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慥
陈(?—?),字季常,宋眉州青神人(今属四川),一说永嘉(今永嘉县)人,陈希亮第四子,隐士,中国宋代词人。陈慥自号龙丘子,隐居黄冈市时,又号静安居士,人们因他喜戴方山冠,就称他为方山子。
陈慥是陈希亮第四子,其年少时,爱好喝酒舞剑,为侠士,用财如粪土。赵祯嘉祐七年(1062年),陈慥的父亲陈希亮任凤翔府知州,苏轼任签书判官,陈慥与苏轼成为好友。等他年岁稍长时,开始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但终未得良机。晚年,陈慥隐居黄州(今湖北黄冈)歧亭镇。赵顼元丰三年(1080年),苏试因乌台诗案赴黄州,至岐亭与陈慥相遇,在陈慥家中时作《方山子传》。其后四年,苏轼三往岐亭,陈慥七至黄州,两人来往甚密。
陈慥喜蓄声妓,但是他的妻柳氏非常善妒,苏轼有诗云:“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有人以为河东狮孔系形容陈慥妻之高声责骂,陈慥从此以惧内闻名于世。陈慥的事迹见《苏轼文集》《方山子传》《容斋三笔》等,《全宋词》录存有其词《无愁可解》1首。
人物生平
眉州青神(眉山市青神县)人,字季常。生卒年不详。陈希亮第四子,少嗜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北宋时,常从两骑挟二矢与苏轼游,并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折节读书,终不遇。家钜富,洛阳市园宅壮丽与公侯并列,河北省有田岁得帛千匹,晚年皆弃而不取,隐于黄州府之歧亭(今麻城歧亭)。自号龙邱居士,庵居蔬食,徒步往来山中,不与世相闻。人以其所著之帽方正高耸,似古之方山冠,因谓之“方山子”。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贬黄州,屡至探陈慥于岐亭,并为之作传《方山子传》,始知其名。
个人作品
陈慥有一首《无愁可解》传世。
无愁可解
光景百年,看便一世,生来不识愁味。问愁何处来,更开解个甚底。万事从来风过耳。何用不著心里。你唤做、展却眉头,便是达者,也则恐未。此理。本不通言,何曾道、欢游胜如名利。道即浑是错,不道如何即是。这里元无我与你。甚唤做、物情之外。若须待醉了、方开解时,问无酒、怎生醉。
史籍记载
陈慥的故事主要见于苏轼《方山子传》、洪迈《容斋三笔》和戏剧《狮吼记》。苏轼《方山子传》原文和译文如下:
《方山子传》原文
《方山子传》译文
轶事典故
河东狮吼
陈慥隐于黄州(今湖北黄冈)之歧亭时,常信佛,饱参禅学,自称龙丘先生,又曰方山子,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不期遇上陈慥,两人系成为好友。尝与苏轼论兵及古今成败,喜好宾客,蓄纳声妓。但陈慥非常惧内,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三·陈季常》就记载了有关陈慥惧内的故事。《容斋随笔·卷三·陈季常》说,陈慥的妻子柳姓(本名不详,民间称柳月娥)非常厉害又爱嫉妒。有时陈慥与太子宾客谈天谈得起劲,柳氏却摔锅打灶地骂将起来,弄得陈慥和宾客十分难堪。陈慥很怕老婆,不能拿老婆怎么样。于是苏轼赋诗《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诗》戏之曰:“龙邱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这首诗翻译成白话就是这样的,“我的朋友真可怜,谈论佛法忘睡眠。忽听老婆一声吼,手杖落地心发抖。”刻画出正在高谈阔论的陈慥听到老婆骂声时惊慌失措的可笑神态,幽默至极。“山西省”本是地名,代指山西。因黄河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则山西在黄河以东,故这块地方古称河东。秦汉时指河东郡地,在今运城市、临汾市一带。在魏晋至隋唐是柳姓人的郡望所在,故在此是指柳氏。河东是柳氏的郡望,暗指柳氏。“狮子吼”一语来源于佛教,意思是说,佛祖在众生面前讲法,无所畏惧,如狮子大吼,意指“如来正声”,比喻威严,这里比喻柳氏骂声之洪亮。后来这个故事被宋代的洪迈写进《容斋三笔》中,广为流传。河东狮吼的典故从此确立,至今仍然是凶悍妻子的形容词。又因为陈慥字季常(电影中就是以这个名字出现的),后来人们就把怕老婆的人称为“季常癖”。成语“河东狮吼”即来自此,比喻嫉妒而又厉害的妇人,来嘲笑怕老婆的男子。
艺术形象
戏曲形象
戏剧:《狮吼记》
明代戏曲作家汪廷讷又根据洪迈《容斋随笔·卷三·陈季常》创作了戏剧《狮吼记》。
《狮吼记》全剧二卷三十出,剧叙宋人陈慥,字季常,家居黄州府。上京探访伯父不遇,与旧友苏轼每日携歌姬游赏。陈季常妻柳氏生性嫉妒,遣家仆催季常速归。不久苏轼谪黄州,与陈慥同游杏坞桃溪。柳氏担心他们与妓女鬼混,本不准他去。陈作了保证,如有妓女愿受罚打,柳氏才答应。后来柳氏打听到,果然有妓女陪他们游逛,回来便要打他。陈怕挨打,经苦苦哀求,改为在池边罚跪。正巧苏轼来访,陈慥急忙起身,柳氏怒号,且打骂不已,苏轼戏称为“狮子吼”。柳氏觉得苏东坡唆使其夫携妓游,又来干涉自己家的事,便把他赶出去了。
柳氏还拉陈去县令处投诉,县令夫人出面袒护柳氏。为人拥至土地神处,土地娘娘也为柳氏作主。不久,柳氏又将陈慥痛责时,巫婆让陈慥变成一只白羊,柳氏惊怕,幡然省悟,为佛印禅师度脱,偕赴灵山。数年后陈慥入朝为官,授东官伴读,各得其所。
《狮吼记》是我国古典戏曲中杰出的喜剧作品,其《梳妆》《游春》《跪池》《三怕》诸出,一直盛行於昆曲舞台上,令观者捧腹绝倒。
参考资料
陈慥.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1-10
与苏轼来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01-10
奇侠隐士陈慥.眉山网.2024-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