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楚帛书

楚帛书

楚帛书,又称楚缯书、子弹库帛书,是战国时期的文物,于1942年在长沙子弹库战国木墓出土,后经历多次流转,流失海外,现存于弗瑞尔博物馆

1942年,湖南省长沙子弹库楚墓遭非法盗掘,楚帛书出土后落在蔡季襄的手中。在抗战期间,它被美国人柯强骗取。1946年,该帛书被带至美国,起初存放于纳尔逊·阿特金斯美术馆,之后又辗转至大都会艺术博物馆。1964年,柯强将其变卖,后被蔡季襄的老友戴福保替收藏家赛克勒买下,楚帛书《四时令》因此成为赛克勒的藏品。2024年6月20日,芝加哥大学夏德安教授在青岛市向中国文物主管部门移交了子弹库楚帛书盒盖,该盒盖曾用于盛装帛书第二、三卷,附有福格博物馆借存标签,证实自1946年起文物已借存于该馆,成为帛书在美国流转的关键证据。9月10日,《帛书传奇》节目启动仪式上,首次公开了柯强档案中关于子弹库楚帛书流失美国的信件,这是继盒盖之后的又一重要物证。

楚帛书是书写在丝织品上的字与图画,是战国时代楚文化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品。同时,楚帛书又被称作“中国最古老彩画”。楚帛书全篇共900多字,分为《四时》《天象》《月忌》三部分,四字一句,使用战国流行的楚文字,软锋毛笔蘸墨书写。其尺寸为47×38.7厘米,东、南、西、北四边环绕着绘有春、夏、秋、冬四季十二月的彩色神像,并附有“题记”,在四边所画神像的中心,写有两篇配合的文章,一篇是十三行,另一篇是八行,行款的排列相互颠倒。图和文字紧密结合、无法分开。 

基本情况

楚帛书,又称楚缯书、子弹库帛书。楚帛书尺寸为47×38.7厘米。全篇共900多字,分甲、乙、丙三篇。甲、乙两篇在帛书中间,互相颠倒,只有文字,没有图。一般把长篇叫甲篇,短篇叫乙篇。丙篇在外,附有两套图。一套是彩绘的十二月神图,十二月神居四边,每边三个;一套是四木图,四木居四隅,用不同颜色绘成:春为青木,夏为秋枫,秋为白木,冬为黑木。图和文字是紧密结合在一起无法分开。 

甲篇

乙篇

丙篇

出土挖掘

盗墓者说

1942年盗掘此墓的主要有4人:任全生、漆孝忠、李光远、胡德兴。任全生等人说,当年盗掘此墓,所见文物皆出于头箱和边箱。头箱内的文物包括:芦苇席(长约40厘米、宽约20厘米);木寓龙(蔡季襄《晚周缯书考证》提到此器,未附器形,未记尺寸。“木寓龙”是蔡氏比附文献而定名);竹笥,内盛未经烧制由青膏泥制作的泥金版数百块;缯书(这里所谓的缯书,或称“帛书”。

蔡季襄说

蔡季襄是楚帛书最初的收藏者。楚帛书是1942年出土,他买楚帛书是在他从上海市返回长沙市之后,即1943年冬,时隔一年之久。(1974年蔡氏所撰《关于楚帛书流入美国经过的有关资料》说:“我是1942年三四月由上海回到长沙。”但据湖南博物院藏蔡季襄档案,蔡氏是1943年冬才回到长沙)他的消息不外两个来源:一是任全生等人;二是唐鉴泉。并非亲历亲见。他的《晚周缯书考证》也主要是讲他自己的藏品,并非全部文物,但他的说法,距出土时间不远,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蔡氏提到的出土物包括:缯书(分两种,完帛和其他残帛,破损严重,难以复原);陶器;陶制金版(即“盗墓者说”提到的“泥金版”);书笈(随楚帛书一同流美,现藏弗利尔—赛克勒美术馆);漆盘(蔡氏旧藏,1950年售于戴福保,流失海外);铜剑(蔡氏旧藏,下落不明);剑鞞(蔡氏旧藏,下落不明);剑椟(蔡氏旧藏,下落不明);木寓龙。 

