撤军,不久,果然公孙康伏杀袁尚、袁熙及辽东乌桓单于速仆丸。
随军病逝
在从柳城回来的途中,因为水土不服,气候恶劣,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劳过度,郭嘉患病去世,年仅三十八岁。曹操痛拗失声,嘉表奉孝,增邑八百户,谥贞侯。曹魏景元三年(262年),郭嘉从祀于曹操庙庭。
历史影响
郭嘉出仕后便为曹操拟定了作战目标,在每次重大的军事政治行动之前都是郭嘉替曹操出谋划策并作出决定。之后,一路凯歌,先后献计擒杀吕布、囚禁刘备,出策以少胜多取得官渡之战胜利,又北征乌桓,最后清除袁氏残余势力。因此,曹操才能成功的一统北方,结束了长期割据的局面。郭嘉去世后,曹操就遭到了此生最大的败仗之一——赤壁之战,此后三国鼎立成为定局。
艺术形象
《三国演义》中郭嘉的生平虽有演义但是与《三国志》大致相同。书中罗贯中对郭嘉的夸赞豪不吝啬,曾作诗“虽然天数三分定,妙算神机亦可图。若是当时存奉孝,难容蜀汉与孙吴”。
《三国演义》中郭嘉首次出场在第十回“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曹操在兖州招贤纳士,荀彧、荀攸叔侄来投,并推荐了程昱,程昱推荐了郭嘉称其为“当今贤士”,郭嘉又推荐了刘晔,刘推荐了满宠、吕虔,他们又共荐毛玠。
刚到曹营,郭嘉就展露了他的才华,曹操因父仇攻打徐州市时,刘备写信劝和,曹操大怒,准备斩杀来使,郭嘉进谏“应该先好言稳住刘备,然后进兵攻城。”二人正商议时,吕布已经袭破兖州,进据濮阳市,只余鄄城县、东阿县、范县三处。郭嘉迅速做出反映,此时正好卖个人情给刘备,退军去复州。于是曹操回书答复刘备并退兵。之后曹操与吕布作战中计,郭嘉提议迅速反击敌军。果然吕布中伏,败回阳。之后与《三国志》描述大致相同,被封司空军祭酒,劝杀刘备,提出十胜十败论,平吕布,料孙亡,智取河北省,远征乌桓,之后郭嘉病逝。只是其中多了两个剧情,一个是在第十七回,曹操路过麦田立下军法“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曹操的马受惊踏坏麦田,欲按军法自刎,被郭嘉以《春秋》之义“法不加于尊”劝住,最后割发代首。另一个则是第三十三回,郭嘉在死前留下遗书,劝曹操不可对公孙康动兵,免得反弹,料定他不用多久必定会和袁氏会自相残杀。果然不久公孙康就派人送来了二袁的人头。此情节被称为“遗计定辽东”。
个人作品
面对军事实力强大的袁绍集团,郭嘉提出《十胜十败论》,“今绍(袁绍)有十败,公(曹操)有十胜,绍虽强,无能为也。”他列举了袁绍的十大劣势,曹操的十大优势,认为袁绍只是暂时强大,最终必为曹操所打败。
其一是“道胜”,在行事风格和作风方面“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其二是“义胜”,在道义方面“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其三是“治胜”,在治国方面,汉末大乱就是因为“政失于宽”而袁绍仍是“以宽济宽”曹操则是“纠之以猛”。其四是“度胜”,在用人之道和度量方面,袁绍任人唯亲,还多有猜忌,曹操则是用人不疑。其五是“谋胜”,在谋略方面,袁绍优柔寡断,曹操“得策辄行,应变无穷”。其六是“德胜”,在德行方面,袁绍喜欢被人吹捧,沽名钓誉,曹操真心待人,对于忠正、有远见、有实力的人都愿意任用。其七是“仁胜”,在仁政方面,袁绍只看得到眼前的小利,对于看不到的地方便不在考虑,曹操对于小事可能会疏忽,但是心怀天下。其八是“明胜”,指明察和治内方面,“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其九是“文胜”,指文治方面“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其十是“武胜”指军事方面,“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
