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湛(1884—1913),广东省番禺县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909年经朱执信和胡毅生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1910年参加沙河新军起义,1911年4月27日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1911年8月与周之贞、李沛基等人成功策划暗杀清代广州将军凤山。1913年2月开平县古仔墟泽梧村张诏等人串通保皇党张勋发动叛乱,图谋颠覆革命政府,李湛奉命前往征剿。战斗中,李湛身先士卒,不幸在1913年3月12日牺牲,年仅29岁。
相关简介
人物生平
李湛(1884—1913),广东省番禺县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少年丧父,对母亲特别孝顺,对兄弟也非常友爱,劳苦之事经常争着做。李湛童年时代读过几年私塾,年少务农为业。为人性情和蔼敦厚,对朋友慷慨大方,素有大志,言行举止与众不同。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李湛任南海区表乡民团长。宣统元年(1909年),经朱执信、胡毅生介绍,周之贞主盟,加入中国同盟会。
清宣统元年十一月(1910年1月),李湛与朱执信、胡毅生、倪映典、赵声等人在天河村开会商议反清起义事宜。倪映典率领新建陆军在沙河燕塘发动起义,战败牺牲。李湛和赵声由猎德前往大塘乡,乘船往江门市转达香港特别行政区。
清宣统三年(1911年)四月二十七日,黄兴领导发动黄花岗起义。李湛与朱执信、胡毅生、冯索云、李应星、李沛基、李华暖等人参加起义。起义不幸失败后,李湛与冯索云、李华暖、李应星等人走脱。
是年八月,李湛伪装商贩,由外地秘密运送炸弹至广州市,并会同周之贞、冯索云、李沛基、李应星、李华暖、徐忠汉、刘亨、董六等中国同盟会会员策划暗杀,在广州大南门外厂前街将清代政府新任广州将军凤山炸死,并炸伤其卫队十人。
是年十月,李湛在番禺区鹿步司总局(今天河区东圃墟)召集民团乡勇数千人,分别驻在石牌、沙河、猎德街道一带,并与河南省(今海珠区)大塘、伍村等地的乡勇首领李福林等人约定,从珠江南北两路攻城。满清两广总督张鸣岐见革命军声势浩大,被迫宣布广东省脱离清廷独立,并派代表与李湛等革命党人谈判。李湛等人率领革命军入城,广州光复。是月,广东革命政府成立,同时成立广阳绥靖处,朱执信任督办。李湛协助朱执信,负责广阳区各属清乡事宜。在此期间,李湛率部攻破匪巢,平定地方叛乱,收复县城,救济穷苦百姓,多次受到革命政府的嘉奖。
民国二年(1913年)二月,开平县古仔墟泽梧村张诏等人串通保皇党头目张勋发动叛乱,图谋颠覆革命政府,李湛奉命前往征剿。战斗中,李湛身先士卒,不幸在三月十二日牺牲,年仅二十九岁。中华民国政府追赠李湛为陆军少将,遗体初葬黄花岗。民国十五年(1926年)三月六日迁葬沙河将军岭。
相关文物
1909年,李湛获颁予同盟会会员证,李湛将这件“同盟会会员证”藏入了一件漆枕中。1913年3月12日,李湛在征剿开平县张诏、张杰叛乱中不幸牺牲。漆枕被李湛的亲人当作遗物保存下来,直至20世纪80年代,李湛的儿子李燊元在清理家中旧物的时候,意外将漆枕打碎,这件“中国同盟会会员证”才得以重见天日。1989年,李燊元先生将此证捐赠给广州博物馆;随后,这件“中国同盟会会员证”被定为一级文物,并成为广东省地区唯一一件保存下来的同盟会会员证。
参考资料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服亮相广州辛亥革命文物展(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202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