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逸群(1905年2月21日-1928年4月13日),男,铜鼓县人,出生于封建地主家庭。在“五四”运动时期,他积极参与组织铜鼓学生联合会,担任宣传部部长,联合各界民众举行示威,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1928年4月13日,年仅23岁的陈逸群在南昌德胜门外被捕后就义。

人物生平

陈逸群在上小学时,在同学中颇具号召力。上中学后,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对革命的认识日益加深。1923年10月他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9月北伐军进军铜鼓,陈逸群等在全县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工农革命运动。全县十个区绝大多数都建立了党团组织,陈逸群当选为县党团中心支部书记。大革命失败后,陈逸群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下仍坚持斗争。

11月底,陈逸群在家乡秘密召开了中共铜鼓县委扩大会议,整顿了领导机构,改选了县委,他继续当选为书记。陈逸群回到家中后,被当地反动分子所探悉。11月30日凌晨,陈逸群被反动武装人民自卫队围捕于家中。敌人抓捕陈逸群后,立即将他押往县城,并给他戴上了16斤重的脚镣。12月8日,他又被五花大绑押往南昌市。到达南昌后,陈逸群被因禁在南昌戒严司令部军法处看守所内,与赖怀恺、李建康等先行被押解南昌的铜鼓县同志关在一起。为了使监内同志坚定革命斗志,他带领党员同志坚持过党的组织生活,号召大家互勉互助,共度危难。

在狱中他与敌人斗争,组织越狱暴动,后因暴动计划未成,被转押至南昌,于1928年4月13日就义于南昌。

作品

《被捕》一诗写于1927年底。陈逸群被捕后,敌人立即将他押往县城下狱,并给他钉上了一副重8公斤的脚镶。但他决意要以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为榜样,与敌人斗争到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