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英文名:CELL),是由爱思唯尔出版公司旗下的美国Cell Press发行的,关于生命科学领域最新研究发现的杂志,该杂志由本杰明·勒温于1974年创办,现任主编是约翰·范,每两周出版一期,每年出版4卷,每卷6~7期。

《细胞》杂志于1974年由本杰明·勒温创办。1999年被爱思唯尔收购。截至2019年,《细胞》主要发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最新研究发现,分为研究论文和前沿论文两大版块,并有封面文章。

《细胞》刊登过许多重大的生命科学研究进展,与《自然》和《科学》并列,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杂志之一。

历史发展

1974年,本杰明·勒温创办《细胞》,作为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的一部分;同年Cell Press出版了首本旗舰期刊《细胞》。1986年,本杰明·勒温购买了细胞名,并成立了独立的细胞出版社。1999年,《细胞》被爱思唯尔收购。2010年《细胞》的影响因子为32.401,高于《Science》的影响因子31.364,接近《Nature》的影响因子(36.101),影响因子表明《细胞》所刊登的文章广受引用。

2016年《细胞》创办Chem,专注于化学及其子学科。2017年创办 焦耳 强调能源和物质。2019年夏天创办的 Matter 则是Cell Press的第一本材料科学期刊。

期刊现状

《细胞》每两周出版一期,每年出版4卷,每卷6~7期,每期刊载文章26篇左右,每期页码250页左右,每年发文量在600篇左右。Cell收到的稿件首先要经过编辑初审,只有30%~35%的稿件会被送去进行同行评议,经过同行评议又会淘汰1/3左右的送审稿件,所以最终稿件接受率仅有10%~12%。从2004年5月起,《细胞》从创刊至2019年的所有出版内容都可在爱思唯尔科学指南( Elsevier Science Direct)平台上获取。发表在《细胞》上的每篇论文在发表12个月后开始可以免费获取。

截至2019年,《细胞》分为研究论文和前沿论文两大版块,并有封面文章。其中,研究论文包括论文、学术资源、理论、特写文章,前沿论文版块包括综述、预报、快报、观点、声音和更正,但并非每期包含上述所有栏目。快报是从第127卷5期(2006年12月1日)开始新增的栏目,以图片或表格并加以文字说明的形式刊登相关内容,该栏目一般位于期刊最后一部分。

宗旨定位

《细胞》在实验生物学的任何领域都发表了具有不同寻常意义的发现。审议论文的基本标准是,研究结果是否为一个有趣而重要的生物学问题提供了重大的概念进展,或提出了具有挑衅性的问题和假设。除了四种格式的主要研究文章外,《细胞》在前沿部分还收录了关于最新研究进展和广大读者感兴趣问题的评论和观点文章。

研究领域

《细胞》的研究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免疫学、病毒学微生物学、癌症、人类遗传学系统生物学、信号学以及疾病机制和治疗学。

旗下期刊

《细胞报告》(Cell Reports)

《细胞·宿主和微生物》(Cell 宿主 \u0026 Microbe)

组织架构

部门设置

截至2019年,《细胞》出版社组织机构包括编辑委员会(109位)、编辑部、产品部、新闻办公室、销售部、市场部、美术部等。其中,编辑部由主编、责任编辑、助理编辑组成,产品部由编辑经理和技术编辑组成。

领导架构

发布报告

1997—2018年,《细胞》在科学网(Web of Science)数据库总发文量为11578篇。其中,美国作者发文8155篇,占总发文70.44%,英国德国作者发文量位居第2位和第3位,分别为1133篇和1084篇,中国(不含港澳台)作者发文325篇,位居第9位。

2020年3月27日,《细胞》杂志在线发表了一篇来自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严景华研究员和齐建勋研究员联合团队发表的最新论文。该论文揭示了新冠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CoV-2)利用人类ACE2受体进入细胞的结构基础,对于了解病毒的病理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关事件

2019年2月5日《巨噬细胞衍生的 Slit3 控制周围神经桥中的细胞迁移和轴突寻路》发表于《细胞》子刊《细胞报告》,顿新鹏是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其署名单位是位于英国德文郡的普利茅斯大学医学和牙科学院、位于湖北省咸宁市湖北科技学院药学院和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南通大学神经再生协同创新中心。论文发表后评议网站PubPeer显示,从2021年3月到2022年7月,先后有三位网友发表评论,对论文中的图像数据表示质疑。论文因被发现捏造数据,在发表4年后,于2023年5月5日被撤回,2023年5月5日,《细胞》子刊《细胞报告》发布撤稿说明表示,因论文第一作者捏造实验数据,作者们撤回一篇标题为《巨噬细胞衍生的 Slit3 控制周围神经桥中的细胞迁移和轴突寻路》的研究论文。第一作者以口头和书面形式承认捏造了其他作者不知道的数据,并对这种捏造负全部责任。作者们是基于科学团体的报告,开始对论文中的数据和研究过程进行调查。他们调查得出结论,该论文中图2的K面板、O面板中的数据伪造。其中,K面板的Robo2的图像是从第一作者的另一篇论文中复制的(Figure 12 of Carr et al., 2017, PLoS ONE 12, e0172736,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172736)。O面板的数据来自其他PCR实验。

参考资料

科学综述 |《细胞》出版45年:编辑部的故事. 励讯集团.2023-11-30

编辑和工作人员.cell.2023-11-30

Cell.medscape.2023-11-30

便秘患者新希望!翟齐啸/张家超/黄适揭示含abfA基因簇的长双歧杆菌缓解宿主功能性便秘的机制 | Cell Press对话科学家.微信公众平台 CellPress细胞科学.2023-11-30

Aims and scope.cell.2023-11-30

顿新鹏捏造数据撤回Cell子刊论文,曾供职湖北科技学院和南通大学.百家号 澎湃新闻.2023-11-30

《细胞》子刊:科学家发现益生菌关键基因,有效帮助缓解便秘.经济观察网.2023-11-30

中科院最新《细胞》论文发现简单几个变异.新浪网.2020-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