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加迪沙之战
摩加迪沙之战(英文:Battle of Mogadishu,别称:黑鹰坠落)是由美国领导的联合国部队与索马里艾迪德领导的索马里国家联盟部队及地方武装之间的一次冲突,参战方包括美国、巴基斯坦和马来西亚军队。
1992年12月,联合国决定组织一项名为“恢复希望行动”的维和行动向索马里人民提供人道主义救济,恢复社会秩序。随后,安理会一致通过第794号决议,批准成立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索马里维和部队。1993年8月,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授权维和部队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搜查和抓捕艾迪德。为此,当时负责“恢复希望行动”的联合国特使、美国退役海军上将乔纳森·豪请求美国增派世界十大特种部队帮助抓捕艾迪德。
1993年10月3日下午,在经过前期的情报确认后,美国军队决定派出特种部队前往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抓捕穆罕默德·艾迪德的两名高级助手——财务总管欧马·沙朗和发言人蒙哈米·哈山·艾瓦。下午3时32分,进攻开始。由于情报错误和战术失误,美国部队遭遇了重大损失,导致美军两架"黑鹰”直升机被击落,3架被击伤,数辆卡车和“悍马”车被击毁;19人阵亡(其中1人是马来西亚人),78人受伤,1人被俘;艾迪德的民兵组织伤亡上百人,被迫卷入的索马里平民死伤多达1000人。这场战斗也被称为“黑鹰坠落事件”,并成为美国军事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
战役背景
经济萧条
1969年,当选总统阿卜迪拉希德·舍马克遭到刺杀,穆罕默德·巴雷将军统领的军政府掌权,建立了看似是卡尔·马克思社会主义专政的政府,因此索马里得到了苏联的大量援助。巴雷将军的亲信,穆罕默德·艾迪德成为索马里军队的参谋长,后因部族冲突入刑。1973年瑞典石油公司宣称在欧加登地区发现了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加之巴雷正推行“大索马里”政策,因此1977年他决定派兵解决长期以来与埃塞俄比亚在欧加登沙漠的争端,即欧加登战争。当埃塞的亲美政权被推翻后,埃军政府转向苏联阵营,后因索马里在这场战争中失败,苏联放弃了对穆罕默德·巴雷及其军队的支持,巴雷离开苏联阵营后,转为为美国军队提供基地,这也让索马里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美国援助的最大接受者。战败后,索马里经济极度萧条,大量难民和无家可归者无处安置,对外部粮食援助有着越来越多的渴求。
内战开始
二十世纪80年代以后,索马里的经济开始下滑,招致一些部族的不满。索马里全国分为达鲁德、哈威伊、伊萨克、迪尔、迪吉尔和拉汉文等六大部族,各个部族下面又有许多部落。长期以来,各个部族以及同一部族的不同部落之间的冲突和纠纷不断,各种矛盾层出不穷。索马里独立后的历届政府,都是按照部族关系原则进行分权。西亚德就任总统以后,其前期的统治基本上是由各个部族联合掌权。但是到了后期,西亚德站在本部族即达鲁德部族下属的乌雷汉族人的立场上,排挤和打击其他部族,引起其他部族的不满和反对。1985年,70多岁的西亚德在一次车祸中受伤后,他加紧培养自己的儿子接班,并安排亲属执掌党、政、军、警和经济大权,镇压其他部族的反抗,激化了部族之间的矛盾。以部族为基础的反政府组织纷纷成立,终于导致了大规模的内战。
1988年,索马里各地的部族相继发起反政府游击战,对当局发动进攻。1990年,哈维依部族成立“索马里联合大会组织”,1991年,他们攻入首都摩加迪沙,推翻穆罕默德·巴雷政权,组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巴雷曾经的亲信穆罕默德·艾迪德80年代后期加入反对党成为索马里联合大会党的主要领导人,1991年1月,艾迪德参与推翻巴雷政权,但当他作为胜利者抵达摩加迪沙时发现阿里·迈赫迪已经当选临时总统,于是索马里联合大会分裂为迈赫迪领导的索马里救国联盟和艾迪德领导的索马里国家联盟。氏族内部分裂加剧,部族之间冲突不断,加之国内军阀混战频繁,整个国家陷入四分五裂的状态。
联合国介入
