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艺术是指从公元前2世纪后期到公元4世纪末古罗马及其殖民地的艺术。这一时期的艺术涵盖了建筑、绘画、雕塑以及镶嵌艺术等领域。古罗马艺术的发展受到了希腊人、埃特鲁斯坎人和埃及人的影响,尽管在很多方面它模仿了希腊艺术,但古罗马艺术在肖像画和浮雕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风格。古罗马人认为雕刻是艺术的最高形式,人物画也极为推崇,但由于保存条件,人物画的存留率远不如雕刻。很多公元一世纪后的雕刻作品得以保存至今,而一世纪前的雕刻和任何时间段的绘画作品极少能够保存至今。此外,一些奢侈品如金属加工品、宝石雕刻品、象牙雕刻品及玻璃制品,虽然在当时不被视为艺术形式,但现代学者有时也将其视为古罗马艺术的一部分。
简介
古罗马艺术广义上包括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和帝国时期的各种艺术。但通常仅讨论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4世纪之间发生在罗马国家统治范围内的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等异教艺术。
历史
根据传说,罗马古城建成于公元前753年,得名于它的建立者罗慕路斯。根据统治方式的不同,古罗马的历史可以划分为公元前753至公元前509年之的王政时期,公元前509至公元前27年的共和国时期,公元前27年至公元2世纪的帝国早期,公元3世纪至公元5世纪的帝国晚期。罗马帝国晚期经历了3世纪危机、戴克里先改革和内战,公元330年,君士坦丁一世将帝国首都迁往伊斯坦布尔市(原拜占庭,后名君士坦丁堡战役)。 5世纪初,帝国西部地区遭受蛮族侵占。476年,统治帝国西部的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被废除标志着古典时代的终结和中世纪历史的开端。但罗马帝国的名义实际上继续存在。 相应地,古罗马艺术也可以根据其历史阶段划分为共和国时期、帝国早期和帝国晚期三个阶段。在艺术史上,狭义的古罗马艺术区别于以下三个概念:亚平宁半岛公元前2世纪之前的艺术常常视为古代埃特鲁里亚艺术:1世纪之后,基督教开始在帝国境内传播,并从4世纪开始获得合法性,继而成为国教,因此,公元1世纪之后与基督教信仰有关的内容被放在早期基督教艺术范围内讨论:公元4世纪之后艺术则常常被称为拜占庭艺术。
古罗马建筑广泛使用混凝土材料,因此在建筑跨度、高度和空间多样性方面取得很大突破。古罗马建筑师将拱券技术和柱式体系结合起来,形成拱柱结构,创造出丰富美观的建筑艺术。古罗马柱式共有五种,它在多立克、爱奥尼亚、科林斯这三种希腊柱式基础上增加了托斯卡纳和混合柱式。 共和国时期的罗马人物雕塑带有强烈的写实特征,帝国建立之后,统治者雕像开始变得理想化。连续叙事的浮雕被用来纪念重大历史事件,装饰大型公共建筑的表面,连续风格也被认为是罗马艺术的典型叙事方式。 共和国时期和帝国早期的罗马绘画成就体现在庞贝遗址出土的大量壁画中,根据画面特征和年代,庞贝壁画通常被划分为前后相继的四种风格:第一(镶嵌)风格、第二(建筑)风格、第三(装饰)风格、第四(复杂)风格。 在罗马统治的埃及法尤姆地区,保留下大量用蜡彩或蛋彩绘制的木乃伊肖像画,手法极为写实生动。到了帝国晚期,建筑中拱柱结构则更多让位于混凝土,内部空间得到充分发展,浴室和长方形会堂建筑巴西利卡体量变得越来越大,建筑装饰会“夺用”早期元素表达政治意涵;雕塑和绘画也逐渐放弃了此前自然主义的手法,而更多地采用象征主义,变得较为抽象。这种变化曾经被看做风格衰落的征兆,但也有人认为这与基督教兴起和社会观念的转变有关。