商承祚说

商承祚是《长沙古物闻见记》的作者,与长沙古董业中人来往密切,并收藏过楚帛书的13个残片。墓中出土物包括:完帛;残帛(商氏说:“1942年冬,于重庆接长沙市唐鉴泉来信,以帛书求售,我乃托友人沈筠苍前往了解情况。复信说:‘唐裁缝出视之时,是在白纸之外再用报纸将之松松卷起,大块的不多,小块的累累,将来拼复原样恐不可能。’我正与唐反复议价之时,蔡季襄回长沙,遂为所得。”);竹匣,即蔡氏所说“书笈”;方形丝绸;三脚龙,即蔡氏所谓“木寓龙”;冥币泥版,即上引“盗墓者说”提到的“泥金版”;漆盘;漆耳杯铜剑;铜戈;木俑;陶器。

巴纳说

巴纳说他所知消息是据某个住在海外的当事者回忆。盗掘时间是1934年,地点是在长沙市。参与盗掘者有9至10人。墓葬结构:由4层棺椁构成。器物出于外棺和内椁之间的空间,他讨论的楚帛书只是其中一件,还有帛书留在这摞木板间。(此说与以上各家说都不一样,与发掘简报也不符。1993年2月16日,李零曾写信问巴纳,简报发表后,他是否仍坚持旧说。3月7日,他复信说,他仍坚持旧说)

工艺技法

楚帛书墨迹是楚系文字的手书墨迹形式,楚帛书诞生于汉字急剧变革时期,故而其书法与文字变革有着紧密联系。虽然楚帛书书体与其时流行的楚简墨迹一样,同属于手书墨迹,但楚帛书书写相对工稳,线条富于弹性,可视为手书墨迹中的正体。楚帛书的线形大致一致,基本上保持着粗细均一的曲线形质,结构上也保持着楚系文字常有的特点,其圆转和方折的线条有机结合,在宽扁的形体结构中浑成协调,与同期楚简墨迹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用笔、用锋上看,楚帛书笔法圆润婉劲,直有波折,曲有挑势,于曲直变化中显示其秀美,在点画顿挫中展现其清韵,充分体现了书手将实用文字艺术化的着意追求。楚帛书用笔轻松、自然活脱,落笔或侧锋取势,或藏锋按顿,其藏锋抽颖或侧锋抽颖的用笔方法呈现了楚帛书墨迹独有的用笔特色。

楚帛书字势略向左倾斜,行笔有明显的开张隶势,竖画略带几分侧意,从而产生了富有弹性的流畅而活泼的笔势。楚简墨迹用笔一般顺势而过,出锋峻锐,虽然流畅恣肆,但尖锋刻露,少了几分含蓄隽永;楚帛书墨迹用笔简捷,行笔弧形滑动,线条趋于匀净,具有楚简墨迹线条难觅的墨韵与意趣。总体而言,楚简墨迹用笔偏于放,而楚帛书墨迹偏于敛。

从结字构形上看,比之同时期铭文,楚帛书墨迹体式简略,形态横扁,许多偏旁进一步趋简,甚至是臆造,这就从整体上消解了大篆诘曲回屈的弧线,拉开了与金文大篆的距离,而与手书简牍墨迹趋近。如楚帛书墨迹上的“阳”“惟”“自”“之”“西”等字内圆外方,修饬紧密。这种形态既与同时期铜器实用铭文的形体有异,也与同期的铜器原装饰铭文有别,特别是与《楚王酓章镈钟铭》等铜器铭文中形体纵长、笔意恣肆的同类字判然有别。为了让结字构形更加茂密饱满,楚帛书墨迹注重横向取势,行笔开张,尽量求其宽博。楚帛书墨迹的横画,不论长短,多两端下弯,中部弧拱;长竖皆自上而下向左作略弯状,完全没有了装饰大篆直画牵引缭绕的意态,倒是颇具古隶的笔意;由横至竖或由竖至横转折的笔画,转向处多用圆曲,少用方折;组合构件时,笔画排叠密集,多用连笔映带之法。楚帛书墨迹的这种别具一格的结字方式,扁平而稳定,均衡而对称,端庄而整肃,介于篆隶之间,一改传统大篆的方正或纵长,与后世隶书在形体上趋于接近。这种大篆既含篆骨,又现隶貌,似篆似隶,圆中取扁,结字结形左右相背开张。在春秋战国以前的书法系统中,这种宽扁形大篆还从未出现过,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宽扁形篆书。楚帛书墨迹的这种横扁取向被后世汉帛墨迹所接续,成为隶书笔意和结体中很重要的元素,特别是对西汉马王堆帛书墨迹形态的确立,产生了直接影响。从形体上看,马王堆帛书墨迹《阴阳五行·甲篇》产生于秦汉之际,形体正是沿着楚帛书向前进一步演变的结果。它直接以楚帛书的扁形为衣钵,消解了诘曲回转的弧线,深入臆造偏旁,混合异形,分化形体,推动帛篆进一步向帛隶靠拢。因此,在楚帛书墨迹中,隶变之势已不可阻挡。