1992年4月24日,安理会通过第751(1992)号决议,决定对索马里实施维和,即联合国索马里行动一期。751号决议要求秘书长立即部署50名军事观察员前往摩加迪沙监测停火,并且派出500名实兵部队前往索马里协调冲突各方。至1992年底,已有至少30万索马里人死于饥饿。当年12月,联合国启动“恢复希望行动”,成立由美国、巴基斯坦等国军事力量组成的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试图为当地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在对索马里的干涉中,秘书长加利要求联合国在索马里各处都设办事处,先是采取人道主义援助,然后再进行恢复重建,试图彻底解决索马里问题。于是索马里被分为四个区域(zone):西北区域(Berbera),东北区域(Bossasso),中部牧场和摩加迪沙区域(Mogadishu),以及南部区域(Kismayo)。联合国特派团计划在每个地区开展人道主义活动,监督停火,维持安全,同时帮助战斗人员解除武装。7月27日通过的第767(1992)号决议中,批准了秘书长提出的将联合国索马里行动(以下简称“联索行动”)人员增加至4219名的建议,此时,联合国计划派往索马里的维和人员分布如下。
然而联合国部署的大量维和部队在当地频遭袭击,以及当地军阀的阻挠,最终后续部队未能向索马里派出。10月28日,艾迪德宣称摩加迪沙将不再允许国际救援队伍出现,并勒令联索行动协调员离开索马里,随后又向维和部队发动袭击。国际救援物资受到掠夺,联索行动一期遭到破坏,为了获得和平与稳定,重建法律与秩序,帮助索马里人民建立起新制度与民主政府,联合国又开展了联索行动二期。1993年3月26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第814(1993)号决议,决定开展联索行动二期。此次行动共有34个国家的部队参加,主要任务是监督停战,防止暴力冲突的复发,对继续使用暴力的派系采取行动,并保持对重型武器的控制。
战前
1993年7月12日,美国维和部队开始对艾迪德的支持者实施报复打击,向哈维依族长老的集会地点发射十枚导弹,造成约人员伤亡,其中包括部族德高望重的长老,以及艾迪德的反对者。为了报复,索马里人杀害了4名西方记者,9月5日,7名尼日利亚士兵被杀,但是100多名索马里人也在维和部队随后的报复行动中丧命。9月25日,美国军队一架黑鹰战斗直升机被击落,3名机组人员被杀,尸体遭到斩首。在索马里暴力冲突升级的情况下,威廉·克林顿总统决定对索马里进行武力干预。1993年8月,克林顿总统派出了一支精锐部队,包括美国三角洲部队、游骑兵特种部队和海豹突击队成员前往索马里,截至10月2日,这只精锐部队总共实施了六次行动。
兵力与装备
1993年8月,一支由来自各军种精锐部队的人员组成的美国联合特种作战部队,即“游骑兵特遣队”,部署到索马里。这支特遣队包括来自美国陆军精锐部队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的特种作战直升机,但也有显著证据表明,它还得到了美国军方最机密的航空部队之一飞行概念师的两架“小鸟”直升机的支持。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美军第160航空作战团)为该部队提供了大部分有机航空支援,其装备包括MH-60UH-60通用直升机、AH-6和MH-6小鸟直升机。
游骑兵特遣队还包括一支来自陆军秘密美国三角洲部队的中队和一支来自陆军精锐部队第75游骑兵团的连队。此外还有来自美国海军特种作战发展大队(DEVGRU)(更广为人知的海豹突击队第六小队)和美国空军第24特种战术中队的人员。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的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JSOC)负责监督特遣队,当时的JSOC指挥官、美国陆军少将威廉·盖瑞森亲自前往索马里指挥行动。
战役经过
1993年10月3日下午,在经过前期的情报确认后,美国军队决定派出世界十大特种部队前往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抓捕穆罕默德·艾迪德的两名高级助手——财务总管欧马·沙朗和发言人蒙哈米·哈山·艾瓦。下午3时32分,进攻开始。几架美军的UH-60通用直升机从附近的机场起飞,载着大约160名“三角洲”特种部队和“游骑兵”特种部队的士兵,降落在摩加迪沙市区的街道上。很快,美军就在邻近的建筑内抓获了24名索马里武装人员。然而就在他们想要撤退之际,艾迪德的武装人员开始向他们开火,并且用扩音器向索马里人广播:“出来为你的家园战斗吧!”很快,成千上万手持武器的索马里人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子弹从美国大兵的耳边呼啸而过。