家族成员
人物评价
《傅子》里写到“嘉少有远量”。
曹操首次见到郭嘉就说出“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更表示“难奉孝为能知孤意”。在郭嘉死后,曹操痛心疾首地写道:“郭嘉忠厚贤良,性格大度开朗。眼光超前,料事如神”称其是“良臣”“奇佐”。曹操兵败赤壁时仍感叹道:“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晋朝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中评到:“程昱、郭嘉、董昭、刘畔、蒋济的才智、策划、谋略方面都是世上奇士。”南宋文学家陈亮认为“成就魏国霸业的人里程昱、郭嘉出谋划策最多,曹操对于郭嘉的死尤为痛惜。”清人朱乾更是称“郭嘉归魏国,而魏国得以兴盛。”唐代皇帝李隆基也认同郭嘉的才学“曹操得到了郭嘉,就知道绝对能够成就大业。”
近代毛泽东称赞他:“才识超群,足智多谋,出谋划策,功绩卓著。”学者易中天在《易中天品三国》中也称其“天生奇才,神机妙算、当机立断、出奇制胜、随机应变、料事如神、敢出险招“”“是看透了人的人”“谋功为高、忠心耿耿”。当然也有对他不满的人,《三国志》中就有记载,陈群数次控诉郭嘉“不治行检”。北宋唐庚的《三国杂事》中嘲讽曹操手下包括郭嘉在内的诸多谋士并非盛德之士。作于明清之间的《潜室扎记》则站在东汉立场批判荀彧、郭嘉等人犯了不义之罪。
人物趣闻
曹操说在众多谋士中,郭嘉最了解他。在首次见面聊完天,曹操就认定郭嘉能帮他成就大业,郭嘉也庆幸自己得到明主。曹操为得此华盛顿奇才队而欣喜异常,两人关系好到“行同骑乘,坐同幄席”。郭嘉善于出谋划策,几近神算;好在曹操也能虚怀若谷,多听从其言,依计行事。陈群多次当殿控诉郭嘉行为不检点,曹操却不以为意,更想着将身后之事托付给郭嘉。二人君臣相知,更是留下了曹操三哭郭嘉的典故,一哭郭嘉病重,二哭郭嘉早亡,痛失英才。《傅子》中记载曹操捶胸顿足、痛哭流涕,更是喊出“奉孝死,乃天丧吾也”使吾心肠崩裂”。三次哭郭嘉不在才兵败赤壁。
历史遗迹
据《禹县志》引城西关外九山禅寺碑刻所记载:“郭连镇在城东郭连。”郭连乡距城东北9公里,以前叫郭连镇,因濂河东西横贯村中,古代时叫做郭濂,后来改为郭连。郭连镇城东八公里,琅城岗上有郭嘉墓,墓冢高耸,松柏密集,在“大炼钢铁”时代被砍伐。如今,墓冢已经和岗丘融为一体,难辩遗迹。曾经有黄世明撰一篇《郭嘉故里行》,流传于世。郭连镇下辖郭东村尚存一郭嘉祠堂,祠堂面积狭窄,残破老旧,室内设郭嘉牌位,旁边立有一石碑,碑上仅残留郭嘉二字。另在《水注经》里记载“阳翟原来是栋的下辖地,是旧时颖川郡的治所。城西有一个郭奉孝碑,水流旁边有一座九山祠碑,柏树丛林还很茂密,北面紧靠川流。”
文献记载
《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三国志·郭嘉传》《魏晋世语》《傅子》《资治通鉴》
参考资料
易中天品三国 天生奇才.央视网.2022-11-14
毛泽东为何向高级干部推荐阅读《郭嘉传》--理论--人民网.人民网.2022-11-01
郭嘉故里.三国志旅游局.202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