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齐国人。《战国策》作邹忌,《史记》作驺忌、驺忌子或邹忌,战国时期政治家,齐国大臣。
邹忌先后事奉齐国国君田午、齐威王和齐宣王三朝,官至齐国相国,邹忌是继管仲、晏婴之后,复兴齐国的第三位宰辅。邹忌获封爵为成侯,封地位于下邳(今江苏省睢宁县古邳镇),史书中记载的邹忌的生平故事不多,多为散见。邹忌通过鼓琴喻政的方式,得到齐王赏识,从而得以入仕途。他在史书记载中以善于进谏著称,具有比较丰富的治国辅政才能,但史书亦有记载其与另一位齐国大臣田忌不和,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纷争。
虽有一些后世学者,比如西汉的刘向所编《新序》中称赞邹忌的治国才能,但多数均对其奢靡的生活和唯利是图的行为表示负面的评述,比如刘向所编《说苑》的评价和苏轼的《毛手鬼》故事改编。文学作品上,《东周列国志》中对邹忌的描写基本照搬了史书记载,并做了一些艺术加工。
人物生平
生平考据
邹忌在史书上无本传,但他的事例在诸如《战国策·齐策》《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史记·滑稽列传》《汉书》以及《新序》等典籍均有相关附载。史学界对他的专门研究也较少。
邹忌生平没有非常详细的记载。由《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得知,邹忌是齐国人,先于孟子,事齐威王,并得封侯拜相。据《战国策·齐策》而知,邹忌先后事齐威王和齐宣王。而根据《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得知,邹忌还事齐桓公,此《战国策·齐策》并无记载。
相关事迹
鼓琴喻政
周显王十二年(公元前357年),战国田氏齐桓公田午病逝,齐威王田因齐即位(周显王十三年,即公元前356年)后,在齐威王的治理下齐国开始强大。各诸侯国知道齐威王的威名后,不敢对齐国用兵二十多年。
邹忌由于善弹琴而进见齐威王,齐威王很高兴,让邹忌留宿在宫中的右室。过了一会儿,齐威王正在独自弹琴,邹忌没打招呼就推开门,称赞齐威王的琴弹得非常好。齐威王听后很不高兴,离开琴,手按宝剑表示邹忌只听了一会儿的皮毛,还没有认真观察,不能判断齐威王本人弹得好。邹忌用大弦的旋律来象征国君,用小弦的旋律来象征相国,用勾弦的动作来象征政令,用和谐的琴声来象征四时,并由此得出齐威王的琴弹得好。于是,齐威王称赞邹忌很懂音乐。邹忌就借此表达音乐和治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齐威王听后很不高兴,认为他这话是虚言。邹忌再次表达了前面的想法,并补充说琴声调和,则天下安宁,治理国家和安定百姓,无不与五音有关。齐威王这才信服他。三个月后,邹忌就接受了齐国相印。
稷下对谈
邹忌刚取得相位后,当时的稷下辩士淳于髡不满于邹忌轻易取得相位,去见邹忌,表示要向邹忌陈述自己的一些想法,邹忌恭敬地表示同意。表面上,淳于是陈述自己的想法,但这些想法都是以“微言”的形式表达,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邹忌敏锐地理解了淳于髡五句话的实质,并表示充分认同,提出了德威并施的政治措施。淳于髡说完后,快步走出,到门外对他的仆人表示,他对邹忌说了五条隐语,邹忌的回答就像回声的响应一样,邹忌不久后必定会得到受封。过了一年,邹忌果然就被封为了成侯。
巧讽齐王
邹忌出任齐国相国以后,面临着一大堆十分棘手的问题,首先,齐国积弊很深。其次,由于齐威王以前独断专行,听不进批评意见,许多大臣不敢反映真实情况。而要想兴利除弊,革新政治,就必须采纳各方面的建议。
邹忌的门客、妻子、小妾都说邹忌比城北的徐公漂亮,但当邹忌碰见了徐公,发现相貌远不如徐公。邹忌分析得出,门客说他漂亮是有求于他,妻子说他漂亮是偏爱于他,小妾说他漂亮是惧怕他。然后邹忌上朝向齐威王讲述了这个故事。并向齐威王谏言,大王是一国之君,拥有方圆几千里的土地、数百座城邑,有求于大王、惧怕大王的人更是不可胜数。
于是齐威王下令全国,鼓励国人给自己提意见。这道命令下达之初,吏民进谏者络绎不绝,像赶集一样热闹。过了几个月以后,进谏的人数逐渐减少了,不过,不时还可以看到有人入宫进谏。一年以后,大家虽想进谏,但却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国、赵国、韩国、 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威王。
嫉妒田忌
受封为成侯后,邹忌与田忌不和.
