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斗菜属,所属植物界,属毛科,毛莨目

名词解释

属中文名:拟耧斗菜属

属拼音名:niloudoucaishu

属拉丁名:Paraquilegia

中国植物志:27:482

分布范围

中国西藏、云南省西北部、四川省西部、甘肃省西南部、青海省和新疆西部。不丹尼泊尔锡金王国、印度北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中亚地区也有分布

所有物种

拟耧斗菜

拟耧斗菜 榆莫得乌锦(西藏藏族),益母宁精(四川西北藏族),假耧斗菜图版115:1-5

Paraquilegia microphylla (Royle) Drumm. et Hutch. in Kew Bull. 1920: 157. 1920; Ulbr. in Notizbl. Bot. gart. Berl. 9: 212. 1925; Hand.- Mazz. Symb. Sin. 7: 270. 1931;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1: 670, 图1339. 1972. Isopyrum microphyllum Royle, Ill. Bot. Himal. 54, t. 11, f. 4. 1839-40; Franch. in Bull. Soc. Bot. Fr. 33: 376. 1866. ——I. grandiflorum var. microphyllum (Royle) Finet et Gagnep.LC 51: 409. 1904.

根状茎细圆柱形至近纺锤形,粗2-6毫米。叶多数,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无毛;叶片轮廓三角状卵形,宽2-6厘米,中央小叶宽菱形至肾状宽菱形,长5-8毫米,宽5-10毫米,三深裂,每深裂片再2-3细裂,小裂片倒披针形至椭圆状倒披针形,通常宽1.5-2毫米,表面绿色,背面淡绿色;叶柄细长,长2.5-11厘米。花葶直立,比叶长,长3-18厘米;苞片2枚,生于花下3-33毫米处,对生或互生,倒披针形,长4-12毫米,基部有膜质的鞘;花直径2.8-5厘米;萼片淡堇色或淡紫红色,偶为白色,倒卵形至椭圆状倒卵形,长1.4-2.5厘米,宽0.9-1.5厘米,顶端近圆形;花瓣倒卵形至倒卵状长椭圆形,长约5毫米,顶端微凹,下部浅囊状;花药长0.8-1毫米,花丝长5-8.5毫米;心皮5(-8)枚,无毛。直立,连同2毫米长的短喙共长11-14毫米,宽约4毫米;种子狭卵球形,长1.3-1.8毫米,褐色,一侧生狭翅,光滑。6-8月开花,8-9月结果。

在我国分布于西藏自治区云南省西北部、四川省西部、甘肃省西南部、青海省和新疆。生海拔2700-4300米间的高山山地石壁或岩石上。在不丹尼泊尔苏联中亚地区也有分布。

枝、叶药用,治子宫出血等症(西藏常用中草药);在四川西北部民间用根和种子治乳腺炎、恶疮等症。

乳突拟耧斗菜

Paraquilegia anemonoides (Willd.) Engl. ex Ulbr. in Rep. Sp. Nov. Beih. 12: 369. 1922.——Aquilegia anemonoides Willd. Ges. Naturf. Freunde Berl. Mag. 5: 401, t. 9, f. 6. 1811.——Isopyrum grandiflorum Fisch. in DC. Prodr. 1: 48. 1824; Royle, Ill. Bot. Himal. 54, t. 11, f. 3. 1839-1840. ; ——Paraquilegia grandiflora (Frisch.) Drumm. et Hutch. in Kew Bull. 1920: 156. 1920; Schipcz. in Fl. URSS 7:76. 1937.

根状茎粗壮,有时在上部分枝,生出数丛枝叶。叶多数,为一回三出复叶,无毛;叶片轮廓三角形,宽1-2厘米,小叶近肾形,长约7毫米,宽约10毫米,具长1.5-4毫米的小叶柄,三全裂或三深裂,一回中裂片楔状宽倒卵形,顶端三浅裂或具3个粗圆齿,一回侧裂片斜卵形,不等二裂,二回裂片具1-2个粗圆齿,表面绿色,背面浅绿色;叶柄长1.5-6厘米。花葶1至数条,比叶高,长6-9厘米;苞片2枚,生于花下,不分裂,倒披针形,或三全裂,长5-9毫米,基部有膜质鞘;花直径2厘米或更大;萼片浅蓝色或浅堇色,宽椭圆形至倒卵形,长约13毫米,宽约8毫米,顶端钝;花瓣倒卵形,长约5毫米,顶端微凹;花药长约1毫米,花丝长3-8毫米;心皮通常5枚,无毛。蓇葖直立,连同2毫米的细喙共长10-12毫米,基部有宿存萼片;种子少数,长椭圆形至椭圆形,长1.6-2毫米,灰褐色,表面密被乳突状的小疣状突起。6-7月开花,8-10月结果。