从章法和形制上看,楚帛书墨迹堪称千古奇绝的书画作品。它形制新颖,书画合璧,章法奇特,标新立异,其独特之处在中国古代书法宝典中绝无仅有。看楚帛书墨迹的章法,通篇布局疏密有致,落落大方,其分行布白尽管注意到了行距的相对规整,行距略大于字距,但与彼时作为正体的金文和作为草体的楚简墨迹相比,其章法布局还是显得有些特立独行。

从书风上看,楚帛书墨迹书风平和简净、秀润遒媚,与书手精熟的用笔技巧和平和闲适的心态有着密切关系。书手工稳的书写,直接影响到它的风格和美感。楚帛书墨迹以其简篆的明丽活泼形象,在中国书法史上写下了独特一页。帛书墨迹笔画具有弹性,起笔侧入轻顿,中间或偏前部分略粗,充分表现了毛笔的书写特色。这与金文随形轻重和因接搭而凝结的笔画形态不同,已由迟重变为流美,笔画和体式也较金文更为简略。此外,楚帛书墨迹还是—件幽默而生趣、浪漫而抒情的书法作品,在中国书法艺术的长河里放射着夺目的光芒。一方面我们看到了书手自由奔放的性格,另一方面又使我们在森严法则的规范之下,看到了一种无法被泯灭和扼杀的创作激情和想象力。

流传收藏

1946年,蔡季襄携带帛书往上海市,被美国人柯克思以用红外线摄影的照相馆为帛书拍照,骗至美国。蔡季襄多次索要无果,楚帛书最终流失到美国。同年7月,舒尔特斯从上海回美国,受柯强委托,把子弹库帛书带走,同年8月6日交给史克曼,寄存于史克曼任馆长的纳尔逊-阿特金斯美术馆。1946年9月16日至1949年,楚帛书的残片曾被放在一个纸盒中,送抵哈佛大学福格博物馆。1949年8月12日,福格博物馆再次为楚帛书办理借存手续。1949年秋,柯强把楚帛书中的完帛和他的一批文物借存于大都会博物馆。其他残片和书笈仍然借存于福格博物馆,直到1969年6月13日。 1964年4月10日,楚帛书完帛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存期已满,柯强将其取出,售于纽约古董商戴福保。 

1966年,美国著名医学博士、收藏家赛克勒(Arthur M.Sackler)花费巨资将这件楚帛书收购,赛克勒将楚帛书收藏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这件楚帛书,成为 " 镇库之宝 "。后来,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史密森尼研究所在华盛顿特区的弗利尔美术馆东侧增设赛克勒美术博物馆,这件楚帛书遂被收藏在此馆。1971年,赛克勒医生请巴纳博士研究楚帛书。 1972年,巴纳博士据大都会博物馆的红外线照片,出版《楚帛书释读、翻译和历史考证前的科学鉴定》。1992年6月12日,柯强将他手中的楚帛书残片和书笈匿名捐献给弗利尔—赛克勒美术馆。1993年1月至5月,李零应弗利尔—赛克勒美术馆亚洲部主任苏芳淑博士邀请,前往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与巴拉德(Mary W. Ballard)女士合作,揭剥楚帛书残片,研究这批残片,并在美国调查。