由于有美国军队在战斗中受伤,当时的美军指挥官决定将护送车队分成两批,在UH-60通用直升机的空中掩护下尽快撤离。但是,围攻美军的索马里人越来越多,他们似乎都对美军充满仇恨,一个人倒下了另一个人马上捡起武器继续战斗。他们不只有卡拉什尼科夫自动步枪,还有火箭筒。战斗中美军的一架黑鹰直升机被火箭筒击中而坠落。当美军救援部队赶往直升机坠落地点,试图解救生还美军时,又有一架直升机被击落了,另有一架搜救直升机被击伤。地面上,一辆5吨的卡车在等待装载部队的过程中,被一发又一发的火箭弹打成碎片。这一连串的意外打乱了美国军队的作战计划。
参加首批攻击行动的160名美军特战队员就这样被困在了摩加迪沙的街道中,他们有的躲在车里遭到索马里人的四面围攻,有的被分割包围在直升机坠毁地点等地方。为援救身处危险中的特战队员,美军又派出一个满编连,150名士兵乘坐9辆卡车和12辆“悍马”车前去增援。解救行动一直持续到深夜。当美军返回基地时,天已经快亮了。
战争损失
交战双方均付出惨重的代价。美军两架"黑鹰”直升机被击落,3架被击伤,数辆卡车和“悍马”车被击毁;19人阵亡(其中1
人是马来西亚人),78人受伤,1人被俘;穆罕默德·艾迪德的民兵组织伤亡上百人,被迫卷入的索马里平民死伤多达1000人。
战争影响
摩加迪沙之战是美国军队自越南战争后遭遇的最具争议的军事行动之一。1993年10月,美军在索马里首都的军事行动中遭遇重大挫折,18名士兵阵亡,这一事件通过全球媒体传播后引发广泛关注。1993年10月5日,美国总统威廉·克林顿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召开关于索马里局势的紧急会议。10月7日,克林顿在电视讲话中单方面规定1994年3月31日为美国军队撤出索马里的最后期限。
联索行动二期一开始便遭到了艾迪德所属部队的激烈对抗,各国维和部队与艾迪德的支持者发生了多场流血冲突,造成了恶劣的国际影响。随着冲突进一步升级,双方未能妥善化解分歧,最终摩加迪沙之战的爆发,导致联索行动失败。1995年3月2日,最后一批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撤出摩加迪沙,标志着历时27个月、耗资20多亿美元的维和行动以失败告终。
媒体和观察人士对行动性质提出质疑,认为其超出了最初的人道主义救援范畴,多国舆论批评军事干预方式,质疑其正当性。
美国政府调整了对索马里的政策方向,克林顿政府寻求政治解决索马里问题,双方最终通过谈判达成人员交换协议。该事件促使美国军队重新评估城市作战策略。有分析指出,此次行动为日后反恐作战提供了经验教训。部分研究认为基地组织参与了针对美军的作战训练。
各方评价
摩加迪沙战役是西方地面部队多年来进行的第一次高强度城市战役。它表明,就像战争中经常发生的情况一样,优越的火力、训练和设备并不能保证在战争中取得成功,尤其是城市环境可以抵消其中的许多优势。它还强调,如果一支只有小型武器和RPG7火箭炮武器的有组织部队知道如何利用城市地形来发挥其优势,它将如何非常有效。无论一支部队是用于进攻、防御、稳定、维和还是维和执行行动,鉴于暴力有可能迅速升级,它都必须拥有完整的联合航空武器系统。作为这种升级潜力的例证,这是城市行动的标志,这是摩加迪沙战役的持久遗产之一。(现代战争研究所评)
美国企图为索马里人民带来他们所崇尚的和平、民主、自由,企图通过战争来促进索马里政局的改革和发展,可事实上,社会变革应是社会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由内而外自然发生的,外力的强制改革并不符合其社会发展现状,反而招致憎恶和反抗。(杨茜、方刚评)
相关作品
参考资料
These Secret Helicopters Were Flown By A Shadowy Unit During The Battle of Mogadishu.twz.2025-03-27
黑鹰坠落.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3-27
“黑鹰坠落”真相:美军与基地组织首次交锋惨败.海外网.2025-03-27
学习·故事丨从“一张菜单”看党风建设.人民网.2025-03-27
黑鹰坠落的余波丨军事.南方人物周刊.2025-03-27
The Battle of Mogadishu.Modern War Institute.2025-03-27
黑鹰坠落.爱奇艺.2025-03-31
黑鹰坠落:死里逃生.豆瓣.2025-03-31
黑鹰坠落.豆瓣.2025-03-31
《三角洲行动》预告战役模式.百家号.2025-03-31
三角洲行动.三角洲行动官网.2025-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