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陵
永历陵,即明永历皇帝陵,位于贵州都匀高塘山的大坪镇普龙村,是南明永历政权的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榔(永历)(1623年—1662年)之陵。
1662年夏四月永历帝父子被吴三桂杀于昆明市北门。扶纲在得知朱由榔去世之后,将朱由榔的衣冠运回来偷偷葬在都匀市,谎称是广西王,所以陵墓所在之地也被叫做“广西王坡”,因此墓葬并没有修得多么豪华。20世纪70年代,墓葬遭到破坏,90年代由都匀市政府进行修缮,在帝陵附近的村寨中搜集到墓记、陵记等,但已经残损,经修整后,永历陵陵墓高4米,直径6米,青石垒砌,封土2尺许。陵墓前立青石梁启超墓,高3米,宽1米,坐东向西。在帝陵两侧有邬昌琦和涂宏两墓。两墓均为青石垒砌,上封土,直径3米,墓前立青石墓碑,碑高2.5米,碑之上部为云彩图案,下部为猛虎图案。之后,扶纲的后代为其建立了扶纲墓。
2016年3月9日,都匀明永历皇帝陵被列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第一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20年12月21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和黔南州自然资源局对永历陵的拟划定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进行扩大。
历史沿革
1657年,扶纲在得知永历帝及太子遇害后,遣部属携永历帝骨骸回匀,按扶家葬制修陵墓安葬于他的故里一一高塘山上。当时秘不敢言,扶纲嘱子不得泄露桂王坟,待政局稳定后,再“竖碑以祀”。如此,扶家代相传记。
民国五年(1916年),蔡泽钊、龚艾柱、张文林、金作模、扶泽培、周子栋共建明永历皇帝陵。民国10年 (1921年),时任贵州省长的任可澄令省志总陈矩修省志,始确认为永历帝陵,并粗事营建。
1997年,为了保护历史文物古迹,都匀市人民政府投入文物专项经费数十万元,对被损毁的明永历皇帝陵慕进行抢救性维修。竣工后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向中外游人开放。
2016年3月9日,都匀明永历皇帝陵被列入黔南州第一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永历之死
明王朝政权被清朝推翻后,公元1644年,明永历朱由榔在肇庆市被拥立,史称永历皇帝。顺治十二年(1655年,南明永历九年),李定国把朱由榔护送到云南昆明,让他居住在孙可望的行宫。朱由榔封李定国为李克用。顺治十四年(1657年,南明永历十一年),孙可望投降清军,云贵高原之地丧失了保护的屏障。顺治十五年(1658年,南明永历十二年),清军三路大军入攻云南省,云贵沦陷。顺治十六年(1659年,南明永历十三年),朱由榔在李定国的保护下,由昆明撤到永昌(云南保山县),又由永昌退到腾越街道(云南腾冲市),由腾越逃到缅甸境内。公元1661年,缅人在吴三桂威胁下尽杀朱由榔入缅从臣 40 人于咒水,史称“咒水之难”。康熙元年(1662年,南明永历十六年),缅甸王猛白为了向清朝示好,将朱由榔及其眷属送回云南,移交给平西王吴三桂,朱由榔及其眷属被吴三桂杀死于昆明金蝉寺并“焚尸取灰,分赐诸将”将“永历残骸葬于昆明北门外”。
建筑特征
地理位置
明永历皇帝陵位于都匀市城东13千米的大坪镇高塘山上。
陵墓布局
永历陵陵墓高4米,径6米,青石垒砌,封土2尺许。陵墓前立青石墓碑,高3米,宽1米,坐东向西。碑之上部盘龙云彩图案,下部水纹图案,阴刻楷书“明永历皇帝陵”6个大字,字盈尺。据碑记推断和史料记载,此陵当为朱由榔永历皇帝朱由榔之骨冢。永历陵的墓碑是民初所立,墓碑及碑后的碑记是时任四川聂江县县长张瑞徵所写,记录了朱由榔的生平及遭遇。在牛角塘小学处修有桂王亭,刻了碑联对联,以衬托帝陵。碑联云“ 一水湾环钟吉壤,万山罗列侍王侯;三百年始旌彰表,亿万世共凛昭”。桂王亭联云“ 四山风雨,如瞻天寿诸陵,叹七旬老佛归去白头,碰碎乾坤无片土;万里都云,随植冬青一树,有十八先生同埋碧血,君臣池墓各千秋”。以上建筑在“文革”中被毁。
帝陵两侧分立昌期和涂敷功两墓。两墓均为青石垒砌,上封土,径3米,墓前立青石墓碑,碑高2.5米,碑之上部为云彩图案,下部为猛虎图案。左侧碑阴刻楷书“邬节昌期墓”,右侧碑阴刻楷书“涂编修宏猷墓”。陵前拜台约150平方米左右。现有盘山便道自高塘山下通向山腰,自山腰蜿蜒步行百米许即到陵下的青石踏步前。踏步99级,以数之极,取尊崇意。踏步宽约5米,中留空地,用以种草植树。踏步陡峻异常,在其下须仰视才能窥见陵墓之顶部。踏步两侧为青石墙裙,护壁长约50米,高约20余米,巍巍然如城堡矗立,陵墓则踞峙于城堡之上,气势恢宏壮观。
相关争议
关于都匀永历皇帝陵,是衣冠冢还是骨灰冢一直存在争议,衣冠冢一说几成定论。但在1997年10月整理墓穴的时候,都匀市文化馆馆长韦德义为了打探清楚墓中之物,召集民工进行挖掘,当挖至3米左右的时候,有一块宽50厘米左右、长60厘米左右的石板,在石板下面是一个与石板几乎相同大小的砖砌井函,中间排放着两根骨头,像是肘骨,尚完整,但没有其他陪葬品。参与掘陵的民工杨端瑶补充了一些细节,说砌棺葬井的砖不像现在当地砌民房用的砖,要更大而厚。这一点符合清代时期棺葬所用墓砖。骨头原本像是放在木匣子后再放入的,因为骨头旁边有许多腐烂的木屑。所以由此可以证实,贵州都匀永历皇帝陵不是衣冠冢,而是骨冢。
相关人物
扶纲(1602—1687年),布依族,都匀市籍人士,1634年中进士,在明末(1639—1644年)崇祯朝先后担任更部员外郎、大理寺观政、光禄大夫、兵部及礼部尚书直至文渊阁大学士,史称扶阁学。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明崇祯帝自缢于景山,同年四月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扶纲即归故里都匀,后将朱由榔衣冠携回都匀安葬,即今都匀永历皇帝陵,撰有都匀府志若干卷,今已散佚,并撰有独山州志序。
扶纲墓位于都匀市中心以北3千米的七星山前土坡上。墓葬为土墓,高1.5米,直径约2米,墓前有石碑三方,主碑文为“明授兵部礼部尚书文渊阁学士扶纲之墓”,为其七世孙于光绪年间所立,此墓对南明及布依族史的研究皆具极高价值。
保护情况
2020年12月21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和黔南州自然资源局发布了都匀市州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永历皇帝陵拟划定的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
保护范围:以该墓为基准,东面外延15米,南北面各外延23米,西面外延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往外延伸,东面延伸25米,南、北及西面各延伸5米。
参考资料
朱由榔.故宫博物院.2024-01-03
黔南州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黔南州人民政府.2024-01-03
都匀地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公示.黔南州人民政府.2024-01-03
南明永历皇帝陵.博雅旅游网.2024-01-23
朱由榔.故宫博物院.2024-01-25
南明永历帝死于昆明,但其尸骨怎么到了贵州?.澎湃新闻.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