2000年10月20日至22日,李零普林斯顿大学参加“古代中国的文献和礼仪”会议。21日,与会的27位国际学者联名致函弗利尔—赛克勒美术馆馆长毕齐(Dr. Milo C. Beach),呼吁重启楚帛书残片的揭剥。 2001年9月1日至7日,李零、白荣金应弗利尔美术馆实验室主任贾宝(Dr. Paul  Jett)邀请,前往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纺织品保护专家金蒂尼(Christine Giuntini)研究进一步揭剥。2007年10月21日至26日,李零芝加哥大学的夏德安(Donald Harper)教授去华盛顿目验揭剥封存的楚帛书残片。2009年6月1日至7日,李零与夏德安教授在长沙市考察。 2010年,李零开始撰写《子弹库帛书》。2013年5月18日至6月10日,李零访美,在芝加哥阅读芝加哥大学图书馆藏柯强档案。2017年7月,李零《子弹库帛书》出版。

2024年6月20日,帛书研究专家、美国芝加哥大学夏德安教授受委托,在青岛市向中国文物主管部门移交了曾经用于盛装子弹库楚帛书第二卷和第三卷的盒盖。这个盒盖带有福格博物馆借存标签等信息,原由芝加哥大学图书馆保存,能够证明盒中文物自1946年9月16日起已借存于福格博物馆,是帛书在美国流转证据链的重要一环。同年9月10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帛书传奇》启动仪式上,首次披露了子弹库楚帛书流失到美国的重要物证之一,现存于美国芝加哥大学柯强档案里的一封信。这是继2024年6月20日被中国文物主管部门接收的曾经用于盛装子弹库楚帛书第二卷、第三卷盒盖之后的又一重要证据。

截至2025年4月,楚帛书仍未归还中国,有美国教授表示,非常强烈地希望所有的帛书,将迅速归还到它所属的中国。

相关研究

楚帛书,它揭开了先秦简帛文献研究的序幕。由于缺乏实物和清晰的图版,楚帛书的研究困难重重。商承祚陈梦家饶宗颐李学勤李零等先生,是战国文字研究的先驱,也是楚帛书的忠实读者。曾宪通先生曾说:“几乎没有一件中国文物像它这样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而且对它的研究历久不衰。”自20世纪40年代至今,来自中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学者前赴后继,对楚帛书展开了持续的研究。

相关研究人物

蔡季襄

蔡季襄,是第一个收藏、揭裱、测绘学、报道、研究楚帛书的人。他的研究是所有研究的起点和开端。先后发表《晚周缯书考证》《关于楚帛书流入美国经过的有关资料》。

巴纳

 巴纳,第一次为楚帛书做科学检验(包括照相、测绘等)、文字复原(包括行款复原)和图像复原,为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梅原末治

梅原末治,是第一个发现楚帛书表面还有反印文的人。梅原末治于1954年发表《近时出现的文字资料》。

李学勤

李学勤,是第一个指出楚帛书十二月即《尔雅》十二月的人。他对楚帛书考释和思想探讨无疑有重大贡献。先后发表《战国题铭概述》《补论战国题铭的一些问题》《论楚帛书中的天象》《楚帛书中的古史与宇宙观》《长沙楚帛书通论》《再论帛书十二神》《〈长沙子弹库第二帛书〉探要》《〈鶡冠子〉与两种帛书》《试论长沙子弹库楚帛书残片》《楚帛书和道家思想》《简帛佚籍与学术史》《释战国文字中的女娲》。 

 陈梦家

 陈梦家,拿古代时令书与帛书做系统比较,对《管子》之《幼(玄)官(宫)》和《幼(玄)官(宫)图》试做复原,对后人启示良多,也是重大贡献。

商承祚

商承祚,是第一个指出“德匿”即“侧慝”的人。侧慝与日月嬴缩和妖祥灾异有关,这对楚帛书甲篇(十二行者)的理解是重大突破。1964年发表《战国楚帛书述略》一文。

李零

李零,楚帛书贯穿李零的学术生命,他反复精读楚帛书,对楚帛书做“抢救性的复原报告”,是楚帛书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总结。 先后发表《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研究》《〈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研究〉补正》《楚帛书与“式图”》《楚帛书目验记》《楚帛书的再认识》《读〈楚系简帛文字编〉》《读几种出土发现的选择类古书》《楚帛书与日书:古日者之说》《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子弹库》等。 

