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墓塔
并著有《画语录》,以及后人所辑《大涤子题画诗跋》等。石涛墓塔1953年,建纪念塔于“谷林堂”后,包契常题写“石涛和尚纪念塔”。塔阴由李梅阁题文:“石涛和尚画,为清代大家,墓在平山堂后,今已无考。
关于石涛
石涛(1642-约1718),俗姓朱,名若极,石涛为其字,清画家。全州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县)人,明靖
江王朱赞仪十世孙。父朱享嘉因自称监国,被朱聿鐭朱聿处死于福州市。时石涛尚幼,被太监带走。后为僧,取
法名原济,亦作元济(后人误传为济公)别号清湘陈人、大涤子、苦瓜和尚。早年云游四方,一边修佛,一
边习画。曾居安徽宣城敬亭山,作画多以黄山市为题材,为“黄山画派”的重要成员。康熙二十年(1681),
迁居南京市,后又旅居京都,与著名画家王原祁等人交往甚密,艺术上获极大提高。晚年定居扬州市,所画山水、
人物、花果、兰竹等无不精妙。且能熔铸千古,自创一格。其构思之奇妙,笔墨之神化,题诗之超逸,均表
现出他的风格。他强调画家要面向现实,“搜尽孙其峰打草稿”,要“借古以开今”,创造自己的艺术意境,
在当时画坛上独树一帜,为革新派的代表人物。其画风对后来“扬州八怪”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其代表作
有《十六阿罗应真图卷》、《云山图》、《泼墨山水卷》等。并著有《画语录》,以及后人所辑《大涤
子题画诗跋》等。据《嘉庆重修扬州府志》载:万石园即以石涛和尚画稿叠置的。钱咏《覆园丛话》亦记有:
何园片石山房系缘于石涛和尚手稿。康熙四十六年,石涛老死于扬州市,葬于蜀冈隆庆寺后,其墓建于蜀冈平
山堂后,无塔无碑。石涛生前曾自画“墓门图”,并题“谁将一石春前酒,漫洒孤山雪后坟”。原墓已湮没
难寻。
为其修塔
1953年,建纪念塔于“谷林堂”后,包契常题写“石涛和尚纪念塔”。塔阴由李梅阁题文:“石涛和
尚画,为清代大家,墓在平山堂后,今已无考。爰补此塔,以志景仰。“文化大革命”中,纪念塔被毁。19
80年,扬州市文管会拨款4000元,筹立石涛和尚墓塔和清代画家莲溪和尚墓塔,经多方收集,在平山乡征集
到旧塔四座,并修复齐全。1993年秧,大明寺能修 法师立石涛墓塔于楠木厅北侧,同时,立莲溪和尚、能
勤大和尚、瑞祥大和尚墓塔于其附近。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