周显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43年),魏惠王攻打赵国,赵国首都邯郸县被围,赵国向齐国求救,邹忌刚开始不让齐威王救赵国。
后来,公孙闬为邹忌出谋划策,让他建议齐威王下令攻伐魏国,这样田忌必定带兵。如能战胜有功,那是邹忌谋略的功劳;如果失败了,不是上前战死就是向后溃败,那田忌的性命就在邹忌的掌握之中了。于是邹忌向威王进言,让田忌南攻襄陵。同年十月的时候,邯郸市被攻克,齐国趁机起兵攻打魏国,在桂陵之战战胜了魏军。
姬扁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邹忌与田忌争宠,公孙阅又为成侯邹忌出谋划策,让人拿黄金十斤到街上加班的田忌的人去占卜,说田忌三战三胜,声威满天下。想要做大事,是否吉利。问卜的人走了以后,邹忌就派人逮捕为他占卜的先生,在齐威王那里验证问卜之辞,田忌听说之后,就率领他的部下袭击辛店,捕捉成侯,没有取胜就逃跑了。
不患国贫
齐威王到瑶台游玩,成侯邹忌前来呈奏事情,跟从的车和衣着华贵的女子很多,齐威王远远地望着他询问身边的侍从们是谁走过来了。身边的侍从们告诉他这是成侯卿邹忌。齐威王不解自己的国家如此贫困,邹忌他为何出行的阵势如此地盛大。齐威王身边的侍从们回答说,给予人东西的人才有要求人的理由或资格,接受别人恩惠的人才有轻视别人的理由或资格。齐威王就试探性地问其中的说法,这个时候成侯卿邹忌到了,连拜三次才得到齐威王的回应。齐威王又询问了邹忌他刚才的问题,为何国家如此贫困,而他的阵势如此的好大。邹忌表示只有齐威王赦免他的死罪才能告诉齐威王这其中的说法。齐威王答应了。邹忌表示,他推荐了很多人让齐国的国力更加强盛,齐威王可以对此高枕无忧,不必担心国家贫困。
历史评价
邹忌面对犀利的挑战,能够做到对答如流,举一反三,西汉刘向所编的《新序》则把他类比如颜回“闻一以知十”,认为他“聪明捷敏,人之美材也”。这充分展示了邹忌的治国理念及其才能。
对于邹忌的讽谏做法和效果,后世学者多持赞赏态度。如南宋理学家叶适认为,邹忌自知不如徐公美,因此劝其君受谏闻过,是有道义功绩的。
而对于“两忌”之间的不和,后人也多有评论,且以批判邹忌为主,认为他为己太重、唯利是图,置礼义廉耻于不顾。南宋理学家张九成把邹忌归为这一类人。
人物争议
邹忌是否算得上是名臣,后世多有争议,如他暗害田忌,南宋理学家真德秀对邹忌利用卜者陷害田忌一事持怀疑态度,认为这项计谋太过肤浅,而齐威王是个明君,若细究起来皆可识破。当代学者对邹忌的评价也分为两派观点,针锋相对。《辞海》中对于邹忌的评价是肯定的,认为其有较大的功劳,如劝说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主张修订法律、监督官吏、并选荐得力大臣坚守四境,以此齐的国力渐强。但现代学者李元芳在《邹忌不足称道》中认为,邹忌目光短浅,毫无建树;而且害贤妒能,劣迹昭著。因此,不能一味地赞扬他。
轶事典故
毛手鬼:宋代文学家苏轼依邹忌的这些行为虚构出“毛手鬼”的故事。邹忌去游说齐王,齐王很欣赏他的治国理想,于是就任命他做丞相。可是几个月过去了,没有一个人称赞新丞相政绩的。艾子觉着奇怪,就去见以博学多才著称的淳于髡,直截了当问,邹忌子做丞相也好几个月了,怎么也没见拿出什么行政措施,也听不到有人称赞他,到底是什么原因。淳于髡笑着告诉他,他们齐国有一个毛手鬼,但凡有人做丞相,毛手鬼一定用手掴他的脸。一被掴脸,这个人就会忘了平生的忠诚刚正,只能默默而己。
文学形象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历史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勾画的邹忌形象大体上和《史记》中相同,主要记述了《史记》中同样记录过的《鼓琴喻政》和《稷下对谈》两件事,但在细节上存在加工和改编。
另外,《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典故还被编入了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的文言文篇目,为全国中学生所熟知。
参考资料
文化时间丨唯唯谔谔的邹忌.讽刺与幽默报微信公众平台.2025-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