内容研究

《四时》

《四时篇》有三处长方形的分段符号,可知为三章所组成。

首章叙述伏羲的传说,开头一句“曰古[黄]熊包牺”,与《尚书·尧典》、《皋陶谟》及史墙盘文例相似。文中讲到包牺所出所居及其妻子,说当时“梦梦墨墨”,又与《淮南子·俶真》相合。

包牺“咎(规)天步(地)”,见山陵不通,于是“命山川四海”,进行疏通。他登陟山陵,见四海浩漫,日月出入,四神相代,便推步之以为一岁,也就是四时。

这章未尾记有四神名:青□榦、朱□兽、□黄难、□墨。青、朱、黄、墨分配四时,是五行说的体现。

第二章是炎帝祝融的传说。大意说,伏羲之后千余年,因九州不平,山陵倾侧,四神即四时的运转遇到障碍。天遂以青、赤、黄、白、墨五木之精赐予炎帝,炎帝命祝融率领四神,“奠三天”,“奠四级”,恢复了日月的正常运行。四极之说见《淮南子·览冥》,也见于明人所引《五行传》。

第三章是共工的传说。讲到共工推步“十日”即甲至癸十干,确定了置闰。中间还提及因四时紊乱造成的灾异,共工为此又区分了昼夜和宵(定昏)朝(晨晓)。

山海经·海内经》云炎帝之后有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这可能是南方的传说。

《天象》

《天象篇》从长方形分段符号看,也分作三章。

第一章中心是讲彗星。开端说出于某种原因。“月则赢屈,不得其当,春夏秋冬,□有□常,日月星辰,乱逆其行,赢屈逆乱,卉木亡常。……天地作殃,天棓将作伤,降于其□方,山川其丧,有渊其溃,是谓孛。”所谓月的“赢屈”,即《开元占经》引石氏所说“月行盈缩”,包括《汉书·五行志》所述胱(晦而月见西方)和侧匿(朔而月见东方),也就是由于历朔有误而形成的异象。帛书认为此时天将出现天棓(一种彗星),降灾千所当之方,山颓渊溃,这叫做“孛”,即彗星。下面又详述出彗星之年灾变的种种。

第二章继续叙述侧匿和彗星。据说两者都有神,出自黄泉,出入相伴,作其下凶。人民必须了解避灾的方法,惟“天象是则”。

第三章讲人民应当敬祀百神,否则帝将降以灾祸。

《月忌》

《月忌篇》共十二章,环列帛书四方,各为三章。其第一章”取“位于左下隅,其他按顺时针方向分列。每章附一彩绘神象,像侧有三个字的题记。

题记第一字是月名,即《尔雅·释天》的十二月名,下面两字是神名,依次为:于下、□武、司春、取女、出署、司夏、莫得、□□、司秋、□永、分长、司冬。不难看出,这些神名与四时的流行密切相关。神的形象,以往的描述多不准确,在拙文中已据照片作了修正。此外,帛书四隅还有植物枝叶图形,分为青、红、白、黑四色,显然也与五行方位有关。

《月忌篇》各章开头也是月名,然后叙述当月宜忌,而以忌为主。所涉及的行事,有出师、侵伐、作大事、会诸侯之类统治者的行为,也有嫁娶、筑室、畜牲等等民生日用事项,这和所谓月令专讲君主如何遵照天时而施行政令,是不同的,应该加以区别。

本篇的十二神,在形式上和古代式盘上的十二神颇为相似。式上十二神之名,见《论衡·难岁》,隋朝萧吉五行大义》、宋沈括梦溪笔谈》论述尤详。十二神各在一月,周列四方,帛书和六壬式盘都是如此,很可能有某种关系。

帛书中有炎帝祝融共工的传说,值得重视。《吕氏春秋·孟夏纪》和《礼记·月令》云:“孟夏之月,日在毕,昏翼中,旦婺女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五行传》也说:“南方之极,自北户南至炎风之野,帝炎帝、神祝融司之。”炎帝、祝融为南方之神,而芈姓的楚是祝融之后,《吕氏春秋高诱注以为祝融即楚的先祖吴回。帛书《四时篇》突出炎帝和祝融,证明这卷帛书是楚国人的著作。

