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生鱼脍
宁化生鱼脍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地方名肴,属于闽菜系。产自宁化县而得名。鱼脍的制作和食用,大概在宋代达到巅峰。文献中有名鱼脍达38种,如“鱼鳔二色脍”、“红丝水晶脍”、“真虾下目蹄子脍”等等。只是到了明代,《本草纲目》对鱼生有异议,明清以后,食“鱼脍”之风才渐渐衰落。不过中国沿海地区,尤其广州市一带,好食生鱼片者仍大有人在。宁化不用鲤、鲫,而是取鲜活大草鱼,大概两三斤重,厨师右手用毛巾裹住鱼头,左手持刀快速除鳞、开膛去内脏,冲洗干净后就不再下水。然后将鱼放在另一干净砧板上,去头尾,劈成两片,再去中骨并剥皮,最后擦干血污放在第三块干净砧板上,横切成有透明感薄片,抹上麻油即可。
历史
鱼生不仅是宁化县的名吃,也是中国的传统名菜,至今已有3000余年历史了。在古代,它被叫做“生鱼脍”,《诗经》中“庖鳖脍鲤”即是明证。为了消除生鱼肉的腥臊,古人用调料佐食,如周人春天食脍要加葱,秋天食脍要添目芥酱,即《礼记》中记的“脍,春用葱秋用芥”。而唐朝食“生鱼脍”已发展为一种时尚。
当时不但诗人文豪都有一手绝妙的制作鱼脍技艺“操刀响捷,若和节奏”,后来甚至连李隆基也是能手。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