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树
人面树(人面子属 duperreanum Pierre),别名为银莲果、人面子、大叶藤黄、银棯,是漆树科、人面子属的一种常绿乔木。它原产于中国的云南省东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广东省地区,同时在越南也有分布。
人面树,奇数羽状复叶互生,有小叶5~7对,叶轴和叶柄具条纹;小叶互生,近革质,长圆形,自下而上逐渐增大,基部常偏斜,阔楔形至近圆形,全缘,侧脉8~9对,近边缘处弧形上升,侧脉和细脉两面突起。复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白色,花瓣披针形或狭长圆形。核果扁球形,成熟时黄色,果核压扁;种子3~4颗。花期春、夏 季;果期夏季。这种树木通常生长在低山丘陵的林中,对生长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它喜欢光照充足的环境,同时也偏好温暖和湿润的气候。人面树的适应性相当强,能够抵抗风力和大气污染,但不太能耐受冻霜。
人面树的树冠呈圆伞形,树干通直,树姿优美端庄。它的叶子四季都保持翠绿光鲜。因此,人面树在绿化和美化方面有着极佳的效果,常被用作庭院风景树和行道树。人面树的果肉可食或盐溃作菜或制其他食品,入药能醒酒解毒,叶(人面树叶)可解毒敛疮,又可治小儿惊痫、手足搐搦、背痈等;木材致密而有光泽,耐腐力强,适供建筑和家俱用材;种子油可制皂或作润滑油。2023年,人面树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为无危(LC)。
分类与命名
人面树,果核有数孔,酷似人面故名。别名为银莲果、人面子、大叶藤黄、银棯。人面属隶属于无患子目、漆树科、人面子属。人面子属约8种,分布于中南半岛、马来西亚至斐济岛。西南和南部有2种。常见的种类有人面子D. duperreanum、大果人面子D. macrocarpum。
特征
风车木;高达25余米,胸径1.5米,具板根;幼枝被灰色绒毛;复叶长30-45厘米,小叶5-7对,叶轴及叶柄疏被柔毛;小叶长圆形,两面沿中脉被微柔毛,下面脉腋具髯毛,侧脉8-9对,侧脉及细脉两面凸起,小叶柄长2-5毫米;花序长10-23厘米,疏被灰色微柔毛;花白色;花梗长2-3毫米,被微柔毛;萼片宽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3.5-4毫米,两面被灰黄色微柔毛;花瓣披针形或窄长圆形,长约6毫米,具3-5暗褐色脉纹,花时外卷;花盘浅波状,无毛;花丝线形,无毛,长约3.5毫米,花药长约1.5毫米;核果黄色,扁球形,长约2厘米,径约2.5厘米,果核扁,径1.7-1.9厘米;种子3-4颗。
分布范围
人面树原产于中国的云南省东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广东省地区,同时在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也有分布。
生境
通常生长在海拔(93-)120-350米的低山丘陵的林中,对生长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它喜欢光照充足的环境,同时也偏好温暖和湿润的气候。土壤方面,应选择深厚肥沃的砂壤土,这样的土壤有利于苗木的生长和发育。同时,土壤的pH值应在5.0~6.5之间,以满足人面树的生长需求。
适应性
人面树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但相较于中国印度无忧花略逊一筹。自引种以来,人面树树均能安全度过冬季,未出现冻死情况。在2004年12月的一次霜冻天气中,气温降至-2℃,人面树树梢部分受到轻微冻伤,叶子变黄枯萎,但冻伤率低于30%,且未影响次年生长。经过加强水肥管理,冻伤率进一步降低至10%以下,观赏效果未受影响。汕头地区常受海风及台风影响,因此树木的抗风性成为引种成功的重要指标。在两次12级台风的袭击下,人面树表现出良好的抗风性能。苗圃地的人面树仅有少量枝条折断,主干未受损;而处于风口位置的黄河路和衡山路的人面树,虽有近20%倒伏,但主干同样未折断,重新栽植后恢复良好;星湖公园的人面树因固植措施得当,仅少量枝条受损。人面树具有一定的耐水性,汕头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对人面树的生长构成一定挑战。然而,即便在地下水位高于2米,甚至部分区域达到1米以上并伴有地下水倒流的情况下,6年生、高达6米的人面树生长依然未受明显影响。该树种还能抗病虫害,尚未在人面树上发现病虫害问题。
繁殖
种子繁殖
在优良类型的林分中挑选采种母树的标准是:树冠需整齐,生长要健壮,确保无病虫害,单株产量高,并且生长在阳坡的壮龄植株。采种的时间为每年的8至9月,当果皮颜色由绿色转变为黄褐色时,即可进行采收。采收的成熟果实需洒上草木灰水,进行3至5天的堆沤处理,待果肉与核分离后,将核用水洗净并晾干,最后使用布袋挂于通风处进行保藏。关于层积催芽的方法:首先需选择地势较高且排水良好的地块,挖出深、宽均为1米的坑。将种子与湿砂按照1:3的比例进行混合,然后埋入坑内至距离地面15厘米处。在种子上方需全部填入河砂,并在上方覆土形成馒头状。此外,需在坑内竖立一个通气草把。到来年春季,当种子有30%露出白色时,即可进行播种。
扦插繁殖
