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梅(1881—1930年),又名陈抡魁,字惠芳,号鹤珊,陈慈黉次子,祖籍广东省潮州市澄海区前美村,泰国中华总商会的发起创办人之一,曼谷潮州女校和培英学校的创办人之一,同时也是早期曼谷火砻公会的主要倡办者,被曼谷华侨工商界和乡亲侨众称为“梅座山”。

陈立梅出生于泰国曼谷,9岁回原籍延师读书,青年时弃学从商。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陈立梅奉父命赴曼谷协助父亲的事业。1903年,正式接管业务。1910年,陈立梅同郑智勇等创建“报德堂”,后历任泰国中华总商会一、二、三届副会长和第四届会长。1912年,于泰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汕头市分设黉利栈汇兑庄;于泰国、汕头广置房地产;承租挪威国船舶之中暹轮船公司,航行于曼谷、香港、汕头、新加坡以及日本等地,前后达40余年。此外,陈立梅热心公益,对上海红十字会,汕头存心善堂、福音医院,澄海便生医院,以及香港广华医院等也有捐助。1928年,陈立梅病倒,1930年在泰国曼谷病逝。

陈立梅发起组织的泰国中华总商会,被公认为泰国华侨、华人的最高社团组织。抗日战争胜利前,中泰两国没有建交,有关中国侨民和当地政府牵连的许多重大问题,一般都是通过这个组织去处理,它实际上等于代为履行大使馆的一部分职能。直至现在,它还保持其在华侨、华人社团之间的领袖地位。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陈立梅出生于泰国曼谷,9岁时由其父挈回原籍广东省潮州市澄海区前美村延师读书,10几岁时赴童子试,青年时弃学从商。

从商经历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19岁的陈立梅奉父命赴泰国体察商情,协助父亲的事业,不久成为得力助手。1903年,23岁的陈立梅奉父命掌管曼谷黉利总行和外埠分行,悉心规划,使黉利家族的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扩展。1910年,陈立梅同郑智勇等创建“报德堂”,又与高晖石、伍佐南等发起成立中华总商会,陈立梅任一、二、三届副会长和第四届会长。他还提倡组建火砻公会并任会长。

民国元年(1912年),鉴于各港联号组织庞大,于泰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汕头市分设黉利栈汇兑庄,以便资金周转,调节盈缺,于泰国、汕头陆续广置房地产,巩固工商业的基础,并继续发展航运事业,承租挪威国船舶之中遥轮船公司,航行于泰国、新加坡、香港、汕头以及日本等地,前后达40余年。

陈立梅掌门时期,曼谷陈黉利行拥有7家大火砻,共占地一百多莱(每莱等于2.4亩),共计在越喃奔拥有5家大火砻,在三升拥有2家大火砻,并设有相应的粟仓、米栈及运输系统,成为泰国曼谷拥有大规模火砻业的人物之一。

晚年生活

1920年,陈立梅让儿子陈守明和陈守镇赴曼谷学做生意,协助管理事业。1921年,陈立梅回梓为其父办丧事,此后便着手筹划对汕头市更大的投资。主要是投资经营房地产业。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陈立梅和陈守明两代人先后在汕头购买了大片土地,建设楼房400多座(含购置部分旧楼房)。这些楼宇主要位于当时闹市的中心“四永一升平”,即永平路、永泰路、永和街、永安街和升平路。此外,在韩堤路和泰兴路均略有购置。1928年,陈立梅病倒。1930年,陈立梅在泰国曼谷病逝。

家族成员

慈善活动

陈立梅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在泰国,参与倡办曼谷培英学校和潮州女校,资助曼谷天华医院、华侨报德善堂、朱拉隆功医院。宣统元年(1909年),江苏海州三属遭水灾,朝廷商议办理赈济,派官员到曼谷募赈,陈立梅捐巨款以抚恤民众。1918年,潮汕大地震,陈立梅自捐巨款并在暹组织劝募,众侨胞纷纷响应,合力帮助家乡将堤修复。同年秋溪溃堤,陈立梅皆捐巨款赈济。

民国11年(1922年)潮汕地区发生“八二”风灾,已任泰国中华总商会会长的陈立梅“在曼谷闻耗,偕同志募集巨款汇油赈济哀鸿赖以安定”。这次“发起募捐救灾工作”还“获六世(泰国)皇同情,并御赐泰铢五千铢,以为赈灾之用。消息传出,各界侨胞,踊跃捐资,筹获赈款近十万铢”。此外,陈立梅对上海红十字会,汕头存心善堂、福音医院,澄海便生医院,以及香港广华医院等也有捐助。1929年后,陈氏在汕头市投资兴建或购买400多座楼房,对汕头的市政建设作出了贡献。

人物影响

陈立梅发起组织的泰国中华总商会,虽说是个业缘性社团,但大大超出其业缘的范围。自二十世纪初它诞生之日起,就负起了特殊的社会职能,被公认为泰国华侨、华人的最高社团组织。因为抗日战争胜利前,中泰两国没有建交,有关中国侨民和当地政府牵连的许多重大问题,般都是通过这个组织去处理,它实际上等于代为履行使馆的一部分职能。直至现在,它还保持其在华侨、华人社团之间的领袖地位。

后世纪念

郎中第,俗称“老向东”,是陈立梅(惠芳)的宅第,是陈慈黉故居的一部分。始建于1910年,至1920年建成,占地面积1506.1平方米,共有大小厅房158间。郎中第在“驷马拖车”的传统建筑格局上,又增添了“双龙虎,双庭院”的建筑特色。“郎中第”的取名,自有来历。那是清宣统元年(1909),华东的江苏海州三属惨遭大水灾,廷议办理赈济,派员到南洋募赈。当时刚到泰国接管父业不久的陈立梅,忧国忧民,应召捐出巨款赈灾,虽然他以“无名氏”认捐而不想扬名,但清廷还是照例褒奖,授予他“郎中”衔。这是陈慈黉家族的荣誉,也是陈立梅历史上的一个亮点,因而宅第以此命名。

人物评价

他虽身在商界,但崇儒好学,一直被恩进士步墀叔祖所器重,质疑论难,不厌其详,每次与他谈论历史、治乱、兴亡等问题,他都了然于胸。(陈立梅《讣告》评)

参考资料

陈立梅.饶平县人民政府.202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