思想观念

楚帛书蕴含的思想观念,似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是发达的五行说。现存最早论述五行的作品,是《尚书》的《洪范篇》。《洪范》有学者以为晚出,近年已有著作作了驳正。此篇收入儒家所传《尚书》,说明儒者很早就受有五行说的影响,所以孔伋孟子都按往旧造说,谓之五行,他们把五行与五常进一步结合起来,已为马王堆帛书《道德经》甲本卷后佚书《五行》所证实。阴阳数术一派学者对五行说作了广泛的推阐,这在帛书中表现得很清楚。《四时篇》的五木,《天象篇》的五正,《月忌篇》附图的四色枝叶,是最明显的例证。

第二是天人感应说。这在《天象篇》体现得最集中,篇中所论天象与人间灾祸的关系,祭祀与神对人祸福的关系,都反映了这种思想。天人间的感应,本来是一切灾祥之说的基础,帛书自然不能例外。我们已指出,《天象篇》在不少地方类于《洪范五行传》,后者与儒家伏生之学有直接联系。这种感应说,到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达到发展的顶峰。儒家和阴阳家思想的互相浸润渗透,这是又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是自然规律性的观念。帛书强调宇宙通过历日的运转而变化,这种规律性是固定的;不容违反的,如遭破坏,就会发生自然以至人事的异变。《四时篇》正是以这一观念为主干,叙述了从伏羲共工如何推步历日,如何克服不利规律性运行的障碍。《天象》、《月忌》两篇,也不同程度体现了规律性的思想。阴阳数术的这种规律性,当然不同于现代科学的规律性,不可避免地夹杂非科学的成份,但其中包含的正确因素,还是应予肯定的。联想到北宋沈括的名著《梦溪笔谈》还把大量科学内容列在《象数》题下,便能理解像楚帛书这样的早期数术作品还是有值得重视的正确因素。我们说古代的数术是一种“原科学”⑭,就是出于这一原因。

保护与馆藏

楚帛书现存于弗瑞尔博物馆

影响与价值

楚帛书是湖南省流失海外的文物。帛书语词十分丰富,有时令、职官、人物等专名,如“春夏秋冬、日月星辰、风雨、百神、赢绌、四极、黄泉”“伏羲炎帝祝融”“臣妾、五正、诸侯”“进退 ”“侵伐”“天柱”“聚众”等。帛书是战国文字研 究的珍贵文本,推动了早期战国文字研究。其中,字形为战国文字工具书所著录,有些字形仅见于帛书。帛书的文字释读是战国文字发展的一个缩影。经过饶宗颐李学勤曾宪通李零徐在国等几代学者的不断努力,帛书文字释读、 文本著录 、工具书编纂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 

相关文艺影视

2024年9月10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帛书传奇》启动仪式上,首次披露了子弹库楚帛书流失到美国的重要物证之一,现存于芝加哥大学柯强档案里的一封信。这是继2024年6月20日被中国文物主管部门接收的曾经用于盛装子弹库楚帛书第二卷、第三卷盒盖之后的又一重要证据。2025年4月23日起,《帛书传奇》在总台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20:00档开播。

参考资料

【醉书画】中国书法,不可遗忘的50幅传世书法!.微信公众号.2025-04-24

“希望两地楚帛书早日相聚”---深圳特区报.深圳特区报.2024-01-05

中国青年网.新浪微博.2025-04-23

散落世界的湘籍文物,我们知道你在哪,不知道你什么能时候回来.今日头条.2024-09-11

首次披露!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帛书流失美国重要物证.百家号.2024-09-12

楚帛书与十二月神像.中安在线历史频道.2024-01-05

学术·观点丨楚帛书专辑.微信公众号.2025-04-23

散落世界的湘籍文物,我们知道你在哪,不知道你什么能时候回来.今日头条.2024-01-05

楚帛书流失美国重要物证首次披露 学者呼吁国宝尽快回归中国.百家号.2024-09-12

第一节 先秦诸子科学思想的哲学基础.腾讯读书.2025-04-24

经典 丨 《中国书法报》楚帛书专辑.微信公众号.2025-04-24

西泠镜像|楚帛书墨迹的书写特征.微信公众号.2025-04-24

经典重读 | 李学勤:《长沙楚帛书通论》.微信公众平台.2025-04-24

《帛书传奇》今日开播揭开千年帛书之谜.百家号.2025-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