选择在阴天或下午进行植物扦插,具体步骤如下:使用粗度与插穗相当的竹签,在苗床上预先插孔。孔的深度应为插穗长度的1/2至2/3。插穗的排列需按照行距10厘米、株距5至6厘米进行,确保叶片不重叠。边插孔边插入穗条,之后用手将土壤压实。扦插完成后,需浇透水,确保插穗与土壤紧密接触。
栽培
水份
人面树在热带气候中生长繁茂,表现出极强的耐旱性和高效的水分平衡能力。在栽培过程中,需每2-3周浇一次水。其外观生长与雨季同步,因此适合有明显干湿季交替的地区种植。
施肥
对于人面树,建议在生长季节每月施用一次营养均衡的肥料,其中高含氮量以促进枝叶生长。冬季需减少施肥量以避免根部灼伤。选择缓释颗粒肥或稀释液态肥,可有效改善贫瘠土壤的养分输送,从而提升植株生长速度和产量。
修剪
人面树叶片翠绿光亮,树冠宽大。需在早春进行修剪以促进生长和塑形,移除枯死或过密的枝条。使用清洁锋利的工具修剪,以达到最佳效果,既能增强美观性,又可提升植株活力。
保护
2023年,人面树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为无危(LC)。该物种已知分布于至少50个地点,包括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和云南省)及越南。其分布范围极广(EOO达460051平方公里),已在至少三个保护区内记录,且可能存在采集不足的情况。尽管栖息地存在退化趋势,但鉴于其广泛分布范围和已知地点数量,该物种被评估为无危(Least Concern)。
该物种已知分布于至少三个保护区内,但未被纳入任何迁地保护(如植物园)的保育体系中。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的国家评估,该物种在中国被列为无危等级(Least Concern)。
用途
观赏
人面树的树冠呈圆伞形,树干通直,树姿优美端庄。它的叶子四季都保持翠绿光鲜。因此,人面树在绿化和美化方面有着极佳的效果,常被用作庭院风景树和行道树。
药用
人面树果实性味甘、酸,凉。有健脾生津,醒酒解毒的功效。内服煎汤3~5枚。人面树核烧灰,水冲服可用于治疗小儿惊痫、手足搐搦;人面树去核和鲫鱼捣烂,敷患处可治疗背痈;外感咳嗽者禁服。根皮(人面树根皮)可解毒消痈;叶(人面树叶)可解毒敛疮。
其他
人面树的果肉可食或盐溃作菜或制其他食品;种子油可制皂或作润滑油;人面树的心材颜色多样,呈浅棕色、灰褐色、黄绿色至红棕色,常带有不规则的深棕色至近黑色带状条纹;边材宽幅,呈粉红色或灰白色。质地中等细腻至粗糙;纹理从顺直到交错不规则,径切面可呈现装饰性花纹;木材具光泽,无明显气味或味道。心材不耐久,易受白蚁侵蚀。木材易于加工;胶合性良好;抛光及表面处理效果优异;适合制作单板。适用于家具与细木工制品、室内镶板、装饰性单板(外观类似黑胡桃)、枪托、地板及建筑木构件。
文化
从仅见古籍中可知,至迟在晋代时人面树已有食用。如:晋·嵇含《南方草木状》:“人面子,树似含桃。结子如桃实,无味。其核正如人面,故以为名。以蜜渍之稍可食。以其核可玩,于席间饤饾御客。出南海。”至宋代已很常见,并作为商品果品出现在大都市,这仅从宋代以来的多种文献中即可见一二。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又有托小盘卖干果子,乃旋炒银杏、栗子……芭蕉干、人面子、巴览子……之类。”杨万里《人面子》诗亦云:“喜时能笑醉能歌,眉映青山眼映波。旧日美如潘骑省,只今瘦似病维摩。”李杲《食物本草》:“人面子:味甘,平,无毒。主醒酒解毒,治风毒着人,遍身疙瘩成疮,或痛或痒,食之即愈。”又云:“祝穆《方舆胜览》云:人面子出广中。大如梅李。春花,夏实,至秋方熟。蜜煎甘酸可食。”清·陈淏子《花镜》:“人面子出自粤中,树似梅李,春花秋熟。子如桃实而少味,须蜜渍可食。其核两边如人面,耳目口鼻,无不具足,人以为玩。”
清·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引《桂海虞衡志》云:“人面子如大梅李,核如人面,两目、鼻、口皆具,肉甘酸,宜蜜煎。”又引《南越笔记》云:“人面子以增城水东所产为佳,子如大梅李,其核类人面……肉甘酸,宜为蜜煎。仁绝美,以点茶,如梅花片,光泽可爱,茶之色香亦不变。水东在城南雁塔下,其树仅数十株……山居家其祖父欲遗子孙必多植人面、乌榄。人面卖实,乌榄卖核及仁,百余年世享其利。”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记述尤详:“出海南省,又出广中,树似昆嵛山樱桃,子如桃实。春花夏实,至春方熟,蜜煎甘酸可食。其核两边俱似人面,耳目口鼻,无不毕具。”“《广志》:人面子大如梅李,其核类人面,两目口鼻皆具;肉甘酸,宜为蜜煎。仁绝美,以点茶如梅花片,光泽可爱,茶之色香亦不变,以增城水东所产为佳,其核中仁摇之即脱去,他产则否。此树最宜沙土,沙土松易发,数岁即婆娑偃盖,山民植之以为利。味甘,性平,无毒。醒酒解毒,治风毒著人,遍身疙瘩成疮,或痛或痒,食之即愈。”“《岭南杂记》:人面子煮肉及鸭,必用捶烂熬膏,甘酸益津。”
参考资料
人面子.植物智.2024-07-29
人面子.植物智.2025-04-20
Dracontomelon duperreanum.iucnredlist.2025-04-21
人面子属.植物智.2025-04-20
Dracontomelon Duperreanum.leaflibrary.2025-04-20
Dracontomelon duperreanum.picturethisai.2025-04-21
Dracontomelon duperreanum.tropical.theferns.info.2025-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