在我国分布于西藏自治区西部、新疆?⑶1辈俊⒏仕啵ㄆ盍剑┖湍模ê忌剑2600-3400米间的山地岩石缝或山区草原中。在蒙古和苏联中亚地区也有分布。

形态描述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较粗壮,外皮黑褐色。叶多数,全部基生,为一至二回三出复叶,有长柄,叶柄基部扩大成叶鞘,其外围有数层的老叶柄残基;叶柄残基密集呈枯草丛状,质较坚硬。花葶1-3条,直立;苞片对生或偶互生,倒披针形至线状倒披针形。花单生,辐射对称,美丽。萼片5片,淡蓝紫色或白色,花瓣状,椭圆形。花瓣5枚,小,黄色,倒卵形至长椭圆状倒卵形,顶端微凹,基部浅囊状。雄蕊多数,花药椭圆形,黄色,花丝丝形。心皮5(-8)枚,花柱长约为子房之半或近等长;胚珠多数,排成二列。蓇葖直立或稍展开,顶端具细喙,表面有网脉;种子椭圆状卵球形,褐色或灰褐色,一侧生狭翼,光滑或有乳突状的小疣状突起。约3种,分布于我国西南部及西北部。尼泊尔、蒙古、苏联西伯利亚及中亚地区。我国有2种。拟耧斗菜 P. microphylla 可供药用。

药用价值

地上部分:苦、涩,寒。活血散,止痛,止血。用于刀枪伤,接骨。根、种子:用于乳房炎,恶疮痈疽。治子宫出血等症(西藏常用中草药);在四川省西北部民间用根和种子治乳腺炎、恶疮痈疽等症。《部藏标》:益母得金:地上部分用于跌打损伤,胎衣不下,下死胎。《藏标》:益母得金:地上部分用于跌打损伤,退子弹,胎衣不下,下死胎。《藏本草》:益矛德斤:全草用于死胎不下,胎衣不下,弹簇,箭头不出,跌打损伤,子宫出血。《青藏药鉴》:叶矛对斤:全草治跌打损伤,胎衣不下,出枪弹,下死胎。《中国藏药》:益毛代金:全草用于下死胎,退箭镞,干黄水。《滇省志》:全株治下死胎,箭头入肉。

化学成分

最早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是在1951年,Paris等从O.vulgaris Mill.花中分离出一种黄色针晶,定名为黄(opuntialflavonoside),是一种易溶于热水的烷基糖苷,mp182~184℃.其药理学实验表明:它能抑制大鼠离体肠管蠕动,对狗以5mg/kg剂量i.v.后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后来对该属植物黄酮成分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花上。人们从O.dillenii Haw.中分离得到了异鼠李黄素3-葡萄糖苷(isorhamnetin 3-glucoside)、槲皮素(quercetin)及异槲皮苷(isoquercitrin).从O.ficus-indica Mill.的花中获得异鼠李黄素3-葡萄糖苷。而在对O.lindheimeri Engelm.花进行研究中又分离出了金丝桃苷(hyperin),即:皮素3-半乳糖苷、异鼠李黄素3-鼠李烷基糖苷(narcissin)及异鼠李黄素3-半乳糖苷。随后,Clark等从多种属植物的花中得到山奈黄素3-半乳糖苷(山柰酚 3-galactoside)、山奈黄素3-葡萄糖苷、芦丁槲皮素和异鼠李黄素的3-葡萄糖苷、3-鼠李葡萄糖苷。法国学者指出,该属植物中黄酮成分的苷元多为3-甲基槲皮素、3-甲基山柰黄素、槲皮素、山奈黄素、异鼠李黄素。从而可以看出,该属植物黄酮类成分在结构上非常相似,这在化学上证明了它们之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病虫防治

(1)菜粉蝶、蝗虫:可用25%溴氢菊2000倍液喷雾;

(2)红蜘蛛的防治: 应以防御为主,栽培环境应适当通风,但要保持一定的湿度,避免闷热和干燥。常用药物有40%的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40%的三氯杀螨醇1000倍液等。在高温干燥季节每隔7-10天喷杀1次,越冬前要彻底喷杀。

(3)介壳虫的防治:介壳虫成虫由于身上有蜡质介壳,药物防治常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更应重视预防。栽培场所应保持干净,发现介壳虫时可用竹片及时刮除,也可以将虫多的枝条剪去烧毁。药物防一定要抓住虫卵孵化后不久、虫体尚未长出蜡质壳时进行,并要反复喷杀才有效果。所用药物通常有50%马拉硫磷1000倍液、25%亚胺硫磷乳油8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和80%敌敌畏乳油混合后加水1000倍。

(4)蛴螬、金针虫地老虎:可用50%辛硫磷800—1000倍浇灌。

病害防治

(1)腐烂病的防治:防治腐烂病应以防为主。首先改善栽培场所的环境条件,这样病原菌的发生和蔓延可大大减少。其次要加强栽培管理。种植的土里不要混有未腐熟的有机肥,所施肥料宁淡勿浓。发现渍水要及时排干,部分坏的根系可剪去,晾干伤口后再栽。定期在仙人掌科上或周围环境喷洒杀菌剂,对防御腐烂病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常用的杀菌剂有代森锌多菌灵和托布津。

(2)金黄斑点病、凹斑病及赤霉病:可用75%百菌清800倍液或50%多菌灵或70%甲基硫菌灵600—800倍液喷雾;

(3)锈病:可用25%粉锈宁(三唑酮)2000—3000倍液喷雾。

参考资料

中国植物物种.db.kib.ac.cn.2011-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