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细莴苣属

细莴苣属

细莴苣属(学名:Stenoseris Shih)属于菊科菊苣族的一种植物,其特点是叶互生,可能呈羽状分裂、大头羽状分裂或不分裂状态。小花均为舌状,数量一般在3-5枚之间。这些植物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包括中国的西南部以及缅甸、不丹尼泊尔和锡金等地。目前已知的细莴苣属种类约为6种。

形态特征

细莴苣属的植物可以是一年生或多年生的草本。它们的叶子生长方式为互生,形态多样,可能是羽状分裂、大头羽状分裂或者不分裂。头状花序呈现出同型且舌状的特点,小花密集地排列在茎枝的顶端形成复总状花序。总苞形状为狭圆柱状,由一层或两层组成,其中外层非常小。花托平坦,没有托片或托毛。小花的颜色多为紫色或蓝色,舌片顶部具有五个齿裂。花柱分支细长,花药底部的附属物呈现箭头形状。瘦果扁平,倒披针形,颜色为褐色,有时带有色斑,边缘较宽厚,每面有4-7条细脉纹或细肋,表面光滑,顶端逐渐变细形成粗喙,喙长约1毫米。外层短冠毛很短或几乎不存在,而内层冠毛则较多,纤细,长度在6-8毫米之间,颜色为淡白色或淡黄白色。

分布范围

细莴苣属的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部至缅甸、不丹尼泊尔锡金王国一带。整个属大约包含6种不同的植物。

下级分类

细莴苣属下有多达六种已知的植物,其中包括抱茎细莴苣(Stenoseris auriculiformis Shih)、细莴苣(Stenoseris graciliflora (Wall. ex DC.) Shih)、景东细莴苣(Stenoseris leptantha Shih)、大理细莴苣(Stenoseris taliensis (Franch. ) Shih)、全叶细莴苣(Stenoseris tenuis Shih)和栉齿细莴苣(Stenoseris triflora Chang et Shih)。

代表植物

细莴苣

细莴苣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度可达50-100厘米。它的根系发达,有多个分枝。茎单一,直立,通常是紫红色,上部有圆锥状花序分枝,所有茎枝都可能无毛或覆盖着微柔毛。中下部的茎叶呈大头羽状全裂,拥有长达4-7厘米的叶柄,顶裂片的形状多种多样,如三角状戟形、卵状戟形、披针状戟形、卵状心形或宽三角形,尺寸在5.5-11厘米之间,宽度介于4-9厘米。顶裂片的顶端渐尖,基部可能呈戟形、心形或平截,两侧的小裂片相对较小,通常是对生或偏斜对生或互生,形状为椭圆形或披针形,宽度在3.5-4.5厘米之间,宽度在1-2厘米之间,顶端可能急尖或渐尖,基部可能楔形或截形。向上延伸的茎叶与中下部的茎叶相似,但也逐渐缩小。最上部的茎叶和靠近花序下方的叶片会变得更小,不再分裂,可能会有长短不一的叶柄。所有的叶片及其裂片边缘都有锯齿,两面都可能有稀疏的短糙毛。头状花序众多,在茎枝的顶端形成了圆锥状花序,每个花序中含有三朵舌状小花。总苞狭圆柱状,长度为1.5厘米,宽度为1.5毫米;总苞片分为两层,外层可能是卵形或椭圆形,长度在1.5-3毫米之间,宽度不到1毫米,顶端可能急尖,内层则是披针形,长度为1.5厘米,宽度约为2毫米,顶端也可能急尖。舌状小花的颜色为蓝紫色。瘦果倒披针形,压扁,颜色为浅褐色,可能带有棕色色斑,边缘较宽厚,长度为4毫米,宽度为1.4毫米,每面可能有3-6条高起的细肋,两面都没有毛发,顶端可能急尖形成粗喙,喙的长度为1.3毫米。冠毛分为两层,外层极短,可能是粗糙的毛状,内层冠毛可能是毛状,长度在6毫米左右,颜色可能是黄白色。花果期通常在每年的7月至9月。

参考资料

毛鳞菊属和细莴苣属的系统学研究-手机知网.wap.cnki.2024-11-06

细莴苣属图片./image.baidu.202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